企业核心竞争力立体识别与提升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前言
企业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而对它的识别是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前提。Prahalad和Barney提出了以文字描述法来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1,2],该方法用文字描述了认识核心竞争力的大致思路,用词抽象,层次性、系统性较差,缺乏可操作性。Compell和Goold提出的技能树法[3]有利于人们掌握核心能力的细节,且有较强的直观性、层次性,但对各元素的重要性程度的差异、核心能力源于何处等考虑得不够。Gallon、Klein将核心竞争力分为基础能力、关键能力、核心竞争力3个层次,提出了层次分析法[4,5]。我国学者魏江以核心能力的本质和性质作为评判标准,提出了核心能力的模糊识别模型[6]。总的来看,目前的识别方法普遍侧重于判断企业竞争能力是不是核心竞争力,尚不能对其作出详细而全面的分析,以指导企业管理者有效地进行核心竞争力管理与提升。针对以上不足,本文在Prahalad、魏江等[7-9]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法,构造核心竞争力立体识别与提升模型,并对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行业进行实证研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验证。
1 企业核心竞争力立体识别与提升模型
1.1 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的指标体系
识别核心竞争力应以其性质和特征为立足点,如果识别对象与这些特征的吻合程度好,就可以初步认定其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6]。本文以层次性、系统性、合理有效性、数据可获性为基本原则,结合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特点,采用频度统计、理论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设置、筛选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选择内涵丰富又相对独立的指标构成具体的指标体系(见表1)。①价值性指标X[,1]。核心竞争力应当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来源,只有这样,核心竞争力的存在才有其经济现实意义。②延展性指标X[,2]。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横向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可在相关领域衍生出许多有竞争力的技术或产品,从而带来规模优势;纵向看,核心竞争力能够沿着价值链扩展到各个节点。③异质性指标Y[,1]。核心竞争力应具有领先或差异化的特征,它内在地反映于企业战略性资源的异质性,外在地表现为产品属性的异质性。④刚性指标Y[,2]。核心竞争力是长期经营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⑤缄默性指标Y[,3]。核心竞争力所蕴涵的各项特征,其内容太多,难以用语言来形象清晰地描述,这决定了它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交易性。⑥财务定量绩效评价方面,参考了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针对性地选取盈利性Z[,1]、偿债能力Z[,2]、成长性Z[,3]作为核心评价指标。
表1 企业核心竞争力立体识别与提升模型指标体系
在以上各二级指标中,因为价值性和延展性较异质性、刚性和缄默性更容易被企业发现和认识,所以将其归入“隐性绩效”,其余的财务指标归入“财务定量绩效”。整个识别体系分为3个层次和3个维度。这样做既有利于降低识别工作的复杂性,又有利于对核心竞争力进行立体直观地识别与提升。
1.2 模型的建立
为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出有效的识别与提升,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将以上3方面的绩效分别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的3个维度,建立一个核心竞争力立体识别与提升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核心竞争力立体识别与提升模型
该模型中,X轴、Y轴、Z轴分别表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显性绩效”、“隐性绩效”和“财务定量绩效”的识别。采用定量分析计算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级指标的值。模型中,设原点值为0,各轴最大值为1,点M(1,1,1)称为理想点,是识别的理想结果。
核心竞争力的模糊性使其很难被识别[6]。如果综合识别的结果在0.7以上,则可以说已有较大把握确认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属性;如果识别的结果在0.4以下,则认为已有较大把握确认其并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因此,我们以各坐标轴的0.4和0.7为界,将各维度的识别结果划分为3个等级,相应的识别空间就被分成了27个空间区域。这些空间区域又可分为4类:理想点M所在的区域Ⅰ称为“核心竞争力空间”,表示3个维度的识别结果都有较高把握认为其符合核心竞争力的属性;区域Ⅱ表示有两个维度的识别结果位于0.7以上,一个位于0.4以上0.7以下,称之为“亚核心竞争力空间”,表明通过针对性的提升,有可能成为企业新阶核心竞争力;最近原点的区域Ⅳ称为“瘦狗空间”,表示3个维度的识别结果都很差;其余空间区域称为“一般能力空间”。具体步骤如下:
再采用相同的算子,可得显性与隐性绩效的识别结果
(2)财务定量绩效。由于财务数据的波动性较大,因此,应采用加权平均法。以企业会计报表为依据,取近3年的数据,计算出所需各三级财务指标的平均值,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波动性造成的影响,而后,再根据财政部颁布的该行业“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进行评分,最后,将分值进行两阶段模糊运算,即获得财务定量绩效的识别结果Bz。
(3)分别将向量Bx、By、Bz中对应评语“高”的隶属度作为某一点的三维坐标在模型中标注出来,相应地这个点就表示识别对象的综合识别结果。
1.3 核心竞争力的立体识别与提升及竞争优势综合排序
如果该识别点位于“核心竞争力空间Ⅰ”,表示该识别对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属性;如果该点位于“亚核心竞争力空间Ⅱ”,表示该识别对象在某一方面有缺陷,可通过有效提升,使之成为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该点位于“瘦狗空间”,则表示该识别对象核心竞争力属性非常弱。
企业可根据其在模型中的位置以及相应指标的评分情况,通过计算识别点与理想点空间矢量的方向
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指明方向,找到有效的切入点,为管理者调整业务及资源,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如果存在多个识别对象,可以将所有识别结果标示于同一空间模型中,计算出每个识别对象与理想点M之间的空间距离d,以此距离对企业进行竞争优势的综合排序。即识别对象为a(x,y,z),则它与理想点M(1,1,1)之间的距离为:
越小,则其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市场竞争优势越明显。根据d[,a]进行排序,则所有识别对象的相对竞争优势就可以用量化的形式排列出来,以帮助企业把握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相对位势,进而采取与之相匹配的市场竞争策略。
2 实证分析
表2 样本企业财务定量指标的预处理结果 企业名称采用化名
表3 样本企业财务定量绩效二级指标识别结果
表4 样本企业财务定量绩效一级指标识别结果
表5 样本企业显性及隐性绩效一级指标识别结果
随机选取国内8家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所构建的立体识别与提升模型对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2.1 财务定量绩效指标的模糊运算与识别
首先,取得待识别对象近3年的各项财务数据及该行业标准值,并计算出均值。其次,对以上数据进行模糊识别的预处理,方法为单项指标评分本档基础分+本档调整分,其中,本档基础分=本档标准系数;调整分=[(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 (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详细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3,以相同的算子进行财务定量绩效一级指标 Bz的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2.2 显性绩效与隐性绩效指标的模糊运算与识别
2.3 核心竞争力的立体识别与提升
分别将识别向量中对应评语“高”的隶属作为识别点的三维坐标在模型中标注出来,相应的识别点就表示各识别对象的综合识别结果。如图2所示。
由以上模型的应用可知,对于西方电机的识别结果A(0.706,0.718,0.859)来说,可判定其已基本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各种属性,应进一步强化,使它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对于冠成大通(B)和特遍电工(E),其识别结果在两个维度上较理想,而在另一个维度相对较差,属于“亚核心竞争力空间”。通过计算各自识别点与理想点的空间向量,企业可发现各自薄弱的环节,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如冠成大通,=0.248i+0.442j+0.164k,说明其在Y方向上与理想点差距较大,即隐性绩效相对较差,应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投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步伐,以最短的路径向理想点逼近。对于特遍电工,=0.462i+0.284j+0.247k,说明其在X方向上与理想点差距较大,即显性绩效较差,应采用加大产品市场投入、提升主导产品的利润率、增强其对产品族的作用强度等策略,以最有效的方式向理想点靠近,以使其早日进入“核心竞争力空间”,确保长期的竞争优势。对于其余5家企业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需要企业管理者进一步分析,具体分析方法同前,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图2 企业核心能力立体识别模型的实证研究
2.4 竞争优势的综合排序
根据各企业在模型中的识别结果,可对样本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进行综合排序。利用先前定义的理想点M,计算出每个识别对象与之的空间距离d,如表6所示。
表6 样本企业竞争优势的综合排序
各企业相对竞争优势的综合排序为:西方电机>冠成大通>…>阿季电气。因此,各企业可根据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相对位势,采取与之匹配的市场竞争策略。如西方电机,作为一家国有特大型企业,其综合竞争力居行业前列,它可采用行业领先者的竞争策略;而对于阿季电气,其识别结果在模型中位于“瘦狗空间”,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比较而言,可采取集中战略,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或某一地区市场,在绝对劣势中寻找相对优势。
从竞争优势的综合排序与核心竞争力的识别结果来看,以上对模型的应用分析结果基本符合该行业样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3 结论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与应用,我们发现:运用该模型,企业不仅可对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识别,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准确把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并且它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指明了方向。此外该模型采用空间作图方法,直观性强、层次清楚、细分度较高,能够让管理者认识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因素,帮助其适时调整战略,从而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枯竭。但是,该模型也有不足,如识别过程花费的时间较长,统计工作繁琐,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