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影响的观察论文_喻元元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 湖南常德 415000

【摘 要】目的:观察情志护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9例中风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与情志护理的方法,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治疗8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与HAMD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中风后抑郁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8周后,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观察组明显做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情志护理与单纯口服氟哌噻吨美丽曲辛片在治疗患者中风后抑郁方面都可取得满意疗效,但对于是常生活能力评定,针刺配合情志护理具有更理想的效果,能更大程度的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关键词】针刺;情志护理;中风后抑郁;康复;

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发展,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长,且越来越年轻化;因其发病快、死亡率、致残率高等特点,中风后患者难以接受突发的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大小便失禁等障碍,极易并发情绪低落、时常哭泣、害怕等抑郁、消极等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即中风后抑郁【1】。这不仅对患者后期的康复训练产生严重的消积影响,面且需要患者家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目前抗抑郁治疗主要应用抗抑郁药物,现有西药抗抑郁谱窄,且副作用(嗜睡、情绪低落及胃肠道反应等)更不利于患者的肢体功能等方面的康复锻炼;因此,笔者在临床护理中观察发现,在常规药物与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针灸配合情志护理,能有效改善中风后抑郁状态,大大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为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创造条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于我院针灸康复科、脑病科接受康复治疗的中风后抑郁患者129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68例,年龄30岁-72岁,平均年龄52.6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65例,对照组6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诊断:参照《 中医内科学》中“中风”病的诊断(21 世纪课程教材,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 中医辨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版)中有关“郁证”、“心悸”、“不寐”、等的诊断标准;2)患者均经CT或头部MRI确诊为中风;3)经临床对症急救和常规药物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8分;4)排除昏迷、智力障碍和既往有精神障碍病史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中西医药物对症治疗,配合中风后功能康复训练,中风后一般护理常规,如清淡营养饮食,指导良肢位摆放,防压疮,防感染,防误吸及防跌倒等宣传教育;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口服抗抑郁类药物治疗:氟哌噻吨美丽曲辛片 为0.5mg口服,早晨及中午各1片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情志护理,针刺取穴(百会、四神聪、智三针、内关、外劳宫、太冲);情志护理则应用中医“五志”“七情”理论,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乃五脏所化之气,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同时根据五行理论进一步指出,“悲胜怒、怒胜思、恐胜喜、喜胜忧、思胜恐”。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根据患者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情志开导,如情绪低沉忧伤爱哭泣者,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时了解到患者感兴趣的事和物,投其所好,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待患者情绪稳定的间期要对患者进行脑卒中类疾病的发展及预后过程,了解康复必要性与重要性,让患者在心理上接受所患疾病,同时消除恐惧感,有助于患者以更积极的心态去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给患者确定小目标:患病初期,患者最难以接受的是肢体功能障碍,因此,在加强患者的情志护理的同时,给患者制定一个通过患者自身努力近期能达到的小目标,如偏瘫侧肌肉、肌群的收缩,从平卧位到坐位、再到原地站立的进步等,鼓励患者主动运动。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点滴进步,及时的给予肯定,为后期康复树立信心。

1.4观察指标:

1)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2】,用以评定患者肢体康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满分100分,其中患者得分75-95分表示有轻度功能障碍,日常活动需要一定帮助;50-70分示有中度功能缺陷,日常生活活动需要极大的帮助;25-45分表示有严重功能障碍,日常活动需专人照料;小于20分为存在极严重功能障碍。

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3】:其中以HAMD在8-20分为轻度抑郁;21-34分为中度抑郁;大于35分为重度抑郁。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8周后分别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与抑郁量表评定。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版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测量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的标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前MBI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四周后同组内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MBI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两组MBI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P<0.05,观察组前后统计显示P<0.01;治疗8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MBI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现代研究表明【4-5】,中风后抑郁的发病主要与中风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中某些特定神经递质的缺失有关,如5-HT、NE、DA等。另有学者从生物一心理—社会因素学说角度来看【6-7】,中风后肢体、言语等神经功能障碍使得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以及一系列突发事必然给患者带来各种心理应激反应,进而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神经生物学的异常,这种相互作用可能更会加重中风后抑郁的发生。这也与明代张景岳提出的“因病致郁和因郁致病”的理论不谋而合。中风后抑郁的发生,不仅给病人及家庭带来困扰,而且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训练;中风后神经功能的康复是建立在脑细胞功能的可塑性重组性基础这上,现代神经康复训练通过患者主动与被动运动训练,来重建脑细胞通路,促进神经突触的再生,使受损的神经功能获得新意识的支配,这一过程需要患者主动、积极、持续的参与。中风后抑郁的患者往往因情绪低沉、思虑、哭泣等不愿或排斥进行康复训练,失去了最佳的神经功能重建的黄金时期,导致患者遗留更多的神经功能障碍。因而早期对中风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针刺配合情志护理与单纯口服氟哌噻吨美丽曲辛片在治疗患者中风后抑郁方面都可取得满意疗效,但对于是常生活能力评定,针刺配合情志护理具有更理想的效果,能更大程度的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患者服用抗抑郁药后大多会出现嗜睡、表情淡漠、无力等症状,使得患者不愿更多的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来,从而也导致了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有限性。大量研究表明【8-10】针刺可以促进5-HT、NE、DA等神经递质的释放,不仅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更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我们采用针刺配合情志护理,在疏通经络、调神定志的基础上结合情志护理,让患者正确的面对、认识疾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康复训练中,使神经功能的康复与重建获到最大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陈荣群.中风后抑郁患者心理干预护理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11):55-56.

[2]闵瑜,吴嫒嫒,燕铁斌.改良的Barthel指数(简体中文版)量表评定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效度和信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3):185-188.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220-230.

[4]Santos,K vari E,Gold G,etal.The neuroanatomical model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towards a change of focus[J],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2009,283(1):158.

[5]Krishnan V,Nestler E J.The molecular neurobiology of depression[J].Nature,2008,455(7215):894.

[6]薛蓉,赵伟,程焱,等.卒中后抑郁症状与脑梗死部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5(5):196.

[7]孙觊,马涤辉.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J].吉林医学,2009,30(1):83.

[8]魏惠芳. 针灸对不同应激源所致免疫失调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相关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药大学2010.92-110.

[9]王欣,刘婧.电针对心肌缺血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28(5):46-48.

[10]周艳丽,赵丹,葛林宝等。脑缺血后内纹状体DA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及电针的干预作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4(1):43-36.

论文作者:喻元元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4

标签:;  ;  ;  ;  ;  ;  ;  ;  

针刺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影响的观察论文_喻元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