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湖南 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指导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全部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指导及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整体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治疗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有利于改善腰椎功能,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康复指导;护理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及工作压力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人数相应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1],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严重时出现大、小便障碍,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给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严重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发展,加快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症状多、病程长等特点,除积极治疗外,还应加强术后护理干预,以此实现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实施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实现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46.3±2.6)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病程(2.4±0.6)年。患者入院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其中伸肌力减弱19例,跟腱反射消失9例,间歇性跛行者28例,经X线片、CT或MRI检查,全部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标准[2],其中L4-5间盘突出30例,L5-S1间盘突出21例,5例患者同时两个间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n=28)和观察组(n=28),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1.2 治疗方法
本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胸腹部垫空,腰部稍凸,充分张开、扩大椎间隙后侧穿刺面积,在X线透视下体表金属定位腰部穿刺位置,做好标记,肌注40mg帕瑞昔布,常规消毒铺巾。经椎间孔将穿刺针插入椎间隙内,行椎间盘染色,沿穿刺针置入导丝,拔出穿刺针,做一条约8mm切口,将导棒、扩张导管置入,在X线透视下确认套管位置良好。将内镜光源连接,镜头置入通道,调整镜头方向,明确髓核突出压迫硬脊膜囊及神经根,采用抓钳摘除。术后给予地塞米松5mg注射。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房清洁、用药指导、常规知识教育等,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主要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四肢关节训练、腰背肌训练、行走训练等。
1.4 观察指标
采用JOA评分表与VAS评分表对患者腰椎功能和疼痛程度进行评估[3],采用我院自制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调查,包括社会活动、心理状况、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等,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数据均纳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作数据处理,以(`x±s)描述计量资料,差异经t检验,于P<0.05时,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腰椎功能及疼痛评分
观察组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3.1 护理干预
3.1.1 心理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病状复杂、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群体,患者易产生焦躁、忧郁、悲观等不良情绪,一方面迫切尽快得到手术治愈,另一方面对手术存在惧怕心理,担心手术受到损伤或引起瘫痪,给临床治疗工作带来困难。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向其介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给予患者最大的支持与鼓励,缓解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1.2 并发症护理
术后患者需卧床静养,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双下肢、会阴部感觉及运动情况,若患者术后2~3d出现大小便失禁、下肢或肛门感觉丧失,应考虑是否发生硬膜外血肿,及时报告医师,避免对神经功能造成影响。同时协助患者翻身,将其体温维持在37~38℃,必要时给予抗生素及镇痛剂治疗。
3.2 康复指导
3.2.1四肢关节训练
术后当天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和四肢伸屈锻炼,有效预防下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肢体抬高的幅度,确保患者能耐受。同时,指导和教会患者呼吸训练,常做深呼吸和扩胸运动,增加患者肺活量,改善肺功能,有效避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督促患者及家属对患者腹部进行按摩,增强腹肌肌力,从而减少尿潴留、腹胀、便秘的发生。
3.2.2 腰背肌训练
手术5~7d,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增强腰背肌肌力,确保脊柱稳定。患者取俯卧位,双手放在身体两侧舒适位置,双腿和双手上抬,以腹部为支点;然后分别将支点设在双足、双肘及头部,尽可能后伸背部,每次50下,每日3~5次。训练次数与运动量应循序渐进[4],不能过度疲劳。
3.2.3 行走训练
术后10d,指导患者在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患者坐起之前抬高床头,帮助患者将两腿放置在床边,保持上身竖直,确认患者未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帮助其下床站立。行走时,伸直腰部,让患者在床边行走10~15min,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延长活动时间及次数,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显著改善,说明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同时发现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加强护理干预与康复训练指导,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加快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加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护理干预与康复指导,有利于减轻疼痛,改善不良情绪,加快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温静兰.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52例功能康复指导的护理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06-107.
[2]刘金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指导[J].河北医学,2011,17(4):534-535.
[3]余红灿,彭帅,贺素纯等.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指导及临床护理效果[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09(4):250-250,251.
[4]李冬梅,谢先琼.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指导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1(30):51-52.
论文作者:杨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腰椎论文; 功能论文; 疼痛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