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探索论文_陈叶丰

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探索论文_陈叶丰

绍兴市柯桥区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030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演变,城市道路拥堵成为难题,为解决中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迎来了建设高峰期。中小城市相对大城市在规模化建设管理和专业储备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更为适合中小城市的、机构紧凑高效的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关键词: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信息化平台

1、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一般具有隐蔽性大、岩土物理力学参数不准确、施工技术复杂、作业空间有限、作业环境恶劣、施工周期长、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和对社会环境影响大等特点,这些特点也集中体现了地铁建设的高风险性。具备地铁建设经验的大城市依靠其先天规模优势和技术储备优势通过集团化管理可以弥补客观困难劣势。

但近年来,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由于受自身管理规模和专业技术储备匮乏等因素制约,表现为事故频发,安全形势严峻。中小城市传统市政工程采用的经验型、事后型、人盯人型的安全管理模式已无法应对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索中小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地铁工程建设风险控制随其所处阶段和地域的不同,相应的风险也不断变化。虽然国内各中小城市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方面已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取得了相关经验,但对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上仍存在许多误区和实施中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应用地方规范的不一致。目前,行业规范和大城市的地方规范,都给出了监控预警指标的参考值。但各城市地质条件与环境条件千差万别,市区周边环境错综复杂,其他城市所制定的监控指标值,与本地的实际条件不一定相符,极有可能导致预警滞后或者常常出现 “狼来了”的假象。难以实现安全风险管理与经济、工期、质量之间的协调平衡。

1.2、管理专业人才的不一致。传统的市政工程往往是专业单一,技术复杂性不高。从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部门监管角度难度不大。但在面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时,传统的手段和模式,无法满足其系统化建设和多专业复杂配合的管理需要。在岗位设置和人员技术素养方面存在授权混乱和职责划分不明。

1.3、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化程度不高。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是安全风险控制的趋势,目前各地铁建设城市已经开始应用安全风险信息平台,但在实际应用效果方面存在不足,大部分信息平台还只是立足于监测数据管理平台,缺乏针对地铁建设施工的主要风险兼具的监控预警、分析处理、总结交流等风险事务处理功能。

2、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探索

目前,安全风险管理的思想逐渐进入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者视线,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风险体系,实现安全风险控制的小而精,是解决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探索方向。本文以柯桥区杭绍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为例,通过技术人才引进、制度编制、风险管理等手段,加强本工程安全风险建设管理。在此,重点介绍柯桥区轨道交通集团建立的“四体系一平台”,以探索并完善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如下:

2.1建立适合本地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目前,许多中小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刚起步,管理架构的体系和规模无法与多年进行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城市比拟,因此应当重视初期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构建的基本性和实用性。为此,柯桥区轨道交通集团建立了适合本工程的安全生产体系,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机制等三个层面进行深化,从而实现安全管控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1)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明确集团公司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公司出台《绍兴市柯桥区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各自岗位,明确各自安全生产责任。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柯桥区轨道交通集团在制度建设上,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以安全生产责任为基础的体系文件,加强安全监管,真正做到层层落实,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在管理过程中,加强安全检查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实效,重点检查各工序、各劳务协作队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缺陷等潜在的安全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实行“三定”,即:定责任、定时间、定措施。

(3)安全责任追究机制。柯桥区轨道交通集团通过每年年初制订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制度,与参建单位和相关部室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以“四不放过”的原则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广大员工没有受到深刻教育不放过;事故制定的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把安全指标完成情况纳入考核机制中,与各部室、各参建单位的考核和信用评价挂构。

2.2构建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是目前重大基建工程有效预警的一个重要方法。柯桥区轨道交通集团从静态风险评估、动态风险管理、风险预警和持续跟踪等四个机制入手,制订了杭绍城际铁路工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1)静态风险评估。在杭绍际铁路工程施工准备期,柯桥区轨道交通集团委托风控单位以建设项目目标、工程任务及场地条件为依据,对全线各标段工程场地、地质条件、临近建(构)筑物、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以及监测预警标准和现场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价,作为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

(2)动态风险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柯桥区轨道交通集团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后,对照各标段静态评估报告的风险等级,对各类风险源进行跟踪、监控,由安全风险监控中心组织对各标段、工点进行动态评估、预警响应和风险跟踪,并将风险信息定向推送给各管理层级,切实做好风险实时把控。

(3)风险预警。柯桥区轨道交通集团委托设计单位按照行业规范和周边城市相类似轨道交通工程经验建立适合本工程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目前,本工程依据设计设定的预警值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预警指标的分析和修正。但各城市地质条件与环境条件千差万别,市区周边环境错综复杂,其他城市所制定的监控指标值,与本地的实际条件不一定相符,极有可能造成控制的失误以及建设成本的提高。因此,若要制定一个通用的指标控制值是不可能,也是不存在的。只有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积累和统计分析当地工程相关规律,经过归纳和数理统计得出更为适合本地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4)预警跟踪处置。目前,柯桥区轨道交通集团主要依据设计预警值进行动态预警,按照集团公司制定的预警响应办法启动相应预警后,采取相关措施,复杂的问题通过专项分析会进行决策。

2.3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管控体系不同,其注重日常的隐患摸排和消除,是清单化管理的典型体系。该体系的建设遵从五步推进法,即: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确定排查治理制度,明确执行的层级,制定监督办法和考核办法。柯桥区轨道交通集团结合静态风险技术评估以及全线风险源分布图,针对各标段工程类型、地质环境特点等因素,编制了各标段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在施工过程中,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现场项目部、集团公司质安部、工程建设部等部门牵头,开展日常、月度、季度清单式的安全质量隐患排查与治理,做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4应急响应体系

应急响应体系是在上述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实施后,仍发生事故时而进行的补救性体系,是将事故危害尽量减少的手段。柯桥区轨道交通集团从三个方面着手展开:

(1)编制应急预案。按照安全生产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集团公司按要求编制适合本工程的应预案,做到应急预案上承区级应急预案,下接各施工项目部应急预案,对全线应急体系形式和特点进行总括。

(2)应急资源的储备。资源储备应当包括应急物资设备、抢险队伍、抢险专家和外联专业机构(如消防队、医院)等。集团公司针对本工程特点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3)应急演练。为了切实提高应急抢险队的救援综合能力,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管理思想,集团公司坚持开展双月度应急拉练和演练工作。通过安全风险监控中心平台统一发送短信平台至项目应急抢险队每个成员,在预定时间、预定地点整合整备开展拉练活动。同时,每年结合政府部门安全生产演练要求,定期组织大型演练工作。

2.5深入开发信息化平台的运用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具备数据收集、分析、汇总和报警等基本功能,而是要形成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将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集成,形成流程化、扁平化管理的工具,形成一套系统的、贯穿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全面并有效地控制工程安全风险,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避免重大工程事故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集团公司建立的杭绍城际铁路工程安全风险监控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模块:工程综合信息汇总、监测数据采集分析、全过程综合预警及跟踪和方案审查跟踪等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1)工程综合信息汇总。随着GIS、BIM等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系统平台不再是僵硬的文字布局和枯燥的数字信息,而是具备整体展示项目效果图、场布图、概况、视频监控等综合功能的信息平台,从而可以使管理者更加全面、直接地远程掌握现场情况。

(2)工点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该功能模块是综合安全信息的具体内容,利用该模块可以实现施工日志、监理日志、监测数据等信息实时采集,以及专业评估工程师结合数据和现场实际情况,给出的动态评估结论。

(3)全过程综合安全预警及跟踪系统。该功能模块是安全信息系统的重要核心功能,它将工程信息按工点综合列示。首先,是显示工点的安全状态,比如:正常、蓝、黄、橙、红四色预警,甚至抢险状态;其次,是对风险状态的跟踪情况,比如:黄色预警第3天,预警措施已落实(或尚未落实),变形速率已收敛(或未收敛)等;第三,是具体的进度情况和相关日报的更新情况,方便安全信息与具体工况进行比对,从而更全面的掌握工程安全状态,避免“预警滞后”和“过度预警”。

(4)方案审查流程跟踪。该功能模块是将设计、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视为风险管理控制的首要任务来管理和运行的。通过风险的辨识和评估,来建立专项方案清单,并按方案等级形成审查流程数据库。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以审查数据库作为监管的依据,对方案的实际审查流程进行监管,并作为工程专项工程开工条件节点验收的重要内容进行管理。

总之,信息系统不是独立于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之外的平台,而是与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互相嵌入,成为管理流程的工具和规范流程的手段,从而使安全风险的管理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小结

安全风险管理是目前地铁建设过程中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机制。随着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快速发展,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国家高度重视工程安全的今天,必然成为各地争相探索和研究的目标。本文在客观分析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瓶颈前提下,以柯桥区杭绍城际铁路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探索为例,提出一整套适合中小城市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思路,通过将近二年多的不断完善和实践,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当然,轨道交通建设的安全风险管理除了技术层面的基础服务,还需要管理决策层面强有力的支持保障,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时刻保持安全生产每天从零开始的理念,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才能将技术层面打造的科学体系真正发挥其作用。

论文作者:陈叶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探索论文_陈叶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