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网络与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联网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要随时代的变化、发展适时地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面对互联网汹涌澎湃的发展态势及其对社会文化越来越深入的影响,江泽民同志及时提出了要正视和利用好互联网,创新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继1999年2月在中央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后,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再一次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他强调:“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江泽民同志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正确把握,也充分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审时度势、着力创新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心,这给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进一步探索新特点、新规律,主动和善于运用好互联网,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同时形式更加生动,方法更加简便,范围更加广阔,效率更加高。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由于法规滞后、管理被动等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原因,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从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到流言蜚语、反动言论,不一而足。对青年学生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带来许多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充分运用互联网这个新载体,弘扬主旋律,抢占主阵地,在互联网上营造更加积极、健康、正面的氛围,使广大师生继续保持清醒的思考、正确的判断、理性的行动,在今年年初我校召开的七届四次党代会上,校党委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社团、进生活园区、进校园网络的要求,展开了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进军互联网的工程,至今,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百折不饶、主动进取,是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空间和渠道的基本途径

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前无古人的新生事物,加之互联网的交互性、全球性、匿名性、边缘性、开放性、零件本性等等特点给我们工作带来的复杂性,使得网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很难避免各种困惑和挫折,因此,只有不怕艰险、积极建设,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争取创新。我们的探索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1.关注网络,规范网络,维护网络健康发展

我校对网络一直保持高度的关注,做到了解、知情、监控。学校网络中心对校园网的各版块的建设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立了明确的管理规范。同时,依靠技术手段,对各类不良信息进行技术过滤。对校园网的BBS等版面,校党委系统、学生工作系统及保卫部门一直进行监控,对某些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大局的观点及时提供事实,针对一些热点问题提出正确的观点,进行正面引导,取得良好效果,努力使网络处在可控状态。

2.创建专门网站,弘扬主导思想,占领网络阵地

去年3月始,我校党委宣传部依托校园网,在互联网上创建了“焦点网”(http://jd.sjtu.edu.cn),设有领袖著作、《党章》、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研究、教职工理论学习、学生理论学习、思想理论战线、时代论坛、时代聚焦、SHC频道、时事纵横等栏目。教师学生可随时进入网上阅读及下载马列著作和党中央文件及领导讲话,了解国家大事以及学校的大事。我们还在网上开展网上调研,引导学生参与对上海交大如何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在“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研究”这一版块上,我们不仅有师生员工理论学习的动态,还有师生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学生邓研会也在校园网上建立了主页(http://sac.sjtu.edu.cn)报道学生邓研会的学习、研究、实践活动,发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心得体会等。我们还注意网站的交互性功能的实现。设有自己的搜索器,可查询与上海交大有关的新闻;对每位来到我们网站登记的校友,都将定时给他们寄去《上海交大报》和《上海交大通讯》的电子刊物,许多海外校友表示,通过《上海交大报》电子版不仅了解了学校教学和科研的进展,更了解了上海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对祖国的光辉前程更加充满信心。我们还设有留言板,欢迎到访的网友给我们提出批评和建议。由于我们的网站信息量比较大,界面友好,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欢迎和参与。

3.利用网络手段,悉心提供服务,营建新型人际关系

我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将学生心理咨询、勤工助学、就业信息与指导等都引进了网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果。目前,每一个学院都有自己的主页,学生工作信息的发布、党团支部、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等都利用校园网,提高了工作效率;学生社区等还在网上建立“虚拟社区”,开展“网页设计”“虚拟家庭”等活动,引导广大同学参与的热情与兴趣,把主旋律唱到网络上。现在,学校正进一步研究更加全面的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与途径。

4.宣传网络文化,繁荣校园文化,加强自律教育

上学期,我校基于互联网组织了《对话与梦想——上海交大点击中国十大网站》主题活动,邀请中国最好的互联网网站的老总们到校,就风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大学生如何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等主题进行演讲,与大学生们进行对话和交流,受到了校内外师生的欢迎以及各大新闻媒体的关注。针对四年级毕业班同学的特殊心情,我们又及时组织了《母校永远记住您》毕业班学生为母校留言建议主题活动,收到各种建议400多条,增进了学生与老师、学校的交流,达成了共识。学生BBS站长和班主任在学校的支持下,引导大学生主动开展了网德大讨论等活动。在讨论中学生们说,道德是千百年人类好坏标准的积聚,怎么可能换个空间就不再存在呢?网络上当然需要道德约束。通过讨论,学生们的网络道德意识有所强化,网上行为的自律意识也有一定增强。

5.提供实际锻炼,重视政治素质,培养网络人才

我校注意发挥理工、计算机等学科的优势,在加强网络人才培养的同时,注意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对一些基本素质好的同学,我校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党校学习等手段,引导他们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增强政治责任感;对一些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学,采取网络研究实践和合作的方式,引导他们增强社会责任心,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培养,早日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同时还注意在创建、维护、改版、升级和大型网络活动等实战锻炼中,通过信任、使用、尊重、交流,保护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校组织的有关的互联网活动中,主持人和工作人员大都来自于学生。通过活动,他们不仅在技术上有收获,而且政治上更加成熟。

我校发动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网络技术人员和理论工作者从各自的角度,加强网络思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党委宣传部已成立网络传播研究室,积极开展针对性研究。目前已经完成的研究课题有上海市2000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并已出版专著《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上海市教委课题《网络信息污染及其对高校师生影响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上海市教委《新情况和新对策——世纪之交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同时,总结基于互联网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综述《对话与梦想——上海交大点击中国十大网站》一书也已正式出版,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由于我们作了一些探索,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上海市形势政策研究会、建行上海市分行、中远集运、上海烟草集团以及许多区县宣传部门纷纷邀请我们前往交流学习江泽民总书记讲话精神,充分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和做法,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和鼓舞。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多次亲切关心、认真指导和积极支持。最近,我们正与各地有关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者一起阶段性总结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思考和经验,希望能给这项欣欣向荣的事业增添光彩。

二、把握方向、勇于创新,是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空间和渠道的重要保证

江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如何才能做到“重视和充分运用”呢?我们认为,所谓“重视”,就是指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互联网里鱼龙混杂,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因此,千万不要被表面的轰轰烈烈所迷惑,要保持清醒的政治理性;所谓“充分运用”,就是指要敢于和善于突破传统思想教育工作的框框,依据互联网的运用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手段、机制等多方面大胆改革和发展。我们认为,发展和创新的硬件道理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也有同样的指导意义。一个阶段以来,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方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要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对广大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认为,要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具体应把握以下几点:

1.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积极的网络舆论阵地,及时准确地传递党的声音,不断巩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当前,互联网还基本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由于社会制度、价值观和个人趣味格调不同,五花八门的信息都在互联网上出现,使得网上的受众眼花缭乱。面对越来越多的“上网”和“冲浪”人群,我们决不能熟视无睹、坐壁上观。那种把网络建设当成纯业务工作,主张网络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主动参与,走进网络,积极弘扬主旋律。其次,条件成熟的可以创办自己的网站、网页,发布健康有效的信息、言论和知识。其三,通过各种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网络活动,吸引群众,吸引师生,寓教于乐,倡导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四,要开发网络的各种功能,给广大受众积极有益的东西,提高受众自身的免疫力和判断力,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其五,在互联网的信息较量中,我们仍然要兢兢业业,不仅要有我们的声音,而且还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争取得到国内外受众和广大师生的认同,这样,才能树立我们在互联网上的信誉和权威。

2.要保持健康文明的内容格调,积极宣传和严格执行国家互联网内容管理有关规定,不断创新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互联网深受市场经济大潮的浸润,必然敏感于市场利益的每一份驱动。互联网比较重视经济效益,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这过程中,有些网络、有些网页或有些版面,为寻找“卖点”、追求“视觉冲击力”迎合一些受众的低级趣味,不惜牺牲或故意追求某种风络和个性,在色情、暴力等低级趣味的东西上找擦边球,更有甚者主动或无意间刊登有政治性错误的东西等,这是决不允许的。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互联网内容管理的规定,从法制建设上进一步规定了内容发布的条件、约束和标准,这是我国互联网管理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必须广泛宣传和认真执行。

3.要注重互联网的互动性、海量性、亲和性,加强双向交流、促进便捷操作,不断创新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

网络是互动的、双向的、多边的、跨国的、全球的,网络不能强制、不能指挥、不能“计划”、不能“预设”、不能诱惑,网络靠的是“谦虚谨慎”、“老老实实”的服务。因此,互联网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传统媒体的“我办你看”向网络媒体的“我办好,你来看”的双向互动转变。那种片面强调单向灌输性而置受众于不顾的做法,肯定是行不通了。我们要认真研究“网民”心理,注重双向交流,鼓励积极参与,提高网络的社会效益。

4.要创造思想教育类网站信息传播的鲜明特色,将可看性、服务性与权威性、指导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网络宣传应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具有可读性、服务性,使读者感到可信、可亲、可用,而互联网求快求新的特点又使网络信息同时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我们办思想教育类网站,就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科学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努力体现网络的特色和水平。

5.要认真观察、加强研究、争取主动,不断创新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

网络传播是新生事物,其规律和特性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和总结。目前,网络信息传播中存在的某些倾向,要予以高度重视,比如:政治上的不严肃性、思想观念上随意性、法规上的不全不治、管理制度的无政府状态等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通过机制创新来加强。我们认为,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政治上坚定。因此,在大量具体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我们切毋忘记学习,切毋忘记研究,更切毋忘记坚持理性精神。

泰戈尔说:如果黑暗中你看不清方向,就请拆下你的肋骨,点亮作火把,照亮你前行的路。是的,在我们并不占优势的互联网前面,所有正直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该有拆下肋骨,点作火把,照亮前进的气概和责任,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事业贡献绵力。

标签:;  ;  ;  

网络与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