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藏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采用常规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藏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和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确切,且临床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藏医药;心血管疾病;疗效观察
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难根治的特点,临床若治疗不及时,容易诱发脑梗死等疾病,严重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健康。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医学模式不断的快速发展,对于常见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水平有所提高[1]。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现代医学模式影响下,藏医药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并且体现了辨证论治与多靶点治疗的特点和优势。本文作者结合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藏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4.34 4.67)岁;其中高血压21例,冠心病13例,心力衰竭8例,心律失常11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7例;藏医分型:赤巴偏盛者12例,龙偏盛者30例,培根偏盛者18例。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5.09 5.12)岁;其中高血压24例,冠心病10例,心力衰竭10例,心律失常12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4例;藏医分型:赤巴偏盛者15例,龙偏盛者26例,培根偏盛者1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型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活血胶囊治疗,每天2次,每次2粒,连续治疗30天。
1.2.2观察组
1.2.2.1分型
依据藏医“三因”诊断标准对患者疾病进行分型[2]。龙偏盛者:心律失常、四肢僵硬、记忆力减退、低血压、头晕、气喘、尿液清白,舌苔偏红;培根偏盛者:临床伴有头痛、心律失常、高血压、尿液赤黄、舌苔厚而白;赤巴偏盛者:四肢发冷,胃肠消化能力下降、食欲减退、胸闷、浑身无力、水肿、舌苔厚。
1.2.2.2治疗
依据临床分型,给予针对性的治疗。龙偏盛者:该证型患者治疗应以补气助阳为原则,即选用十一味维命散、二十五味沉香散、十四味肉豆蔻散、二十五味珍珠丸等温性药物,每天1次,每次2g,连续治疗30d;培根偏盛者:应以活血化瘀、理气除湿为治疗原则,即选用珍宝如意散、十七味红景天散、八位消喘散、四味丹参汤等温热性药物,每天1次,每次2g,连续治疗30d;赤巴偏盛者:以清热凉血为治疗原则,选择十五味大红汤散、二十五味余甘子散、十五味降香散、安神降压散等性凉药物治疗,每天1次,每次2g,连续治疗30d。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病情控制,停药2个月未见复发;有效:临床多数症状消失,病情好转,停药2个月,仅有个别复发;无效:病情无变化,临床症状有增加或加重趋势[3]。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治疗疗效对比[n=60,n(%)]
2.2临床不良反应
在治疗和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属于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由于冠脉粥样化病变、血管中脂质成分增加、沉淀所引起,具体诱因因患者个体存在差异,因此临床症状呈现多样化。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临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4]。据相关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临床不能有效治疗,其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生成质量[5]。
心血管疾病与患者的生活习惯、情志、生活环境有直接的关系,饮食不节生活不规律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受到高危因素的影响,患者血管内容易发生有害物质沉淀,并附着于血管壁,导致血管狭窄,进一步发生梗塞,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
随着藏医学的不断发展,“三因学说”思想以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多方面。藏医学依据整体的调节特点治疗疾病,可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在藏医学中培根、龙、赤巴是机体的基础构成物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能力基础。在健康人体中,三者互相保持相对平衡,一旦失衡,可能形成疾病。例如血小板、脂质成分在血管内聚集,会提高血粘度,使血管变狭窄,最终发生梗阻,心血管疾病也由此产生。所以,治疗心血管疾病,应以活血化瘀、扩张血管,并抑制疾病诱因为主要治疗原则。同时实施辨证对症治疗,以实现从根本治疗的目的。本文提出的藏医药多数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理气行学、疏通脉络、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因此,遵循藏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与现代医学的观点相一致。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藏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病情,其临床疗效得到肯定。今后,临床我们应该重视藏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并且不断对其药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并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任小巧.关于藏医药临床研究方法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16(1)8-10.
[2]久仙加,]秦岐行.藏医理论基础三因学说概论[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2:4-5.
[3]万玛草,秦永文.藏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30(4):457-459.
[4]李晓璇,郭伟星.藏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3,5(02):141-143.
[5]刘宽秀,久卖多杰.藏医药常见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使用方法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14):624-625
论文作者:东继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杂志》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藏医论文; 心血管疾病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疗效论文; 血管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医杂志》2016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