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网络素养调查研究及对策
——以江苏省为例
乔先达,唐雪艳,吉白,罗时昕,卢雪,孙小伟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江苏 徐州)
摘 要: 随着网络的普及,农村留守儿童网络素养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江苏省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素养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从网络意识、网络知识与技能、网络行为、网络道德以及网络自我认同五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知识与技能相对较好,但网络意识、网络行为、网络道德与自我认同等方面存在不足。本研究根据调查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网络素养;调查研究
一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强调网络强国战略,“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提出“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为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加油助力。”可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建设。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素养尤为重要,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因素。基于此,本项目组以江苏省徐州市、盐城市、连云港市、宿迁市及淮安市五地农村留守儿童为样本,进行了“农村留守儿童网络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分析结果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认识发展,并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
改革开放后,华罗庚、丁石孙、丁尔陞、曹锡华和曾如阜等5位中国数学家1980年参加了在美国伯克利举办的ICME-4,并且华罗庚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普及数学方法的若干经验”的报告,丁尔陞作了“中国数学教育简介”的报告,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亮相ICME.之后除了ICME-5之外,中国学者参加了包括ICME-6在内的以后历届ICME,并且参会人数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充分说明了中国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实践和研究水平并逐步融入国际数学教育的趋势.
二 调查研究
(一)问卷的设计
1994年,美国学者Mc Clure首先用“网络素养”(network literacy) 的概念来描述个人“识别、访问并使用网络中的电子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两方面。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网络素养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地深化和丰富, 国内学者刘献春提出了网络素养的意识和道德两个非认知因素。蒋宏大提出网络素养是一种能力,主要包括网络认知素养等六个方面。同时,网络素养这一概念与网络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数字素养、计算机素养等概念有差异也有联系。燕荣晖指出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就是网络素养,网络素养的内涵则不仅涵盖了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数字素养的基本内容,还远不止这些。
3.很多学生有完美主义倾向,尤其是女孩子在使用错题本时,常常是外在大于实际,把错题本弄得美美的,当成“艺术品”来对待,反而没有关注到错题本的本质;
本次问卷采取自编的方式,根据已有的研究基础结合实际的情况,笔者界定了网络素养的五个方面:网络意识、网络知识与技能、网络行为、网络道德以及网络自我认同五个方面。本项目围绕这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问卷的实施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徐州市、盐城市、连云港市、宿迁市及淮安市五地进行网络素养的匿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288份,经查验,有效问卷268份,问卷有效率为89.3%。
三 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别对调查样本的网络素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一)网络意识分析
网络意识是指个体对网络的敏感度和对网络价值的判断力。网络意识形态是网民看待网络世界的有机的思想体系,代表着网民的利益,指导网民的“行动”,并通过虚拟社会反作用于现实社会。[1]
但过硬的油品质量一直是中国石油的优势,也因此“圈住”了许多忠诚客户。在黑龙江销售看来,保证油品质量的前提下,在适当为农民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就是对农户最大的实惠。
根据问题“上网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来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行为意识。调查数据表明,68.7%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上网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能够学习,并且补充课堂知识;54.1%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上网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能够了解新闻新鲜事;54.9%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上网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可以和周围人沟通更为方便;44.4%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上网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可以玩各种游戏;61.9%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上网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可以更方便地观看电影电视等;20.5%农村留守儿童认为上网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可以看到各种名人八卦;有26.5%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上网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可以看网络小说;最后还有4.5%的农村留守儿童对于网络的态度表示没有兴趣。调查数据如图1所示。
指导烟农专业合作社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按照剂量标准进行交替使用,例如菌核净、代森锰锌等。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意识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在利用网络解决问题方面,有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不常使用网络解决问题,而在上网目的方面,有大约60%的农村留守儿童为了娱乐。这些数据说明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意识并不是很理想,还有相当比例的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意识较弱。散国伟等指出中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意识水平不高,均处于刚合格的水平位置,作为伴随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成长起来的“数字原生代”,他们的网络意识水平还亟待提升[2]。
网络意识是农村留守儿童网络素养的重要体现。有了网络意识才能自觉实现网络知识到网络能力的运用过程,网络意识促进着网络能力的形成,是网络知识到网络能力间必不可少的动力源泉。
图1 上网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二)网络知识与技能分析
网络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网络信息的获取、分析与共享等,它们是构成网络生活的基本条件。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成为人们普遍接触到的工具,无论生活还是学习,网络都给人们提供着极大的便利。所以,掌握网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是有效化使用网络的重要前提。
根据问题“您的网络知识主要来自?”来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网络知识的来源。数据表明,有35.1%的农村留守儿童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掌握网络知识,有45.1%的农村留守儿童是自行从网络中摸索知识,还有19.8%的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父母同学等了解到网络知识。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知识大多数为自行探索而得,学校并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足够的网络知识教育。因此,学校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刻不容缓。调查数据如图2所示。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房角宽度、视力、前房深度明显更高,眼压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图2 网络知识的主要来源
最后,教育者自身也努力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主动去学习网络、了解网络、使用网络。只有教育者本身具备足够的网络素养,改变网络“工具化”的认知,不再将网络视为辅助工具,他们才能在教学中展现网络的魅力,帮助不想接触网络的农村留守儿童改变对网络的认知,使他们能够提高网络意识。同时,对于网络能力强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者要主动出击,从当下网络环境出发,把握当今网络时代的时代精神。教育者可以通过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探求农村留守儿童使用网络娱乐、学习等背后隐藏的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的指导,帮助学习者提升网络使用能力。
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随着互联网逐渐普及千万家庭,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言论的自由,同时也需要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原则。在网络文化的感染下, 不少农村留守儿童对互联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其中必然有正面影响,但必然也会将对少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加强学的网络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调查中,我们设置了一组问题考察农村留守儿童对网络道德意识的认知。
临床病理教学,针对病理专科医生设立的专业,往往集中在相对较大的医学院校,学生规模小,符合C型慕课“非大规模”和“非为给因地理和经济原因缺乏受教育机会的人提供现有学习课程的机会”[4]的特点。
(三) 网络行为分析
网络行为不只局限于人们在电子网络空间里展开的那些虚拟形态的行为活动,同时也包括那些与互联网络密切相关也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和依赖于互联网络,才能顺利展开的行为活动。根据问题“你一般上网都会做哪些事”,数据显示,有92.37%的农村留守儿童会上网交友聊天,有83.21%的农村留守儿童会上网看视频、看小说,有51.15%的农村留守儿童会上网玩游戏,有70.99%的农村留守儿童会上网购物,有41.98%的农村留守儿童会上网看新闻,有64.89%的农村留守儿童会上网学习,还有19.85%的农村留守儿童会上网逛贴吧论坛。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其中网络活动最多的仍是社交。
总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行为存在一定的可改善提升的教育空间。这些数据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行为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与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自身需要、行为习惯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网络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
(四)网络道德素养分析
更需要指出的是,学校网络教育存在严重问题,只有35%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网络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尽管学校教育是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但事实却说明学校教育并不能够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足够的网络知识教学。在网络教育方面,学校缺乏重视和教研力度,致使网络教育观念滞后,模式单一,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兴趣,难以从课堂中习得相关的知识。姜荣华、董玉琦指出学校网络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信息技术教师完全依靠教材,从而教材教变成了教教材,使教材成为指导纲要[4]。
根据问题“小明做作业时在网上复制了别人的心得或文章,得到了高分,你的态度是?”调查数据显示,有40.3%的留守儿童选择“很反对,生活里我不会这样做”;39.9%的留守儿童选择“反对,那是别人的成果,不应该随便拿来用”;13.8%的留守儿童中立;1.9%和4.1%的留守儿童赞成这种行为。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反对利用网络获取高分的行为,只有少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认同这种行为,说明农村留守儿童网络道德素养良好。调查数据如图8所示。提高以青少年为主的网络主体的品德修养,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中青少年才能更有力地坚定自己的信念, 面对诱惑才能自觉构筑道德防线。
首先,学校教育开展网络素质教育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途径便是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学校需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树立全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只要求农村留守儿童学会使用网络技术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多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技能训练,构建情境,让农村留守儿童更多地在探究中学习网络相关知识与技能,体验到网络技术对自我发展的促进意义。比如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掌握一定基础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摒弃原先单调的WPS软件功能教学,多去开展综合型的信息技术课程,将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入活动中,联系生活,让农村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学习、运用知识。
(五)网络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又称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对于自我稳定且连贯的认知,是青少年阶段重要的发展任务。自我认同会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网络特别是社交网站的普及为青少年同一性探索提供了特殊的环境空间。Crook认为青少年正在使用互联网来表征自我、构建自我、确立自我存在与获得自我认同。本研究通过3个问题来进行网络自我认同的调查。部分调查数据如图3所示。
图3 你能平衡上网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关系吗
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有74.56%的农村留守儿童完全或基本可以平衡上网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关系,说明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对娱乐和学习的时间把控得很合理,有18.70%的农村留守儿童还是不能很好地合理平衡上网娱乐与学习的时间关系。这说明农村留守儿童在两者的时间分配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少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花在娱乐上的时间远远地多于学习的时间,是农村留守儿童对自己的使命不够清晰,对未来没有详细的规划的体现,这样下去农村留守儿童会沉迷于娱乐,从而丧失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提高自身的控制能力,从而把握对上网娱乐与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
关于自我认同方面,基于以上的数据发现,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抵制网络游戏、注重学习并合理安排娱乐与学习的关系,但还是存在一少部分的留守儿童不能够合理地安排娱乐与学习的时间,过度地沉迷于网络游戏。这是部分中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认同薄弱的表现。大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程度越高,可能导致个体对自我真实的处境地位、对原本未来自我的规划产生一种质疑,网络将个体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从而导致自我认同感下降。
四 对策
(一)加强学校网络素养教育
开放的、虚拟的互联网络空间中的交往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道德关系已不再单纯是一种熟人间的善恶评价关系。魏婷婷指出鉴于网络社会关系里产生的交往手段和方式的特点,对于提升网民道德水平自然而然成为了德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董中兰指出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 计算机教育已全面进入了各个学校的课程中, 然而有关网络道德教育却几乎空白。在计算机教育普及的有利情况下, 应当从重视思想、具体教学、改进方式等各方面加紧对网络道德教育的进程。许多农村留守儿童都是成熟的网民, 他们是现在或将来网络舆论的主要受众,因此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防止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健全网络管理机制,文明上网是每个人应肩负的责任。
其次,学校教育要注重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学校教育不能只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更要将网络渗透到各种教学环境中去,比如运用新兴的翻转课堂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让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环境中感受网络的魅力。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在教学环境中接收到的网络新知识,可以激发农村留守儿童的好奇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去了解网络,与网络世界之间建构真正意义上的关系,使他们对网络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与肯定。
“‘会搞事情’的老字号CEO”,这是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大星在新浪微博上的个人描述。老字号管理者隐含在网络化的表达背后,是百年老字号不断求新求变的“极客”式生存。“老字号之所以能成为‘常青树’,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与生俱来的求新、求变基因。”吴大星表示,五芳斋正在推进“轻、快、互联网化”变革,未来将会变得更年轻、更好玩,更有气质。
调查分析可知,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知识与技能素养较强。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当前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对网络的基本操作具备一定基础,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如王国珍所说,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从小就生活在网络环境中,被称为天生的“数字居民”,对于网络的众多功能往往无师自通,比如交流沟通、信息获取、网络娱乐等,相较于成年人得心应手。[3]
(二)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意识
如图10所示,在折线形特性曲线梯度发生突变的位置,用类似曲线形的圆弧取代折点处的夹角.此设计不仅实现了折点处的平滑过渡,而且因为圆弧的两端与两端的直线相切,所以函数表达式比起曲线形特性曲线确定要方便很多.在已有条件基础上,只需根据圆弧的半径和圆心坐标即可求得,改进后的特性曲线函数表达式为
农村教师应该多给留守儿童一些运用网络去解决问题的学习任务,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用互联网去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认识,使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在问题解决中提升。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使用用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也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探索互联网,认识到互联网的作用,学会主动性解决问题。尽管网络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很多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但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并没有使用网络的意识。很多网络学习者由于之前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对教师产生了依赖,一旦离开了教师的监督后就无法有效地使用网络进行学习。胡乡峰等提到有高达55%网络学习者认识不到网络学习的集体归属感,有些对网络学习甚至有排斥和不信任的看法, 导致学习者难于脱离传统的学习模式。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更要转变观念,形成使用网络解决问题的思维。
12月2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意味着目前已超20万亿元规模的银行理财市场正式进入独立子公司运作时代。
监护人要放开对网络的监管,不要因为网络的两面性而限制了网络有益的一面的发展。长期以来,监护人一直对网络抱有消极的态度,很多监护人会限制孩子对网络的使用,甚至禁止农村留守儿童使用网络。要更合理地看待网络,鼓励孩子使用网络学习。
(三)强化网络道德建设
网络的自由度较高,而对于网络行为的约束相对较少,导致了网络道德水平建设难以监管。首先,农村留守儿童应当进行自我网络道德教育的建设。马艳萍指出道德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由他律到自律,自律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律为基础的,自律是评价作为实施他律的重要手段。其次,学校和家庭也应当积极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网络道德教育的建设。农村留守儿童都还很不成熟,极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暗示和诱导。因此,学校和家庭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农村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对农村留守儿童网络道德教育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农村留守儿童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形成尊重他人、珍爱自己的道德品质,并将这种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内在道德要求。学校层面应该多进行相关的德育讲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进行定期的教育。最后,社会和政府配合起来,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打击不良的网络行为,消灭低俗、不良的网络内容,预防中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败坏,违法犯罪。
(四)提高网络自我认同
树立坚定的人生理想信念是应对网络对自我认同发展影响的重要手段。缺乏一个坚定的理想信念,会使一个人失去他的灵魂,从而变得迷茫、无所事事,也会使得他对自我概念和认同降低。有研究发现,现实生活中较低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是青少年迷恋和依赖网络的重要根源,而过度依赖网络又继续强化青少年的消极自我同一性。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应该做到满怀着希望与人生理想信念,不断地在生活中和网络中寻找可以充实自己的书籍或者工具,利用网络中的有效资源,而不是一昧地沉迷于游戏娱乐。并应坚定自己目标,有计划有效率地探索丰富的网络矿藏,实现人生目标。其次,家庭和学校应该充分地支持农村留守儿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肯定农村留守儿童的努力与能力,让农村留守儿童们拥有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
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可以避免网络角色和现实角色的冲突。纷繁的网络世界,促使了多元化的网络角色的产生。多元化的网络角色的产生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角色扮演,却也带来了自己角色定位混乱,自我认识与评价不准确的问题。
认同网络角色多元化,保持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首先,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先审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保持自身现实中的清醒认识,努力地培养自己的特长,于此同时自己需要弥补自身的不足,努力提升现实中的自我实力,改变客观环境中他人的看法与认识,提升主观环境下自我的信心和认同。其次,学校需要定期地通过班会以及讲座的方式帮助孩子树立好积极的自我概念,同时也帮助孩子扶植健康的虚拟自我观念。最后,监护人和社会需要帮助孩子营造良好的风气,创造一个清朗的、绿色的、正能量的社会环境与网络空间,还要监督孩子的网络行为,从网络窗口上阻断孩子与不良观念的接触。
参考文献
[1] 张宽裕,丁振国.论网络意识形态及其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上半月 ),200(02):37-38.
[2] 散国伟,余丽芹,梁伟维,等.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多层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08):86-93.
[3] 王国珍.青少年的网瘾问题与网络素养教育[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37(02):143-147.
[4] 姜荣华,董玉琦.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分析 [J].中国远程教育 ,2007(05):61-63.
[5] 胡乡峰,刘琳娜,黄丽彤.关于网络学习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21(22):208-209.
本文引用格式: 乔先达,等.农村留守儿童网络素养调查研究及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19,6(34):175-178,18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4.071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行为及网络素养教育研究”(18BXW074)。
作者简介: 乔先达,男,汉,连云港市,本科,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教育信息化。
标签:农村留守儿童论文; 网络素养论文; 调查研究论文;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