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上余镇卫生院 浙江 江山 324123)
【摘 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穴位注射合加减旋覆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014年间收治的15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5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旋覆代赭汤进行加减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结论:对于顽固性、反复发作的呃逆患者,可用穴位注射合加减旋覆代赭汤治疗,可收到止呃效果。
【关键词】顽固性呃逆;穴位注射;加减旋覆代赭汤;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298-02
呃逆民间称之为“打嗝”,古代医生称之为“哕”。呃逆在西医学中被诊断为膈肌痉挛,主要是由于膈神经、膈肌、迷走神经受到刺激而发生的单侧或双侧的阵发性膈肌痉挛,如患者在发生阵发性的膈肌痉挛后48小时尚未停止,即可被确诊为“顽固性呃逆”“顽固性膈肌痉挛”。发病时,患者的喉间呃呃有声,气逆上冲短促而且频率快,频频作声却无物伴随上冲,无法自己控制。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微,时而发作,预后都较好,但有一部分持续发作无法自愈的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如果发生在颅脑、颈胸腹部等手术后,就会增加患者伤口的疼痛,影响病情。2007年至2014年间笔者采用穴位注射合加减旋覆代赭汤治疗各类呃逆75例,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2014年间收治的15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5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中,观察组中,男41例,女34例,病程最长13天,最短1天;中枢性呃逆22例,末梢型呃逆15例,反射型呃逆17例,精神性呃逆21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33例,病程最长12天,最短0.5天;中枢性呃逆21例,末梢型呃逆16例,反射型呃逆16例,精神性呃逆22例。在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莫沙必利、胃复安、利多卡因、多潘立酮、山莨菪碱、氯丙嗪等药物进行治疗,其呃逆状态未能解除。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穴位注射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取穴:水沟、足三里、膈俞、太冲、内关、中脘。②药物:维生素B6注射液100毫克,维生素B12注射液0.5毫克。③操作方法:按照穴位注射的常规操作进行,穴位处皮肤常规碘伏消毒后,使用10毫升注射器然后换成7号注射针头,抽取前述的药液后,按照注射穴位的多少加生理盐水至8~10毫升,注射时应快速通过皮肤进入皮下(为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然后做提插捻转手法,患者所注穴位有酸、麻、胀、重等感觉时,应回抽没有回血,然后将药液慢慢注入,每次每穴位注入1~2毫升药液。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旋覆代赭汤进行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旋覆花(包煎)9g,代赭石(先煎)12g,陈皮12,竹茹15g,党参15g,半夏12g,丁香12g,柿蒂12g,生甘草6g,炒白芍15g,生姜9g,大枣7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舌红少津,胃阴不足者加石斛、麦冬、玉竹、南北沙参;腹胀者加佛手、木香、枳实;大便热结者可加大黄、芒硝等,小便短赤口渴者加天花粉、生地黄、生石膏;脾胃虚寒者加炒白术、干姜、肉桂、吴茱萸;白细胞增高者可加金银花,败酱草、蒲公英、连翘。每天1剂水煎,分2次温服。药量以120~150ml为宜,两种方法相结合一般使用1~2次就能治愈,如果呃逆发作不停,则可继续联合治疗多次多天直到治愈。如果呃逆复发者,则可按上述方法继续施治。用药禁忌: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应慎用泻药。
1.3疗效标准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痊愈:呃逆症状消失,且随访无复发;显效:呃逆症状基本停止,但随访偶尔还会复发,但症状比治疗前明显减轻;无效:呃逆症状治疗前后没有显著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本资料和各项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性别比例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n(%)]表示,平均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使用()表示。当P值小于0.05时,则可以认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值大于0.05时,则可以认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中,痊愈者30例(40.0%),显效者30例(40.0%),无效15例(20.0%),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中,痊愈者63例(84.0%),显效者9例(12.0%),无效3例(4.0%),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呃逆多由饮食不当,情志不畅,体虚病后,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所致。严重频发时可加剧病情,甚至危及生命。西医病机尚不是很清楚,一般认为由于呃逆反射弧一个或多个部位受到刺激,引发膈肌痉挛而发病。本病可单独发生亦可并发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临床轻重不一,差别悬殊。偶尔发作者,一般能自愈;症状轻微者,服用多潘立酮、加减旋覆代赭汤或用胃复安、山莨菪碱、利多卡因等药物注射即可缓解;症状重者却颇为棘手,单纯采用针刺治疗或者药物治疗,特别是症状重且顽固性患者临床治愈率与远期效果都不怎么理想。
穴位注射治疗合中药治疗把针刺与药物的药理性能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和中药对人体的整体调理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作用,从而调整和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足三里是胃的合穴,中脘是胃的募穴,两穴同用,泻之能泻热降气,补之能补气温中,膈俞利膈镇逆,内关能解郁,水沟能醒神开窍,清热熄风,太冲燥湿熄风,诸穴联合应用效果明显;再联合应用加减旋覆代赭汤,药选旋覆花降气消痰,代赭石重镇降逆,丁香温胃散寒,降逆止呃、柿蒂苦平,长于降逆止呃、竹茹、陈皮、半夏消痞散结,和胃化痰,降逆,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生姜合半夏降逆止呕,和顺胃气,诸药合剂共奏化痰降逆、和胃止呃之功。加用白芍缓急和中则效果更佳。
在这里笔者应着重强调一点,就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刘渡舟教授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讲过,呃逆病在中焦,代赭石是用量宜稍轻而不宜过重,用药量过重的话则药行下焦,效果反而差,故笔者在治疗中代赭石的用量一般不超过12g,望广大同行在临床中仔细体会之。
本次研究中,进行穴位注射联合加减旋覆代赭汤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进行穴位注射的患者。这说明,穴位注射合加减旋覆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作用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因此,对于那些顽固性、反复发作的呃逆患者,使用一般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可用穴位注射合加减旋覆代赭汤治疗,可收到止呃效果。
参考文献:
[1]牛相来,周伟,方丽娜等.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规范化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1(6):420-422.
[2]曲梅,宋建聪.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2):185-186.
[3]周波,王伊莞.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8):603.
[4]丁卫亚.穴位注射配合耳穴治疗中晚期肝癌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2018-2019.D
[5]李彬,李玉萍,马光等.山莨菪碱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40例[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9):52-52.
[6]周首邦,黄芳,张旺琼等.自拟方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992.
[7]Kim,J.J., Sa,Y.J., Cho,D.G. etal. Intractable hiccup accompanying pleural effusion: Reversible clipping of an intrathoracic phrenic nerve[J].Surgical laparoscopy, endoscopy and percutaneous techniques,2013,23(3):357-359.
论文作者:姜云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穴位论文; 患者论文; 顽固性论文; 加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赭石论文;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