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E时代悄然到来。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孕育着企业转型之机,也给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智能手机运用的常态化,使得网络虚拟社区的概念不断渗入,聊天、音乐、游戏等等成为青年员工沉迷手机的最大动机。随着新员工的入厂,“80、90后”员工比例不断增大。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平台,凭借低门槛、传播快的优势,受到青年员工的青睐。虚拟社区、“微文化”已成为近年来的焦点。新形势下,如何为新一代石油工人树立正确的虚拟社会导向,正确树立和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三老四严”的艰苦作风,弘扬爱岗敬业、忠诚奉献的职业精神,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命题。
一、建立“微文化”,丝丝入扣更体贴
在智能手机广泛使用的今天,青年员工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花在纸质媒体上的时间越来越少,阅读习惯的改变使得以往“三会一课”等阵地式的宣教模式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为进一步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快速占领青年员工思想高地,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前瞻性,我们在微信平台上做足了文章。我们以本队人员为基础、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打造大政工工作格局为目标,搭建微信平台,建立微信群。运行中,微信群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群内信息,及时转发和传达上级党委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教育引导员工通过现象看本质,凝聚、传递正能量,用心掌握员工8小时以外的工作生活情况,并针对“微信、微博”等新型网络诈骗形式进行深度揭露,避免青年员工受到不良信息蛊惑;基层员工通过群聊、开小窗畅所欲言,互相吐露心声,基层干部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员工的个性签名和留言予以“微关注”,时刻了解员工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思想动态,梳理诉求反映,有针对性地开展解疑释惑、帮扶解难工作;针对部分人员因外出培训、请病假事假无法参加党员大会、民主评议党员、绩效考核讨论会等集体活动的情况,充分利用微信中的“实时通话”功能,让大家随时随地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保障了员工的知情权、表决权和监督权;在拟定队伍管理、考核等规章制度过程中,将拟定方案发到群内,征集意见建议,通过集“赞”的方式,让员工主动参与到队伍管理中来,促使员工拥有更多参与感和话语权,凝聚合力,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家和、业兴的良好局面,为队伍和谐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二、开办“微学堂”,丰富多彩更便捷
针对一线员工倒班施工、党员集中学习有困难的实际,我们把提高全员素质、抓好宣传引导、传递正能量作为工作重点,创新开通“微学堂”,把干部员工合理划分成党员群、班长群、员工群,支部书记兼任管理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方针政策党员先学习”的要求,结合网络阅读特点,化整为零地将《党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党风廉政教育等内容,摘编成大家看得懂、易消化的大白话,用“微党课”的方式发送到党员手机上,确保让广大党员随时随地随身都能学习提高素质。广泛开展干部员工思想大讨论,采用吸融并纳、实施教育的方式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想胜利油田好,为胜利油田好”主流价值观,在学习和讨论过程中传递正能量,增强干部员工社会主义荣辱观,让每一位干部员工都成为正能量的发声者和传递者。为方便一线员工学业务、强技能,我们把《井下作业工鉴定试题集》、《井控知识30题》、《作业工理论50题》等内容与当天施工内容紧密结合,编制成“微课件”,明确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实施“微管理”,细致入微更全面
面对以往干部员工只能在晨会上听通知、到局域网找信息、扎堆挤着看厂务公开栏的现象,我们把形势任务教育材料、方针政策解读、绩效考核情况等需要员工掌握知晓的内容,编撰成“微家书”及时传达到每名员工,让那些倒班休息、请假的员工和平时一样,随时了解实时信息,保障了员工切身利益。同时,为提高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前瞻性,我队党支部通过微信“不留痕迹”地对员工平时在朋友圈发表的个性签名和留言予以“微关注”,随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并适时参与到信息互动中,有针对性开展解疑释惑、帮扶解难工作。在制定经营管理、奖惩考核等规章制度过程中,将方案讨论稿发到群内,征集大家意见建议,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赢得广泛点“赞”。
四、做好“微交底”,省时省力更快速
现场施工时,队干部与一线职工的沟通以往都只能靠电话作为通讯手段,受语言表达能力所限,一些技术信息问题(例如井下工具的铅印等)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及时传递。有时不得已反复跑现场,但效率极低且影响施工进度。为此,我们把微信使用纳入生产运行工作体系,实施“微交底”,通过微信快速发送文字、图片,借助多人语音对话功能,把施工问题和进度情况在群里展现出来,不仅省时省力,并可针对下一步工序共同出谋划策。同时,其他休班人员根据群内信息,及时掌握施工情况、做好两班技术安全交底和下步施工准备工作,并相互监督、提醒。“微交底”运用之后,信息传达方式由原来的语言转变为语言、图片、视频等多类型信息方式,信息方式的丰富更大程度地满足了生产需求。诸如天气、进井道路情况、生产动态、井况预判分析等现场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关键因素都可实现实时传递,大大提升了施工安全性、时效性、连续性和现场与队部间的交流反馈能力。
五、结束语
“微信”平台的运行,较好地发挥了网络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员工群众、服务党员干部的作用,有力推动了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微学堂”让学习提素由授课“一人讲”变为“大家谈”,将“大课堂”变为“小讨论”,实现了个性化、专业化、信息化教学,促进了全员素质提升;“微管理”丰富了队伍管理的方式方法,大大提高了我队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无质量事故井,生产经营态势良好,队伍大局和谐稳定。
论文作者:宋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员工论文; 方式论文; 信息论文; 针对性论文; 工作论文; 党员论文; 队伍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