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髋关节绷带对痉挛型脑瘫步态的初步研究论文_许亚雄,王春华,肖喜辉,袁诗佳,徐珑,贺晨,罗素

(湘雅博爱康复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00)

摘要:目的 观察改良髋关节内外旋绷带对脑瘫痉挛型患儿步态影响。方法 使用足印法和B-PHY型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观察痉挛型脑瘫患儿使用改良髋关节内外旋绷带治疗前后对比。结果 通过40名患儿穿戴绷带后对比穿戴绷带前,步行时髋关节内、外旋以及足偏角角度明显得到改善(P=0.015;P<0.05,0.01),且穿戴后使用B-PHY型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检测立位前后重心转移较穿戴前分布均匀。结论 配备髋关节内外旋绷带有利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立位及步态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脑瘫痉挛型;髋关节内外旋绷带;足印法;B-PHY型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各型脑瘫中痉挛型占55.45%,不随意运动型占9.28%,强直型占2.25%,肌张力低下型占14.05%,共济失调型占6.27%,混合型占12.67%[2]。痉挛型是脑性瘫痪中最大分型。内收肌紧张、踝关节痉挛和挛缩是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最常见的障碍,双下肢内收肌、小腿三头肌紧张,进而导致异常的剪刀步态、尖足步态等影响步行能力。脑瘫患儿是否获得步行能力是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其立位功能缺如或异常可进一步影响到患儿步行和ADL能力[3]。髋关节内外旋绷带是弹力绷带的另一种使用方法,其作用机制是弹力绷带控制踝关节使其跨越髋、膝关节,通过适当的弹力牵伸,使其髋关节外展、外旋,达到强化正常的功能的目的。改良髋关节内外旋绷带增加的对踝关节的控制能力,在矫正踝关节尖足和内外翻的能力得到加强。现国内对弹力绷带主要使用在抑制膝关节过伸展、足内翻、足外翻以及尖足,对于髋关节使用弹力绷带介绍甚少。本研究通过观察立位和步行中使用髋关节内外旋绷带对于步态的影响,旨在找出一种简单、有效的控制步行中髋关节内收、内旋以及踝关节尖足、内外翻的治疗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6年1月~2016年7月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住院脑瘫痉挛型患儿40例,其中男 17 例,女 23 例;

1.2诊断标准

脑瘫的诊断均符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中的参考条件和必要条件;[4-11]

1.3纳入标准

(1)脑瘫痉挛型;

(2)患儿可独立步行6米以上;

(3)符合Gmfcs分级系统的Ⅰ、Ⅱ等级[12];

(4)患儿家长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5)年龄2-6岁;

1.4排除标准

凡合并有以下任何一项者,即不能成为本研究的对象;合并有重度智力障碍和精神疾病或严重癫痫无法配合者、发育落后/障碍性疾病、骨骼疾病、脊髓疾病、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等;

1.5方法

1.5.1 40例患儿在髂前上棘绑好绷带,绕股骨、胫骨至踝关节使其外展外旋髋关节并矫正踝关节内外翻。

1.5.2 采用足印法[13-14],分别测量佩戴弹力绷带前后步态的步长,步幅,步宽,足偏角,测3次,取平均值。(1)预备工作:①1m宽,6m长的白纸步道(底层塑料布防浸染),将患儿双全足底蘸希墨水立于白纸上;②白纸的末端约15.2cm处标记一条横线,作为终点线;(2)令受试者双眼目视前方,以自然步行速度走过步道。(3)从受试者踩下第3个足印开始用秒表计时,至终点线结束(至少在白纸上留3对足印用作步态分析)。(4)足印测量和分析:测量时由2名专业人员同时进行,取平均值,以减少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倚。

1.5.3 B-PHY型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观察患儿静态站立位穿戴弹力绷带前后足底压力分布情况,足底压力测定是步态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数具体客观,科学性强,因此是康复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B-PHY型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可提供丰富的足部静态压力。正常足底承重区:在站立时,足跟部、前足及中足部压力占整个足压力的百分比分别为61%、35%和4%,足负重时5个跖骨头均负重,各跖骨头负重比例随步态变化足横弓的形态变化而动态变化,前足的5趾压力分布中,以拇趾最大,外侧4趾压力分布成比例的减小。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对痉挛型双瘫及痉挛型偏瘫患儿穿戴绷带治疗前后步态分析情况行配对样本t检验,患儿足底压力分布情况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途4位患儿不配合测量,退出此次实验。通过对36名痉挛型双瘫及偏瘫患儿穿戴绷带治疗后较穿戴前步长明显增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后且左右侧步幅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各步幅间距离相对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双瘫患儿步行穿戴绷带治疗后较治疗前内外旋足偏角角度有所矫正(P<0.05),见表1。经治疗后偏瘫患儿步长明显增加(P>0.05),两侧步幅也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髋关节内外旋角度均有纠正和减小(P<0.05)。双瘫患儿内旋角度均矫正为外旋近6°值范围,偏瘫患儿外旋角度较治疗前减小,足偏角角度治疗前较治疗后有差异,见表2。

表1 痉挛型双瘫患儿穿戴绷带前后步长、步宽、步幅、足偏角分析(`X±S,n=20)

 

注:痉挛型偏瘫患儿足偏角角度多取外旋角度

2.2 在静态站立时治疗后足后部承受压力明显高于治疗前足底承受压力(P>0.05,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人足底静态压力分部特征,以站立时后足承重的压力较大,大多数人(82%)静态峰值足压位于足跟部位,其次为跖骨头区域,足趾承受压力较小,提示站立时大多数人足跟承受压力最大。患儿在绑内外旋绷带治疗后,足底前后压力分布情况较之前有所改善,站立位左足前足压力明显减轻,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右足足底压力经治疗后向足跟转移,前足足底压力减轻,足跟压力增加(P>0.05),足跟压力近占65%。偏瘫患儿取患侧下肢足底压力较治疗前由前足转至后足,压力值较平均分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4。

表3 双瘫患儿穿戴绷带前后足底压力分布情况(`X±S,n=20,%)

3讨论

髋关节内外旋和踝关节尖足在脑瘫患儿中较为多见,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畸形,对患儿的运动影响颇大,尤其是在行走中更是导致步态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本研究应用改良弹性绷带控制脑瘫患儿髋关节内外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其适应范围广,对于痉挛轻,肌力弱,关节控制差的患者均可使用,不会对患者造成硬性损伤,训练时患者的关节不受限制,还可以诱发肌肉的主动运动;透气性好,使用简单方便且经济实惠,几乎不对家庭产生任何负担,家长乐于接受,对痉挛严重的患儿还可以配合矫形器具一起使用。不影响其他关节活动,又能促进正常姿势,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诱发主动运动。配戴弹性绷带可为患儿髋、膝、踝关节提供良好的关节对线,提高髋关节稳定性,抑制异常张力,不影响膝踝关节的正常活动,从而纠正或改善髋内外旋。此疗法便于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开展,具有较广泛的运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晓捷,唐久来,马丙祥,等.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9):1520.

[2]实用儿童康复医学/李晓捷主编.--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ISBN 978-7-117-22008-8.

[3]毛红梅、毛玉平.弹性绷带对脑瘫患儿立位及步行功能的作用观察。中国伤残医学,2008,16(6).

[4]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esk reference to the diagnostic critecial from DSM5[M]. 5th ed. 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Inc,2013. [5] Zarrinkalam R,Russo RN,Gibson CS,et al. CP or not CP? A review of diagnoses in a cerebral palsy register[J]. Pediatr Neurol,2010,42(3):177—180.

[6]Kembhavi G,Darrah J,Payne K,et al. Adults with a diagnosis of cerebral palsy:a mapping review of long-term outcomes[J]. Dev Med Child Neurol,2011,53(7):610—614.

[7]Hayes C. Cerebral palsy:classification,diagnosis and challenges of care[J]. Br J Nurs,2010,19(6):368—373.

[8]唐久来,李海华,史惟,等. 小儿脑性瘫痪诊疗指南探讨[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4):1914—1917.

[9]林庆.小儿脑瘫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1989,27(3):162.

[10]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 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11]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12]Reid SM,Carlin JB,Reddihough DS. Using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to describe patterns of motor severity in cerebral palsy[J]. Dev Med Child Neurol,2011,53(11):1007—1012.

[13]励建安,孟殿怀.步态分析的临床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7):500-503.

[14]章稼.康复功能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4-86.

论文作者:许亚雄,王春华,肖喜辉,袁诗佳,徐珑,贺晨,罗素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5

标签:;  ;  ;  ;  ;  ;  ;  ;  

改良髋关节绷带对痉挛型脑瘫步态的初步研究论文_许亚雄,王春华,肖喜辉,袁诗佳,徐珑,贺晨,罗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