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概念教学中学生思维的超前预计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超前论文,中学生论文,对策论文,思维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化学概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化学概念教学,可以说是每个化学教师备课时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因此化学概念是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对概念教学,在备课中不仅要备好概念内容本身,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智能水平、思维特征,超前预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问题,预先设想有效对策,以便在教学中,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提高概念教学的质量。本文就化学概念教学中学生思维的超前预计与对策谈点浅见。
一、估计学生思维障碍,疏导接通学生思路
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已对化学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认识却不一定深刻,尤其是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学生阅读后,茫然不知涵义。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估计到学生的思维障碍,想方设法消除障碍,接通学生思路。学生在化学概念学习上的思维障碍大都是由于不能抓住概念的本质。为此,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抓住概念特点,揭示概念内涵,洞察概念外延,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本质。如在“化学平衡”教学中,由于概念知识内容层次多且较难理解,学生往往抓不住概念的实质及叙述的关键,易引起学生思维混乱。若估计到学生这一障碍,在教学中就要对概念逐字逐句剖析,归纳提炼出其内涵的四大要素:①一定条件,②可逆反应,③ν[,正]=ν[,逆]≠0,④组分含量不变。经过这样剖析,可以消除混乱思想,疏通学生思路并通过纠错练习,巩固概念要点。
二、猜测学生思维,堵漏拨正学生思路
在概念教学前,若能猜想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走向,超前预计到学生的种种想法,特别是错误想法,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便可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的控制学生思维走向,堵塞思维漏洞,防止学生思维走入歧途、误区,错误地理解化学概念。因此在备课时,要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错,结合概念内容及学生认知水平,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认识漏洞及偏差,心中有数地在课堂教学中巧堵学生思维漏洞,妙纠学生思维偏差,拨正学生思路,使学生准确掌握概念。如在学习醇的概念时,学生极易形成“烃基与羟基相连的化合物叫醇”,超前估计到这一点,讲定义时就要强调指出是链烃基直接与羟基相连,如果理解概念忽略了“链”字,就会与酚的概念混淆起来,这样就能纠正学生的认识偏差,使学生能正确理解醇的概念。
三、分析学生思维活性,激发活化学生思路
将化学概念进行迁移运用是加深理解概念、巩固概念的最有效方法。在迁移运用概念时特别要讲一个“活”字,要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地进行迁移运用。因此在备课时,要精确分析学生思维活性,推测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学生思维能力情况,有层次地安排应用练习题。在处理练习题目时,重点要放在激发学生思维,活化学生思路上,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应用练习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概念知识负迁移”。由于学生没有把概念的条件、使用范围、概念中的关键性字词及概念之间的联系与本质区别搞清楚,以致在应用概念时常常出现错误。如学生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这些概念后,由于分辨不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极易造成“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错误概念。因为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溶质了,而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溶质。要有效地防止这一概念性错误,在复习时应把问题具体化,巧妙地设计如下两个有针对性的在1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浓溶液还是稀溶液?该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这样能捕捉概念的模糊点,搞清概念的本质及概念之间的联系,为防止化学概念的负迁移奠定基础。
四、预想学生的思维特需,拓宽深化学生思路
化学知识有阶段性,学生学习概念时,往往会提出一些用现有知识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一般学生可用“由于知识局限,现在还不能解答”避免学生思维钻牛角。但对一些优秀学生,这样回答往往会压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若根据概念内容适当对知识进行扩展和深化,向学生展示解释这些问题的思考方向。这样能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拓宽深化学生思路,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历年来,我在讲“催化剂”概念时,一些好学生总是提出: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化学反应?若参与了反应,为什么它的质量和组成在反应前后始终保持不变?我向学生解释到,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涉及催化原理问题,催化原理相当复杂。我向学生浅显地介绍了“中间产物”、“表面吸附”原理,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从效果来看,这些学生不仅初步接受了这些扩展知识,而且深化了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同时满足了学生的思维要求,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