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思科会超过微软?_思科论文

为什么思科会超过微软?_思科论文

思科凭什么超越微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科论文,微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之网络文化篇

微软曾是最有梦幻色彩的企业。然而今年3月25日,另一家IT 企业的股票市值却一举压倒了不可一世的微软,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企业,它就是硅谷的思科(Cisco)系统公司。 思科的主打产品——路由器虽然远不及Windows知名, 但它却是运转覆盖全球的因特网所必不可少的枢纽。

为什么思科能超越微软?很重要的一点是,微软踏平的只是PC时代,而思科,则已经在拥抱 e 时代了。 是新时代的网络文化造就了一代IT巨子。因此,这一起一伏所涵盖的,决不只是两家企业的盛衰。为此本刊专门采访了思科(中国)公司副总经理林正刚先生。

思科如何看待因特网?

思科总裁钱伯斯在访问中国时曾专门针对中国企业说:“因特网革命将使中国获得与世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机会,而这场革命的迟到者将会彻底地丧失时机,这一点与工业革命可以在不同国家演进发生截然不同。”

一个企业要在因特网中获得成功,要注意什么呢?林正刚认为主要有两点:

首先,因特网对于企业的意义决不只是一种技术。并不是只要你上网了你就算融入网络经济了,关键是你将如何利用因特网给你的企业创造机会。

其次,在网络经济中,一切都在迅速地改变,而人恰恰有不愿意改变的惰性,你的企业这时就要引入“变是永恒”的企业文化。而问题还不仅仅是要“变”,而且要“快”。

1993年前后时,思科已经认识到:因特网将是战略性工具,而决不是花费。什么意思?林正刚解释道:“很多企业到今天都把IT只看成支出。因此只要企业的财政稍有不利,他们头一件事就是砍掉IT花费。这样的企业永远不会成功。而思科把IT看成很重要的战略工具,不仅不隶属财务,还要独立出来,设立CIO(首席信息执行官)。在今天,Cisco的成功与此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事实上也就是从那时起,思科把竞争对手越落越远。”

我们现在运用网络有一个问题,就是容易为自己的每一个子系统都设一个网,而它们之间却缺少沟通,因而弄得总裁整天就是琢磨这些互不相关的报表。于是就出现:IT系统用得越多,人工耗费越大,重复劳动越多,人主观的成份也越多。因此思科的策略就是将所有与自己业务相关的企业、部门、客户的信息都挂在一个统一的网上。所以林正刚说:“我不知道思科的网有多大,因为它每天都在成长。”

那么资料都上网了,安全怎么办?思科的做法是把安全设在应用层,也就是说你的级别决定你不应知道的网络内容,你是进不去的。

思科的IT为什么那么小?

大陆的朋友到思科都要求参观工厂,但他们总是很失望地问林正刚:“怎么你们公司车间这么小? ”他说:“其实有很多家工厂在生产Cisco的产品,但真正属于Cisco的只有两家。”因为,通过网络,远在千里之外的装配商可以随时看到来自客户的订单,并且在同一天的晚些时候将装配好的硬件运送到购买者手中。70%的思科产品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然后交到用户手中的。

那思科是如何进行控制呢?首先这些工厂的质量监控系统都是由思科安装,而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思科也不会给它打上运输标签,它就出不了厂。这样,全世界都成了思科的生产基地。思科不在乎它在什么地方,只要它能合乎我们的质量和成本的要求。

通过这种“外部资源生产”法,思科无需建立新的工厂就将其生产能力扩大了4倍,并且将新产品介绍给市场的时间缩短了2/3,仅用6个月的时间,而他们的竞争对手通常都需要18个月。结果,思科的员工人数仅相当于主要竞争对手员工总数的1/10, 但销售额却是这些厂商总和的1/2。

所以,虚拟生产是当今我们每个企业都应当重视的事情。

思科追求的是什么?

思科的经营文化有如下原则:

一是“如果一个功能在三个月里不能推出来,那我们就不干。”试想,如果你的设想还要花半年的时间去调查分析,那市场早就走了。

二是“任何功能存在的标准是一定要能提升企业的价值。”那“价值”如何去体现呢?有两点:1.客户满意度提高;2.成本降低。如果达不到这两点,思科也不会去做。

思科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思科为什么能成功?林正刚认为关键是思科有一套好的企业文化。在思科的企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客户永远第一。”思科的信条是:“每一次接触都要使客户了解到他们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或许,这在很多企业经营者看来实在没什么稀奇,很多企业也确实经常这么喊。但林正刚认为他们只是处于“口号管理”的阶段。比如你一进它的店,经常是一抬头就看到“顾客就是上帝”的标语,可一低头看到的却是工作人员正黑着脸,似乎巴不得你赶快走。这就是说,我们很多经营者想得很好,一厢情愿地认为企业该是什么样,可他没有从机制上保证自己的思路转变为每个员工的行动。要知道,企业的行为就体现在企业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上。

思科靠什么机制来贯彻文化?

林正刚举了两个小例子。一是思科每年都会请外面的公司为他们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而满意度的分数会细化到每一名员工身上。在每一个员工的胸牌上,都印有下一年度客户满意度需要达到的指标。同时,每一名员工的满意度分数,与他的奖金是直接挂钩的。就是说如果你让客户不满意了,你就要破财。因此,对于思科的员工来说,满意度是比销售额还要重要的事情。

二是思科有机制可以使客户的问题迅速升档到让总裁每天都能知道。因为他每天晚上都要听与客户打交道的经理的录音电话留言,这样问题可以很快得到解决。因此,一个客户遇到的问题越大,他对思科严肃对待问题的体会就会越深。作为表率,总裁钱伯斯把自己55%的时间用于与客户打交道,他每天都要与公司的15个关键客户保持电话联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他总共跟一万多个客户交谈过,大规模的见面会参加过200多次。

还有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就是思科的第一次并购,就是为了自己的两个重要客户:波音飞机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一次,总裁钱伯斯在与这两家公司的老总聊天时,听说他们对思科的技术不太满意,准备换用另一家局域网交换机制造厂商Crescende公司的产品。 钱伯斯回到公司后,马上收购了那家公司。这次收购不仅将波音和福特留了下来,继续做思科的客户,而且使思科进入了一个新的业务领域,现在它每年为思科带来28亿美元的收入。

思科如何在线为客户服务?

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客户越来越多,这时要保证服务的水准,往往要提高成本。简单地说,企业要找人去接客户的咨询电话,无疑是成本,而且这些人力还要是技术专家,甚至企业花钱都不一定能够找得到。怎么办?林正刚说:“Cisco的办法是将这些全部上网。 在客户买我们的产品时,Cisco会给他一个网址,让他自己上网咨询,结果70 %~80%的问题在网上就已经解决掉了。现在,打到Cisco 用户服务中心的70%的电话都不需要人工干预,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而且日积月累,经常重复的问题的答案会立即显示出来,客户就会很高兴。于是,客户满意度反而比由人工干预时提高了25 %。这一项, 我们的成本就下降了2.5亿美元,因为我们不再需要那么多的人力。”总裁钱伯斯说:“这使我可以在技术支持中少使用1000名工程师,我将他们投入到开发新产品上,从而获得了极大的竞争优势。”

思科也曾遇到一个难题,就是随着业务的发展,在交易过程中各种错误越来越多(比如配置有误、传真模糊等等),一度严重到业务没法做下去。这时,思科的解决方案就是把交易挪到网上去做。在网上,即便客户对交易流程不很清楚,网络也会带领着他走下去,于是错误减少到只有2%。这其中节省的资金是很惊人的。

林正刚说:“现在,Cisco电子商务的交易量已经突破了每天4千万美元,我们在全球的订单已有87%来自网上。也许有人马上会问:这在中国会怎么样?国外是87%,在中国有60%就不错了。那我告诉你,现在在中国这个比例是100%,你不要不相信。而且别忘了, 网络是不认国界的。”

思科如何为员工服务?

思科很重视的另一个问题是实现网络化的员工服务。因为思科把员工也视为客户。现在思科有2万名员工可实现网络自我服务。 当一名新员工加入思科时,他只要在公司的网络上输入他的名字,就可以立即查阅到与自己有关的所有信息(如薪酬、股权等),甚至有他今后的培训计划。

开展员工的在线培训是思科的重要战略。 林正刚介绍道:“现在Cisco平均每两周就并购一家企业, 也就是说每两周就会有一些新技术进来。想一想,如果我们消化不了这些技术,公司会有多苦?花费会有多高,我们计算过:同样的培训,用传统方式要花3个月, 成本还很高,而用网络培训只要3个星期,成本还很低。

“而对于很重要的员工出差报销问题,我们也都是在网上瞬间就完成了。自然员工满意度提高了(自愿离职率下降了50%,只有3 %),而同时,公司在整个全球的报销只需由两个人进行核对,这相当每年可节约5500万美元。刚才提到的几项内容每年为公司节省5.5亿美元。 而低成本必然带来竞争上的优势。我们对员工的硬指标有两条:1.人员平均生产率每年至少提高15%;2.生产成本每年至少降低15%。现在汽车行业的人均生产效率是16万美元,金融业是18万,而Cisco 已经达到了70万。”

思科如何建立e文化?

最后,林正刚向我们总结了思科的成功理念:

(1)网络是战略性工具,决不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

(2)要建立灵活、开放的网络平台,也就是以e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有没有建立e文化,不在于你有没有“占有”IT设施, 而在于你有没有“应用”IT技术。

(3)e文化必须由企业最高领导亲自建立并推动,没有选择。GE的韦尔奇过去是忽视IT技术的,但一年多前,他突然醒悟,于是给全球的GE雇员发电子邮件,通知以后与他通信的唯一渠道就是电子邮件,而不再看纸上的东西。于是一年来,GE在电子商务上进步神速。如果最高领导只说不练,那所有员工只会跟着光说不练,建立e文化就无从谈起。

(4)建立快速应用与实施的机制。

(5)衡量一个技术及其应用,完全看它能不能提升公司的价值。

(6 )公司的IT 人员一定要与公司业务人员加强沟通与协作。 在Cisco,IT部门是做平台,业务部门要做的是应用。从某种意义上, 业务部门也是IT部门的客户。如果业务部门去买机器,或IT部门去直接操作对IT工具的应用,都将是不对的。

一提到思科,很多人只是想到路由器,其实给思科带来高速发展的,除了技术优势,还有它成功的并购战略。而它并购的原则,又多少出人意料。

——之并购战略篇

思科是“微软第二”吗?

思科公司无疑是当今最成功的IT企业。在计算机工业历史上,它增长最快,盈利最多,并已成为面向未来的网络产业领袖。

“赢者通吃”, 似乎已成为 IT 产业的规则。 微软公司正是靠windows而一举占有了全球九成以上的市场。然而, 也正由于微软在技术以及市场上的绝对优势,导致了被控垄断而面临支解的灭顶之灾。思科也身居IT,主要产品——路由器也已占有全球市场的80%,它占有网络设备如此高的市场份额,其蕴涵的价值是惊人的。那么,思科是否也在走技术垄断?在未来,思科是否也会成微软第二?

思科公司的回答是否定的。思科(中国)公司副总经理林正刚解释道:“我们在路由器上确实占有很高的份额,但这与微软在操作系统上的情况不同。微软的Windows源码始终没有公开, 因此别人无法在这个领域和它竞争。而我们对于路由器的制作标准是公开的,别人也可以制作,所以我们不存在技术垄断。”我们感到,思科的这一战略也正是其明智之处。有强烈的保密意识固然好,而有理智的公开技术标准,更是棋高一招。在现代社会,技术本身已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拥有技术标准。而思科的“公开”,恰恰不会迫使竞争者另辟蹊径,而使其心甘情愿地跟在思科后面亦步亦趋,这反而减少了自身的威胁。同时,没有了“秘密”,也迫使思科不能躺在原有技术上睡大觉,必须不断树立新的技术优势。

思科如何在并购中壮大?

那么,思科的成功,不靠技术垄断,又靠什么?不搞技术垄断,又如何保持技术优势?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成功的企业并购战略。

在思科看来,像网络产业这样日新月异的高技术领域,什么都自己开发是不可能的。而客户又越来越希望从一个或几个厂商那儿采购所有的产品。确实,在追求便利高效的时代,能够提供系统集成的产品在市场将注定拥有很强的竞争力。而收购则是一家公司扩大自己的产品线最迅速的方式。

思科公司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进行10次并购,使公司的销售额增长了44%,利润增长了55%。思科并购的速度是惊人的。在美国,人们甚至称思科为“并购引擎”。在过去六年半里,这架“引擎”就像它的路由器那样按照互联网时间运行——它已花费近200亿美元兼并了51 家公司,其中竟有21家是在过去的12个月中完成的。开始谈判24小时就达成协议,并在1—2个月后达成交易。思科在去年收购Cerent公司时,收购价格高达72亿美元。然而,整个收购谈判却只花了三天零两个半小时。

思科的收购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和科学。每年连续不断的收购使思科的竞争优势不断地获得提升。目前,在思科通过收购参与竞争的15个市场中,它在14个中已达到了数一数二的地位。

通过大量成功的并购,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形象,而且填补了生产空白,从而成为高技术的一个样板。

众所周知,国际企业并购失败的比例是相当高的,然而思科却能够如此成功,其秘诀何在?

思科并购的是什么?

在并购中,我们应该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思科,又如何看待一次成功的兼并呢?

思科公司衡量一次并购是否成功的标准,第一条就是所购公司员工的续留率,其次是新产品的开发,最后才是投资的回报率。几年来,思科已网罗了一批优秀之才。每一次,被收购的公司都与思科融合得很好。思科近来所购买的14家公司的老总有9个仍然留在思科, 并且身居要职,这在网络界是较少有的。钱伯斯成功地为思科减少了一批潜在的竞争对手。有一次思科想收购一家非常看好的公司,但就因为兼并后必然要解雇该企业原有员工,钱伯斯就放弃了。

思科在并购前都做什么?

如果思科公司觉得它被对手甩得太远,没有时间从零开始生产某一种产品,它就会把目光放到收购那些新创办的公司上。

思科选择什么样的企业作为自己的并购对象?主要考察对方以下五方面:要看这家公司的眼光如何;这家公司在客户方面的短期成功经验如何;该公司的长期战略如何;它的人能否与思科的员工相协调;它在地理上的远近。从反面说,钱伯斯则信守“四不”原则:决不收购与其规模差不多的公司;决不收购地理位置很远的公司;决不收购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与思科不同的公司;也决不收购与自己主业不相关的公司。

思科在收购前重在检查人才情况,管理质量,以及它的风险基金,目的在于使融合的过程容易些。思科总是较早地关注“软”问题。

在评估时思科还会看对方是否失败过。思科认为:任何新创办的公司都应有一个教训。如果这家公司没有做过失败的交易,那说明它不够勇敢。如果它做得太多,那说明它愚蠢。再有就是检查那家公司经理所做的决定,然后看看思科是否也会做相同的结论。如果是这样,那说明这家公司的经理可能会像思科那样思考问题,也就很适合思科。

在结束评估之后,思科追求的就是迅速出击,而决不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停留。思科公司能够在收购Kalpana公司时击败IBM公司,原因是IBM正忙于地下水的测试,以检验Kalpana总部所在地是否达到标准时,思科已迅速出击并在周末达成了协议。

一个思科并购的故事

迄今为止思科最大的并购就是兼并光纤设备Cerent公司。

当今,光学纤维对于信息传输越来越重要,思科虽然在制造网络传输设备上处于支配地位,却还没有光纤的专门技术,面临被挤出市场的危险。如利用Cerent的装置却可以更便宜地实现电话和电脑信息在光纤线路上传输,进入每年200亿美元的光纤网市场。 这就是思科决心收购Cerent公司的原因。但在一开始,思科并没有一上来就狮子大开口,而是先购买了该公司个位数的少量股份。思科利用少量的投资去购买一个已经看得见的潜在收益,同时监视这家新创公司的发展情况。

最后,钱伯斯下决心用1亿股思科公司的股票(市值约63 亿美元)收购了Cerent公司剩余91%的股票。

当8月份的一天,Cerent 总裁鲁索向他的员工宣布:思科公司已收购了Cerent公司时,员工们目瞪口呆,会场一片沉静,有些人担心受排挤。但随后,鲁索公布了收购价格:1.445股思科的股票兑换1股Cerent股票。全场的计算器飞速地打开,粗算下来一股Cerent要值96美元。一个27岁的工程师持有3万股Cerent股票, 他欣喜地说:“我可以靠它生活了。”钱伯斯希望他们每个人都留下来工作,从而打消了他们的最大疑惑。

9月25日,思科公司的融合小组与Cerent的负责人第一次聚会, 作出了Cerent前途的重大决定:Cerent销售力量保持独立,其销售人员仍然保持他们的帐号。同时鲁索告诉他们的员工:没有他的同意,他们中没有任何人会被解雇。

另外,产品设计和营销部门作为独立的业务单元保留下来,而制造单位被归入现有的思科公司部门。

当思科正式接管两个月后,每个Cerent公司的员工都有工作,有头衔,都知道奖励办法和保健待遇,并直接与思科公司内部的网站相联系。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合并后,除了发现新的股票收入外,很难找到有什么变化。销售人员的收入平均增长了15%到20%,从而与思科的销售人员的收入相差不多。到目前为止,Cerent公司的400个员工中只有4个人离开了公司,而公司正越来越兴旺。每星期的销售额已经翻了倍。

标签:;  ;  ;  ;  ;  ;  

为什么思科会超过微软?_思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