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香溢花城小学,330046)
摘要:我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行,使得我国小学教育不断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进行。在此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地位有所提升,不再作为“可有可无”的课堂而存在。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是众多教师关注的重点。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提高其对音乐的理解。本文主要对小学音乐课堂中师生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一、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定位偏差
首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的正确引导,师生互动更多的是“纠错”,即教师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这种“纠错”,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其次,由于教师的引导作用缺失,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准,自主性不足,导致在一些交流讨论环节,整个课堂就开始出现混乱,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再是“交流、探讨”,而是“摆龙门阵”“闲聊”,整个课堂乱哄哄一团。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师生之间缺乏情感共鸣
首先,在音乐欣赏环节,教师缺乏对音乐情感的解读,从而使得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现,难以深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感;其次,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可以说是“为唱而唱”,甚至“喊唱”,教师缺乏对音乐作品情感的解读,而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较有距离感,并不能因共同对音乐曲目的解读而实现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有距离感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方式,难以实现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二、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的实施对策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音乐是交流的艺术,音乐跨越了地域限制、语言限制,是人类最好的沟通交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对全组人合作一起进步形成了一种督促,进行了互相之间的无形的鞭策。在传统的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无趣,气氛过于沉闷,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一点一滴的参与到过程中来,所有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对各组进行指导旁观,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塑造,和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合作能力的养成。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如果有差异性较大的情况,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
总之,在学习的时候,要不断的进行调整,适应学生的情绪,不同的情况,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来学习这门语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
体育界有一句名言:“好球员未必是好教练”。音乐教学也是如此。一些教师拥有很高的艺术水准,过分苛求学生的学习领悟力,反而造成教学效果不佳。而普通学校的学生并非像音乐专修学校的学生那样拥有超凡的音乐天赋,领悟力良莠不齐,音乐学习仅仅作为她们提升审美情趣的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包容学习的错误,站在师生平等的角度上,本着教学相长的宗旨,开展教学工作,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家盖耶说过:“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少于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课堂中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动态的资源。音乐课对学生的动口能力要求较高,尤其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来讲,在大庭广众之下开口唱歌,需要鼓起很多的勇气,而出现错误时,教师的一句责问,也许会令学生再也不敢开口唱歌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与学生沟通的心态,容纳学生的错误,变“错”为金。
(三)创设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对于互动性要求较高的音乐课来说,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更是必不可少的。如要《黄河颂》一类的经典曲目教学中,可适当加入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讲解曲目创作的背景、作者资料以及时代背景,便于学生融入到曲子所表现的情感世界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里,搞一些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在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升审美情趣,完善自我人格。通过音乐活动,学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主体地位,以及音乐创作的乐趣。如在活动中以每位学生演唱一句的歌曲接力形式,提升性格内向的学生开口演唱的勇气,教师在适当时候领掌,用掌声给内向的学生以激励。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互动式教学方法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除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外,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从传统的授业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转变,是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之势,而众多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平等包容方式和创设情境方式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加速了初中音乐教学与新课标标准的接轨,充分展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王盈莉,尹爱青.基于“MPCKS”的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决策的个案研究[J].文艺争鸣,2018(03):185-189.
[2]袁田.小学音乐课堂音乐基础知识环节师生互动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1):188-189.
[3]郭冬娜.浅谈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创新与师生互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180..
论文作者:何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学生论文; 互动论文; 音乐论文; 教师论文; 师生论文; 课堂论文; 小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