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市场化发展论文_郏文渤

试议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市场化发展论文_郏文渤

天津泰达绿化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57

摘要: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城市绿地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而绿化养护质量则直接影响到城市园林服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区绿化面积增长迅猛,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绿化养护体制改革,加大推进其市场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是政府财政投入的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项目,采取何种管养模式既能节约资金,又能使绿化养护质量达标甚至优于现状是推进市场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基于此,本文就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市场化发展进行讨论。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发展

在绿化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如何让已有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显得更加重要。要保证良好的绿化效果,只有认真做好绿地的养护工作,才能真正达到创建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丰富人民生活的目的。目前,城市绿化建设的水平已不是简单的种草植树,更多的是要经过初期的构思、设计再到施工建设,达到美观生态的效果。而要真正实现最初设计的蓝图,养护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 园林绿化养护模式

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即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是由政府部门下属的绿化队全面负责,采取的是“以费养人”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目前大多数城市采取这种管理模式;二是市场化管理模式。即养护单位通过招投标方式将具体的养护工作承包给有资质、专业化的企业,其主管部门起到的只是管理、督导的作用。而这种模式目前大多存在于小区绿化、私家花园绿化、单位绿地等小规模的绿地管理中;三是双轨制管理模式。由于体制和经费问题,作为改革的过渡阶段,市场化管理、事业单位管理2种模式同时并存。

2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市场化发展特点

2.1 可以有效地节约经费

将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切实下放给企业管理后,使得政府单位能够有效地减少经费支出。同时,企业单位为了适应市场化发展需求,会配置专业的园林绿化工作人员进行维护,使得园林绿化的管理程度大大提高,且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还会增加先进设备以满足园林绿化管理的需要,要求管理者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以节省成本,这样的管理模式,形成政府与企业的双向共赢局面。

2.2 可以有效地提高园林绿化养护效果

正是因为将绿化管理工作下放给专门的企业进行,企业又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自然会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对园林绿化的养护效果。同时,政府可以加大整体宏观操控的职能,采取定期检查等措施,以做到有效得监督企业管理工作,促使企业的园林绿化工作能够稳步实施。企业在利益驱使的作用下,自然而然会提高对园林绿化的整体养护效果。

2.3 可以有效地顺应市场化发展趋势

提高园林绿化的整体养护效果,不仅在于提高园林绿化的社会效益,使得城市环境化的进程发展更快,还有利于提高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使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达到高度整体的统一,为城市化发展带来关键性因素外,还能够顺应市场化发展的趋势。这得益于政府与企业工作的强强合作,使得城市园林绿化发挥它应有的价值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3.1 市场化机制未真正建立

绿化养护管理改革的目的是开放市场,尽快建立市场化机制。多年来由于考虑到转制职工的切身利益,确保原有养护机构的运行正常和社会稳定。全市公共财政统筹的养护业务量,仅有小部分真正投入市场招标。而且,推向市场化并没有硬性规定的政府性指令。像杭州市,其在地方性法规《杭州市绿化管理条例》中明文规定,采用公共财政统筹资金的养护绿地是必须采取公开招投标的形式确定养护单位。缺乏明确的政策性规定,是我市养护市场化推进迟缓的一大原因之一。

3.2 管理缺乏专业性

由于绿化养护的利润相比绿化工程建设要小的多,所以资质较好的园林公司往往不愿承担养护工作。而常年从事绿化养护的绿化队伍,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束缚,经营方式不灵活,经济负担过重,造成人才流失,养护工作缺乏专业性,养护管理水平下降,从而影响绿化养护质量。

3.3 经费长效保障机制缺乏

随着城市建设,尤其是这几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期间,绿化面积每年都在迅猛增加,但由于重建轻养的观念,同时没有出台保障养护经费的相关规定,用于养护和管理的资金、人力和机械设备视财力或紧或松,没有配套跟上,从而大大影响了绿化成果的巩固发展。随着绿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绿化养护工作将逐渐成为今后的重点。政府投资比例也应以绿化建设为主逐渐转变到以绿化养护为主。能否增加绿化养护投入并且长期保障供应资金的充裕是绿化养护推进市场化能否顺利的关键。

4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市场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4.1 逐步构建规范的养护市场化体系

出台政府性文件,明文规定使用财政统筹资金进行养护的绿地必须采用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养护单位。可以先进行试点,逐年加大推向市场化的比率,最终实现全部绿化养护管理市场化。健全养护管理招标管理体系,要实行市场准入制,对养护管理做得差的企业规定几年内不得进入绿化养护市场;综合运用多项强化招标管理措施,如科学测定最高控制价,在合理范围内随机确定下浮率、适当加大技术标权重等,逐步构建权责明确、运转规范的养护管理招标管理体系。

4.2 主管部门职能转变

政府绿化主管部门作为城市绿化管理的职能机构,主导着一个城市绿化发展的方向,也是一个城市绿化养护水平是否能够创新提高的关键。目前,要实现绿化养护的市场化转变,首先要实现城市绿化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强化管理、指导和监督职能,由侧重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把主要精力用在绿化养护法规、养护标准的制订以及发展科学技术和人才的培养上来,将具体的管养任务直接推向社会,实现企业化承包,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推动绿化养护招投标管理、质量管理等行业管理,培育绿化养护企业,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建立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养护管理的新型机制,加大对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

4.3 建立长效经费保障机制

出台关于市区公共绿地养护资金保障文件,与逐年增加的绿地面积匹配,建立随社会经济发展进行调整的长效机制。争取在政府财政预算中专门单列“城市园林绿化维护资金”,切实保障园林绿化日常维护,并逐年增加。配套出台“养护市场定额指标”、搭建“财政养护资金及时支付”平台等。通过多方举措,努力构筑“建一块,养一块”的绿地可持续性发展良性循环。

4.4 适量保留专业养护队伍

在公共绿地全面推向市场,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应适当保留应急的专业养护队伍。建议在全市推进市场化的过渡期内,可以以比选的方式引入应急保障机构,或者就以现有的公园养管单位成建制组成应急保障机构,负责人员培训、岗位带教和应急服务应对如抗台、森林防火抢险、110联动等突发事件。平衡养护专业化和市场化的比例,确保养护管理机制市场化改革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绿化养护的市场化是大势所趋,绿化养护的事业单位编制必将从中国的绿化养护中消失,因为绿化养护的市场化将会使政府减轻负担,减少人员编制,提高绿化养护的质量。然而当前的绿化养护市场在中国还不是很普遍,在其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笔者认为,园林绿化市场化管理是大势所趋,未来的绿化养护必然会顺应社会的发展走向市场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公路绿化养护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J]. 吴敏杰.门窗,2014,07

[2]园林绿化养护的市场化管理研究――以河南驻马店市为例[J]. 朱志发.中国园艺文摘,2014,06

[3]北京市海淀区城市道路养护市场化管理研究[D]. 易灿辉.中国政法大学,2014

论文作者:郏文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试议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市场化发展论文_郏文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