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耀性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框架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经济增长理论的简单回顾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创立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经过哈罗德、多马等人的发展,逐渐成为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在随后的40年代~50年代曾盛极一时。该理论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然而,由于模型涉及到的自然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三者之间很难吻合,该理论陷入了“刀刃上的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on the knife edae)”困境中。原因可能是模型的假设存在问题或某些对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的变量没有予以考虑。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索洛命题”改变了这一状况。索洛证明了只有储蓄没有技术进步的经济是不可能实现持久增长的,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永不衰竭的动力。因此,索洛开创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先河。在索洛模型中,技术是外生的,同时技术又被视作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因此,索洛模型其实是通过假定增长来解释增长,这正是该模型的缺陷所在。直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增长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以罗默 (Romer,C.D)、卢卡斯(Lucass,R.E.Jr)、贝克尔(Becker)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开始突破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运用新的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技术等因素也逐步在模型中得以内生化。这些新的理论和分析框架统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也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总之,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人口增长、资本积累、技术进步被公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综观各理论,其共同特点主要从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来考虑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忽视了需求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质量不断地得到改善,消费结构得到不断地优化升级。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导向和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居民消费行为的改变也会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这里从居民消费行为的角度寻求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通过把居民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引入简单的Ramsey模型,[1]来探讨炫耀性消费(文中有时也用社会地位寻求行为代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炫耀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Thorstein Veblen的炫耀性消费思想
Thorstein Veblen在《有闲阶级论》一书中对有闲阶级作了详尽考察,唤起了人们对炫耀性消费现象的注意。他认为炫耀性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而不是为了满足生理的要求。财富本身具有荣誉性,能给予他的持有者以荣誉。财富的拥有是博取荣誉的基础,也是满足自尊心的必要手段。但是只有通过有闲、代理有闲、炫耀性消费、代理消费等才能实现财富的这种作用。消费水准要达到合乎礼仪的标准,否则就会受到轻视或排斥,所以炫耀性消费或浪费是社会成员显示和维持其社会地位的必要手段,是上层阶级作为身份的象征和增强个人地位的有力手段。喜好炫耀性消费的人大都是有闲阶级,下层阶级也往往仿效上层阶级的这种消费。Veblen对炫耀性消费持批评态度。他认为对炫耀性消费的追求总是导致社会浪费,一切用于炫耀性消费的资源都被浪费性地消耗了。这种消费从整体上说来,对人类生活或人类幸福无益。因此,他主张对炫耀性消费行为实行管制。[2]这说明除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享受之外,受人尊重、社会地位、名誉等“个人的社会价值”也可能是消费者效用的源泉。沿着这一思路,在Konrad,Cole,Corneo,G.和 Jeanne,O.,Fershtman.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3]把社会地位寻求行为引入个人或家庭的效用目标函数中,来分析炫耀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本文的不同之处在于把炫耀性消费而不是财富积累作为社会地位的主要源泉。
(二)模型的建立
假设有一个由许多个人或家庭组成的经济体,且所有个人或家庭无差异,因此交易中没有财富的增加。每个家庭生产能满足多种目的的产品,既可用于个人生活消费,也可作为中间产品来使用,劳动供给固定。(净)产出是f(k),且f (·)是K的递增凹函数。净投资k等于产出减去消费c,再减去资本的税收支付τk,然后加上总的转移支付T,即
k≈f(k)-c-τk+T(1)
也可用消费税支付来替代资本税支付,那么,
k≈f(k)-(1+θ)c+T(2)
每个家庭打算在无限期内最大化现值的效用,且效用依赖于消费和个人在所处社会中的相对地位。这种地位由相对消费来决定,即c/C,c指个人消费,C是社会平均消费。由于存在社会地位寻求行为,每个人都设法胜过其他人,但是所有个人都是无差别的,且都做同样的事。因此,最后大家都以同等的地位而结束,那么c=C。最大化效用的目标函数为:
其中,u(·)是效用函数,s(·)是地位分配函数,两者的一阶导数均为正,二阶导数均为负。r是正的贴现率。此外,如果用σ表示跨期替代弹性,那么,可得:
(三)炫耀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由上可知,最优增长率为:
c/C=σ(f'-τ-r)(5)
如果存在社会地位寻求行为,情况会怎样?代表性家庭在跨期预算约束(1)下最大化他的目标函数 (3)。根据Pontryagin的最大化原理,消费的总边际效用(包括社会地位边际效用)应当等于资本的影子价格,即μ′(c)=μ,并且这个影子价格以(r+τ-f')的速度增长。然后,使用c=C,可推出最优路径为:
在Ramsey模型中,长期稳态是由f'-τ=r决定。由于规模报酬递减,由(6)式可知,不可能存在任何长期的增长。只是初始状态向长期稳态转变的动态路径,受到了社会地位寻求行为的影响。显而易见,炫耀性消费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命题:
命题一:在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形下,炫耀性消费不影响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如果使用规模报酬不变的模型或存在资本积累的正外部性,情况会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f'=a,a为一正的常数。而且,假定aφr,那么:
显然,长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是可行的。如果不存在社会地位寻求行为和税收支付,增长率会是σ (a-r)。方程(7)右边第一项为正且大于或等于1。根据它的取值,社会地位寻求行为对增长率的影响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
命题二:假定税率为零,沿内生经济增长路径,如果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小于1(或大于1),那么,存在社会地位寻求行为的社会,其经济增长速度比无社会地位寻求行为的社会更快(或更慢)。导致该结果的原因是,社会地位部分的跨期替代弹性总是等于1。那么,总的跨期替代弹性是1和σ的加权平均。因而,如果σφ1,增长率会由于社会地位寻求行为的出现而下降;如果σπ1,增长率则会上升。即使资本边际生产率保持不变,遵循方程(6)的消费增长率也会改变。如果σπ1,当消费增长时,cu'会变得无穷大。因而可断定,方程(6)右边的分数在长期趋近于1。如果σπ1,cu'趋向于0,方程(6)右边的分数则接近1/σ。在税收为零的情况下,可得:
命题三:沿内生经济增长路径,存在社会地位竞争的经济,其长期增长率不会小于无社会地位竞争的经济。其原因在较长的期间内,函数中比较大的跨期替代率对经济增长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以上结果表明,炫耀性消费不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它可起加速作用。也就是说,存在社会地位竞争的社会,其经济增长路径不是最优的。炫耀性消费在现代社会已成为了人们追逐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之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依赖他或她所使用或消费的物品的数量和等级,而且炫耀性消费具有边际效用递增的特点,无形中把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无止境的你追我赶的竞争中。因此,炫耀性消费在某种程度上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及一些其他的社会问题,产生负外部效应。因此,为达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优状态,政府可以通过课税来加以引导。
三、炫耀性消费的最优税率
最优税率由方程(5)中没有课税时的社会最优增长率和有税的个人最优增长率相等时来决定。因而有:
由此可见,沿最优路径,如果σπ1,应该对资本加以课税;如果σφ1,则应对资本给予补贴。因为,如果跨期替代弹性很小,社会地位竞争驱使的经济增长太快,资本积累应该缓慢下降。如果跨期替代弹性很大,经济增长率会太小,则应通过补贴加速资本积累。那么,为减小炫耀性消费的负外部效应,是否就应该对资本积累给予补贴呢?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累积的资本能使未来消费变得更有可能,从而会产生未来消费的外部性。今天消费的减少只可能导致明天消费的增加,对资本补贴只会改变时间一消费图像,而对消费负外部性的纠正没有益处。
但是,政府可通过对消费合理课税来引导炫耀性消费行为,这可从方程(2)中得到启示。最优消费税率的路径可由φ=τ(1+θ*)来决定。如果资本税率为正,消费税率则随时间而增长。也就是说,对未来消费存在惩罚,但不变的消费税将会是跨期中性的。因此,Frank表明,只要存在相当多的非炫耀性商品,基于更广泛基础之上的消费税是可行的。[4]
四、结论及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炫耀性消费能加速经济增长,但它不是经济增长的引擎。炫耀性消费有可能导致某种程度的稀缺资源的浪费,从而使社会总福利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失。
对目前我国部分居民日益高涨的炫耀性消费行为,不能大肆宣传,同时也不能简单地加以抑制,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加以科学引导,充分发挥它的示范效应。
1.制定合理的消费税收政策。对消费进行合理征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使消费的负外部性得到纠正,从而使其促进经济发展,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不过,由于奢侈品的界定具有时效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消费税应税范围也应进行相应调整。在对一些过时税目进行调整的同时,应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和调整税率结构,特别是奢侈消费行为也应成为征税对象。
2.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居民消费教育。应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加强对人们的消费教育,引导人们确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建立科学的、理性的消费示范,提高人们把握消费的自主意识及合理进行消费决策的能力,正确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
3.企业应注重产品的创新。企业在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的进程中也应该有所作为。针对人们的炫耀性消费行为,企业应深化市场调研,细化客户资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开发技术和文化含量高的产品,进行产品创新,从而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