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急诊小儿输液室的应用论文_李智,罗春丽

优质护理在急诊小儿输液室的应用论文_李智,罗春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急诊科 广东广州 510700

【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急诊小儿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9月收治的200例输液患儿,按照年龄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取优质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投诉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率以及病人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小儿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小儿输液室;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178-01

优质护理模式是护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我院将优质护理应用到了儿科输液患儿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儿科门诊输液患儿200例,其中男98例,女102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 (6.2±1.2)岁。按年龄分层随机抽样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各100例,两组按婴儿、幼儿、儿童进行分层抽样随机分入观察组及对照组,提高组间可比性。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模式。

1.2 优质护理方法

1.2.1不断提高护理技术

不断学习静脉治疗新知识,注意总结工作经验,及时总结穿刺失败的原因、对策,提高穿刺成功率。力求做好每次静脉穿刺,减轻患者痛苦。若穿刺未成功,向患者表示歉意,取得患者理解,更换有丰富经验的护士进行穿刺。精湛的穿刺技术,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2.2温馨、舒适的输液环境

患儿生病期间身体不适,到医院陌生环境中多有烦躁、哭闹等的情况,患儿家长亦心情波动较大,一般的输液室就诊人数多、嘈杂,就诊不方便,这种情况下增加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压力。我院人性化输液室配备基本的需求用品,如饮水机、电视机、沙发、空调、洗手烘干机等,每位患儿对应一个座位号配2个座椅,每位患儿可有2位家长陪护[1]。室内装饰采用卡通画面,播放儿童喜欢的动画片及轻松舒缓的轻音乐,给家长提供报纸、杂志及无线网络。提前向患儿家长说明医院饮水机、卫生间的位置。尽量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输液环境,缓解患儿及家长的紧张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严格的规章制度

门诊输液室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输液治疗中治疗不规范、态度冷漠、语言不当等,很容易引发各种护患矛盾。护士要认真与患者或家属核对个人信息及药物,就诊卡号写在输液卡上,以供核对。规章制度是约束护理人员的行为准则,严格遵守能减少可能发生的差错。

1.2.3主动进行良好的沟通

设置专门护士及时解答患儿家长提出的疑问,避免误会及纠纷的发生。护士在进行输液过程中应向患儿家长说明输液药物的名称、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适等,多进行换位思考,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避免其长时间等待。若出现操作失误,应当及时向患儿家长致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者92例,评价一般者7例,表示不满意者1例,满意度达92.00%;护患投诉为2例,2.00%;一次穿刺成功率9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者67例,评价一般者17例,表示不满意者16例,满意度为84.00%;护理投诉11起,发生率为11.00%;一次穿刺成功率82.00%。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临床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小儿输液室的患者年龄较小,不能独立自主生活,需监护人陪同,患病后患儿心理、生理承受能力均较低,监护人的心理压力同样增加,这使得临床工作有其独有的特点,工作风险也相应增加,极易出现医疗不良事件及医患、护患纠纷。小儿输液室的护理工作有别于其他科室的临床护理,其年龄具有特殊性,所以抵触情绪也要强于其他科室的患者。患者满意度是衡量优质护理的一个重要指标[2]。在这种背景环境下,坚持优质护理服务,有问题及早沟通,减少患者心理负担,增强其依从性,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提供人性化服务,完善便民措施

输液室放映儿童喜爱的动画片,使患儿一边输液一边观看喜爱的动画片,分散其注意力。 主动关心患儿,渴了递上一杯水,冷了盖上一床被毯等。 改善输液流程,加强环静管理,设置专门的保洁人员 1 名,定时巡查、打扫,发现垃圾及时处理。

2)优化护理制度结构

传统护理模式下,输液室的护士人数不足、工作繁重,没有时间进行巡视,换药或出现跑针时需要患儿家长来回跑,忽视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求。患儿家长常缺乏相应的医学常识,对护士的要求过高,甚至干涉护理措施或不配合。因此专门增加一名责任护士,和患儿讲故事,跟患儿做游戏,避免患儿哭闹提高患儿依从性,与患儿家长沟通交流,及时解答其存在的疑问。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患关系更融洽。

3)提升护士职业素质。 对急诊小儿输液室护士进行专科技术培训,重点培训护士对病人液体外渗的正确评估及应急处理常规、 静脉穿刺及固定技巧、护患沟通技巧、约束技巧。 易发生液体外渗时段安排专门的巡视班,主动巡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巡视,观察静脉输液的速度、用药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同时加强科室质控力度,提高护士责任心,把液体外渗的发生作为护理缺陷,纳入质控范围,共同讨论发生液体外渗的原因、经验教训,并商讨对策,最后制定出措施。

4)选择合适的静脉。 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选择最佳的部位和血管。 小儿的头皮浅静脉、手足浅静脉都适合静脉注射。 新生儿至 2 岁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2 岁以上至 12 岁宜选用四肢静脉。 头部的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具有直、细小、不滑动、易固定、暴露明显的特点,是头皮静脉注射的最佳位置。 对静脉暴露不明显的患儿,应仔细选择血管。 可采用按摩、热敷、拍击等方法。 对水肿患儿可采取压迫法,对肥胖患儿可采取食指尖触摸法。

参考文献

[1]杨淑杰. 优质护理在降低急诊小儿输液纠纷投诉率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世界,2015,No.9712:113.

[2]虎妍妮. 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门诊小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 卫生职业教育,2016,v.34;No.44005:146-147.

论文作者:李智,罗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3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在急诊小儿输液室的应用论文_李智,罗春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