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报告论文,物流园区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国物流园区建设和经营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物流园区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按照2006年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部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组织物流园区调研组,在全国开展了本次物流园区调查。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发放、实地调研以及在互联网、杂志和期刊上检索二手资料等方法,进行有关数据、资料的检索和分析,形成《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调查报告》。
一、物流园区地理分布
本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收集到包括运营、在建和规划中的207个物流园区的资料。(运营的物流园区的统计口径是指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物流园区和部分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物流园区。在建的物流园区的统计口径是指已经完成规划和审批、正在建设的物流园区。规划中的物流园区的统计口径是指还没有得到审批的物流园区,以及在当地物流规划中提出建设构想的物流园区。)
为了能够反映全国物流园区的地理位置分布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报告按照全国“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新的经济区域划分的构想,对物流园区的分布进行分析。
表1 全国物流园区分布状况
其中,东部沿海经济区的物流园区数量在八大经济区位居首位,有52个物流园区;南部沿海经济区36个;北部沿海经济区28个;东北经济区21个;黄河中游经济区21个;西南经济区19个;长江中游经济区17个;西北经济区13个。
南部沿海经济区和东部沿海经济区物流园区的总量占到全国物流园区总量的43%,接近一半。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这两个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来说,处于领先位置,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于其他的经济区来说比较发达;这两个经济区的现代物流发展水平比较高,物流市场的需求量大;这两个经济区物流园区的发展热情很高。
二、物流园区建设状态
1.全国范围的物流园区建设状态
调查收集到的物流园区总量为207个,其中已经运营的物流园区50个,占 24%;在建的物流园区65个,占31%;规划中的物流园区92个,占45%。
目前已经运营的物流园区比例较低,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数量最多,表明全国正掀起规划和建设物流园区的高潮。
2.经济区域的物流园区建设状态
(1)已经运营的物流园区分析
调查表明,东部沿海经济区已经运营的物流园区最多,有11个;然后依次是北部沿海经济区10个;南部沿海经济区8个;长江中游经济区7个;黄河中游经济区6个;东北经济区4个;西南经济区3个;西北经济区1个。
(2)在建的物流园区分析
调查表明,东北经济区在建的物流园区最多,12个;然后依次是东部沿海经济区在建的11个;南部沿海经济区在建的9个;长江中游经济区在建的9个;北部沿海经济区和西南经济区8个;黄河中游经济区7个;西北经济区1个。
(3)规划中的物流园区分析
调查表明,东部沿海经济区规划中的物流园区最多,有30个;然后依次是南部沿海经济区规划中的19个;西北经济区11个;北部沿海经济区10个;黄河中游经济区8个;西南经济区8个;东北经济区5个;长江中游经济区1个。
三、物流园区基本类型
1.全国物流园区的类型
调查表明,配送中心型物流园区的数量为17个,占8.2%的比例;仓储型物流园区的数量为9个,占4.3%;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的数量为77个,占38%,(其中港口物流园区的数量为34个,占 16.4%;航空物流园区10个,占4.8%;陆路物流园区33个,占16%;综合物流园区104个,占50.3%)。
2.经济区域的物流园区类型
调查表明,南部沿海经济区和东部沿海经济区以综合物流园区和港口物流园区为主;北部沿海经济区以综合物流园区、陆路物流园区和港口物流园区为主;东北经济区的各类物流园区数量比较均衡;长江中游经济区以陆路物流园区和综合物流园区为主;黄河中游经济区和西南经济区以综合物流园区和陆路物流园区为主;西北经济区以综合物流园区为主。
综合物流园区在各个经济区占到的比重最大;各个经济区都有陆路物流园区,其中黄河中游经济区的陆路物流园区在该经济区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航空物流园区的数量比较少,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和北部沿海经济区。港口物流园区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
四、物流园区开发方式
1.全国物流园区的开发方式
调查表明,政府规划、企业主导开发的物流园区最多,有128个,占61%;政府规划、工业地产商主导开发的物流园区有51个,占25%;企业自主开发的物流园区有28个,占14%。(本项调查中物流园区的开发方式划分为:政府规划,工业地产商主导;政府规划,企业主导;企业自主开发。)
调查表明,我国的物流园区开发过程中,政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将有利于物流园区的宏观指导。科学的规划是物流园区实现经济和社会双重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在上海,特别强调政府的统一规划,着重建设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浦东空港物流园区、洋山港物流园区四个园区。
表2 以投资规模为基础分类的经济区域物流园区数量(单位:个)
(在总投资30亿以上的经济区中,北部沿海经济区有2个物流园区的总投资在100亿以上。)
表3 已占地面积为基础分类的经济区域物流园区数量(单位:个)
2.经济区域的物流园区开发方式
调查表明,在政府规划、工业地产商主导开发的物流园区中,南部沿海经济区和东部沿海经济区比较多,分别为 10个和18个,主要是这些区域临港,再临空建设一些物流园。北部沿海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依托港口和机场分别建设6个物流园区和4个物流园区。黄河中游经济区依靠政府的规划和资金的支持,依托机场和铁路建设9个物流园区。
表4 八大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
(本文摘自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调查报告)
在政府规划、企业主导开发的物流园区中,东部沿海经济区最多,30个。依次是南部沿海经济区24个、北部沿海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16个、西南经济区 14个、西北经济区13个、黄河中游经济区8个、长江中游经济区7个。
在企业自主开发的物流园区中,长江中游经济区8个,最多。其次是北部沿海经济区6个、黄河中游经济区和东部沿海经济区4个、西南经济区3个、南部沿海经济区2个、东北经济区1个。
五、物流园区投资建设主体
在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投资建设主体多元化,既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有外商投资企业。本项调查以回收的问卷做为样本,对物流园区投资建设主体进行分析。在回收的39份有效问卷中,填写此项的问卷有32份。
调查表明,政府提供优惠政策,企业出资建设的物流园区有11个,占34%;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物流园区有8个,占25%;企业自己出资兴建的物流园区有13个,占41%。
调查表明,政府在物流园区的投资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参与制定各种优惠政策,而且参与部分投资推动和吸引企业投资建设物流园区。
六、物流园区投资规模
在本项调查涉及的207家物流园区中,91家物流园区有总投资的数据。因为数据的原因,这里只分析物流园区总体投资的情况,而没有考虑物流园区分期投资建设的情况。
调查表明,91家物流园区中总投资在1~10亿元之间的物流园区数量最多,45个,占50%;总投资在10~20亿之间的物流园区有15个,占16%;总投资在20~30亿之间的物流园区有14个,占15%;总投资在1亿以下的物流园区有11个,占12%;总投资在30亿以上的物流园区有6个,占70%。
七、物流园区建设规模
在本项目调查的207家物流园区, 130家物流园区有占地面积的数据。
调查表明,全国物流园区的占地面积在0.1~1平方公里之间的数量最多,62个,占47%;物流园区的占地面积在1~2平方公里之间的数量为22个,占17%;物流园区的占地面积在5~10平方公里的数量为19个,占15%;物流园区的占地面积在0.1平方公里以下的数量为11个,占8%;物流园区的占地面积在3~5平方公里和10平方公里以上的数量为6个,均占5%,物流园区的占地面积在2~3平方公里的数量为4个,占3%。
八、物流园区内入驻的企业和实体的主要类型
调查表明,入驻物流园区的企业和实体中,商贸企业最多,共有2298家,占39%;其次是货代公司,共有1529家, 占26%;物流公司890家,占 15.1%;生产企业421家,占7.2%;运输企业156家,占2.7%;银行等服务机构 23家, 占0.4%;快递公司18家,占 0.3%;其他类型的企业550家,占 9.3%。如果从广义的物流企业来分析,物流企业应包括货代公司、运输公司和快递公司。这样物流企业共2593家,其数量比商贸企业略多。
九、物流园区赢利模式
调查表明,库房/货场租金是物流园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32家物流园区中有30家的收入来源有库房/货场租金;配套设施租金/管理费、各种增值服务费、物业管理费和办公楼租金也是物流园区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21家物流园区的收入来源有物业管理费,20家物流园区的收入来源有各种增值费,19家物流园区的收入来源有配套设施租金/管理费,18家物流园区的收入来源有办公楼租金;设备租金、所属物流企业、国家拨款、税收优惠和土地升值后出租或出售也是物流园区的收入来源,其中10家物流园区的收入来源有设备租金,7家物流园区的收入来源有所属物流企业,3家物流园区的收入来源有国家拨款和税收优惠,2家物流园区的收入来源有土地升值后出租或出售;有5家物流园区的收入来源中有其他的收入,比如物流信息服务费、仓储和运输费用等。
十、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调查表明,32家物流园区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来自规划不充分和征地困难,有12家物流园区遇到这两个阻力;配套设施没有及时跟上也是物流园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较大阻力,有8家物流园区遇到这个阻力;没有优惠政策、审批困难、物流品种混杂、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也是物流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小的阻力,有8家物流园区分别遇到没有优惠政策和审批困难这两个阻力,有5家物流园区遇到物流品种混杂和战略定位不明确的阻力,有6家物流园区遇到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阻力;功能单一和通关不便也是物流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阻力之一,有3家物流园区遇到通关不便这个阻力,有2家物流园区遇到功能单一这个阻力;有5家物流园区遇到其他方面的阻力,比如发展空间有限、竞争激烈等阻力;地理位置不理想和管理水平低的阻力在物流园区的建设发展中没有遇到。
在现场调研过程中,如下两个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1)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政府综合经济、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工商、贸易等主管部门的相互配合。如何做好政府部门以及条块之间的协调,运用良好的市场调节机制,达到整合各种物流资源的目的,对于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科学的物流园区经营管理体制显得十分重要;(2)物流园区的建设需要巨额投资和大量的土地,由于国内融资渠道的不畅,物流园区建设过程中的巨大压力来源于资金的不足。
十一、物流园区内的典型设施、设备
调查表明,31家物流园区中有26家物流园区拥有计算机系统,有19家物流园区拥有立体仓库,有15家物流园区拥有集装箱,有11家物流园区拥有 RFID,有10家物流园区拥有GPS,有9家物流园区拥有冷库。有5家物流园区拥有其他典型的设施、设备,比如商品检测设施、铁路专用线仓库。
十二、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服务
1.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分析
调查表明,24家物流园区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采用了组合型的开发方式,有采用一种方式的,有采用两种方式的,也有三种方式都采用的。这里,有17家物流园区的信息系统建设采用了委托定制开发的方式,有12家物流园区的信息系统的建设采用了自行开发的方式,有6家物流园区采用了外购成熟产品的方式。
2.物流园区的信息化服务分析
调查表明,26家物流园区中有16家提供互联网络接入,有23家物流园区提供物流信息平台,有18家物流园区提供信息服务。
十三、保税物流园区
调查表明,各保税物流园区所涉及的主要物流种类有所不同,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关。入驻保税物流园区的企业不但有国内知名企业,还有国际上知名的企业。这表明区港联动的保税物流园区在国际贸易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标签:建设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