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文解字》看我国的玉文化
鲁钊宇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 东汉时期许慎的所写的《说文解字》作为语言文字符号的集注,记载了中国古代的脉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汉字在彰显民族文化特征的同时,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主要研究《说文解字》中记载的一些与“玉”有密切关系的汉字和以“玉”为偏旁、部首的一系列汉字,主要是研究中国的汉字与古代玉石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彼此的影响,本文对汉字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并初步分类,并简要总结了“玉”字从从我国文字中最早的甲骨文演变到后来的楷书字体的整个历程,反映出玉文化随着玉器发展不断演变的脉络,以便探寻中国久远而厚重的玉文化。
关键词: 《说文解字》;玉部字;玉器;玉文化
《说文解字》是我国首部以偏旁部首编排的文化典籍,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记录了汉字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的信息,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文化发展的最原始的标本。美国知名人类学家怀特指出:“全部文化依赖于符号,正是由于符号能力的产生和运用,才使得文化得以产生和存在;正是由于符号的使用,才使得文化有可能永存不朽。”,历史悠久的文字之一--汉字,其因形示义的特点让汉字体现了特有的汉族文化的底蕴,汉字构型突显了汉字独有的民族涵养。例如,“玉”部文字的演变体现了玉文化的璀璨光辉,历久弥新,但玉文化源远流长。该篇文章是在突破已有的研究对象范畴的基础之上,扩大了外延,由《说文解字》中的玉部字拓伸到所有与玉有关的汉字,并由甲骨文到楷书“玉”字形体演变,探索在一定时期相与之对应的玉文化的发展演变,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创新,促进了对人们认识玉以及对历史久远的玉文化的研究。
一、与“玉”的相关汉字类别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有一段话对玉部字有简单的分类:“自璙以下皆玉名也;瓒者,用玉之等级也;瑛,玉光也;璑以下五文记玉之恶与美也;璧至瑞皆言玉之成瑞器也……”因此,本文将《说文》所收与“玉”相关的汉字进一步分类,体现如下:
1.4.2 植被指数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植被指数,是通过两个(或多个)光谱通道的组合而得到的计算公式:
1.与玉用途相关的汉字
玉的丰富文化内涵,人们对于与文化的认识慢慢加深的,对玉的认识从生活生产工具到美化装扮的配饰,从原始的器物向审美形态的演变。玉器的种类多种多样,用途也是各不相同,主要用于玉器和玉饰这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玉器的用途。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趋提高,玉器大量的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器物的同时,也是财富的象征。玉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详尽的记录,在《周礼》中记录为:“六瑞”或“六器”,即“璧、琮、圭、璋、璜、琥”,“珪”,同“圭”,瑞玉名,常用做祭祀或祭礼。“玠”、“璋”,大圭,瑞玉名。《集韻》前零陵文學姓奚,於冷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鳳皇來儀也。可见,玉器的用途很广泛。
(3)张力,美国批评家艾伦·泰特在发表的《诗歌的张力》中提出了著名的“张力”说,泰特说“诗歌的意义是其张力,是诗歌中能包含的所有外延和内涵构成的有机整体。”②外延指的是词语在词典中的含义,其实就是字面含义。内涵指的是词语的暗示意义及感情色彩,类似于中国古代诗歌中所使用的意象。诗歌意义的产生是需要靠“张力”,张力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是指外延和内涵是否有相互推动相互指涉的关系。其二是指外延和内涵构成的意义是否前后连贯,构成一个符合逻辑的有机体。③李商隐的诗歌中就有大量“张力”的显现。
第一,玉之韧。人们常说玉是有韧度的,玉石具有韧性,所谓的韧性是指玉石内部存在的一种特有属性,是玉这种特殊材质所具有的性质。玉石的韧性越大,玉石越经得起雕琢和打磨,玉的粘结性会更好。和玉的韧性有关的汉字有:“球、环、璧、璇、瑱、珰、璜、琯、珏、璋、玦、琼”等。韧性对玉的雕琢极其重要,若想雕琢精美,雕刻细致,玉要有更好的韧度才能达到。玉经过做工更好的雕琢,自身的价值会有所提升,从单纯的器具到线条流畅、流光溢彩的工艺品,玉的价值会远不止于此。
2.与玉名称相关的汉字
在教学方面,要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同日常生活相结合,同时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脑动手的能力。另外,在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设计中要求保育员和教师通力合作,教育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和纪律,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通过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升幼儿保教工作的质量。
3.与玉属性相关的汉字
第二,玉饰的用途。古人言佩玉为美,玉器品种中最大的一类就是配饰玉,可做首饰、摆饰、装饰。玉饰不仅作为美化装扮的意图元素,也具有养生功能。古人为了寻求庇护,把玉视为珍宝,佩戴种类不同的玉。不同时代配饰玉的功能多样、种类不同,但是因为玉石本身的流光溢彩具有审美特征,玉石在美的基础上被赋予了不同的意蕴。据《礼记·玉藻》记载,“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先民玉意识得到变化是时代进步的催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方面需求随之增加,制玉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制作工艺水准也有了飞速的提升与进步。配饰玉的工艺水平相比其他玉器是登峰造极的,这在当时产生了不可小视的影响,推动了玉器历史的进程。《说文解字》中记录用于古代饰品的汉字为:“璬、珩、玦、珥、瑱、琫、珌、瑵、璂、璪、瑬、璗、珈、璩、璫”。如“璬”,玉佩。从玉敫聲。“珥”,瑱也。从玉耳,耳亦聲。指的是女性佩戴的玉石或宝珠材质的耳环。“瑵”,車蓋玉瑵。从玉蚤聲。指的是用于车盖上伸出爪状的饰品。由此可以看出玉器制品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
第二,玉之声。玉的声音是佩玉之间相互敲击的声音,玉器的厚度、密度、形状、大小、种类的不同,佩玉发生撞击所产生的声音不同,当然这和撞击的方向、角度、方位、力度、面积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玉在撞击情况下发出的声音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玉种类也可以根据这类情况加以细分。早期人类也是由此来衡量玉器的功能、优劣。《说文》中表示玉声的有:“玲、瑲、玎、琤、瑣、瑝。”《礼记·玉藻》中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征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而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玉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一定时期以后,佩戴玉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见的行为习惯。早期人们佩戴玉不仅是为了美化装扮和高雅情趣,也不局限于代表着自己的身份地位和阶级等级,更多的人是为了通过佩戴玉撞击的和谐之声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言语、提高自身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体现出文人别具一格的气质,位高权重者的严谨端庄,以及名门贵族的高雅情趣。
玉器是华夏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灿烂夺目的明珠,古人对玉器的热衷和喜欢,不仅是因为自身的特别属性,也是人们对玉有特别的情愫。从早期发展到现在,玉器经历了膜拜神灵、占卜、求雨、祭祀、求医、婚丧嫁娶等实际用途,经历了时代的变迁,玉有了更高层次的象征意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玉被用作装饰品、鉴赏品、收藏品,散见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这样说,玉体现的不仅是大自然赐予的自然美,更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映射,也是个人品行的表征,更是情操志趣的表现。
玉是大自然的馈赠,大自然中的物产丰富、包罗万象,玉的种类也是不计其数。对于种类杂乱的玉,古人为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故将其分类。古人识玉分类的方法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玉可以分为:软玉、硬玉、黄玉、碧玉等。早期,人们从玉的光泽、材质、来源地、硬度、颜色等各个方面将玉分为不同的类别古人根据玉的产地、成分、质地优劣、色泽等方面因。
二、玉文化内涵
第三,玉之色。玉文化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并且深文化奥的传统文化,玉在早期是作为器具投入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后来随着打磨工艺和技术的进步与提高,人们发现了玉的材质是不同于其他的生活器具,玉经打磨抛光之后会表现出细密的质地和温润柔和的光泽度,还有一些其他的特质。人们发现这样的玉可以通过更为精细的制作,用作配饰,来美化装扮自己。玉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工艺进行雕琢成不同的形状,形状不同会有不同的寓意、人们也会有选择的去佩戴。古人对玉的颜色、光泽度、质地以及雕琢的技艺水平有了更高的关注度。《说文》中表玉色的汉字有以下几个:瑛、瑳、玼、瑩、璊、瑕、玓、瓅、璀、璨、班、皦。“瑛”,玉光也。从玉英聲。它指的是玉的光彩。由此可见玉石种类不仅繁多而且颜色各异,大致分为:白、赤、青三色,各大类又有小类,但颜色差距略微。玉的颜色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人对玉石的关注度进一步加深,对玉的研究,对玉的认识也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1.人们对玉的崇拜意识
中国人偏爱玉,这种情感蔓延至今,延续了上千年。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老祖宗对于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和事物由于认知的局限和蒙昧的觉醒而无法理解。玉石作为自然界中的个体,玉石质地坚硬,不易变形,本身也具有光泽度,五彩缤纷、形态各异,这些神秘、超自然的力量被我们的祖宗深爱着,人们自然也会推崇和顶礼膜拜。玉石被赋予了神秘化的色彩,例如女娲补天用的五色石。人们认为玉就是万物灵气的源头,对玉的虔诚崇拜可以寻求庇佑、免灾、永葆健康。《说文解字》解释玉的部分就体现了在我国古代的祭奠礼俗和丧葬制度中玉的地位极其重要。玉在中国古代的祭祀中有着神圣性,玉的宗教寓意是华夏文明中的一部分。在祭祀和丧葬礼俗中,一些代表性的器物也随之出现,丧葬中的玉文化也得到了发展。《山海经》中存留了丰富的原始信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神话传说著作,其中近20处有祭神用玉的记载,可见以玉祭祀已是悠久的礼俗文化。在这个阶段,玉器被视为通灵神物、神器。《说文》中会出现此类汉字,有以下几个:“瓒、環、璜、琮、瓏、瑒、琀、、瑄”。用来驱灾祭祀的玉器。我们的老祖宗对玉的虔诚崇拜是有据可循的。
2.玉用作装扮的配饰
玉佩饰的出现可以溯源于上古时期,先民发现了玉有光彩夺目的外表以及细腻温润的质地。发展到后来,到了春秋战国,周天子地位渐衰。玉在社会生活中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更多的被用作装饰。社会阶层的出现,玉器象征着财富和权力,同时也被位高权重者垄断,被达官显贵者所钟爱。到了汉代,由于玉的来源增多、数量广泛、对玉的打磨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提高,让玉器深入了百姓之家,大为普及,使用的领域被拓广。玉佩饰在制造之初仅是用来来装扮自己、美化装扮,满足外在需求。随着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交融,玉一方面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意蕴,另一方面表达了人们追求和向往美好的愿望。古人佩戴玉,不仅是用来装扮自己外在的首饰,也是人的精神世界和自身修养程度的表征同时是身份的体现。有文献记载,帝王之家的人为了体现自己的高贵身份会佩戴玉。玉也可以用作衡量和节制个人行为举止的准则,古代的君子一定会佩戴玉,玉的品性即寓示自己的品性,这对自己也是一种最为确切的要求,玉的撞击之声用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作为道德的警醒。手艺人的娴熟技艺,制作出了令人赞不绝口的一系列精美工艺品,这是伟大的创举,把对玉的认同感推向了世界的前端。
3.2.4 上人梯外侧必须设剪刀撑,剪刀撑杆件与地面成45o至60o角,并自下而上连续设置,设置时与其他杆件的交叉点应互相连接,并应延伸到顶部大横杆上,剪刀撑搭接长度不少于1M,用3只扣件。上人梯外立面全部用安全网密封。
三、结语
玉是华夏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主要是以玉为核心载体的玉文化进行了简单归类和研究分析,玉从实际劳动生产领域逐渐进入社会文化和思想精神领域,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多层次的文化意蕴促使玉文化形成并融合在中华底蕴悠久深厚的历史长河中,成为绵延不绝、璀璨深厚华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分支。
参考文献:
[1] 杨淑丽. 《说文解字》"玉"部字反映出的中国古代玉文化[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6): 51-53.
[2] 张丽. 《说文解字》玉部字显示的古代玉文化意识[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7(4): 113-117.
中图分类号: H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052(2019)03-0186-02
收稿日期: 2019-1-16
作者简介: 鲁钊宇(1991-),男,武汉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字学、训诂学研究。
责任编辑:林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