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均衡发展和薄弱学校改造,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和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建设过程中,本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应用是关键的理念,以建设数字信息校园为目标,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创建高效课堂为抓手,加大硬件投入,深入研究管理,切实开展在教学中的应用活动,提升教师的信息水平,促进教学手段改革,为我校在信息化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实践管理应用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经验,也更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综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关键词:装备与信息化;教学应用;加强管理;提升质量
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逐步实施,以教育技术装备的信息化推进教育的现代化是落实纲要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强技术装备的管理与应用就摆到了尤其突出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服好务,为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保驾护航。
一.以均衡发展和薄弱改造为契机,提升和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水平。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位于县城西南边陲,距中心城区约100公里,属于移民迁建学校,经历多年,年久失修,随着近几年的教育均衡发展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项目的实施以来,教学楼、校门、学生寝室、运动场等进行了重新翻修和改造,现在面目焕然一新,目前有9个教学班,379名学生,教职工60人;学校的教育装备和信息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提升,现改扩建有标准化实验室,功能室,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目前,建有千兆骨干光纤的校园网,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建成有76个高清摄像头组成的覆盖全校园的高清监控系统,建成有多路广播功能的校园低音系统,充分发挥了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
二.以管理促规范,强化责任意识,创新管理模式,保障学校装备与信息化的平稳运行。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教育技术装备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为确保我校信息化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发展,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实验装备与信息化领导小组,以副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及信息技术教师为成员的信息化应用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信息化工作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做好学校实验装备与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积极抓好教育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应用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各类信息化应用考评细则,做好各类设备技术台帐管理,举行各类竞赛活动,监督管理功能室使用情况,创新信息化应用成果,保障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经费,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使所有现代化设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
建立设备台帐,从设备的管理源头抓起。规范功能室管理,设备进出领用要有记录,使用要有记录,上课要有记载,建立维护维修台帐,实行物资采购申请制,采购回来后验收入库,再领取使用。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召开班班通管理员会议,培训、强调设备使用情况和相关职责,填写好设备使用记载,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
(三)、加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安全,保障网络畅通。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深入,网络已成为教师办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办公效率,所以,保障网络畅通,维护网络安全已是学校重要的关注内容。就着学校教学楼改造和县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工程的这一机会,重新规划了学校的网络布局,升级改造学校网络硬件,减少校内设备链接层级,减少路由设备使用,接入采用光纤到校,千兆到楼层,百兆到桌面三级链接方式,所有教室办公室都有有线接入,真正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办公区无线热点全覆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心机房采用专用防火墙,制定教师上网行为规则,上班时间关闭所有游戏网站和购物网站,分配上网帐号,启用网络认证,约束教师上网行为,保障网络畅通无阻。
三.搭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和教育云应用的平台,整合资源,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能力。
(一)、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积极推进学科信息化建设
搭建集体备课平台,提升教师的研修水平与能力。近年来,为了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打整体战,学校提出了集体备课的战略,集同学科组的集体智慧,提升学科质量。每学期制定集体备课计划,采取定时、定点、定人的三定策略,每周在规定时间,在规定的地方,由备课组长牵头,联系学科组的领导全程参与,在学科组内确定中心主备人,先由主备人进行备课,然后提交给集体备课组进行审议,共同修改,形成集体备课稿,再传达到学科组每位教师手中,在不改变集体备课稿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的上课习惯进行个性化修改,从而形成教师的个人教案。这样坚持下来,我校的学科教学质量在全县的位次有了明显的提升,为教学质量的稳固提升提供了不竭的源动力。
推进宜昌教育云平台建设,规范积累学科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享受国家免费的精品资源,也可以共享本地的校本资源,还可以用平台中的教学助手、互动课堂、在线测试等工具制作并储存自己的个人资源。相信过不了多久,将会形成规范化、系列化的校本精品资源,将会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解放出来,促使学科组的信息化建设逐步提升。
规范使用校园网站、QQ群、微信群,畅通信息交流的渠道。加强教师交流,提升教研能力。走出去,请进来,享受名师课程一直是我校采取的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尤其是国家公共资源服务平台投入使用以后,每周学科组都会组织教师参与资源服务平台中的优秀教师课堂视频和名师课堂,然后对优秀课例进行剖析,吸取精华,为我所用。
(二)、开展教师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每学期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在评优课等活动中提出明确要求,评比优秀课件,促使教师自觉钻研、学习,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
(三)、积极开展活动,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能力。
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能力,积极开展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比如各种网上签名活动,网上祭英烈活动,安全知识网络竞赛、安全法制考试、禁毒知识竞赛、校园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既是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的现场应用,又是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的好平台。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已在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将进一步依托教育信息化,打造数字校园,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引向深入,为新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为提升山区教育质量助力,逐步走出一条具有山区学校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最终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软件导刊2016.6《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挑战》
[2]软件导刊2016.7《构建教育云管理系统,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3]软件导刊2016.8《基于“以学为本”校本集体备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4]软件导刊2016.12《构建应用研修机制,创新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
论文作者:袁立满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教师论文; 学校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技术装备论文; 设备论文; 学科论文; 我校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