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学校德育的影响_青少年教育论文

网络对学校德育的影响_青少年教育论文

网络对学校德育的冲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校德育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刚刚步入21世纪,互联网便以强劲的势头掀起了全球信息革命的狂潮,一时间网络、网虫、网吧各种与“网”相关的词汇成为最为流行的语言,网上购物、网上聊天、网上炒股、网上通讯等等正在逐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同样,网络作为一种迅捷便利的传播手段也对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远程教育、虚拟课堂、校园网络无疑使教育资源得到了最为有效的开发,甚至影响到教育的变革。但是,网络带给我们的不都是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的影响,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网络对道德教育的冲击,从而使学校德育不得不面对这一新的课题。

一、网络需要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

互联网的普及使青少年儿童成为“网上的一代”,1997年,美国2~12岁的上网儿童是270万人。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的日益家庭化使我国网民的数量大大增加,青少年儿童上网的人数也呈连年上升的趋势。据专家预测,到2000年,我国上网用户中青少年将占80%。网络正在成为年轻一代最亲密的伙伴,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青少年儿童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聊天和游戏,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为他们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网络对于开阔青少年儿童的视野、拓宽他们知识获取的渠道、启迪他们的智慧、增进彼此交往都是很有益处的。但也应当看到网络在降福于年轻一代的同时,也在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网上一些不健康的暴力和色情内容时刻诱惑着涉世不深的年轻一代,侵蚀他们纯洁的心灵。据国外学者统计,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黄色内容的时间要多于网上的学术交流。我国南京一中学生由于看了色情站点的内容,将邻居家的女孩骗至家中欲施强暴,最终未果。网络的出现迫切需要我们对学校的德育目标进行重新的思考。罗素曾说过“我们首先应当了解我们想培养的人的类型,然后才能知道进行什么样的教育为好。”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新时期人才的道德教育标准,学校德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培养他们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良好的品德操守,培养他们对人生目标的较高层次的追求。面对网络,这些目标不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更加明确而具体的要求。由于网络使青少年儿童重返生活世界,使他们的道德主体地位得以突显,因而学校教育应当把提高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最迫切的目标,着力培养和形成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邀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

二、网络需要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

网络给予学校德育的影响不仅仅是信息量的过度与失控,而且网络交易过程中也存在着道德的问题,如电脑“黑客”的攻击,制造和传播病毒,建立色情网站,利用网络欺诈等等。因此,网络既是德育的手段,又是德育的内容。赫尔巴特有一句名言:“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尽管网络本身并无德性,但人应当是有良知的,而人的道德理念和修养是通过教育获得的,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价值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构建道德价值体系,形成他们完美的人格。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德育应当从德育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重新设计德育内容。一是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辨别真伪,追求真理,慎于判断”,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二是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标准与道德实践统一起来,避免“我看到善并赞同善,但我做的却是恶”的道德认识与行为的分离,以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三是开设网络道德课程,制定和完善网络伦理道德体系,让学生掌握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强化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以此防范学生的网上不良行为。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如美国杜克大学就对学生开设了“伦理和国际互联网络”课程,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我国一些学校也开设了一些网络方面的课程,但多数是传播网络技术的内容,基本不涉及网络道德的问题,说明我们在网络道德教育方面的意识还很落后。虽然网络在我国还未普及,但学校德育应当未雨稠缪,防患于未然,走在网络发展的前面。

三、网络需要重新开发学校德育的渠道和手段

网络的出现进一步拓宽了学校德育的渠道,提供了丰富的道德信息资源。由于网络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信息传递迅速,图文并茂,集知识与娱乐为一体,这对思维活跃、渴求新知、兴趣广泛的青少年儿童是很有吸引力的,并且很容易使他们沉溺其中。前不久,哈尔滨市就曾发生一初中学生在网吧连续上网4天4夜而迷不思归的事例。较比其它德育渠道网络的确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无论是否意识到网络的功能,网络对青少年儿童的道德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学校德育能够重视开发利用网络的德育功能,把网络作为德育的有效手段,既能够充分占领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时空,又能够使德育更具实效性。通过网络开展德育可以有如下的形式:一是作为德育的辅助工具。如组织学生浏览网上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下载网络教育信息作为德育的资料,编制教育软件;二是开设网上德育课程。如可通过校园网或者网上学校开设德育课程,将课堂搬到网上;三是建立有教育意义的网站。如建立一些适合青少年儿童浏览的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网站,让学生在网上消遣时就能受到教育。我国一些学校已经意识到利用网络开展德育的必要性,这方面的工作正在起步。如湖南长沙和辽宁抚顺两地竞相将雷锋搬上网络,网站开通仅两周访问人数已达万人次。学生们看到了网上雷锋的音容笑貌,感觉到昔日的英雄离他们并不遥远,真真切切地受到了教育。“中国少年信息服务网”是专门为少年儿童设立的网站,少先队员们通过参与网站的各种活动,如网上作品展、网上竞赛、查寻资料获得了知识,在娱乐中又受到了教育。尽管网络德育还存在着资金、设备、人员等方面的问题,但这的确是一项需要迫切开展的、大有可为的事业。

网络对学校德育的冲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个新的课题。对此,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思考应对的策略,既要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又要形成防范机制,做到趋利避害。

首先,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由于青少年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不同的层次,他们对网络信息的接受能力具有差异性,因此,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应当具有针对性。对于“从娃娃抓起”的少年儿童,教育的重心应当放在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方面,因为这一阶段的教育对象处于从事实判断到理性判断的发展过程中,他们的道德价值体系尚未形成,辨别是非能力较弱,任何外界信息都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所以为了避免网络中不良信息导致的价值混乱,学校有责任帮助他们澄清和发展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增加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他们的道德成熟。而对于青年学生的德育应侧重于网络规范和网络责任的教育,因为这一阶段的教育对象已经能够辨别是非,对道德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并做出道德判断,所以,应当教育他们以道德的理性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认识到网络犯罪的危害,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杜绝任何恶意的网络行为。

其次,发挥教育对象的道德主体作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道德认知是一种内在的发展过程,而不是靠外部势力强制发展的,学校德育应当按照道德发展的规律,激发学生内在认知结构发展变化而主动要求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确,在道德形成中学生应当是主体,对外来道德影响拒绝或接受的主动权掌握在他们的手中,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只有内化为他们的行为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往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低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忽略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事实上,在没有道德人格的网络面前,学生基本上处于道德任意状态,他们的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主行为表现得非常充分,更加显示出他们的道德主体地位。学校的网络德育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强制、片面的教育方式,遵循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原则探索德育的新方法,把下面疏导作为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启发他们的道德思维,自主建构正确的道德理念,培养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再次,运用立法手段保证网络道德教育。一般而言,青少年儿童属于道德意志薄弱的群体,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影响,导致道德行为的失范。网络信息五花八门,内容杂乱,对于毫无防范能力和意识的教育对象来说,网络不良的诱惑难以抗拒。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网络法规,用以规范网络行为。目前一些国家正在着手制定有关计算机安全的法规,美国就有网上保护法案,该法案规定,如果商业网站允许青少年接触到电脑网络上的有害材料是一项犯罪行为,违法者将被处以5万美元的罚款和半年监禁。由于我国的网络正在发展中,有关网络立法还没有纳入日程。1996年国务院曾发出通知要求对进入互联网络的计算机用户进行登记,以便加强管理。相信我国网络立法工作即将全面展开。运用法律手段既可以避免网络犯罪行为,又可以为学校德育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净化网络空间。

最后,协同社会各方共同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延伸了德育的时间和空间,拓展了德育的渠道,这一方面强大了德育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德育的不确定性因素。学校虽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学生上网多半是在课余时间,或是在家里,或是在网吧,学校首先应当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采取措施控制学生上网,如帮助孩子选择上网的内容、限制上网时间。网吧经营者也有责任和义务监督青少年儿童上网,禁止学生利用网络查阅不健康的内容。提供网络服务的网站也有责任采用技术手段封锁黄色信息。最近以雅虎为首的几家网站发明了“家庭之友搜寻器”,可将90%的色情网页过滤掉,只要申请这个搜索引擎就可以防止黄色信息的流入。有关管理部门也应当通过立章建制严格规范网上交易活动,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对于利用网络传播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或者进行反动宣传活动的网站应坚决取缔。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形成协同一致的教育力量,共同营造网络道德教育的社会氛围,才能消除网络危害,发挥网络优势,使青少年儿童真正成为有道德的“网上一代”。

标签:;  ;  ;  

网络对学校德育的影响_青少年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