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息息相关。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土地基工程始终是提升水利工程施工水平及质量的关键环节,重要性不言而喻。除软土地基本身的处理技术外,诸多来自于外界的主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到水利工程及软土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这对设计人员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以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及施工环境为前提,选择与之相对的处理技术,恰当处理软土地基,还要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体系及施工模式打造现代化的水利工程。
关键词:软土地基;水利建设;质量控制
引言
软土地基强度较差,压缩性极高,具备沉降快、低透水的特征。实际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软土地基极有可能引发坍塌及崩裂等安全事故。水利工程的工程量与软土地基塌陷可能性之间为正比例关系,这意味着伴随着工程量的增加,软土地基的塌陷概率明显提升。软土地基并不是由单一的土质构成,而是涉及到不同硬度及强度的土质,密度也有所差异,致使软土地基均匀性较差。 正是受到软土地基不均匀性影响,软土地基的受力远未达成水利工程的需求,极有可能引发安全性的事故。因此,工程设计时应善于利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维护水利建设施工的稳定性。
一、选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注意事项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水平,改善其施工质量,克服传统施工过程中的难题,当然,这是建立在合理、科学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之上的。因此,客观分析工程特点及工程需求,确保所选软土地基技术与工程特征相符。还要注意影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选择的因素,以免削弱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作用。
(一)施工工期
工程建设方会在工程开始前,以工程的具体需求为前提估算建设工期,需要注意的是,质量标准与建设工期的确定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会在考虑施工工期的基础上选择施工技术。例如,施工企业要想利用化学固基法处理软土地基,就必须考虑到固结剂的反应时间,还要判断其沉淀时间,以免拖延工期[1]。
(二)施工总量
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施工总量会直接影响到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选择。例如,工程量较大的工程一般不会选择砂与砂石换填技术处理软土地基,该种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不利于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如果软土地基的软土层较厚,使用排水固结法施工技术会导致软土地基出现不稳定的问题。排水固结法多用于软土地基软土层较薄的区域,借以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与坚固性。总得来说,选择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时,必须考虑到施工总量,降低施工成本,节省施工时间。
(三)施工环境
影响软土地基施工技术选择的因素较为复杂,其中包括施工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平原地区为例,水利工程使用的施工方式及施工方案并不适用于山地地区,盆地地区与上述两种地区的施工方式及质量标准也有所差异,具体视情况而定。施工企业在选择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时,必须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对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确保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可更好的应用于水利建设施工当中。
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建设施工中的应用
(一)桩基法
桩基法多用于软土地基於土层较厚的区域,该种类型的软土地基处理难度较高,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深处理。经实践证明,桩基法在该种地形的处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济及社会的发展给水利行业的进步注入了全新的技术,加之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技术及设备涌现于水利行业当中。当前,桩基法已经开始利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现有的桩基法主要以人工及机械成孔两种模式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利用先进的设备将混凝土融入软土地基当中,借此改善软土地基的力学性质,形成全新的混凝土桩地基。桩基法不仅可以改善软土地基承载能力较差的问题,还可从源头上提高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应用性极强。
(二)加载预压法
加载预压法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方法不同,加载预压法需要在工程开始作业前利用预压负载的模式对软土地基进行固结处理。处理好软土地基后,严格检测其密度及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及水利工程的需求后,才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水利工程完成全部施工细节后,还要细致的检测软土地基,判断其是否有明显的位移或者变形[2]。如果未出现上述情况,则可以判断加载预压法的承载能力完全满足建筑物的需求。加载预压法多数应用于软粘土及杂填土性质的软土地基当中,这些土质带有一定的共性,表现为渗透性良好。此时利用加载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不仅可以维护地区的排水系统,还可提升地基的处理效果,为水利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三)换土处理法
换土处理法拥有极高的应用优势,具有操作简单、成效显著的特征。在软土地基中应用换土处理法的目的在于直接替换施工区域内的土质,改善其特性,提高地基的质量水平。多数施工企业会利用灰土和水泥代替软土地基中的土层,借助水泥和灰土的性质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改善其承载能力,从而为水利工程施工做好准备。换土处理法的优势不仅局限在简单的操作中,在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但是该种施工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地理位置有着较高的要求。这意味着如果施工区域周边没有可以代替软土的土质,则需要进行长距离的运输,施工难度及成本大幅提升。设计时必须客观、细致的考滤水利工程的施工区域,明确其施工条件,最好就地取材,控制施工成本。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建设施工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利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地基的稳定性,维护工程安全。软土地基含水量较高,始终处于强透水的状态之下,极有可能影响到地基施工,最终威胁水利工程的整体安全。为此,设计时必须结合软土地基状况,恰当选择处理技术,科学处理软土地基,提升其强度及密度,为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郎秋平.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四川水泥,2014(7):254.
[2]王星.探讨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性及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1):86.
论文作者:陈春月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
标签:土地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预压论文; 桩基论文; 工程论文; 水利建设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