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的社会保障基金财务管理_社保基金论文

基于网络环境的社会保障基金财务管理_社保基金论文

基于网络环境下社会保障基金财务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务管理论文,保障基金论文,环境论文,社会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十五”期间,中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费收入2.4783万亿元,比“九五”时期增加1.5576万亿元,增长169%,年均增长33.8%;支出2.0268万亿元,增加1.1724万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37%,年均增长27.4%;累计结余从1328亿元增加到6066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357%,年均增长71.4%。2005年,中国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规模已达到1.8435万亿元,是2000年的3倍,为GDP的10%之多。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目前中国社保基金不仅规模大,而且基金种类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个险种都已实施,而且除了基本保险之外,还有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基金。面对日益拓宽的社保基金覆盖面、基金量的增长及基金品种的增加趋势,应该如何管理,如何保证基金的安全运行,基金运营又如何保值增值呢?上海“社保基金案”曝光后,引发了政府、社会以及各个层面的相关争议与思考。社保基金的监管和运作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社保基金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考验与变革。其中,社保基金财务管理是最为基础和关键的环节,参与基金的运营、管理和监督都必须有足够的信息作为支撑。社保基金管理的核心是对各项保险基金财务的管理,由于基金的收缴、支付以及相关政策的执行,都离不开财务信息系统的管理,所以财务信息系统成为基金管理的关键所在。

Internet的飞速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化的进程一日千里。以创新和高科技作后盾的网络经济逐渐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的新宠,经济学家称之为新经济。网络经济的兴起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由于社会保障工作具有覆盖面广、财务数据多、政策性强及涉及“国计民生”等特点,在社保基金财务管理中常规的“政府控制型运作机制”下,传统的手工管理已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伴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其烦琐、低效的弊端更加显现,与信息化改革同步进行并建立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网络体系,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技术,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各方面对社会保障工作的需求。因此,从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高效性与规避、防范公共基金蜕变风险的角度而言,借助网络空间平台搭建起社保基金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也是现实之需。

二、建立网络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财务管理体系

网络经济是实时经济。网络的最大特性是资源共享,其基本元素是信息,可多次重复使用而不损耗并能被加工增值、实现资源的共享。这就意味着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为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随着计算机网络管理应用技术的推广,社会保障工作正逐步走向科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轨道,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因此,建立适应网络系统工作的新模式已势在必行。然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保障基金财务管理系统,实质上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金融管理信息系统。

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具有政策性强、业务量大的特点,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管理庞大社会事务工作的需要。因此,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是实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两方面管理、实现两大系统链接的重要纽带。建立适应现代化管理手段机构体系的工作模式,一是要针对目前处理行政事务中存在的机构设置重叠、工作职能交叉、管理目的不明确和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应从现代化管理的角度重新审视社会保障工作的机构设置、职能划分管理目的,等等。二是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管理的机构,在统一社保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构建,如加强财政社保预算管理和控制,提高社保财务工作效率,以及发挥其效能,从而全面提高财政社保财务收支活动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实现对财政社保资金全程流向监督与跟踪。

三、建设网络化的社会保障应用财务管理体系

(一)建立社会保障管理与宏观决策支持体系

完善、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是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女职工生育保险实现“五统一、两分别”,即统一申报审批机构、统一征缴基数、统一征收渠道、统一审核、统一监督稽查;基金分别管理、分别支付。这有利于明确工作职能、降低管理费用、形成数据共享以及便于审核监察。同时,依据科学管理的模式和未来政策制定的需求,完成宏观决策支持体系的建设。通过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建成社会保障宏观决策支持系统的重点发掘的信息来源。

(二)建立健全劳动就业服务与培训指导体系

建立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社会就业服务体系,关键是在整个网络中社会就业信息是否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共享。也就是说,要建立以促进劳动力市场就业、政府帮助就业、市场调节就业的劳动就业新机制。通过科学的管理理念、现代化的通信手段把有利于市场发育和运作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传播出去,即将劳动力市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才效益最大化地体现和挖掘出来。同时,建立起统一、规范、与劳动力市场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培训机构和培训标准,即这一培训体系构成“产品流水线”,职责分明、各有侧重点,便于计算机管理。

(三)建立健全法律支持监察与市场预测预警体系

法律支持监察体系主要包括:一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信息分布渠道,广泛向公众提供社会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条例和地区性政策,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信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监察;三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信息,通过社会用工监察,为社会行政部门进行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巩固扩大保险覆盖面和提高保险费征缴率提供保障。同时,通过社会和社会保障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对数据的统计、检索和分析,形成指导和帮助决策的依据。预测预警系统的数据采集必须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网络,通过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为社会和社会保障工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规划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管理体系

目前,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分险种按会计科目编制,没有纳入国家正式预算,而是采取预算外管理方式,即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虽然目前基金预算管理比较宽松,但是随着国家预算改革的深化会加强对基金预算的管理,因此未来基金预算管理应按照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规划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总体方向,逐步建立起将政府实施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收支及结余(包括一般性税收收入安排的社会保障经费支出和各项社会保障基金收支活动)全部纳入社会保障预算,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理及投资运营活动规范化,各项政策措施完整配套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保障预算体系。同时,既要尽可能全面反映社会保障收支状况,又要避免各项基金管理混乱等问题的产生,还应吸取政府公共预算管理办法和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办法的优点,建立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保障预算管理体系。

四、发展社会保障财务信息网络管理模式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的进程,开发出适合于中国社保基金财务信息的管理产品尤为重要,针对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具体需求,通过账务处理系统、电子报表系统及社保接口系统的集成应用,达到以基金财务为核心,与社保业务系统、关联银行及税务单位相结合的目的,把财务、业务和外部数据有机集成,实现业务和财务一体化,不仅可以减轻社保财务人员的繁重工作,更能大大提高社保资金财务管理的运行效率。

(一)科学合理地设计前瞻性的微机管理系统

逐步建设系统网络管理控制中心,重点构建用人单位基本数据库、劳动者个人基本数据库和社会保险缴费基本数据库,实现网络所有用户共享一套信息数据。在构建包括办公自动化、社会保障监察和社会保障基金审核等子系统在内的局域网基础上,通过DDN、ISDN、宽带IP和PSTN等多种方式,建立网络管理控制中心和各有关部门、各区县劳动保险信息系统,以及各相关业务涉及的站点,形成系统的广域网构架。并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模式统一标准,信息集中共享,管理对口垂直,工作前端下移”,各在线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均通过网络管理控制中心进行,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规范高效的目标。

(二)充分发挥微机管理审核系统的功能

1.安全的信息贮存和内部控制审核相结合。社保资料的档案价值很重要,必须要详尽、科学、合理地保存所有有关的电子数据和文本档案。在具体操作中发挥出有效的物理隔离功能,使银行发放、地税征收、声询服务、经办机构内部业务等电子数据能够实施有效的数据隔离,从而使各责任主体各司其职,避免相互干扰。普及使用快速录入功能,实现业务数据录入自动化,但要注意数据的史料性,在操作中需经有关负责人确认后才准入数据库,以保证原始资料的完整。

2.强大的查询功能。一是能自定义和自动生成审核管理需要的各种报表,以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二是向统一发放社保基金的银行提供每个社保待遇对象的发放金额数据子库,以确保及时发放有关保险待遇;三是向电信声询服务部门提供有关待遇对象和参保对象电声查询数据子库,以接受社会监督。

(三)发挥优越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管理功能

在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完善的过程中,应着重于社会保障宏观决策支持系统信息来源的重点发掘,即通过对涵盖各业务管理系统的资源数据库进行扫描得到统计的信息,支持高频度、高灵活度的信息采集,完成对下对上、横向、本级各种信息的处理、提取、分析和交换,提高信息质量和可靠度,减少中间环节和人工处理环节,避免同一数据在各个部门统计的不一致性,为客观、科学、准确地实施政策宏观调控提供有力的依据。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系统的构架必须紧紧围绕服务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扩大就业上,才能够为社会提供主动性的社会保障支持,建立新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现代化管理模式,并依托于科学管理的模式系统,利用数据和软件工具,完成政策预定算法和社会保险收支平衡的测算,确保政策出台与实施,建立起便捷、准确的宏观决策模型。

(四)网络应用模式方略

1.依托软件产品塑造财政社保多级管理结构。社会保障财务主要是对基金的收入和支出以及资金流转过程中形成的资产负债进行核算、编制基金会计报表。由于不涉及复杂的成本核算和固定资产、工资等核算,核算内容和方法相对简单,在通过财政参数控制下级单位的会计核算政策、权限管理等设置基础上,参数随时可以修改,并由用户决定是否严格控制,达到可收可放的效果,下级单位继承上级统一的基础档案,并可在此基础上增加本级单位档案,对各级账套和基础档案进行设置制定。此外,可细划权限(财政权限、功能权限、数据权限和业务字段权限)管理,实现集中管理,塑造财政社保多级管理结构,以保证财政社保财务制度的统一贯彻执行,满足财政社保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需要。

2.通过专用网实现协同操作。由于现设省、市、区(县)三级参保单位非常多,少则几百个、多则几千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仅要对参保单位进行核算,而且还要对参保单位的个人进行核算,因此财务核算数据量非常大,表现在凭证的分录行可达到七八百条。因此,软件除具有快速处理数据的功能外,系统应具备相对的稳定性,并实现社保机构内部、上下级之间联网,使单据、凭证协同,保证跨单位、跨地域数据查询与审核监督。

3.集中式网络应用模式。从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纵向划分,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四级模式,分为国家、省、市、县(区)四级;另一种是三级模式,分为省、市、县(区)三级。对于已经具备网络的地区,采用社保集中管理方式或分级管理方式,对于不具备网络的社保用户可以采取单机形式。通过服务器进行统一分权限管理,通过Hub保证同级部门的查询管理,运用Web建立专网与下级社保部门连接,并应用防火墙技术来保证网络的安全和顺畅。

五、社会保障财务信息网络应用效果分析

(一)会计信息准确、实时、真实

以财务管理软件为枢纽,向上连接社保基金管理业务报表系统,实现基金的统筹管理、数据汇总、查询、宏观预测,全面支持资源调控和宏观决策。向下实现各个社保业务系统的连接,实现业务数据安全快速的传递到财务系统中,不仅减轻社保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为社会保障工作管理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减少了管理层次,增大了管理幅度,对于加强“垂直”管理,降低管理成本以及提高报表汇总效率等方面均有一定效用。从全局的角度的信息化管理,使整体规划的效果更加突出,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把各社保业务系统的财务数据快速准确的存储在统一应用平台上,从而保证了数据的高度集中和时效性。

(二)财政社保监控合理有效

进一步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和会计管理秩序,有利财政社保工作的统一协调管理,有助于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内部监控管理体系,更好地落实财务日清月结等会计管理制度,加大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及时性与共同遵守财务制度自觉性。总之,实施规范化的网络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地减轻财务审计的难度,各用户单位按照规定的标准制作统一的报表进行上报,在规范化的模式下实现上下协同高效运转。

(三)财务会计信息最大程度透明

财务管理就是让管理层能准确地掌握全局当前的财务状态,针对出现的不同问题快速作出反应并加强监控,从而有效避免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损失。网络按级别、职能划分有不同的财务审计权限,通过网络链接实施即时审计,可达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在相关的社保财务核查、数据监控等方面,这种方式具有战略威慑作用,溯本求源,把规避不规范财务行为的工作做在基础阶段。

(四)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有利于人员素质的提升

网络经济的发展必定产生出一些新的工作规则,这也是业务工作要适应现代社会客观发展的要求。由于信息化传递带来了加速度,其合理优化的使用能够避免信息重复采集,减少了人力资源浪费,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与之配套开展的相关培训,也有利于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网络化为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和服务拓展出新的发展方向,也为规避支付风险、实现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经济效能和社会效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充分认识网络的重要性,依托网络信息化服务,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将会迅速向国际化发展目标成长迈进。

标签:;  ;  ;  ;  ;  ;  ;  ;  ;  ;  ;  ;  ;  

基于网络环境的社会保障基金财务管理_社保基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