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精神文明论文,理论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是双重的,而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是主要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的实践已经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同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将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加丰厚的物质基础,使精神文明建设从总体上获得全面发展。具体讲,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同时,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使物质利益原则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动力。过去在长期实行单一计划经济和“左”的思想影响下,忽视或否定人民群众的正当物质利益,严重挫伤了大多数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重新确认和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个人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坚决贯彻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同时又充分尊重群众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识,这种道德观上的重大进步,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激励和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和民主管理提供了条件。有人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涣散、淡漠集体主义精神。其实,这种见解只着眼于某种表面现象,从总体上看是不符合实际的。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主体是企业和企业集团。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得进步和发展,既要有良好的设备、足够的资金、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还必须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和以企业文化为标志的集体主义精神、充分的民主气氛。所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精神、民主管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了人们的社会主义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竞争是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最有效的方式。经济领域的这种竞争性,使企业领导人必须对自己所担负的工作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绝对不允许有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那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存在。无论是商品经营者和生产者都必须有对社会负责的精神,要遵守信誉,服从法律,最大限度地使产品符合社会要求,才可能实现价值,否则就要受到应有的惩罚。企业靠质量和价格取胜,没有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就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因此,市场经济必然会锤炼人们的开拓精神和敬业精神。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有效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创造精神。市场经济具有自主性。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自觉按市场要求规范自身活动,形成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反映在人们的观念中,使人的主体性,包括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自立性等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特别是能够有效地发挥人的自主意识。这相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养成的企业只对生产计划负责,不对社会负责,工作中缺乏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消极现象,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人们必须形成一种时效观念,同时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善于管理,精于营销,不断地超越先进,这些自主进取的精神,不仅有利于物质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

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换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消极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具体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由于市场交换的需要,金钱的地位和作用被大大提高,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一些人就会见利忘义,唯利是图,陷入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泥坑。某些目无法纪又急于求富的人,就会采取违法手段谋取私利,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以求暴利,腐败等现象也会发生。但是,上述问题的产生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必须做具体分析,不能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我国尚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极不成熟、完善,法律也不健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漏洞也不少,加之旧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综合滞留作用,使一些不良的东西有机可趁,因而造成某些方面道德水平下降。同时新旧体制的转换是前所未有全方位的转变,它不仅是经济形态的更替,也是思想价值观念的变革。许多原有的价值观念不再具有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而新的价值观念尚未被社会完全认同和接受。这时必然使一些人产生思想困惑、迷惘,甚至分不清道德是非。所有这些都说明,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系列不文明的问题,只是社会变革时期所产生的“阵痛”,它不仅不能归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恰恰说明市场经济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改革开放需要不断深入。

二、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结合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会使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从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新的契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我国目前正在建立和发展的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的市场经济,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是我国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好的实现形式。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它的建立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些本质特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

其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发展市场经济,推动社会生产力起到巨大作用。作为社会主义重要特征之一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动力,它深深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它的建设和发展必然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使全民族的素质得到提高,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极大热情和创造精神,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可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和作用是一致的。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中向前发展的。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8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是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二者的社会性质和目的完全一致,二者的社会作用方向完全相同,所以二者必然结合在一起,并呈现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日益强大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而精神文明建设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有力的思想保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健康发展。总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结合在一起的。

第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新的契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精神文明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结出的硕果。它鼓舞人们打破各种习惯势力和教条的束缚,告诉人们要重实践轻本本,重效率轻形式,重市场轻官场,重理性轻盲目,鼓励人们要敢于创造,大胆开拓,破除陈旧观念,树立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思想、新观念。它使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日益丰厚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相应的物质基础,如科技、教育、新闻、文化等事业的发展,都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样也受制于经济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更有效地解放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的发展。

第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精神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邓小平理论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精神动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第一次,没有任何经验可言。它涉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必然对人们的理想、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带来巨大的冲击。要使市场经济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健康发展,就必须用邓小平的理论作指导。第一,要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而且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使我国人民逐步走向富裕道路的最好途径。第二要贯彻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重新审视长期以来实行单一计划经济时形成的传统观念,使思想从那些被实践证明为不合乎中国实际、不合乎时代进步、不合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同时要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其客观固有的规律正常运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智力支持。市场经济的活力,从根本上说是表现在各级各类人才的创造性竞争之中。所以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劳动质量,使它们在市场中参与智力竞争,立于不败之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在当今,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所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加强科学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智力支持。要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出发,不仅要培养大批的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还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和造就能够适应市场经常发展、具有一定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普通群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构建良好的社会道德,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同的经济成份之间,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系,进行等价交换,平等竞争,在相互联系中,人与人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利益调整和矛盾是经常发生的,这种联系就要求有相应的道德做保证。从思想道德形成的过程来说,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建立,一方面需要社会舆论力量倡导和启迪人们的自觉性,靠必要的经济手段、法制措施和行政措施。另一方面,还要靠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人们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与途径,引导人们处理竞争与协作、自觉与监督、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社会主义的义利观,使市场经济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中发展。这些都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人的素质建设

加强人的素质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高度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优势,是社会主义的灵魂。而提高人的素质,又是精神文明建设最根本的任务和要求。社会文化教育落后,人的精神不振、道德水平低下,不仅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会阻碍经济发展,更会阻碍社会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指出:“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注:《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第15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四有”全面概括了人的综合素质。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项都包含着不同层次的内容,各内容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理想是目标。人有理想才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有长远的奋斗目标,才能激发起为之奋斗的热情,才能给人以坚定的信念、明确的人生方向和无穷的力量。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我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凝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取得胜利的精神武器,必须在全体公民中搞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教育,使人们树立起牢固的共同理想,坚定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高理想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和先进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所以,在全体公民中进行共同理想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使广大群众逐步认识到,我们现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道德是基础。道德与理想紧密联系,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伦理思想和伦理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所体现的情感、风格、情操等。道德又是一种力量,是对人的言行善恶、美丑、荣辱的评价标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道德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文化是条件。有文化是指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拥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无论是对物质文明建设还是对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一个人科学文化素质的好与差,对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良好纪律观念的培养,工作能力的提高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纪律是保证。纪律是人们之间社会联系的特殊形式,是人们共同生活和活动所必须的,它受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制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有正常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要求每个成员都能自觉遵守各项纪律和法律,向一切违法乱纪、危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四、“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标志,主要包括以科技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的智力因素;以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道德)为主体的精神力量;以信息智能化、国际化、现代化为载体的文化网络;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融入市场经济与现代化进程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等等。文化力是市场经济活动中以人为主体、通过人的活动显现出来的一种力量。随着世界经济竞争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文化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速,谁能跟上现代科学发展的步伐,处于领先地位,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因为它是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力的标志。江泽民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纪要》上所作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中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意义极为深远。这个奋斗目标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一定要力争实现。”(注:《人民日报》1997年8月26日。)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对我国科技的发展都十分关注,就是因为高科技的发展不仅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还在于高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对改变国际政治总格局、对我国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都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关系看,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提高,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力,而强大的经济力又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重要的事实日益明显地摆在人们面前,就是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文化和经济的结合日渐深入地呈现出彼此依存、共同发展的强劲趋势。这两者的相互促进,对于综合国力的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文化导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文化观念诱导人们的价值追求,构成人的不同的经济行为。如义利之争、公私之辨,表面上看是价值观念的交锋,实质上必然导致人们不同的经济活动。文化观念还会影响社会财富的积累、消费和使用,如勤俭节约的文化取向和奢侈浪费的文化取向对社会财富积累和消费的影响肯定是不同的。同时文化艺术是激发劳动者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好的文化艺术会教育、启发、引导人们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开拓精神去奋斗、去创造。

第二,文化渗透可以大大提高经济的附加值。当社会物质需求基本满足以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就会不断提高。只有那些既能满足人们物质需要,又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商品、服务、营销、生产、管理,才是人们乐意接受的。比如商品的工艺水平,商品的功能、作用,商品的装潢、包装,商品蕴涵的民族精神与传统,商品的审美与情趣,商品的名人效应和赞誉,商品的技术含量等等。必须要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之中。随之而来的商品文化价值将会大大超过其自身的使用价值和原有的经济价值。所以,愈是具有独特风格文化的商品,就愈是具有交流性、世界性和竞争性。

第三,文化投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追求经济目标与文化目标的统一,以树立企业文化的良好形象。对内企业通过文明管理完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主体意识,加强内部凝聚力;对外企业以文化为媒介,通过投资公益事业和参与文化活动等方式,以塑造企业社会形象,扩大知名度。就企业的投入决策本身来说,不仅是经济的,同时也是文化的,任何产品都有资产、能源、人力、财力等有形投入和科技文化等无形投入,设法降低有形投入,提高科技文化等无形投入,对于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恶性循环,提高经济的竞争能力,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同时,文化也是一种产业,发展文化也是一种投资,而且投入少,回报大。随着人民对文化消费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如旅游产业、教育产业、科技产业、娱乐产业等,所创造的价值逐年大幅度提高。可见,文化投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第四,从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本质区别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是赢得世界竞争优势的关键。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少数人攫取剩余价值。这决定了全体人民能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准则。因为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也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所以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永远也不能形成共同理想和共同的奋斗目标。

资本主义文明从根本上说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基础上的,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如思想颓废、道德沦丧、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投机钻营等不可救药的精神危机,是资本主义腐朽的表现,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变,因而也不可能建设人类历史上更高水平的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坚持独立自主方针的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虽然在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只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就能在国内外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竞争的优势。

标签:;  ;  ;  ;  ;  ;  ;  ;  ;  ;  ;  ;  ;  

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