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广西柳江县人民医院及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10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其中实施了院前急救的50例患者为院前急救组,50例无院前急救的患者为常规急救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体征情况。结果:院前急救组患者发病到急救的时间远短于常规急救组患者(P<0.05),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急救组患者(P>0.05);院前急救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急救组患者(P<0.05);经急诊科抢救后,两组患者各体征均有改善,与常规急救组患者比较,院前急救组患者改善情况更显著(P<0.05)。结论:院前急救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尽早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应用价值
急性左心衰是常见的一种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肺底有水泡声、咯粉红色泡沫痰等,该病发展迅速,且突然,病情严重时极易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对救治患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相关研究报道,院前急救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尽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效果较为理想[1]。本次研究选取了50例实施了院前急救和50例没有实施院前急救的急性左心衰患者,探究其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在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广西柳江县人民医院及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并进行院前急救的急性左心衰患者中,选取50例进行研究,并选取同期收治进行常规急救的急性左心衰患者50例作为对比。所有患者均有呼吸困难、严重时昏迷的现象,符合急性左心衰诊断标准。将实施了院前急救的患者编入院前急救组,将实施了常规急救的患者编入常规急救组。常规急救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为(57.91±7.42)岁,伴发疾病分类: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及无伴发疾病分别为23例、10例、9例、4例、4例;院前急救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23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为(59.61±7.22)岁,伴发疾病分类: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及无伴发疾病分别为22例、11例、8例、4例、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急救组患者由其家属或患者自行送达我院急诊科展开急救,按照急性左心衰急救标准施加常规急救措施。
对院前急救组患者施加院前急救措施,具体包括:建立专业的院前急救小组,并对急救知识、技能进行高强度培训,在日常确保急救设备处于消毒、完备状态。医院接到紧急急救电话后,立刻安排医务人员迅速赶到病发现场,给予患者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时刻监护患者心电图情况,观察患者体征,叮嘱及协助患者采取半卧或端坐位。如果患者已处于昏迷休克状态,医务人员要立即查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取患者平卧位,静脉注射吗啡、硝酸甘油、西地兰等药物,如果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医务人员要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及抗休克治疗措施,患者病情稍微缓解并稳定后迅速送至医院急诊科,展开针对性急救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从发病到受到救治所花的时间,病症改善状况,抢救成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体征变化。疗效判定,显效: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心率、血压等水平回复正常,血氧饱和度高于95%;有效:患者呼吸困难、肺部干湿啰音等症状得到缓解,血压及心率水平基本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在90%至95%之间;无效:患者症状无缓解,甚至有加重趋势。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情况及临床疗效比较
据统计,院前急救组患者发病到急救的时间远短于常规急救组患者,院前急救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8.00%,常规急救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院前急救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常规急救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情况及临床疗效比较[?x±s,n(%)]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体征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体征(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急诊科抢救后,两组患者各体征均有改善,且与常规急救组患者比较,院前急救组患者改善情况更显著,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体征情况比较(?x±s)
3讨论
由于急性左心衰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导致了该病患者大多在院外发病,而急性左心衰病情危重,发病后,患者左心室功能存在障碍,减少心排出量,导致呼吸困难、肺淤血咯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产生,容易引发呼吸衰竭和昏迷休克等危重情况,救治不及时极易致死[2]。因此,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对患者救治、预后等非常关键[3]。
针对这一现象,近年来推广了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院前急救,在这样模式下,医务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赶往病发现场,根据患者情况展开合理快速的急救措施,如吸氧、注射相关急救药物等,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将患者情况稳定,再运往急诊科进行治疗[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院前急救组患者发病到急救的时间远短于常规急救组患者(P<0.05),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急救组患者;这一结果与许超蕊、曾鉴洪[5-6]等人研究结果相符,说明了院前急救模式有效缩短了发病到抢救的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通过针对性、及时的急救措施,有效控制了患者病情发展。另外,院前急救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急救组患者(P<0.05);经急诊科抢救后,两组患者各体征均有改善,与常规急救组患者比较,院前急救组患者改善情况更显著(P<0.05)。这与张伟波[7]研究结果相符,说明了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提高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预后,及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尽早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临床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李哲哲.10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院前急救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9):11534+11536.
[2]顾军.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3):16-17.
[3]卢峰,柏广富,向阳,刘兴.急性左心衰患者68例院前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8):24+26.
[4]李力.5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院前急救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4):2043-2044.
[5]许超蕊,安丽萍.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5):2946-2947.
[6]曾鉴洪.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60例院前急救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09):1170-1171.
[7]张伟波.急性左心衰患者院前急救临床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2):37-38.
论文作者:潘永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9
标签:患者论文; 心衰论文; 常规论文; 体征论文; 两组论文; 情况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