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国语文教育的效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语文教育论文,效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读《现代语文》2001年第2期吴定刚的文章,本人深有同感。现在有人认为发展语文教育的出路,是摆脱或者淡化语言,而从文学、文化、美学、品德学等角度去开拓,等于建筑房屋淡化地基工程,很危险。周正逵主编的中学语文实验课本,分为“文言”“文学”“文化”三个部分,只有形式上的“文X”的联系,缺乏逻辑上的系统关系。
颜景常说,作为一个从事师范教育的语文工作者,他对语文教育问题感受很深。在中小学教育中,语文教育占1/4,但是效果相当差,而现在仍然在培养语文水平很差的人。他认为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把主题思想归纳、时代背景介绍、课文分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郭伯康《中国语文工作者的使命——“语文现代化问题”座谈会纪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1996年第3期)
这也是我自己一直想提出的问题。语文教育的时间用了那么多,效果却为什么不好?怎样在语文现代化的思想指导下,提高语文教育的效率?
早几年,华中理工大学进行了一次大学生语文水平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的中国语文水平及格的人并不多,而且学历越高水平越低。当然,调查题目本身是否现代化,也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不难看到,现在很多大学生语言水平不高,并不是说他们不会写小说、诗歌,而是句子不通顺,词语意思不准确,文字写错,说的普通话只是“不懂话”等。
在教育体制中,语文教育分配的时间是很多的了,特别是在教育内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问题是怎样利用这些时间,重点教育什么,主要目标是什么。
自从“五四”运动以后,我国的语文现代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很多人在思想上不够现代化,以至影响了我国语文教育的效率,也就影响了整个国民教育的效率。
现在的问题在哪儿?应该怎样解决呢?
第一,语文教育过多的偏向文学、文化的教育,语言的基本功夫忽略了,缺乏语文工具观念。工具没有制作好,怎么能够使人很好地工作呢?这就好比骑自行车还没有学会,就要用自行车送一个客人,结果自己和客人都摔伤了。正如颜景常说的,把大量精力放在课文的背景介绍、思想分析上面了,而不是想把课文中的语言真正学会。掌握一门工具的使用,肯定比用工具去工作没有味道。如果过早追求这种味道,而不把工具很好掌握,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笔者最近看到的中文专业本科大学和本科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内容几乎全部选择文学,选择语言的非常少。这里透露出一些消息,中学语文教育是怎样对待文学和语言的地位关系的。这些将来主要从事或者已经从事语文教育的本科毕业生,为什么不愿意花功夫打好自己的语文基础呢?老师没有这种功夫,又怎么改变学生呢?我们可以去调查,学生的错别字、特别是不规范字很多是跟老师学的。老师满口方言讲课,学生怎么能够都会说很好的国语普通话?
第二,语文教育的大量时间被大量远离时代的文言文占用了,忽略了现代汉语白话文教育,缺乏时间观念。不仅中学语文,而且“大学语文”的课文也安排了大量的文言文。英国的语文课文有大量的拉丁文吗?文言文不仅需要白话文几倍的时间教学,而且学了用处不大;我们有多少人要通过文言文阅读古代文献,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不能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中国古典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那将是一笔很大的“青春浪费”!古代人做官,把古文背熟就可以了。现代领导和管理人员不能这样了,他们需要挤出大量时间学习其他科学知识。
有人会说,一个现代人如果不懂得文言文,他连现代白话文也看不懂,因为很多成语等都是来自文言的。学习成语和学习文言是两回事情,前者是个别词语的问题,后者是一种死语言体系问题。有人说现在很多人的语言问题就是出现在想要使用文言成分又不会使用。这就看语言教育者的指导思想了。我的一个中学生亲戚,总是把自己的作文寄给我修改,我多次指出能够用好懂的现代词语表达的地方,不要去想方设法找点文言词语来表达。说了多次,才有些好转。可见,语文教师或者社会上的不正确的语文观念,肯定是她这种语文观念或者语文追求的引导者。这就好比去美国可以坐很方便的飞机,我们偏偏要坐火车去;到了海边,自然会掉进海里。不能因为担心掉进海里,就去花很多时间教育每个人学会游泳或者潜水。
我们那些可爱的“国粹”分子,总是把我们古人的一切当做宝贝,反对我们放弃文言文,反对我们使用简化汉字,反对我们引进拼音符号书写汉语。如果这样爱国,我们的国家恐怕越爱越不进步了。
继承古代文化传统,不能牺牲每个中国人的大量时间去学习古代语言。而要通过古代文献专家想其他办法解决。不能把少数专家做的事情,转移到每个人身上。那样,还要专家干什么?
第三,语文教育只是教育“读书”,忽略了“说话”教育,缺乏信息社会观念。在信息社会,信息交流的范围、方式,都决定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很大不同。如果我们培养的都是一些“哑巴汉语”人才,怎么能够使他们在日常交际中间顺利自如呢?现在大学生通过英语水平考试,其中要考听力,就说明重视口语。只是受到考试条件限制,不能考试说话。奇怪的是,不会听英语和说英语将来会受到轻视,可是不会说国语普通话,却觉得是很正常的事情。至今,我们还有些地方干部在工作中把使用方言作为很正常的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语文教育观念的现状和传统影响。很多从外地来长沙工作的知识阶层的人,他们有的甚至在大学工作,普通话说得不太好,不去花时间查词典学习好,可是学习长沙话的干劲却很大。他们希望自己长沙化,得到一种地方认同。当然,这是大的语言观念导致的。其中,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在里面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在中小学语文教育观念和指导思想方面进行改革。第一,语文教育应该以语文工具教育为主,以人文思想教育为辅。第二,放弃或者减少文言文教育,同时重视现代汉语普通话口语的教育和白话文书面语的教育。用现代语言理论而不是古人对待古代汉语的传统理论,来指导现代语文教育中的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让那些处于辅助地位的内容放在中学以后的适当的位置进行学习。
为此,有几个问题要提醒。第一,语文教材的课文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方式完全照搬作者的文章。教材编写者不应该迷信著名作家,应该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进行一定的处理,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把历史遗留下来的文言和方言成分用标准汉语替换下来。否则会使学习者产生思想混乱,也浪费了他们的时间。他们的时间要放在那些使用频率高,通用性强的语文知识上面。第二,语文考试出题目的人,也要有这种意识,不要把能够出古怪题目作为自己的本事,把能解怪题偏题的学生当做语文水平高的学生。第三,要重视现代汉语单词教育,而不是传统的单字教育。很多单个的汉字在现代汉语中间并不单独作为一个词用了。所以不能继承传统的单一的“生字”教育,要把“生字”放在“生词”教育的大背景下面进行。对外汉语教材已经都是这样进行了,很值得借鉴。第四,要重视口语词汇教育。要引导语文教师能够流利地把本地方言翻译成标准的普通话,不仅仅是能够用普通话语音体系去读汉字记录的书面语言。因为,用汉字记录的语言可以是不同时代、地域的汉语,也可能是像日语,韩语这样的外语。很多语文老师并不知道本地方言口语中的一些常用词语的普通话的对应表达,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在普通话中把不知道的普通话词语用方言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