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螺旋CT诊断上尿路结石的应用价值(附8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殷金成[1](2019)在《微通道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2.5cm上尿路结石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和比较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联合钬激光治疗长径2-2.5cm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8年7月使用MPCNL或FURL联合钬激光治疗的11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长径为2-2.5cm。110例患者分为两组:MPCNL组(n=55)和FURL组(n=55),FURL组术前留置输尿管双J管2-4周。收集和分析比较的指标包括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输血率及血红蛋白下降情况、术后总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1周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并发症情况(Clavien-Dindo分级Ⅱ级以上)、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创伤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结果:MPCNL组与FURL组相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肾积水程度、结石CT值、结石大小和结石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83.2±24.6)vs(85.2±20.4)min,P>0.05;术中术后输血率 MPCNL 组明显升高,10.91%(6/55)vs 0%(0/55),P<0.05;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MPCNL组明显升高,(12.3±3.4)vs(2.4±0.9)g/L,P<0.05;术后两组患者 PCT、WBC 指标无明显差异,PCT(1.85士0.53)vs(1.77士0.50)ug/L和WBC(10.42±3.47)vs(10.18±2.28)×109/L,P>0.05;术后 CRP 指标 MPCNL 组明显升高,(17.4±2.5)vs(7.1±3.5)mg/L,P<0.05;术前及术后BUN及Scr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Ⅱ级以上)MPCNL组明显增高,18.18%(10/55)vs 1.82%(1/55),P<0.05;术后总住院时间 MPCNL 组明显延长,8.6±1.9 天 vs 4.1±1.8天,P<0.05;治疗总费用 MPCNL 组明显降低,17653.2±3903.8 元 vs 24493.9±4368.9元,P<0.05;术后1周内结石清除率MPCNL组明显高于FURL组,78.18%(43/55)vs 56.36%(31/55),P<0.05;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无明显差异,89.09%(49/55)vs 85.45%(47/55),P>0.05;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无明显差异,98.18%(54/55)vs 94.54%(52/55),P>0.05。结论:在上尿路长径2-2.5cm结石治疗选择中,MPCNL的优势是短期结石清除率高、住院费用低;FURL的优势是对机体损伤小、严重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但术前增加一次住院以留置输尿管双J管,增加了临床费用。因此,MPCNL和FURL治疗2-2.5cm上尿路结石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临床术式的具体选择需结合患者自身意愿和医师经验。
杨鹏,陈宗发,刘庆荣[2](2016)在《不同低剂量螺旋CT诊断泌尿系统结石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CT尿路造影确诊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73例,其中给予标准剂量螺旋CT扫描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按患者体质量指数不同分为A、B、C 3组,分别给予50 m A、80 m A、120 m A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比各组辐射剂量、上尿路不同部位图像效果。结果:观察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窖剂量指数(CTDlvol)低于对照组(P<0.05);B组DLP和CTDlvol低于C组(P<0.05);各组上尿路不同部位图像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选择不同低剂量螺旋CT尿路造影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对于上尿路结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蒋立城[3](2012)在《经皮肾镜取石的低剂量CT定位研究暨围术期患者血肾功能变化的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伴随着螺旋CT性能改进和技术提高,螺旋CT扫描在临床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由于微创经皮肾镜技术的推广应用,螺旋CT又被广泛用于PCNL治疗前的定位扫描和术后随访,并被认为是经皮肾镜取石的标准影像工具。螺旋CT的广泛应用,带来放射辐射增加的伦理学考虑,因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许多领域被广泛研究,泌尿外科则主要集中在肾绞痛的CT诊断方面。在经皮肾镜取石治疗过程中,泌尿外科医师关心的重点大多集中在术中x线的防护,以减少或避免手术组人员的辐射,而较少关注围手术期患者的X线辐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在上尿路结石诊断、MPCNL手术前的定位以及减少和降低患者及手术人员围手术期的辐射提供理论支持。第一节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行MPCNL定位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探讨非增强低剂量螺旋CT定位在MPCNL中的可行性,以期降低(M)PCNL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和定位时的辐射量。[方法]对28例诊断上尿路结石拟行MPCNL治疗的患者于术前常规行标准剂量螺旋CT定位扫描后,再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分别对两组扫描图像的结石特征(位胃、大小、分布)、肾窦内血管征象、邻近器官情况、是否存在继发梗阻改变以及拟定穿刺点位置、穿刺深度和角度以及螺旋CT有效辐射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标准剂量螺旋CT作为参照,低剂量螺旋CT对结石肾内分布、肾周围毗邻脏器情况以及继发梗阻改变的显示符合率为100%,对肾窦内血管显示符合率为96%,结石轴面最大横径、穿刺深度、穿刺角度与标准剂量螺旋CT图像上测得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石显像层数差异显着(P=0.026)。低剂量组的螺旋CT有效辐射量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0.88±0.10vs3.58±0.38,p=0.000)[结论]对于上尿路结石拟行(M)PCNL治疗者,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标准剂量螺旋CT扫描在结石分布、毗邻脏器位置关系以及结石轴面横径大小、穿刺深度和角度等的确定上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和准确度,而且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螺旋CT辐射量,可以作为常规首选的非增强定位方法。第二节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定位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定位在上尿路结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验证低剂量螺旋CT定位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78例,按就诊先后分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定位组(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螺旋CT扫描定位组(标准剂量组),于MPCNL前常规进行俯卧位扫描定位,确定穿刺点、穿刺角度和深度。分别对两组患者螺旋CT有效辐射量、穿刺次数、经皮肾通道建立时间、术中C臂X线应用次数、失血量及残石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平均穿刺次数、穿刺角度和深度、通道建立时间、失血量、术中C臂应用次数、有无残石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螺旋CT有效辐射量仅约为标准剂量组的1/4(24.79%),统计学差异明显(0.8882±0.0797vs3.5828±0.3086,p<0.001),两组均无毗邻脏器损伤。[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定位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可以替代标准剂量螺旋CT定位扫描,有利于降低患者围手术期X线的辐射剂量及术中C臂的应用,而不增加手术的风险和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第三节“靶域”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扫描定位联合术中超声引导穿刺行MPCNL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靶域”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定位联合超声引导穿刺行MPCNL治疗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以期进一步降低围手术期的放射辐射。[材料和方法]选择2011年11月到2012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PCNL手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共43例,采用”靶域”低剂量螺旋CT扫描定位并联合术中超声引导穿刺行MPCNL治疗,并与低剂量组的CT有效辐射量、穿刺次数、通道建立时间、失血量、术中C臂X线使用次数以及残石率等进行比较.[结果]“靶域”低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在平均穿刺次数、穿刺角度、穿刺深度、通道建立时间、术中有无残石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靶域”低剂量组平均失血量虽高于低剂量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72),而“靶域”低剂量组螺旋CT有效辐射量则明显低于低剂量组(0.6988±0.0418vs0.8882±0.0797,p=0.001),约为低剂量组的80%,术中C臂应用次数亦明显低于低剂量组(0.65±1.59vs1.46±2.26,p=0.015),两组均无毗邻脏器损伤。[结论]“靶域”低剂量螺旋CT扫描定位联合超声引导穿刺行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放射辐射,联合超声引导穿刺可简化超声定位的操作步骤并有效降低术中C臂x线的使用,有助于患者及手术组人员的放射防护。[研究背景]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结石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泌尿系结石的病因复杂、成分多样,发病率及复发率均较高,预防结石的治疗后的复发是临床结石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结石成分对于明确结石病因、指导治疗以及预防复发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石成分分析目前临床常用的主要包括红外结石光谱分析法和化学定性分析,两种方法均需体外碎石或手术治疗获得标本后才能进行。如果能在结石治疗前明确其成分,无疑会对结石治疗方法的选择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何在治疗前即能获知体内结石的成分则一直为近年来泌尿外科同仁所关注。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不同成分的结石其CT值不同,于是开始了有关利用CT值确定结石成分的探讨和研究,但大多集中在标准剂量CT扫描的研究,有关低剂量CT扫描CT值测定与物理、化学分析法判断结石成分及其之间关系的研究则未见报道。第一节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行结石成分分析的体外实验研究[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体外进行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的可行性。[资料和方法]对经手术取出的50颗上尿路结石,于体外分别进行标准剂量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测定结石CT值,同时对50颗结石分别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测定结石的化学成分和组成,其中符合者38颗,然后分别对这38颗结石的两种剂量扫描测得的CT值以及与不同成分之间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低剂量和标准剂量螺旋CT扫描结石CT值及噪声的比较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比较,结石CT值(1258.44±454.24vs1293.57±454.24,n=38,p=0.218)和噪声(236.16±162.58vs266.42±183.21,p=0.284)无统计学差异(p>0.05)。2.红外光谱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结石成分的比较红外光谱法和化学定性法所分析结石的成分,总的符合率为86.4%(38/44),其中含钙结石符合率为77.3%(34/44),两种分析方法结石成分无统计学差异(P=0.398);在两种检测方法结石成分相符合的38例中,含钙结石符合率为89.5%(34/38)3.螺旋CT值与结石成分之间关系分析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结石成分显示,所有成分中,以草酸钙结石最多。纯结石成分中草酸钙结石CT值最高,而尿酸结石CT值最低,通过CT值测定可以将二者区分。混合结石CT值变化大而不确定,介于草酸钙和尿酸结石之间。[结论]化学分析法和红外光谱分析法均能满足临床结石成分分析的需要,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以替代标准剂量螺旋CT进行体外结石密度的测定和结石成分的初步分析。第二节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扫描预测结石成分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预测体内结石成分的可行性。[资料和方法]对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52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标准剂量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测量结石CT值,对其中27例接受PCNL治疗并明确结石成分者进行CT值与结石成分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1.低剂量和标准剂量螺旋CT所测得体内结石CT值和噪声的比较本组52例患者螺旋CT扫描显示,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结石CT值无明显差异(986.80±302.31vs986.60±311.51,p<0.05),但CT值的标准差(噪声)统计学差异明显(145.40±98,77vs117.54±82.73,p<0.001)。2.27例体内结石CT值与结石成分之间的关系27例患者体内结石成分分析显示纯草酸钙结石最多,纯尿酸铵和无成分结石各1例,余者均为混合结石。CT值测定显示,草酸钙+磷酸钙、单纯草酸钙和尿酸铵结石在1000Hu以上,最低的为1例无成分结石为422.07,其余结石CT值在上述成分结石之间且相互间有交叉,同一成分结石低剂量和标准剂量CT值之间无差异(p>0.05)。3.同质结石(草酸钙)体内和体外CT值和噪声的比较经化学分析确定的体内16例和体外12例纯草酸钙结石的CT值和标准差分析,无论低剂量组还是标准剂量组,体内草酸钙结石CT值均低于体外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T值标准差则差异明显(p<0.01)。[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以替代标准剂量螺旋CT进行体内结石密度的测定和结石成分的初步分析,以体外实验所测得的结石CT值判断体内结石成分时应慎重。[研究背景]泌尿系结石是全球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结石发病率更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主要以微创治疗为主,其中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治疗上尿路结石,近年来在国内得到广泛开展和应用,已取代传统开放手术而成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根据通道大小又分为微通道、标准通道和大通道,根据通道的个数又可分为单通道、双通道和多通道,无论何种方法其目的均是为取净结石、降低残石率,但无疑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有关PCNL对肾功能以及机体状态影响的研究已有报道,但研究的观测指标仅限于血肌酐、尿素氮以及GFR等,而有关围手术期血肾功能敏感指标β2MG.CYS-C以及应急指标CRP动态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则未见报道。[目的]探讨MPCNL术后早期血肾功能指标β2MG.CYS-C及血急性相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行MPCN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31例,监测其术前、术后1d和术后3d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β2MG、CYS-C以及CRP变化,并与术前尿WBC水平、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体温变化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 MPCNL患者血WBC、中性粒细胞比率及Bun、Cr、UA、β2MG、CYS-C和CRP的变化分析血生化检查显示,术后血WBC、血中性粒细胞比率、血Cr均于术后第1d升高(p<0.01),然后回落,但血UA、血B2MG术后则呈较明显下降(p<0.05和0.01),而血CRP则术后呈明显上升改变(p<0.01),血BUN和CYS-C术前术后则无明显变化(p>0.05)。2. MPCNL患者CRP与各指标间相关关系分析相关分析显示,术前血CRP变化与尿中白细胞水平呈显着正相关(r=0.703,p=0.000),术后第1d血CRP与术前尿WBC(r=0.447,p=0.012)、血WBC(r=0.540,p=0.002)、血β2MG(r=0.376,p=0.042)和体温变化(r=0.496,p=0.005)呈显着正相关,而术后第3d血CRP变化则仅与手术时间呈显着正相关(r=0.325,p=0.001),与各指标相关性不明显。。[结论]MPCNL手术对肾功能的潜在危害和影响较小,就肾功能而言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CRP是一个综合性应激反应指标,术后CRP监测可以用来了解患者的机体状态,优于对血WBC和中性粒细胞水平监测。
阿斯木江·阿不拉[4](2009)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CTU影像诊断方法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收益,探讨其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08年8月经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的49例患者的CTU影像资料及其中40例患者的KUB加IVU检查影像学资料。所有49例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时期四期扫描,对所获容积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处理。主要的重建方法有: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和曲面重建。然后分别分析CTU三维图像表现同KUB加IVU图像,做出影像质量评价及诊断,追踪手术和病理诊断或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CTU图像质量优、良、差占样本总数的71.43%(35例)、26.53%(13例)、2.04%(1例);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3.88%。KUB加IVU组图像质量优、良、差占样本总数的20%(8例)、50%(20例)、30%(12例);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77.5%,定性诊断符合率为35%。CTU检查方法和KUB加IVU检查方法在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之间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具体引起上尿路梗阻的病因不同,CTU的贡献价值不同。结论CTU检查方法比KUB加IVU检查方法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并且能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做出较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是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的泌尿系上尿路梗阻性病变的检查手段。
胡雄伟[5](2009)在《多层螺旋CT重建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上尿路梗阻患者同期进行B超、IVU及螺旋CT薄层扫描和尿路三维重建,必要时行CT血管造影。计算这三种检查的定性和定位诊断符合率,以手术、术后病理及碎石为金标准,对比B超、IVU及CT轴位像结合CTU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以及定性诊断符合率。结果37例均获明确诊断,其中输尿管结石16例,输尿管癌4例,输尿管良性狭窄4例,膀胱癌2例,先天异常1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证实诊断,术中所见与螺旋CT扫描结果一致。B超、IVU及CT三维重建检查定位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5.1%、62.2%、97.3%,三者有显着性差异(χ2=31.55,P<0.05),三者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2.2%、56.8%、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3.01,P<0.05),多层螺旋CT重建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B超和IVU。结论螺旋CT尿路三维重建具有三维成像、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侵袭性小等优点,逐渐成为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病变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殷波,孔垂泽,单立平,宋永胜,吴斌,高建[6](2007)在《多层螺旋CT诊断IVU未充分显影的上尿路梗阻性病变》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IVU未充分显影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52例经超声检查提示但IVU检查未能充分显影且血肌酐正常的上尿路梗阻性病变患者行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52例多层螺旋CT诊断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16例、肾结核8例、输尿管结石10例、输尿管良性狭窄6例、输尿管癌4例、输尿管外压迫6例、巨输尿管2例。10例结石性上尿路梗阻中,输尿管镜证实8例,开放手术证实2例。42例非结石性上尿路梗阻中,2例诊断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压迫输尿管者,仅行输尿管内双J管植入术,未获得病理证实;2例诊断为前列腺癌侵及输尿管末段者,由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其余38例均行开放手术经病理证实。52例中有50例得到手术病理证实。结论对IVU未能充分显影且血肌酐正常的上尿路梗阻患者,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在判断梗阻原因方面有重要价值。
殷波,宋永胜,张辉,王永辉,单立平,吴斌,高建,孔垂泽[7](2006)在《多层螺旋CT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60例均获得明确诊断,其中输尿管结石12例,输尿管良性狭窄7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19例,肾结核9例,巨输尿管2例,输尿管癌5例,输尿管外压迫6例。病因诊断由输尿管镜或开放手术证实。结论:对上尿路梗阻患者,尤其当超声和IVU未能明确诊断梗阻原因时,可以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的检查以判断梗阻原因,有助于确诊。
杨大富,陆荣森,梁华良,苏奕博,黎庆新[8](2020)在《CT值对肾积液合并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CT值判断肾积液是否合并感染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21例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积液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55例,女166例,年龄16~90岁,平均年龄(51.3±14.2)岁。其中无感染肾积液135例,普通感染肾积液103例,肾积脓患者83例。患者术前均常规行泌尿系统CT检查,比较无感染肾积液、普通感染肾积液、肾积脓3组患者肾积液CT值的差异。结果:无感染肾积液组CT值(4.86±3.23)HU,95%CI(3.91-5.72)HU;普通感染肾积液组CT值(9.23±5.86)HU,95%CI(7.31-10.22)HU;肾积脓组CT值(16.49±6.36)HU,95%CI(15.35-18.43)HU。3个组之间的肾积液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积液CT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估肾积液的感染情况,术前通过CT值判断肾积液是否合并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曹昭礼[9](2020)在《探讨结石负荷在预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效果的指导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结石负荷(结石体积*结石最大CT值)在预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效果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南昌市结石病专科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诊断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大小1.0-2.0cm,肾脏轻、中度积水)并住院治疗患者共151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结石最大CT值(HU)、结石平均CT值(HU)、结石最长径(cm)、结石体积(cm^3)、结石负荷(结石体积*最大CT值)、结石负荷1(结石体积*平均CT值)、结石负荷2(结石最长径*最大CT值)、结石负荷3(结石最长径*平均CT值)、年龄、性别与ESWL治疗2周后复查B超及KUB检查的资料,探讨分析结石负荷(结石体积*结石最大CT值)在预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效果的指导意义。结果:结石最大CT值、结石平均CT值、结石体积、结石负荷(结石体积*最大CT值)、结石负荷1(结石体积*平均CT值)、结石负荷2(结石最长径*最大CT值)、结石负荷3(结石最长径*平均CT值)均可用于预测输尿管结石行ESWL治疗效果的预测。上述各影响因素与ESWL成功率呈负性相关,即各影响因素越大,ESWL治疗成功率越低。结论:输尿管结石行非增强平扫CT测得的CT值体现结石的硬度;结石体积体现结石在输尿管腔所占空间的大小,即结石的量。结石负荷=结石体积*最大CT值;综合考虑了结石的硬度和结石的量,是各影响因素中对预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ESWL治疗效果最有指导意义的。
代召刚[10](2019)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肾结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肾结石是泌尿系统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可引起尿路梗阻、肾绞痛、急性肾盂肾炎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以及终末期肾病。在过去几十年中,西方国家中肾结石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一直在不断增加,我国也是尿路结石高发的国家之一。尿路结石治疗后,容易复发,结石的成分与治疗和复发的预防密切相关。因此,了解结石的成分对于结石的诊治和预防结石的复发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结石成分分析通过手术的方法取出结石后才能准备判断结石的成分,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精确评估体内结石成分的可靠方法。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通过在一次扫描过程中同时进行高能量和低能量扫描,使其拥有了对电子密度相同但光子吸收能力不同的结石的鉴别能力。因此,通过DSCT对结石进行定位的同时,可以获得能量图像,使能得对结石成分的分析成为可能。目的:评估双源CT应用双能量成像技术在离体肾结石成分分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肾结石患者的离体结石96例,扫描前将结石标本依次置入市售新鲜猪肾肾盂内,平行放置盛水容器中供CT扫描使用。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离体结石进行扫描。测量80kV及140kV下结石CT值,计算CT值差值、CT值比值、双能量指数(DEI)和断层融合值。最后,采用红外光谱法对结石的成分进行分析,并以此为金标准,评估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结石成分分析的作用。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及Bonferroni两两比较法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经红外光谱分析:96例结石中,除3例为混合结石外,72例为草酸钙结石,占75%,13例为尿酸结石,8例为羟基磷灰石结石,无胱氨酸结石检出。2.草酸钙、尿酸和羟基磷灰石结石三种结石经DSCT检测的CT值差值、CT值比值、DEI和断层融合值等指标,在三种结石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474,P<0.001;χ2=44.958,P<0.001;χ2=44.813,P<0.001;χ2=44.872,P<0.001)。3.CT值差值、CT值比值、DEI和断层融合值对草酸钙结石和尿酸结石均有很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均>0.95,灵敏度和特异度均>90%。4.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草酸钙、尿酸和羟基磷灰石结石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7.2%、84.6%、75%,特异度90.5%、98.8%、100%,准确度95.7%、96.8%、97.8%。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离体结石成分分析中准确度高,为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应用于结石原位定性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二、螺旋CT诊断上尿路结石的应用价值(附8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螺旋CT诊断上尿路结石的应用价值(附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微通道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2.5cm上尿路结石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临床材料和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上尿路结石诊断 |
2.3 纳入和排除标准 |
2.4 观察指标 |
2.5 方法 |
2.6 质量控制 |
2.7 统计分析 |
2.8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的比较 |
3.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创伤炎性指标的比较 |
3.4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
3.5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
3.6 部分影像学资料 |
第四章 讨论 |
4.1 泌尿系结石及其治疗 |
4.2 MPCNL与FURL资料比较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CT值在结石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致谢 |
(2)不同低剂量螺旋CT诊断泌尿系统结石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辐射剂量比较 |
2.2 各组上尿路不同部位图像效果比较 |
3 讨论 |
(3)经皮肾镜取石的低剂量CT定位研究暨围术期患者血肾功能变化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符号说明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在(M)PCNL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研究背景 |
参考文献 |
第1节 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行MPCNL定位的可行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2节 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定位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3节 “靶域”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扫描定位联合术中超声引导穿刺行MPCNL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行结石成分分析的临床研究 |
研究背景 |
参考文献 |
第1节 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行结石成分分析的体外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2节 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预测结石成分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PCNL患者血肾功能指标变化的动态观察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创新点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外文论文1 |
外文论文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资料来源 |
1.2 病例一般资料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分组 |
2.方法 |
2.1 多层螺旋 CT 尿路造影(CTU)检查 |
2.2 KUB 加IVU |
3.研究内容 |
4.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5)多层螺旋CT重建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个人简历 |
(7)多层螺旋CT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CT值对肾积液合并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肾积液CT值的测量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9)探讨结石负荷在预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效果的指导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内容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病例来源 |
2.1.2 病例纳入标准 |
2.1.3 病例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ESWL治疗前检查 |
2.2.2 ESWL治疗前准备 |
2.2.3 仪器和设备 |
2.3 ESWL治疗过程 |
2.4 收集观察指标数据及判定ESWL治疗效果 |
2.4.1 收集各影响因素数据资料 |
2.4.2 收集碎石后复查资料并判定ESWL治疗效果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基本情况 |
3.2 影响输尿管结石ESWL治疗结果的单因素比较分析 |
3.2.1 结石最大CT值与结石清除成功率 |
3.2.2 结石平均CT值与结石清除成功率 |
3.2.3 结石体积与结石清除成功率 |
3.2.4 结石负荷与结石清除成功率 |
3.2.5 结石负荷1与结石清除成功率 |
3.2.6 结石负荷2与结石清除成功率 |
3.2.7 结石负荷3与结石清除成功率 |
3.3 影响输尿管结石ESWL治疗效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4 影响输尿管结石ESWL治疗效果的各因素ROC曲线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肾结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结石标本制作与编号 |
2.3 结石样本包埋 |
2.4 体位设计及扫描设备与方法 |
2.5 图像分析 |
2.6 结石测量及红外光谱法分析 |
2.7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分析 |
3.2 DSCT结石成分分析 |
3.3 CT值差值、CT值比值、DEI和断层融合值对肾结石类型的预测价值 |
3.4 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肾结石成分检测结果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螺旋CT诊断上尿路结石的应用价值(附8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微通道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2.5cm上尿路结石的对比研究[D]. 殷金成. 苏州大学, 2019(04)
- [2]不同低剂量螺旋CT诊断泌尿系统结石临床分析[J]. 杨鹏,陈宗发,刘庆荣.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8)
- [3]经皮肾镜取石的低剂量CT定位研究暨围术期患者血肾功能变化的观察[D]. 蒋立城. 山东大学, 2012(06)
- [4]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D]. 阿斯木江·阿不拉. 新疆医科大学, 2009(S2)
- [5]多层螺旋CT重建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D]. 胡雄伟. 宁夏医科大学, 2009(S2)
- [6]多层螺旋CT诊断IVU未充分显影的上尿路梗阻性病变[J]. 殷波,孔垂泽,单立平,宋永胜,吴斌,高建.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7(10)
- [7]多层螺旋CT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 殷波,宋永胜,张辉,王永辉,单立平,吴斌,高建,孔垂泽.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6(10)
- [8]CT值对肾积液合并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 杨大富,陆荣森,梁华良,苏奕博,黎庆新.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07)
- [9]探讨结石负荷在预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效果的指导意义[D]. 曹昭礼. 南昌大学, 2020(08)
- [10]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肾结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D]. 代召刚.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