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县中医院 湖南株洲 412400
摘要:目的:分析围刺法配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寒湿型肩周炎治疗的患者中择取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并且研究组寒湿型肩周炎患者的肩痛程度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刺法配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肩痛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围刺法;温针灸;寒湿型肩周炎;临床效果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本研究主要分析围刺法配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寒湿型肩周炎治疗的患者中择取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寒湿型肩周炎中医诊断标准[1];对这76例寒湿型肩周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有38例寒湿型肩周炎患者,而研究组亦有38例寒湿型肩周炎患者。
其中,参照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5:23,其年龄在35岁至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8±4.66)岁。患病的时间为6个月至5年,平均患病的时间为(1.18±0.26)年。
研究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7:21,其年龄在34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12±4.89)岁。患病的时间为7个月至5年,平均患病的时间为(1.55±0.76)年。
经确认,组间寒湿型肩周炎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患病时间等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后,P值大于0.05,因此两组间可进行分析、比较。
1.2方法
1.2.1参照组:使用温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选择患者的肩峰端下缘进行定位,接着在肱骨与肩峰的大结节之间以及三角肌的中央上部位选取肩髃的位置作为中点,第一针刺肩髃穴上的半寸位置,再在腋前、腋后各2寸方向进行第二针与第三针的针刺。刺针选用毫针进行,并用点燃后的艾条插在毫针另一端,让热量沿针进入患者体内。
1.2.2研究组:使用围刺法配合温针灸法进行治疗,其中围刺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得气,在主穴左右上下以及1点钟、3点钟、6点钟、9点钟方向的0.5cm位置进针,刺针的角度为15°至45°;刺针之前,在针灸所用的针炳上裹上艾团,离皮肤大约3cm,并于下端点燃进行施灸,每一个艾团灸3壮至4壮,留针的时间为30min,每隔10分钟进针。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的时间均为6天6次。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依据中医对寒湿型肩周炎患者的疗效判定标准将本次实验结果分为三级评定标准:分别是无效、有效与治愈。
其中无效表示治疗前后,患者没有任何变化。
有效表示患者治疗后其肩痛的症状消失且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有了明显的改善。
显效表示患者的症状消失且肩关节活动功能已恢复[2]。
1.3.2对疼痛情况进行评分:使用VAS疼痛评估方法进行评定。分越低表示治疗的效果越好[3]。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结束之后,将参与本次研究的76例寒湿型肩周炎患者相关情况的数据,准确无误地录入进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表示计数资料,其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其中95%被作为可信区间,即当p值在0.05以下,可以表示此次实验研究的组间治疗方式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具体见表1:
2.2疼痛比较:研究组的疼痛程度为(1.22±0.12)分,参照组是(2.98±0.52)分,研究组的疼痛程度更低,p<0.05。
3.讨论
肩周炎主要的表现是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并且逐渐加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会因此日益加重,是临床中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中医认为肩周炎属于“肩痹”的病证范畴,主要是发生在机体肩部的经筋、经脉之间,尤其是五旬的女性,由于其正气不足,导致营卫渐虚,加上局部因风寒或者是劳累闪挫等原因导致经脉不舒畅,气血阻滞而形成该病症。而寒湿型肩周炎则主要是由于风寒侵入造成的。中医治疗寒湿型肩周炎的主要方法就是温灸与围刺法。其中温针灸首见于《伤寒论》,兴盛于明代,它是指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4];是指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达到治疗的目的,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约为1团-3团。温针灸的方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
围刺法则是一种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以达到提高疗效目的的刺法。此种方法是由古代中医所述的扬刺法发展而来[5]。它主要的特点就是多针、围刺,其中多针表示每一穴区的针刺数应超过4根,多则可以达数十根,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刺激量;而围刺则表示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一层或多层的包围性针刺。因此,围刺法和周围仅刺4针的扬刺法不同,也与在一个点或面上集中或分散刺的丛刺法不一样。围刺法更能够刺激经络,实现祛瘀通络的效果。温针灸与围刺法联合使用其散寒祛瘀、扶助正气、补益气血、舒经活络的效果更好。
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参照组则为73.68%,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并且研究组寒湿型肩周炎患者的肩痛程度低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围刺法配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肩痛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洁.阿是穴齐刺法温针灸配合火罐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9例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1,06(3):271-271.
[2]李丽.温针灸治疗肩周炎22例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4):43-44.
[3]任玲.围刺法配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肩周炎60例的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07(9):116-117.
[4]沈袁,李金霞,朱仡等.“肩三针”恢刺法配合牵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4):62-65.
[5]朱晓红,陈立钢.阿是穴恢刺法埋线治疗肩周炎临床护理45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8):148,150.
论文作者:龙雪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肩周炎论文; 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肩关节论文; 目的论文; 针刺论文; 方法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