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社会的进步带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不断增长。当前我国范围内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因此影响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影响因素也日趋复杂多。对于此,我国政府部门和相关领域人员开始重视影响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的条件。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深入分析影响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因素条件等,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帮助电气企业及时找出并解决影响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因素,进一步提升电站的发电效率,促进光伏电站项目产业建设的稳定性,进一步保障国民的基本用电需求。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影响因素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
当前国民用电量日益攀增,因此我国电力企业不断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以期可以满足国民的用电需求。基于这一基础条件下,为可以提升国民供电水平和光伏是发电站的供电效率。本篇文章中笔者将针对装机容量为3MW的某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为例展开深入分析,阐述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影响因素等,旨在为相关领域执业人员提供工作指导意见。
一、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
1.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在研究对于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影响因素时,首先要仔细对比分布式光伏电站内部的电力实际运行效率,发现工作人员通常会按以下公式计算电站的实际运行效率:
该公式中的“N”表示分布式光伏电站内的电力实际运行效率;“NO”是指此次分析期间发电站内部逆电器实际运行的天数;后一项目中的“N”是指分析期间逆变器总体安置的设备数量与设备实际运行天数的乘积。
在掌握以上基础条件后,在分析时统计发电站的总体停运时间,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旦出现影响到发电站正常发电的因素,不管该因素出现的时间长短,都会使得当天的发现效率数据做为错误数据,且出现错误数据后就会直接影响到当天正常发电工作量和最终的计算结果。除此之外,在具体分析期间工作人员一共统计出12天的发电站停运天数:4月8日-4月13日六天,5月15日-5月16日两天,10月3日至10月4日两天,12月30日-12月31日两天,共计12天,即为具体的光伏发电设备故障统计结果。
2.电量影响因素分析
在研究对于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影响因素时,其次要针对光伏发电站内总电量数据展开分析,工作人员通常会以此公式计算现有使用的总电量数据:
该公式中,“E”表示分析工作开展期间光伏发电站内所有用电用户总计使用的耗电量;“Ei”:分布式光伏电站内实际发电量信息;“Ej”:分布式光伏电站实际总用电量数据;Ek”: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综合上网用电量数据;“n”:分布式光伏电站单元内的具体数量数值。通过该公式可以看出,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中对于发电效率影响因素而言,电力也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不管是公式中电量计算错误还是发电单元期间出现的数据统计错误,会对发电效率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发电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在研究对于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影响因素时,再次就要分析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内部以小时为单位的发电效能情况。工作人员通常会以此公式计算发电站内以小时为单位的发电效能数据:等效小时内发电总量=发电量/电站标称平均容量=1298小时。除此之外,研究表明整体分布式发电站的供电运行效率也直接阻碍到发电站内发电效率的提升。因此,工作人员在开展分析工作期间,主要通过使用三种模拟软件对发电站那效率提升进行模拟,分别是:NASA、Solar Gis和Meteonorm。室外工作人员在统计期间对光伏电站的系统供电效率进行计算,发现该发电站的供电运行效率大概在75%至81%之间,设备安装角度为 15,实践证明这是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设备的最佳安装角度。如果以Solar Gis模拟计算软件当作此光伏发电站整体工作效率作为分析工作的基础,则用电高峰期时的小时内发电效率为77%左右。此时再通过Solar Gis模拟计算软件计算就会发现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为78%。可以看出,如果不算发电天数和发电总量,发电效能也会直接影响到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
4.自然原因分析
在研究对于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影响因素时,最后要研究自然原因对于发电效率所带来的影响。第一点,空气中灰尘或是落雪、阴影遮挡的影响。空气中的灰尘是影响到发电效率的关键自然因素,灰尘会遮挡直射在运行设备上的光线,影响机器的散热,自然就会阻碍到电能的转换效率,进而影响及其的发电量;且设备模块如果有较厚的灰尘就会侵蚀设备表面,使得电路板表面较粗糙,导致灰尘进一步的积聚并加大日光的漫反射,此时辐照越强,落灰的伤害可能性就会越小。因此发电设备要定期进行扫灰工作,才能更好保障站内的发电效率。第二点,冬天的落雪与积雪也是一大影响隐患,如果不及时进行清理也会影响到设备的发电效率。第三点,就是阴影的遮挡,在发电站选址建设期间,施工队要避开会产生光线遮蔽的地区,远离大型建筑物。并按照电路原理,一旦某些设备元器串联,电流就会通过最小值进行决定,所以如果有阴影的遮挡就会直接影响到电路元器件的电能功效,进而降低发电站的整体发电效率。
二、分布式光伏电站设备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如果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变低,发电站的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就要以逆变器的运转状态为切入点,对发电站那实地发电工作情况对故障状况进行分析。其次要对站内的实地发现量进行计算,只有精准计算出电量数据结果,才能及时快速,准确的找到影响发电效率的因素,进而恢复供电。最后,就是要维持发电站中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一旦发电站系统出现故障,就会引起系列的负面连锁效应,进而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供电效率。此外,工作人员还应通过测电压等形式对发电站设备进行维护,同时还要定期清洁落灰的设备。
结束语
综合上述所言,可以看出,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影响因素有很多,相信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电方式和发电性能也会不断得到提升,进而增强发电能力,提升我国公民的用电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以笑,崔丽艳,雷振锋,孔波利,李现伟.分布式光伏电站区域智能调控系统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44(04):118-122.
[2]潘琪,徐洋,高卓.含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的配电网三级电压控制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42(20):64-68.
[3]章力,高元海,熊宁,王淳,杨聪,舒娇.考虑潮流倒送约束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选址定容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17):43-48.
[4]姚仲敏,柳希广.基于ZigBee的分布式楼宇光伏电站群控系统设计[J].电视技术,2012,36(23):83-86.
论文作者:杜炜,庞健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8
标签:分布式论文; 电站论文; 光伏论文; 效率论文; 发电站论文; 因素论文; 就会论文; 《河南电力》2018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