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内生动力激发及其实现路径研究论文

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内生动力激发及其实现路径研究论文

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内生动力激发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陶庆先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摘 要] 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要从人才、资本、产业联盟、主体活力以及外部动力优化等方面构建动力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文化供给也需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在这种调整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彰显着中华儿女相同的价值追求以及对“中华”的认同,其创新则表征着新时代中华儿女跟随时代进步所作出的努力。但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内生动力存在不足,更多地依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生存”,如何适应发展生态衍生出自身发展的动力,需要更为强大的外部环境刺激,并引导传统文化做出应激性的反应。

[关键词] 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内生动力

1 引 言

文化传承创新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不同时期文化价值导向的差异,文化传承主体、客体、载体的变化都会导致传承创新的内容、方式产生变异。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主要围绕三大逻辑推进,一是为什么要传承创新传统文化,通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明确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民族复兴、党的建设、改革开放等方面的价值。[1]二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原则,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面临人才断层、经费短缺、市场狭窄等方面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两有”“两相”“两创”三个方针指出了如何优秀传承创新传统文化。[2]三是如何有效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指出要通过项目等方式拓宽传承创新的路径。[3]

已有研究指出了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外部路径”,但如何让传统文化持续地“活下去”,长远地发展好,仅有这种外部路径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困境,需通过培育行业发展内生动力,形成传承创新的自我运行模式。

通过Log-rank检验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骨痛症状、分化程度、骨转移数目、骨转移部位、合并骨外转移、初诊临床分期、初诊时ECOG评分、化疗是影响胃癌骨转移的预后因素,将上述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得到,合并骨外转移、初诊时ECOG评分和化疗是影响胃癌骨转移患者的独立因素,合并骨外转移是最大的危险因素。因此进行胃癌骨转移手术、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对初诊时ECOG评分0~2的患者应给予更加积极的综合治疗,对胃癌骨转移灶进行有效的减症治疗[6-7]。

2 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动力体系及其运行现状

文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公众人文素质的提升,历次科技革命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则深刻地影响着文化产品的创作、价值传播,这就使得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主体、客体、载体发生了重大变革,基于好奇心、求知欲的社会公众对新文化更加偏爱,对于传统文化求知欲、践行力存在不足,进而导致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动力不足。

2.1 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外部动力

从影响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因素来看,制度、需求、竞争和技术是外部动力,这些动力作用的强弱直接或间接影响文化传承创新的水平。一是基于制度框架的交易成本影响着文化传承创新动力,无论是通过学校、传习所进行传承,还是鼓励创作创新,都需要通过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契约关系来推进[4],这一过程中,交易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意愿。当前,我国文化发展政策正发生深入变革,“两个效益相统一”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要素产权制度的完善等制度创新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5]二是市场需求的大小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意愿,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文化是第三个层次及其之上的需求[6],这种高层次的文化消费要求文化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加符合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且市场需求通过“用钞票投票”“用人气”选择来进行文化消费。传统文化一旦与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不相契合,消费者的满意度不高,则难以获得其青睐。三是竞争压力的强弱彰显倒逼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力量的大小,在全球化时代,外来文化“入侵”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能否守住文化安全底线已经上升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事件[7],守住文化安全这条底线,需要发挥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的作用,通过有连续性、生命力传统文化的作用,引导社会公众坚守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形成新时代支撑社会公众理想信念的重要力量,进而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实现传统文化价值。四是科技进步的大小影响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效用,文化科技融合是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8],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重点前沿科技和关键技术的应用对于实现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如通过存储技术把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文件,这就有效阻断了文化传承中由于人才断层等导致传承消失的问题。

2.2 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内部动力

整体来看,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面临的共同难题就是缺钱、缺人、缺技术,目前更多地依靠政策推动,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获得发展资金,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获得支持等,但外部动力存在持续性、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如何更好地激发内部动力是传统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3 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需实现内外动力协调

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一种文化要能够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必须有内在的动力。一是行业技术和知识的积累,传统文化通过吸纳不同历史时期优秀文化元素,结合新时代文化消费需求和社会功能,通过内容的创新、传播方式的创新实现文化的自我发展。二是利益驱动下资本扩张形成发展动力,花鼓戏、京剧等具有表演价值的传统文化大多以企业、表演团队等方式传承发展,这种有经济效益追求的文化传承创新天然具有发展的冲动。三是技术联盟下合作主体的一致性行动形成新动力,传统文化发展参与主体在与现代文化企业、信息技术企业等合作中,在发展模式、技术方案、价值追求等方面必然会相互影响,这就会形成基于学习、追赶等方面的动力。四是价值实现的追求带来天然动力,传统文化的承载人在认知、认可文化价值后,必然会积极的传播这种文化,以便更多的人认可这种文化,这就会形成发展的动力。

3 新生态下有效激发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内生动力的对策

3.1 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提高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能力

上面从儒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两方面对董玘的成就作了介绍。笔者无意于过分拔高董氏的成就,但是无庸否认,董玘是明代嘉靖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和文学家。用现在的标准来看,他也许算不上是明代第一流的人物,但是其在明代中期的理学界和文学界有较大的影响,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因此,整理《中峰集》、研究董玘,也不可谓无意义。

3.2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扩大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资本力量

社会资本的投入能够有效促进行业内部竞争,并为行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一是要优化社会资本投入环境,鼓励地方政府将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项目纳入项目库,建立和完善项目推介机制,创新项目运营模式,建立财政、金融等资本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的管理机制。二是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氛围;加大执法力度,鼓励创新创意个人、团队、企业为维护自身产权采取各种法律措施,对市场中各种侵权行为予以严厉打击;针对传统文化有较大开发价值的产品,建立严格的商标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各类侵权使用行为。三是要完善社会资本投入传统文化支持政策,建立公开、透明的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支持政策目录,鼓励各地依托文化创意产业资金等专项资金、科教文卫领域财政资金给予支持,鼓励根据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实际情况建立专项扶持体系。

3.3 培育壮大产业联盟,激发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动力

产业联盟是引导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化的有效动力,一是要积极引导企业等主体组建产业联盟,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等主体,积极引导骨干企业牵头,组建“航母+骨干企业+小微企业”的文化发展联盟,并积极引导传统文化相关主体融入产业联盟。二是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为产业联盟创作条件,利用行业协会在信息发布、组织协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传统文化相关主体加入协会或者其他组织,为其获取现代文化信息奠定基础。三是要有效发挥产业联盟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发挥产业联盟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主体通过产业联盟更为便捷地获取发展信息。

人才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第一要素,针对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是要积极挖掘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才,兴趣才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动力所在,要依托传统文化传承人、有传统文化氛围的家族、大专院校文化相关专业毕业生等人群,积极挖掘一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人才。此外,还可以依托互联网工具,通过微信、QQ群等工具广泛发动对传统文化细分领域有兴趣的文化工作者,如花鼓戏、傩戏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二是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针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所需的创意型人才、主要角色传承人才、亟须补充的短缺人才,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有兴趣爱好、有研究能力、会持续关注传统文化的主体参与其中。三是要推动文化各领域人才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由于文化人才具有“智慧共通”的特性,这就必然会实现文化传承创新中不同领域人才的“内在契合”,进而推动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9],要充分挖掘现代文化领域的各类专门人才,引导其展开传统文化领域的研究;要挖掘传统文化自身的潜力,引导各类文化实践工作者如演绎工作者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化发展建设中去。

3.4 激发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主体活力

让参与主体更有活力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效路径。一是要建立富有激励性的参与主体激励机制。在利用财政资金等激励参与主体时,要建立传承创新效果评价机制,对于效果好的给予更大的激励,对于效果差的则不予奖励或者给予少量奖励,通过这种效果评价来引导参与主体更积极行动。二是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参与主体价值实现的管理环境。通过环境优化引导更多的主体参与,形成有序竞争发展格局。三是要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对于表现好的单位和个人纳入红名单,对于失信的单位和个人纳入黑名单,限制其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等行为。

3.5 构建外部动力转化生态优化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动力体系

在充分激发内生动力的同时,要积极利用科技创新等外部动力。一是要用好政策红利,通过紧盯国家传统文化乃至于文化领域传承、创新政策,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主体把握政策,利用政策谋生存。二是要挖掘市场潜力,积极构建有利于市场竞争的发展环境。三是要用好创新动力,积极鼓励科技文化跨界融合。

系统研制成功后模拟在一些居室、办公场所内安装试用,每处场所至少安装一个中央核心处理单元网关,根据需求安装适当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甲醛传感器、PM2.5\10传感器等。

参考文献:

[1]李美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功能的多维解读[J].湖湘论坛,2019(1):143-151.

[2]姜喜任.论习近平关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三个方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6):139-143.

[3]张熙,段超.关于加强京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26-31.

[4]胡振吉.契约论、交易费用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J].财经问题研究,2018(12):21-27.

[5]卢现祥,朱迪.中国制度变迁40年:回顾与展望——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J].人文杂志,2018(10):13-20.

[6]黄江松,鹿春江,徐唯燊.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构建宜居城市指标体系及对北京的宜居评价[J].城市发展研究,2018(5):89-93.

[7]胡惠林.新时代应尤其注重维护国家文化资源安全[J].人民论坛,2018(22):68-79.

[8]郑自立.文化科技融合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策略[J].当代经济管理,2019(2):53-59.

[9]王新刚.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76-81.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19.015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新生态下湖湘文化传承创新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18年度湖南省智库专项课题“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湖南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8ZWC0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陶庆先,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标签:;  ;  ;  ;  

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内生动力激发及其实现路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