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财政负担并不容易_税收原则论文

中国的财政负担并不容易_税收原则论文

并不轻松的中国财政负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负荷论文,财政论文,轻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各级财政基本都是在艰难中运行的。支出这根弦绷得愈来愈紧,累积性赤字越来越大,收支弹性越来越小——

1986年中央政府一级组织的收入为778亿元,当年通过国库券和外债借款138亿元,向银行借款95亿元,债务收入占中央政府一级收入的比例为30%;1992年,中央财政组织的收入为980亿元,借款总额为843亿元,借款占经常收入的比例上升到86%,当年收支逆差达240亿元,全国财政硬赤字累计为1300亿元,软赤字400多亿元;1993年,建设性预算收入和支出相抵,差额为898.84亿元,全部反映在中央财政上。其中,通过举借国内债务弥补了384.84亿元,向国外借款弥补了309亿元,硬性赤字还达205亿元。

据有关资料,截止1992年,全国县(市)级财政50%以上赤字。1988年,湖南、湖北两省赤字县(市)为67个,其中,湖南40个,湖北27个,分别占县(市)个数的40.8%和38%,累计赤字5000万元,到1992年,赤字县(市)扩大到105个,累计赤字达9亿元,比1988年增长了56.7%和17倍。其中,湖南省赤字县60个,占县(市)总数的61%,湖北省赤字县45个,占县(市)总数的63.4%;苏北盐城、淮阴市共有17个县(市、区),连续三年来,家家赤字,财政滚存赤字达7000万元。

财政赤字,原因复杂,固然有产业结构上的问题,有分配体制上的弊端,但财政问题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即支出超常增长,收入流失严重,致使财政这部列车远远脱离了平衡运行的轨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深层次问题。财政资金究竟流到哪里去了?应当引起我们深深忧思。

公款消费任逍遥 竞相争攀“吃”财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80年全国公款消费186亿元,1990年为741.2亿元,1993年猛升到1283.5亿元,3年增长了1.7倍。

有人作了这样的计算:以1993年公款消费数为例,可以建2.5座三峡工程,可造60艘航空母舰,可上马130个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的大型火力发电站……。

如此庞大的数目,究竟全国各级财政“拨款”多少?“吃财政饭”的人消费多少?据权威人士估测,各级财政拨款中用于公款消费约占30%左右。那么,以1993年为例,财政性公款消费总量为385亿元。

财政是政府的金库,不花(钱)白不花,竞相攀着花——这是众人争食财政的心态表露。

现象之一,有舆论界评说:吃喝玩乐已成为时下经济和社会交往的第一公关术,成为炫耀身份和权力的象征。在吃喝玩乐的天地里,追求高档、豪华、阔气之风,愈刮愈烈,可又有几人是自家掏腰包的?据国家统计局分析,80年代以来,全国各大中型饭店的收入中60%以上来自公款请客;进口香烟年耗资200亿元,40%以上是公款购买,全国酒类工业销售额130亿元,有50%为公款购买;1990年全国通过旅游而回笼货币250亿元,增长31%,其中33%以上为公费。据有关资料:1993年全国公款吃喝耗资875亿元,公费旅游耗资1000亿元。

现象之二,车轮滚滚,气派非凡,辗碎了多少增收节支梦?各级财政供给单位,没车的想购车,有车的想换高档车,有国产车的想换进口车。想购公车,可寻找无数冠冕堂皇的借口,向财政争取列项,争取拨款。一些贫困县区,多创一个百万元利税企业,多压缩百万元支出是何等不易?可那里的一些有权部门却能通过各种途径、拥有几辆轿车。某县是个人口不到30万的中等偏下发展水平的小县,拥有多种大小车辆近500辆,仅小车一项开支,每年就达1000万元,其中财政“喂养”的小车146辆,支出近300万元,约占本县级财政支出的12%;有人对行政事业单位车状作了这样的“历史结论”:80年代初期,“伏尔加”、“红旗”乃至吉普车廖若晨星;80年代中期,“标致”、“桑塔纳”、“皇冠”凤毛鳞角;进入90年代,“蓝鸟”、“公爵”、“丰田”甚至“林肯”、“奔驰”目不暇接,车辆的普及程度及更换速度之快与财政赤字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黑龙江省某县级市领导,为解放思想,一行7辆高级轿车,从地处祖国东北边陲、一直驶到祖国南疆,历时21天,而这个县级市,总人口不过12万人,吃国家每年的财政补贴1600万元。

现象之三,办公条件现代化建设已成改善投资环境、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工程,于是财政投入,企业“进贡”。时下,尽管各经财政负债累累,日趋窘迫,尽管政府转换职能、精简机构的呼声滔滔,但党政机关一幢幢楼房却象雨后春笋,迅速拔起,同时,装潢档次越来越高,办公自动化装备越来越全。某县完全靠吃财政饭的59个部门,93年累计兴建办公楼5幢,总投资1180万元;购买传真机、复印机、四通(微电脑)打字机17部,加上添置“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办公用品,投资额不下350万元。另外,财政供给的程控电话达374门,92、93两年添置“大哥大”27部,BP传呼机76个,每年电讯支出近百万元。而该县每年财政收入仅有6000万元、企业实现利润只有3600万元。在改善党政机关办公条件的投入中,通过县级财政预算内拨款523万元,预算外资金安排近800万元,向企业摊派亦不下400万元。

现象之四,会务费开支增势迅猛。某县92年编制财政预算时,大小会议安排支出80万元。但半年时间就将全年会议费预算计划全部用光;93年,政府另作规定,谁开会谁承担会议经费,将部分专业性会议经费支出“摊派”下去了。但全年以县委、政府名义开的会议并没有因此而减少,部门要“脸面”,会议费开支大增长。据统计,93年该县县级各类会议费支出在250万元左右。窥其一斑,全国通过各级政府财政供给渠道的会议,每年需开支多少?该数恐怕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现象之五,公费医疗,一人享用,众人荫福。公费医疗费用知多少?据国家财政部权威人士公布:1978年,我国财政和国有企业支出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费总共为27亿元,到1987年已上升到180亿元,1990年达220亿元,其中,财政渠道供给为70亿元左右。据对辽宁省行政事业单位公费医疗支出情况调查,1988年为1.3亿元,到1992年为2.8亿元,4年翻了一倍多,平均每年增支3800万元,年递增为21.5%。但“真正”的公费医疗经费,实在难以说清。财政支出的公费医疗经费是为党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健康服务的,根据每人的工龄长短、职务高低享用的标准不一,但现行的公费医疗体制并没有解决管理上的漏洞。医生处方时,不是因对象生病而宜,而是“主听客便”,在定点医院,处方笺“姓名”栏中儿女与父母同名、亲朋之间共用一名的现象实在非常普遍。

红头文件催得紧 刚性增支势头猛

“吃饭财政”,已成为时下各级政府对财政强调的热门话题。中国80%以上的县级财政每年只能安排人员基本工资支出。据苏北某县预算内财政财力情况测算,93年县级可用财力为8032万元,而人员工资发放和正常维持经费就需7400万元左右,占整个可用财力的92%,至于保证其它合理支出的回旋余地极小,通过预算内财力安排建设性支出往往成为一张“空头支票”。可财政究竟又能不能保住吃饭。据有关权威人士透露,全国至少有40%以上的县级财政,难以保证人员基本工资的正常发放。

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人员编制急剧膨胀。1992年湖北省县(市)属行政事业机构平均每县80多个,比1988年增长了30%;县级财政负担的总人数为86.6万人,比1988年增加了18.05万人,增幅26.33%,平均每县1.22万人,增加2542人;广西马山县“吃皇粮”的人数85年为5183人,至93年已增到8503人,德保县80年“吃皇粮”的人数为3836人,至92底,已达6826人;现就江苏省某县情况进行剖析:1993年财政供给人员17890人,比1988年增加3480人,其中按上级政策要求,增设的机构17个,人员363人;体制下放机构5个,人员124人;大中专毕业生及其他政策性安置875人;为地方“调控”而吃财政饭的亦在400人左右。如以每人年均工资福利及办公经费供给5000元计算,则财政就要比1988年支出的原供给人数增加2500万元。

——增资政策不断出台。还以苏北某县为例:1992年县级财政预算可用财力为8653万元,超财力安排支出近500万元,其中预测人员工资增加600万元。实际执行结果为,全年人员工资及其他补贴增加支出1460万元;1993年,该县因12个方面新的政策性增资因素,全年仅工资支出一项,增加支出2358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8%,占可用财力的23.8%,使得县级财政在年初安排380万元预算的基础上,当年赤字突破了2000万元。全年人员工资(包括各项财政补贴)的增长幅度为34.6%,而当年财政收入的增幅仅为11.2%。

“上面请客(出政策),下面给钱”。地方财政是有能力要支付,没能力也要支付。给不了钱,社会就稳定不了,机关正常的工作程序就稳定不了。

机关职能如何转换、人员如何分流、增资政策的不断出台与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控制状况,利益分配体制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就政府工作而言,财政首当其冲,经受磨难。

实事工程频繁上 为创“政绩”紧裤带

“为管一任,造福一方”。“造福”得需财力作保证。靠银行贷款,搞基本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各种限制因素太多。财政权抓在地方长官手中,有钱大办实事,没钱,负债也要大操大办。光阴荏苒,反正居官几年,债务可让后来者偿还,无需自身拆家当产。创下“辉煌”,便是自己的“丰碑”。在这种政治体制的影响下,当政者在创“政绩”欲望的冲动下,财政又背起了另一个沉重包袱——为大兴土木付出艰辛努力。

掠影一,某县级市1993年财政预算可用财力为6743万元,而人员工资及正常维持经费支出需近6000万元,但该市政府年初许下承诺:通过财政拨款,年内投入1000万元,竣工10件实事项目。而经过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预算安排项目投入只有120万元。该市级预算外资金少得可怜,几乎项项赤字,以预算外弥补预算内缺口,又不现实,为保实事工程的按时如期开工、竣工,财政资金调度立即出现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有时人员工资长达3个月不能发放,有的月份只发了基本工资部分,全年欠拨人员工资高达900多万元。

掠影二,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对金融实行两度紧缩,使得地方政府的投资扩张欲望得不到满足,于是,通过各种渠道向外争取资金工作十分活跃。但聪明的投资合作者为减少投资的风险系数,在各基层金融机构不出具担保手续的情况下,则提出要地方财政予以担保,尽管国家财政部三申五令,不准各级财政部门承担担保责任(世界银行贷款和一些农业开发项目贷款例外),但都无济于事,地方政府的行政长官还是经常勒令财政部门在担保书上签上意见,盖上公章。1991年以来,某县财政共为企业担保8笔,资金总额2860万元;担保外汇贷款总额684万美元。截止1993年底,由财政担保而引进的到期偿还总额分别为1940万元和224万美元,由于投资管理跟不上、偿还意识淡薄及企业效益低下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实际偿还分别为824万元和96万美元,因到期债务没有偿还,财政又无实际偿还能力,各地投资者纷纷诉讼司法机关,状告该县财政部门,从而将财政部门拖上了必输无疑的被告席。于是,财政帐户被封,银行财政存款被划走及被上级财政部门扣款的现象接连发生。1993年3、4月间,因归还世界银行贷款和外地投资者的债务达670万元,导致财政拨付项目停止拨付40多天,两个月没有发放机关工作人员工资。

目无法纪截税流 财政何能保供给

财政源于税收。前几年,中国税收收入一直占到财政收入的90%以上,因此说,税收是维持财政生命的源泉。尽管近几年全国各地经济发展较快,但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却呈逐步下降趋势。统计表明,1988年中国主体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7%,到1992年则下降为12%。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全国税收收入就要减少240亿元。造成税收减少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偷税漏税骗税抗税减税免税,是冲击中国财政的一股汹涌澎湃的浊流。据有关资料,自1985年至1993年间,仅税收一项,全国便查出违纪金额1006亿元,其中92年为81亿元,93年则高达127亿元。但这只是依法查缴的数字,那么,每年没有被查缴而白白流失的又是多少?有关权威人士估计,也在1000亿元以上,另外,通过地方“政策调控”、搞税法优惠的金额又是多少?实在无法计算。

扫描一,1992年全国共查获154家生产企业骗取退税款达7.49亿元,实际已退税款2.04亿元。1993年,仅国家检察机关破获的三个特大职业骗税团伙,立案查处参与骗税犯罪活动的国家工作人员就达71名,查出40余家工厂以获得非法收入为目的,为犯罪分子开出假发票金额30亿元;30个县税务机关出具假完税证明金额20亿元,犯罪分子骗取退税款1亿多元。

扫描二,1992年,全国税务机关共对40%的个体工商户和60%的私营企业进行了检查,同时还对6.5万户“假集体、实私营”的企业及部分“代扣税单位”也进行了检查,共查补税款14.4亿元,查处偷漏税在5000元以上的就有22091户,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有1939件。中国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个体私营者已逾100万,可1992年,国务院给国家税务局下达了应上缴10亿元个人收入调节税的任务,却没有完成。据国家统计局对不同经济性质业户纳税情况的抽样调查,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偷税面达80%以上,集体企业偷税面在50%以上,国有企业偷税面也不低于40%。仅1991年和1992年,全国就查出偷漏税款27.1亿元。

在中国,一方面财政支出庞大,赤字额急剧上升,而另一方面,税收又流失严重,个中缘由,有公民纳税意识淡薄、依法征管措施不力等原因,但还有很重要一点,即是我国财政包干体制上的弊端所致。苏南某县级市税收收入近4亿元,但市级财政留成财力为7600万元,该市市长称之为税收大县、财政穷县。多年不变的财力分成体制,使得地方长官形成了“不足与外人道哉”的“方略”:税收入库,需与国家分成;藏税于企业,藏税于民,岂不有利于地方发展?在这种动因的驱使下,依法治税,组织收入入库的措施怎能行之有效?一些挖国家税收墙脚的事便自然发生,由政府出面,降低标准包税,无原则地减免税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支持一些不法分子进行骗税、偷税活动。如在1992年发生的深圳“12·17”骗税案中,咸宁市市长陈恢友就是骗税活动的支持者,而咸宁市税务局长尹传升则直接指使和参与了骗税活动。

有人探讨过这样的问题,假如有效地制止了非法占有税收行为,财政的日子就好过了吗?通过以往数字比较,回答是肯定的,但现实如何,还是难以圆说的。

多难的中国财政,出路何在?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自1994年始,对我国税制和财政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其主要内容是简化、规范税制,公平税负,强化税收法制化建设,实行“分税制”的财政新体制,进一步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

1994年已经过去了,财税各项制度的执行监督究竟如何?有待作进一步的考察与思索……。

标签:;  ;  ;  ;  ;  ;  

中国的财政负担并不容易_税收原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