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植物配置分析论文_谢博敏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以下简称美院象山校区)是建筑师王澍的作品,曾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作品倍受关注也倍受争议。该方案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将中国的传统元素体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展现了传统材料的原始美。在这样的基础上,这里的校园景观环境与之相匹配,展示出了不同于城市园林的一种全新面貌,一种原始美和自然美。

第一次参观象山校区给我留下了非常震撼的感受,象山校区建筑单体虽然各具风格,但是全都给人一个感受,那就是简直就像地里长出来的一样,既然是地里长出来的,自然是粗旷的,雄厚的,蓬勃的。而与之相辅相成的植物配置也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受。这是一种没有经过精心修饰,但是如同原始森林一样美,让我回忆起我去日本奈良时看到的风景,仿佛随时都会有一只小鹿出现在眼前。

1.项目简介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位于杭州转塘镇,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用地面积800亩。象山北侧的校园10座建筑与两座廊桥组成的建筑群, 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 作为公共艺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图书馆与体育馆使用。象山南侧的由10座大型建筑与两座小建筑组成, 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 包括建筑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实验加工中心、美术馆、体育馆、学生宿舍与食堂。

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设计理念中,有这样一句话,“整个方案正是重新发现自然,并让建筑场所回到重新再造自然场景之中,回到一个有森林、花草、山水组成的原生态的自然之中的一个尝试。”

2.平面布局分析

校区的总平面布局以中央的象山为核心,山高约50m,两条从西侧大山流来的小河从山的南北两侧绕过,在象山东端合并,蜿蜒流入宽阔的钱塘江。

山脚下围绕一条水系,水系外围绕建筑,从中心向外辐射形成山、水、建筑的三层布局。

从《园冶》的相地类型来看,美院象山校区的地属于山林地、村庄地以及郊野地,本身就是一处非常理想的选址。

以水系为轴线来看,水岸的外侧是建筑,水岸的内侧是山地,在水岸的两侧从视觉上形成了非常有趣的景观元素上的差异,水面有窄有宽,建筑与水面的关系有近有远,向我们展示着丰富多变的空间形态,为后期的植物配置提供了多样化的空间基础。

3.主入口区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主入口位于地块的东面,入口大门外侧的是一块三角形的交通岛,交通岛的绿化模式是城市园林的绿化模式,草坪+时令花卉(图1);入口大门的内侧是一段车行道,车行道两侧没有列植的行道树,而是是堆坡的绿岛,绿岛上分散种植的大乔木香樟(图2),有一种进入原始森林的感觉。

4.车行道路

校园的主要车行道路为沥青路面,没有单独设计人行道,采用人车混行的方式,沿着水系的车行道路在象山北部直接靠近水系,从道路到水面采用草坪缓坡入水+江南典型水岸植物柳树的配置方式。在象山南部车行道与水系之间有绿化带分割,道路与水系的关系有近有远,道路两边并没有像城市绿化一样整齐地列植行道树和大色块的修剪型的灌木,甚至连灌木球也没有运用。而是采用了大乔木+草坪的自然式布置(图3),乔木主要是以香樟为主干树种,三角枫、柳树为基调树种,小乔木点缀有垂丝海棠,水岸交接处部分点缀以荻。乔木的分布时密时疏,时开时合,与建筑相互掩映,这样的设计,当人们在车行道上开车或行走,看到的不是千篇一律的景致,而是千变万化的角度和景观。

主要植物配置模式

在围墙和建筑之间的车行道,留下了很窄的边缘绿化空间,填补空间是列植的树木。虽然列植,但也不是两边对称,这里采用的植物配置是一侧是竹林,另一侧是三角枫(图4),这种单一序列的种植模式,可以形成一种比较强烈的视觉导向并暗示行人和车辆快速通过,不要多做停留。

5.河道绿化

在校园一期设计时,设计师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山边原有的溪流、土坝、鱼塘这些自然要素,做了一些简单修整,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者把溪流中的淤泥清理出来,用在了建筑边的人工覆土上面,保留了西边芦苇的原来面貌(图20),形成一种原始的乡土景观。

此外,驳岸设计采用缓坡入水,草坪+垂柳的经典江南印象的植物配置模式(图21)。

6.景石点睛

美院象山校区的景石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景石的体量比较巨大,所以安放在怎样的大环境里面对设计师是一个挑战,美院的整体风貌是微地形+大乔木的森林式景观,没有一种小家碧玉的苏州园林式调调,所以和大景石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景石旁点缀以一株或两株植物,或一丛络石,或一丛罗汉松,甚至不加以点缀,突出了景石本身的肌理,使景石作为设计语言被有力量地表达出来。

7.垂直绿化

与我们常见的规则的面砖贴面、涂料或者花岗岩干挂的机理单一的建筑外立面不同,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墙面肌理非常丰富,有毛石墙,有夯土墙,有水泥拉毛墙面,砖瓦墙,这些类型的墙面都非常有利于攀缘植物的生长。攀缘植物有凌霄(图23)、三叶地锦(图24)、五叶地锦、络石等。

这些攀缘植物不仅在夏天降低了建筑表面的温度,丰富了建筑的立面效果,即使在枯萎的冬季,落叶后,留在墙面上的枝干,也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景观效果(图25)。

8.结语

有一位杭州市民参观完美院象山校区,直言“感受不佳”、 “这些建筑尽管依山傍水,吸收了很多中国民居的营造法式,但为怪而怪,为奇而奇,走进去形同迷宫”。这个观点可能颇具代表性,因为美院象山校区的校园环境是不同寻常的,它违反了人们对于校园环境的常规认知。人们印象中的校园应该是整齐的,有序的,易于识别的,城市园林的一种。而并非如美院象山校区向我们展现的森林景观、田园景观、乡土景观。

而王澍也用“拍电影”来比喻他设计建筑,“相当于是有分镜头剧本的”。“建筑是对人的生活方式有影响的”王澍坚信这一点,他曾有一句名言:桌子是从屋子里长出来的。现在,他说,每幢房子都是一座空的剧场,建筑师有时像导演,把屋子搭好,就可以等着自己设计的剧情上演了。

所以为了配合这样的剧情需要,美院象山校区的校园景观的植物配置不能是细腻地,规则的、整齐的,而应该是自然的,简洁地、多变的。

它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校园环境,校园的景观环境设计可以不必像城市园林一样设计,它应该配合场地展现出场地原有的精神,与建筑风格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可以是山地景观、森林景观、城市景观、田园景观、乡土景观中的任何一种。

参考文献

[1]陈植注释.园冶注释[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1-7.

[2]王澍:《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一、二期工程,杭州,中国》,《世界建筑》,2007.

[3]俞青青《高校垂直绿化景观营造技术初探》,《应用研究》.

论文作者:谢博敏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植物配置分析论文_谢博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