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衰退及应对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集群论文,应对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730(2013)06-0033-07
一、引言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地缘现象。即某个领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的、外围与支持产业体系健全的、具有灵活机动等特征的有机体系。①一般认为产业集群具有地域上的集中性、垂直维度上的分工与协作、水平维度上激烈竞争、社会文化上的根植性、发展路径上的因果积累性与路径依赖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企业能够从集群式发展中获取各种竞争优势,包括专业劳动力和相关产业知识的获得、规模经济、信任及交易成本节约、组织灵活性与弹性等。但这些特征也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如由于知识外部性导致创新投入不足,过度竞争导致假冒伪劣产品盛行、根植性和因果积累导致的技术与制度锁定等。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三个外部性”被认为是对产业集聚式发展积极效应的经典论述。但同样在这本著作中,马歇尔也指出由于产品需求的下降或原材料供给问题,依赖于单一产业发展起来的工业区更有可能发生极度萧条。但后者则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式发展成为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各地方政府积极培育发展各种类型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主要支柱,其健康持续发展对所在地经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许多产业集群展示其旺盛生命力的同时,也有不少昔日发展势头良好的产业集群遇到了各种困难,甚至不断萎缩,进入衰退期,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当前学术界和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正面效应和发展良好的集群案例关注较多,而对其负面效应和衰退的产业集群则相对缺乏应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将研究视角对准了产业集群的衰退这一问题。
二、产业集群衰退的识别及类型
(一)产业集群衰退的识别
产业集群衰退是产业集群生存发展过程中由于结构、技术、市场、外部关系或者政策等原因,造成集群及群内企业的特色优势、竞争实力、功能机制以及经济效应等的衰退。产业集群衰退是对衰退渐进过程的客观描述、产业和衰退形成结果的实际表征,同时也是集群生存发展风险的集中体现和集群多重演化轨迹的反映。②
结合产业衰退的识别指标,同时又考虑到产业集群与其主体产业的联系以及自身的区域性特征。产业集群衰退可以通过集群产出增长率下降、集群产品市场份额降低、产业集群总体规模减小、开工率、创新能力的下降、集群内从业人员工资福利收入水平下降、利润率水平下降等指标进行衡量与识别。
(二)产业集群衰退的类型
识别产业集群衰退的类型,有助于政府和行业对产业集群衰退状况形成更清楚的认识,从而采取针对性和差异化的对策措施。综合考虑产业整体发展状况、经济周期、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大致可以将产业集群衰退进行以下分类。
绝对衰退和相对衰退。产业集群的绝对衰退是指集群总体规模的绝对萎缩,如集群内企业大量退出、行业就业人数的减少、总产值的下降。集群的相对衰退是指集群总体规模仍然在增长,但由于增长速度较行业增长速度慢,从而导致集群在市场中的地位下降;或是由于增长速度较所在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慢,从而导致集群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在对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进行判断时,不能仅仅看到集群总量增长就认为集群发展势头良好,而要结合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比较才能做出结论。尤其是在中国经济长期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背景下,产业集群的衰退更可能表现为相对衰退。
整体衰退和部分衰退。虽然产业集群往往是依赖同一产业发展起来的,但即使同一产业,往往还可以从产品结构上进行细分。如陶瓷产业的主要产品类别可以分为建筑瓷、卫生瓷、日用瓷、艺术瓷。一个陶瓷产业集群往往生产其中的几类产品。产业集群的整体衰退表现为集群内所有类型产品部门竞争力的下降和规模的萎缩。如果衰退集群内仍有部分类型产品保持良好的发展状况,甚至出现规模较快增长和竞争力持续提升的情况,这类衰退只能算是部分衰退。如果不从集群内部产品结构上进行深入分析,产业集群总体规模的下降就会掩盖部分产品部门发展良好的事实,而这些发展良好的产品部门可能就是衰退产业集群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进行整体衰退与部分衰退的划分具有现实意义。
行业衰退和个案衰退。产业集群的行业衰退是指该产业集群所依赖的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出现衰退,不仅是该集群出现了衰退,而且全国同行业的企业或同类集群都出现了经营困难的情况。而个案衰退是指在行业发展状况良好的背景下,集群本身由于竞争力不足而出现的衰退。划分行业衰退与个体衰退,有助于判断导致产业集群衰退是由于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造成的。如果整个行业出现了衰退,则导致集群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因素。如果行业发展良好而集群出现衰退,则往往是集群内部因素导致竞争力不足。划分行业衰退与个案衰退还有助于明确集群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如果是行业衰退则应考虑转型战略,如果是个案衰退则应考虑竞争力提升战略。
以景德镇为例,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往往被看作产业集群衰退的典型例子,但通过衰退类型的分析,实际情况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糟。实际上景德镇陶瓷产业上世纪90年代至今,其总产量、总产值、就业人数都一直保持增长,但是相对于行业增长速度和本地经济总体增长速度就显得明显滞后,因此造成该产业集群在行业和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下降。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是一种相对衰退而非绝对衰退。从产品结构来看,上世纪90年代之前,景德镇的艺术瓷和日用瓷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福建德化等日用瓷产区的快速发展,景德镇的日用瓷在当前受到了较大冲击,但其艺术瓷仍然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同时,由于景德镇近年来加大了对建筑瓷项目的引进,建筑瓷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它属于部分衰退而非整体衰退。从陶瓷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国内对日用瓷、建筑瓷、卫生瓷的需求在最近十几年里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其他的陶瓷主产区如福建德化、广东佛山、山东淄博等地陶瓷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景德镇陶瓷产业衰退的原因不是因为行业的衰退,而是因为不能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因此,其属于个案衰退而非行业衰退。总体结论是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衰退类型是相对、部分和个案衰退,这样的判断对景德镇制定未来的陶瓷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三、产业集群衰退的理论解释
产业集群是产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是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复合体。产业集群的衰退原因,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可能是由于产业自身的衰退导致了集群的衰退。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原来促进产业集中的因素可能演变成阻碍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从而导致集群的衰退。
(一)产业生命周期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业的发展会呈现阶段性的特征。一个产业从孕育开始,不断成长,再发展成熟,最终会走向衰退。一般认为,当集群依赖的主体产业出现衰退,集群也就不可避免地随之衰退。产业衰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的原因,由于经济发展、人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偏好会发生改变,社会需求结构会发生变化,而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会不断下降,市场随之萎缩,产业开始衰退。二是技术的原因,由于技术的进步,新的替代产业出现,原有的技术产品没有竞争力。三是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其要素密集类型也会发生变化,一般会由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要素密集类型的变化会导致现有生产地竞争优势的丧失,产业转移就会发生,从而使产业在该地出现衰退。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的衰退就是一例。弗农最初提出的产业(品)生命周期理论就是用来解释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的来源及其动态演化过程。
但是,产业集群是产业与区域的动态结合,即使产业衰退了,如果集群能够通过创新发展出新的竞争优势,或开发出新的产品,产业集群仍然可以继续保持活力。比如以色列的医疗器械行业就源于几千年前该地发达的刀具制造业。浙江省遂昌县上世纪80年代的木炭(用作燃料)产业集群,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逐渐演变为今天的竹炭(用于环保、健康)产业集群。由此可见,产业衰退只是集群衰退的启动因素,而不能认为产业衰退了集群就一定衰退并消失,集群的衰退关键在于区域自身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
(二)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会对产业集群内的行为主体产生错误的激励,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市场失灵可能导致产业集群失败的主要形式有:由于外部性导致的创新投入不足、共性技术的公共品性质导致的供给不足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伪劣产品盛行。
集群内企业地理位置的接近和技术的相似性,使得知识溢出在集群内表现得尤其明显。由于知识具有公共品的性质,已有的知识在行业内传播,有利于知识利用效率的提高和集群内企业成本的节约,这是溢出效应对集群发展的积极影响。但另一方面,知识的溢出效应是一种外部性,它意味着企业可以从中获利而不用对此支付相关成本。这样企业就没有动力去生产新的知识,因为集群内的企业更容易盗用别人的技术。每个企业都有搭便车的倾向而不愿自己进行创新,其结果是集群整体创新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下降。而且,产业活动的空间聚集形成产业集群,而相同或相近的产业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共性技术基础之上。由于共性技术具有基础性、开放性、外部性和关联性等特征,③使得企业很难有能力也没有动机去进行共性技术的开发。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是近年来制约浙江等地传统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产业集群还可能由于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而衰退。集群内企业造假的动机可能会比集群外的企业强烈。一是因为集群内企业产品具有同类性,往往企业的产品都大同小异。在这样的市场中,买方往往缺乏对产品的足够信息,他们的行为决策往往是根据产品的产地来选择产品。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光环下,企业可能会随意降低产品质量标准甚至造假,获取更大的利益。二是因为集群,尤其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传统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间竞争非常激烈,可能存在过度竞争的情况。企业为缓解竞争压力,往往偷工减料,生产仿造伪劣产品。而且,造假行为如果不能被及时制止,往往会出现劣品驱逐良品的结果。企业集体造假最终会损害集群的区域品牌,影响集群的健康发展。浙江永康保温杯产业集群、景德镇艺术陶瓷市场都深受造假的困扰。
(三)区域创新系统失灵
在演化经济学看来,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等价于“学习型区域”、等价于“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动态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根本原因。④演化经济学强调地理上的接近对于学习与创新的重要性。地理的接近性产生规模报酬递增,更重要的是产生了信任、交流、根植性和溢出效应。创新首先需要新奇观点的产生,基于信任基础上的同行业的交流有利于新观点的产生。创新需要知识的传播,虽然知识是流动的,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交流与传播,但实际上有些知识(非编码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如梁琦(2004)所指出的:知识是世界的,但首先是本地的。⑤因此,产业集群式发展有利于区域创新系统效率的提高。
然而区域创新系统可能存在结构和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这些缺陷会阻碍企业的学习行为及其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导致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丧失,Edquist等(2001)将这种缺陷称之为创新系统失灵⑥。Tdtling(2005)认为区域创新系统可能存在组织稀薄型、锁定型、交互作用缺失型等三种失灵形式。⑦
组织稀薄型失灵是指区域创新系统关键组织结构如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中介机构、风险投资、专业供应商等在形式上或功能上的缺失。这里的组织还包括制度因素的缺失。硬制度失灵是指那些可能阻碍创新的正式制度,包括技术标准、劳工法律、风险管理规则、健康与安全规章等规章框架以及涉及合同、雇佣、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体制。软制度失灵则包括社会范式、价值、文化、资源共享意愿、企业家精神、信任倾向性、风险喜好等。这些非正式制度形成了潜在的游戏规则,可能激励或阻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产权保护不力和造假行为,可以纳入组织组织稀薄型失灵下的制度失灵。
交互作用失灵是指集群内各行为主体的交往出现问题,从而不利于创新。交互作用失灵的一种形式是弱关系网络。组织间的关系往往不是自发产生、而是被刻意引导的,比如基于中介参与产学合作、基于展览会的产品展示、基于行业论坛的同行交流、基于创新平台的资源共享等。弱关系网络表现为构成集群的各要素之间的交流与学习网络关系薄弱或缺失,不利于信息的深层次交流、思想的碰撞和新奇观点的产生,同时也表现为行为主体信任关系的缺失,从而不利于交易成本的节约。交互作用失灵的另一种形式是强关系网络。从积极影响来看,基于地方根植性形成的强关系网络有助于复杂知识的传播和信任的建立。但当这种网络和合作关系长期维持下去时,有可能过于内部化,从而缺乏充当与外部连接的“桥”角色,使得集群整体上忽视外部环境的变化、排斥外部资源和变革。原来成功的网络可能发展为集群继续创新的阻碍。这种现象也可被称为过度根植性。
锁定型失灵与路径依赖相关,是指整个区域社会系统不能适应新的技术范式的变化而锁定在现有的技术轨迹中。从物质技术的角度来看,产业集群内企业资产的专用性、企业核心能力刚性、规模报酬递增的存在,都有可能称为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从思维方式来看,波特(2000)指出产业集群成员的集体思考模式是另一种僵化的形式。⑧因为长期稳定和紧密的合作关系网络,使得集群内企业具有一致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模式,会抑制新奇想法的产生,导致集群长期锁定在既有的技术路径和组织模式下,缺乏创新动机和活力。
四、产业集群衰退的应对策略选择
为应对产业集群衰退,地方政府对集群的干预就成为必要。产业集群衰退的应对策略制定流程应包括监测、衰退类型识别及影响评估、原因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出台具体措施、政策效果评估等六个阶段。其中策略选择环节最为重要,前面几个环节是为策略选择服务,而具体措施则是应对策略的落实。产业集群衰退的应对策略的选择应基于产业集群衰退原因的判断,要具有针对性。图1显示产业集群衰退的不同原因及其与之相对应的策略。
(一)产业转型、升级策略
如果产业集群的主体产业进入衰退期,则应该采用产业转型或升级的策略。产业衰退有可能是由于消费者的偏好发生变化,产品市场萎缩导致的;产业的衰退还可能是由于区域比较优势的消失,导致产业转移到更具优势的国家或地区。这时,除非集群能通过有效的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等发展新的竞争优势,不然集群衰退趋势将进一步恶化。总体来看,当产业集群的主体产业进入衰退期,产业集群往往很难再持续保持有效的竞争力。政府应该有意识地引导产业升级、转型。比较温和的方式是基于现有产业基础进行升级换代,由于这种方式建立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因此经济社会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小,但是,以原有基础进行升级会限制产业选择范围。另一种比较激进的方式是通过引进外资,发展新的产业,将区域经济发展路径转换到新的轨道上来。采用这种策略时,一是要注意引进项目与原有产业的相关性,要使区域原有的创新系统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同时要积极完善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要素,如配套能力、人才、教育机构、政府的职能科室等。如江西新余市原来的主导产业是钢铁,从2005年开始该地发展光伏产业,短短几年时间,新余市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在光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类服务支撑体系也同步建设。如在新余学院设立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为企业输送对口的技术人才,成立新余市新能源发展研究院跟踪行业技术与市场动态,建设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光伏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等各类公共创新平台。
图1 产业集群衰退原因与应对策略
(二)产权保护、共性技术供给及质量监控
针对市场失灵导致的产业集群衰退,可以依据新古典主义政策范式采取措施,主要思路就是采用各种措施纠正市场失灵对经济行为主体造成的不当激励,以改变其行为方式。可以选择的措施包括产权保护、对创新进行补贴、政府直接供给公共品、信息披露等。
知识溢出产生的外部性使得企业不愿进行创新而更愿意选择搭便车行为。对此政府应该加强产权保护工作。一方面鼓励企业积极申请各种专利,使企业独享创新成果的权利得到法律的承认。同时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政府还可以通过对企业创新行为提供补贴的形式,降低企业创新成本,鼓励企业创新行为。
共性技术由于具有更强的公共品性质,更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要由政府供给。可以将共性技术分为基础性共性技术、先导性共性技术和行业性共性技术,前面两项可以由政府资助科研院所、高校来进行。但行业性共性技术由于形式太具体,应用性太强,由政府来提供往往缺乏效率。集群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开发基金”专门资助本地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的研发。地方政府在掌握共性技术需求、估算资助金额、监管研发过程和促进研发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具体实施时可以依托企业建立共性技术开发中心进行项目资助。如江西省萍乡市工业陶瓷产业集群由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当地的龙头企业龙发实业成立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开发面向集群共性技术的相关经验,值得借鉴。
对于假冒伪劣和区域品牌滥用问题,政府和行业组织应规范市场秩序,构筑公平竞争的平台。一是要建立起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强化质量监控检测职能,严格执行相关的质量标准,制定和实施严格的产品质量标示制度。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抽查检测,并在媒体上公布质量检测结果。严禁无产品名称、无厂名厂址、无质量等级的三无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二是规范对区域品牌的使用,制定区域品牌证明商标使用制度,明确规定使用该证明商标的品质特点及其使用条件、手续、权利、义务和责任,严厉打击滥用证明商标的行为。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标侵权和仿冒造假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人的权益,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三)区域创新系统完善策略
区域创新系统失灵是导致产业集群衰退的重要原因,也是衰退的产业集群复兴时面临的重要障碍。不同产业集群,其创新系统失灵的类型是不一样的,因此也没有适合所有区域的万能政策,创新系统完善就是要针对失灵的类型提出适合本区域的对策。
对于组织稀薄型的产业集群,组织构建是其完善区域创新系统的首要内容。组织构建包括硬组织构建,如教育、培训机构等人才服务机构,孵化器、风险投资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创意设计、技术诊断、检测等生产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行业协调管理机构。组织构建还包括软组织构建,即各种制度的建设,如知识产权法、税法、环境和安全法规、研发投资规范等。
对于交互关系失灵型的产业集群,关系网重构是其主要思路。一是引导集群内企业间的业务网络从层级结构向水平交往的结构转换,以利于系统的弹性以及知识的传播,保持系统活力。二是促进组织间各种类型关系网的构建,如企业间的战略同盟、产学研的合作等。三是保持集群系统的开放性,如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种类型的行业展会,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集群治理模式,成立由政府、行业协会、相关利益方共同参与的集群治理机构。
对于锁定型的产业集群,总的政策战略导向是打破各种路径依赖,激发集群活力。新路径的形成要有新产品或新产业作为支撑,一个策略是由原有产业开发出新的产品,向产业上下游拓展。如安徽淮南由煤炭产业向上游拓展,发展出民用爆破产业,浙江绍兴光伏组件集群向上游发展出光伏装备制造业。另一个策略是通过外资项目的导入,发展起新的产业部门。通过外资企业将外部新的互补性知识引入本地“老”产业中,帮助本地“老”产业克服技术锁定以及促进新的相关产业集群的形成。新路径形成的同时需要有相关新机构的建立,如适应新产业发展的科研机构、人才教育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新路径的形成还需要对创新系统网络进行改造,如通过与区外科研院所建立紧密联系,引进行业顶尖人才,将这些要素植入网络中,获取新的知识。
五、结论
本文以产业集群衰退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集群衰退类型的分类和界定方法,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创新系统失灵理论上分析导致产业集群衰退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应对产业集群衰退的对策。产业衰退确实是导致集群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只是外部原因,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集群缺乏创新能力,不能通过创新应对市场条件的变化,发展出新的产业部门。所以,完善区域创新系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才是应对集群衰退的根本之道。
注释:
①陈雪梅:《中小企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②于尔东、刘志峰:《产业集群衰退的内涵、特征与形成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3期。
③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④Boschma R.Proximity and Innovation:A Critical Assessment[J].Regional Studies,2005,39(1),61-74.
⑤梁琦:《产业聚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⑥Edquist C.The Systems of Innovation Approach and Innovation Policy:An Account of the State of the Art [C].Paper Presented at the DRUID Conference.Aalborg:2001,June。
⑦Tdtling F.,Trippl M.One Size Fits All?:Towards a Differentiated Regional Innovation Policy Approach[J].Research Policy,2005(34):1203-1219。
⑧迈克尔·波特:《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