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压输电线路主要是负责对高压电的运输与配置,该工程主要是通过发电站、线路以及中转站等实现高压电的输送,目前,我国的发电方法一般为火力发电与水力发电两大类,且我国南北地区电力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协调,而电力的输送线路主要是为了解决电力资源分布的不协调状况,因此,高压输电线路对于电力工程的运行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线路设计的技术问题也成为科研人员重点研究的热门课题。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设计;施工
一、高压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电线人为破坏问题
电线的人为破坏问题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线路的被盗问题,另一方面,是线路的损坏问题。近些年来,由于盗窃导致的输电设备故障的事件屡见不鲜,其中,农村电力线路的被盗问题尤为严重,并且,该类盗窃事件的发展越来越严重,部分地区已经产生了团伙作案的发展趋势,对于部分较落后的偏远山村来说,电力设施故障后由于经济与交通的局限性在长时间内都无法得到修复,这不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还为村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与此同时,由于近些年来,工业项目的大量开发,由于各种操作失误导致的电网损坏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
2、高压输电线路路径的设计不合理
高压输电线路的路线设计是项目施工的主要步骤,也是保证输电线路各项性能的重要因素,但是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升,众多的山村余地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大量的工业园区与高速公路开始投入建设,这些项目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相关的电力设施建设,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项目的开展一般只重视进度与质量,因此,这不可避免对周边的输电线路造成了一定的损坏,输电线路设计的不合理问题得到了很大的凸显。
3、输电线路的雷害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高,且避雷线与输电线路之间的距离偏差,所以,输电线路的雷害问题是线路改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大重要问题,与此同时,电力杆塔顶部的避雷线的引雷性质也导致输电线路极其容易遭到雷电的侵袭,输电线路的雷害损害不可避免地会对电力输送的相关设施造成一定的破坏,并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因此,输电线路的雷害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且为人们生活的正常用电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二、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是整个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的基石,直接关系到相关线路后期运行状况的安全与否。在以往的施工中,由于对当地的地质研究不够全面,而导致最终的工程出现地基下沉、滑坡、混凝土断裂,并最终发生倒杆塔事故,已经给相关的施工团队足够的教训。而此类问题的补救处理往往难度较大、耗时较长,因此应当以预防为主,在初期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即严格保障相关工程的质量。
在目前110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基础施工的主要问题在于基坑的渗水造成的基础抗压强度较低,这是由于基坑内部,由于泥水渗入,与混凝土共存,降低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有效的策略是加入碎石。在基础施工前,可以采用规格相对一致的碎石,将其均匀地铺于基坑底面,以此作为泥土和新浇混凝土之间的缓冲介质,避免二者混合,防止泥水渗入混凝土,从而使混凝土的整体抗压强度保持在统一的水平。
三、杆塔工程
杆塔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杆塔的选择和杆塔的组立。在杆塔的选择方面,应当考虑到经济性、建设速度等多方面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而言,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杆的应用范围相对较为广泛,但是,预应力混凝土杆具有更强的安全保障,因此应当予以推广。在交通运输相对便利的区域,如平地、丘陵地带,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杆,或者预应力混凝土杆。而在交通运输相对困难、垂直档差距较大等区域,可以采用铁塔。若相对地区地形起伏明显偏大,或者高压达到220kV及以上,则应当应用自立式铁塔,以保障相关线路的安全。
在杆塔组立方面,由于杆塔的材料、受力和结构形式的不同,杆塔的强度也会相应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为了满足承重、支持等功能,杆塔应当具有相应标准的强度和刚度,在允许范围内避免变形。而环形截面的钢筋混泥土构建具有节省材料、便于制造等有点,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在进行预应力构件的浇筑时,应当根据混凝土的凝固特点,在浇筑前张拉、凝固后撤出拉力,从而使二者同时回缩,保证混凝土受个预应压力。这样,能够使相关构件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承受性,不至于因为抵消拉力而产生缝隙,使钢筋受到潮湿和氧气的侵蚀。
四、架线工程
架线工程是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准备工作、导地线的展放和连接、紧线,还是弛度观测、附件的安装,都需要较多的精力。在导地线的展放过程中,人工展放方式相对较为简单,但是容易出现严重的磨损,并且效率相对低下。而张力放线则采用了牵张机械,能够避免人力展放存在的缺点,提高工程的质量,因此更受青睐。在放线施工时,应尽力避免磨损、断股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应当仔细检查。一旦出现损伤,应当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处理:若单股损伤小于一半,钢芯铝绞线等小于导电部分的5%,进行棱角、毛刺的修光处理即可;若断股或者损伤面积大于25%,一旦出现永久变形,无法修复都应当及时切断,并重新压接,保证电路安全。
在输电线路紧线工作中,如需要临时拉线,应当使其与地面的夹角小于45°,并保证其张力值处于设计规定的范围之内。在一般的电路施工过程中,紧线施工往往需要在导线或者耐张线夹处,用钢丝绳和线夹卡住,为了避免这种方法操作过程中耐张绝缘子串不能受到拉力的问题,应当在挂线时,由人工进行挂线孔部位的绝缘子串安装,这时,应当给予较长的牵引长度,一般约为150~200mm。
五、输电线路的检修施工
在上述工作完成之后,高压输电线路的整体施工工作并为完全结束。为了尽可能地消除高压输电线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保持相关设备和线路的完整性,保障电力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预防相关事故的发生,应当及时进行线路和设备的巡视、监测,及时检修施工。尤其是在遇到自然灾害如地震、暴风、冰雹等,或者相关器械的磨损、断线事故时,应当及时抢修。在紧急情况下,相关的施工人员可以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先行施工,避免更大事故的出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完成后,应当如实补加相关的工程图纸,将其提交给相关的部门进行存档,以备后续参考和使用。另外,对于停电的数显线路,在检查施工过程中,应当由相关人员与调度室联系,获取相关许可之后进行作业。为保障施工安全,应在验明线路无电压后,接上短路接地线。短路接地线在拆除前,必须保证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及其材料工具全部从相关的杆塔、导线和绝缘子上撤下。一旦接地线拆除,线路即应视为有电,在安全距离范围内,不应当有检修人员进行任何工作。在所有检修工作全部完成以后,需要进行清点,并及时汇报,恢复电路供应。
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与生产力水平的高速提升,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我国电力资源南北地区分布的不均匀以及城乡建设项目的高速进行,输电线路的设计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本文也主要根据我国输电线路设计工程发展的具体情况,针对目前我国高压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存在的电线人为破坏、高压输电线路路线的设计不合理以及输电线路的雷害损坏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廖永力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空气间隙外绝缘设计的若干问题[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4(03)
[2]莫振贤高压输电线路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12(36)
论文作者:张亚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线路论文; 杆塔论文; 高压论文; 混凝土论文; 雷害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