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体育论文

我国竞技体育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体育论文

中国竞技体育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缺失论文,中国论文,现状及论文,诚信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在竞技运动中就是要求遵守公平、公正竞争原则和竞赛规则,信守宣誓誓言。然而,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文明程度还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人们的道德水平较经济发展呈滞后状态,于是出现了在竞技体育中弄虚作假、欺骗等不道德行为大量滋生,这种现象不仅损害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且还危及着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因此,在中国竞技体育中强化诚信意识,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无疑对中国竞技体育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 中国竞技体育诚信缺失的现状分析

1.1 裁判员诚信的缺失

裁判员诚信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竞技赛场上对裁判施以贿赂,甚至以女色为诱饵的恶劣行径。一些素质不高,道德低下的裁判员,故意偏袒一方,整治一方,“打黑分,吹嘿哨”的现象愈演愈烈。我们经常从中国的各种赛场上都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特别是中国的足球赛场,问题最多,各队相互指责并不偶见,甚至到对薄公堂的地步。最典型的是足球裁判执法不公,收受贿赂。如足球裁判龚某某受贿案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些不守诚信的裁判员的行为,使竞技体育失去了魅力和价值,限制了运动自身的发展,严重破坏了竞技体育的宗旨。由于裁判员是运动场上的“法官”,具有绝对权威,为了使裁判员时刻铭记竞技体育原则和精神,杜绝各种错判、漏判的隐患,奥委会从1968年第19届奥运会开始,在开幕式上增加了裁判员宣誓仪式,一般由主办国推选1名裁判代表,宣读如下誓词:“我以裁判员和官员的名义,保证以真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完全公正的态度,执行本届奥林匹克运动的职责,尊重并遵守指导运动会的各项规则。”此项仪式安排在运动员宣誓之后,并一直沿袭到今天。其目的是让裁判员牢记自己的使命,公平、公正执法。同样在我国举办的各种运动比赛中,也要求裁判员代表像奥运会一样宣誓。应该说,这对裁判员诚实地公平、公正执法是很有好处的。但问题是守诚信、遵守规则的裁判员也可能犯错误,由于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问题,不可能事事时时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守诚信的裁判员,也有可能犯错误。这就为不守诚信的裁判员犯错误提供了可乘之机。所以,一些不守诚信或为一己、一团体利益的裁判员,往往利用这一点,故意偏视一方,整治另一方,“打黑分,吹黑哨”。当然,不守诚信的裁判员与守诚信的裁判员犯错误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守诚信的裁判员所犯错误,属于道德品质问题。前者是无意的,后者是有意的。加之在实际中,判断守诚信和不守诚信往往又没有客观的标准。正因为如此,这为不守诚信的裁判员提供侥幸心理和混水摸鱼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确实有时很难判断谁是守诚信裁判,谁是不守诚信裁判。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唯有提高裁判员的自身素质和信守诚信,才是解决这一现象的唯一办法,所以加强裁判员的诚信教育十分必要。

1.2 运动员诚信的缺失

在中国竞技体育中,少数运动员为追求名誉和财富而不择手段,道德沦丧,诚信丧失,打假球、假比赛、假体育等,最典型的是运动员使用兴奋剂,从竞技体育原则看,使用兴奋剂从根本上毁灭了公平竞争的竞技特征的社会意义,导致运动员间、球队之间的不信任和矛盾冲突。同时兴奋剂致使无数优秀运动员和身体受到损害。这在近年中国竞技体育中多有报道。这种用兴奋剂刺激的“泡沫成绩”,即使暂时有量的增长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而实际上无体育运动的发展。若不加制止,必将使中国竞技体育陷入“无发展的增长”的不可持续发展的泥坑。应该说,中国体育主管部门对运动员的诚信教育作了大量的工作,每次比赛都三令五申禁用兴奋剂;每次体育运动会都有1名运动员,像奥运会的运动员代表一样定誓,尽管如此,仍有个别运动员为了名利,在赛场上不守诚信,违背宣誓誓言。其次是运动员身份和资格的不诚实,不知从何开始,就有那么一些人,为了成绩,荣誉和利益,不惜一切代价,使用各种手段隐瞒年龄,以大充小。千方百计地在运动员身份和参赛资格上大做手脚、大胆妄为,以至于把比赛搞得面目全非。很明显,这种诚信的丧失,其结果必然是使中国竞技体育失去应有的魅力和价值,限制了运动自身的发展,严重损坏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宗旨。可以说竞技体育必须克服这种不诚信的现象,才能使中国竞技体育得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当务之急就要在运动员中开展诚信教育。

1.3 教练员、管理者及队医的诚信缺失

教练员、管理者及队医的诚信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运动员、裁判员诚信缺失的主要根源。从我国裁判员和运动员诚信缺失的诸多事件中,可以看出:教练员、管理者和队医往往是运动员和裁判员诚信缺失的怂恿者。比如:2002年8月16日,沈阳体育运动学校校医在给多名准备参加辽宁省第九届运动会的该校学生注射违禁药物时,被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监察等单位组成的突击检查组抓个正着。由此可见,中国竞技体育的诚信缺失不单是裁判员和运动员。更主要的是教练员、管理者以及队医。他们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成为中国竞技体育诚信缺失的怂恿者,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亳无疑问,在中国竞技体育中,加强对教练员、管理者和队医的诚信教育,才是使中国竞技体育得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 中国竞技体育中加强诚信教育的对策

2.1 积极营造有利于诚信教育的竞技体育氛围

竞技体育的管理者应该注意以下3个方面,一是尽可能少犯错误,一旦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勇于改正。一个诚实,坦荡的体育管理者,是管理好“诚实”的竞技体育的前提条件;二是对竞技体育中各种丑恶的东西,加大打击力度,利用法律的、行政的、道德的、舆论的等手段,扶正祛邪,不让诚实人吃亏,作假者得利;三是要澄清少数人观念中的模糊认识。认为:当今这个时代,是“聪明人”的天下,只要能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诚实守信的就是老实人,老实的人成不了大气候。这种观念存在虽不普遍,但其负面影响却不可小觑,它是人们是否能坚守诚信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必须剔除。并通过各种大众传媒,批判各种不诚信行为和观念,让人们清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让人们懂得某些弄虚作假行为即使暂时得利,但总要付出长远代价的。在整个体育界形成一种追求“真、善、美”,打击“假、恶、丑”的良好氛围。

2.2 努力构建有利于诚信教育的体育赏罚机制

体育赏罚就是社会对运动员个人行为在社会意义的一种硬性评价。这种评价意味着社会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意味着一种价值选择和价值导向。因此,体育主管部门应对体育比赛中诚信者给以物质、精神上的奖励。对体育比赛中弄虚作假者予以物质、精神上的制裁。这样就会对运动员不诚实行为的发生起禁止、警告和劝阻的作用,对诚信行为起支持、鼓励、推动、诱导作用。这一“赏”一“罚”不停地刺激运动员的心灵,不仅会对当事人产生道德影响,而且会辐射到其他运动员的心里,在整个体育界逐渐形成一种诚信的良好风尚。

2.3 把诚信教育与竞技体育教育相结合,实行全员育人

诚信这一美德的弘扬以及对青年运动员的诚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凡是假大空的,凡是为圣人讳的,凡是经受不住历史考验的,统统应删去,应增加我国民族优秀的以及文明人类公认的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敢讲真话。特别应注意教育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要用科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看待社会上出现的诚信缺失的现象,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其次是家庭、学校、运动队、社区等应充分利用在诚信教育方面各自的优势,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在全社会形成—个理想、信念和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再次,教练员应当把培养运动员的真与诚作为最基本的任务。古人道:“欲正人,先正己”。教练员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球场内外言行一致。另外,运动员要互教,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不恰当的言行,教练员应及时提醒,制止并相互监督。

2.4 中国竞技体育应完善各项诚信教育措施

任何人诚信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所以,体育主要管部门应制订详尽和具体的诚信道德措施,并保持一定的时间进度表,使单项措施和复合措施互为配合,相互补充,做到措施完备得当,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适应性。特别是面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面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诚信教育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研究解决。因此,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巩固已有成果,加强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诚信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把诚信教育提高到—个新的水平。我们相信通过运动员和教练员、裁判员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诚信教育在中国竞技体育中将有较大改观。

标签:;  ;  ;  

我国竞技体育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