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标中“活动建议”浅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标论文,建议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由四部分构成,其中第三部分是“内容标准”,内 容标准主要由“标准”和“活动建议”构成,“活动建议”共有79项,其中必修课程有 29项,选修课程有50项。
一、“活动建议”的功能分析
“活动建议”是课标中“内容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篇幅仅次于“内容标准”中 的“标准”,是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活动建议”是编写教材课后 活动的指南;“活动建议”体现了高中地理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 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 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活动建议”是围绕“标准”设计的,是达到“标 准”的重要途径。
二、“活动建议”具有三大特性:参考性、选择性和开放性
“活动建议”的参考性是指“活动建议”是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的,而不是 固定不变和必须采用的;“活动建议”的选择性是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可根据本校、 本地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活动建议”的开放性是指“活动”除了可根据条件选择之外 ,还可以自行设计,这为教材的编写者和广大地理教师提供了发挥自己潜能的广阔空间 。
三、“活动建议”中“活动”的分类及作用
根据“活动建议”中“活动”的内容、形式和特点,可以把课标中的79项活动归类成 下表:
活动 语言交
模拟情 绘制图 观察体 社会实
应用地理
类型 往类 境类表类验类
践类 信息技术类
活动 20
12 5
13 21 8
数的 25% 15% 6% 16%27%10%
1.语言交往类活动 是指学生自主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经历 和体会,并在交往中应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收集的地理信息,做出 科学的分析和解释的一类活动。如“收集有关图片资料,举行一次专题讨论会,‘重建 ’恐龙时代的地球环境”“围绕”厄尔尼诺现象利与弊’的辩题,运用材料,开展辩论 ”“配合‘世界防灾日’出一期板报”“举行‘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收 集有关资料写一篇关千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带影响的小论文”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 仅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培 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努力探究的地理科学精神。
2.模拟情境类活动 利用计算机画演示、学生角色扮演或做实验等形式模拟自然与社 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直接经验的一类活动。如“通过计算机 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 、玻璃瓶等)和温度计,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开展一次模拟活动(如南 水北调‘调出区’居民与‘调入区’居民的对话),扮演角色,交流看法等,这些模拟 活动不仅能检验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能体现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和过 程。
3.绘制图表类活动 是指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或搜集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手段把 某些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示意图、分布图、曲线图、柱状图或其他地理图表等 表现出来的一类活动。此类活动颇具地理特色,凸显学生的地理技能,是地理活动成果 的主要展示方式。如“绘制社区主要的文化、教育、体育设施的分布草图,分析其布局 是否合理”“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特点” 等活动。
4.观察、体验类活动 是指学生自主地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发生、演变过程进行 细致的观察,从中发现其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如“连续观测半个月以上的月相,记录 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 景观的亲身体验”等,这类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磨炼了 学生的意志品质;另一方面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应用所学知 识进行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社会实践类活动(含研究性学习)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调 查,搜集所需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类活动。如“收集家乡某条河流的资料、分析其 变化的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以本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 变化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交流学习成果”“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 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等,这些活动定位于乡土地理 基础之上,使学生不但能深入了解和研究家乡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变化,而且培养了 学生严谨求实、相互协作的科学态度和对自然、社会的评价能力。
6.应用信息技术类活动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是高中地理课标的一 个基本理念,围绕这一理念,课程的设置与以前相比有重大突破,如必修课程中专门设 置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单元(必修3中的第三单元),选修课程中最后一个模块就 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选修7)。信息技术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地理学 习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标志。如“用电子地图(网络或光盘形式)查询城镇交通、旅游等 信息”“学习在GIS软件中,绘制并输出某年段中国各省人口的增长图”等,这类活动 不仅能增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从以上高中地理课标中“活动建议”的分析来看,活动的设计多种多样,其中语言交 往类、社会实践类、模拟情境类、观察体验类所占比重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 选用,同时还要自己设计更多符合本校实际的各类活动,在课堂内外给学生提供充分动 口、动脑、动手参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智力潜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丰 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积极、健康、正确的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从而达到“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