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熊伟论文_熊伟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熊伟论文_熊伟

武钢二医院 熊伟【摘要】:目的:为探索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用“数字随机分配”的方法将80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常规化疗法,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结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和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值<0.05。 结论: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好。

【关键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4.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2-ZM

前言:非小细胞肺癌是发病率、死亡率极高的一种疾病,它在早期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因此等到发现的时候,病情一般已发展到中晚期[1]。当前对非小细胞晚期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化疗和放疗[2],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都会令患者产生很多不良的反应,大大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常规的药物对患者的疗效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找出利于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和提高疗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周期,是很多医疗专家都关心的课题。本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结合常规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其临床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基础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将这些患者纳入实验的标准为:均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对本次使用药物无过敏反应,对治疗配合度高,无其他严重并发疾病。

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在39-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3)岁,发病时间4-15年,平均发病(7.9±0.7)年。

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38-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7)岁,发病时间3-15年,平均发病(7.8±0.5)年。

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基础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实验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化疗治疗方法:即使用紫杉醇130-140mg/m2溶于5%葡萄液中稀释,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而在治疗前12小时给予患者口服地塞米松10mg,以促进治疗效果。

1.2.2观察组在常规的化疗基础上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一起治疗,即口服580mg一次,一天服用1次,连续治疗一疗程8周。

在化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照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疗效有效率进行判定,不良反应包括呕吐、血小板/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率越高,效果越差;临床疗效分为病情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总例数-无效)/总例数*100%,有效率越高表明疗效越好。

1.4 统计学

本次实验资料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x2检验)用%表示,计量(t检验)用t±s表示,P<0.05表示对比数据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得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n(%)]

组名 例数(n) 无不良反应 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率 对照组 40 5 17 28 70% 观察组 40 20 14 6 15% 注:2组对比p<0.05。

经过记录观察治疗过程中的疗效指数,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可见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两组疗效对比 [n(%)]

组名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40 9 21 10 75% 观察组 40 23 15 2 95% 注:2组对比p<0.05。

3 讨论

肺癌是一种很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数据表明,很多肺癌患者都为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一旦被确诊,患者就要进行化疗、放疗或者联合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命周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生物制剂结合常规化疗已经开始广泛应用[4],并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当前经常使用的靶向生物制剂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探寻更加有效的靶向药物是控制该病病情并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是分子靶向抗癌药物,并且是VEGFR-2的克星[5],它通过与VEGFR-2中的ATP结合,有效阻断癌细胞扩散信号,抑制肿瘤大范围扩散[6]。此外,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在化疗过程中可以从多方面抑制该病病情的发展,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实验可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化疗上使用了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进行治疗,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该药物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是极高的,可以有效降低常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而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可见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用于治疗该病是十分有效的。其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得出结论,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它有效降低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周期,在治疗肺癌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旭,张翠翠,谭红叶,陈锦波.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2):91-93.

[2]陈二洪,陈志成,陈敏玲,车明英.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3):91-93.

[3]张一博,夏瀛.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5):147-148.

[4]杨涛,李一辉.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7):80-81.

[5]王可.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52-53.

[6]王启平.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7):165-165.

论文作者:熊伟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  ;  ;  ;  ;  ;  ;  ;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熊伟论文_熊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