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是篇大文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假日论文,经济论文,文章论文,是篇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整个中国都在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典型问题所苦恼:生产过剩,需求不振。中国市场怎么啦?中国的消费怎么啦?面对物价连续20多个月的下跌,商家在呼唤,生产厂家在呼唤,政府官员在呼唤。然而,国庆节期间,国内消费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消费热情高涨,商场人潮如涌,各地市场一派繁荣景象。国庆节前,广州、上海的银行甚至出现部分居民存款开始“出笼”,提取存款比储蓄多的现象。一个长假,使百姓乐了,商家乐了,政府乐了,市场火了。
国庆消费市场的红火场面,令我们清楚地看到,消费确有潜力,关键在于开发,要寻找到有效的消费兴奋点和刺激手段。应当说,这一轮消费热潮的引发是由诸多政府合力作用的结果。比如,降息、开征利息税,使老百姓不愿意多存钱;加薪,使人们手中有了钱;而假日则为人们“花钱”制造了“闲”,直接催生了“假日消费”的市场繁荣。
节日市场流金淌银的财富效应让“假日经济”的魅力好好展现了一回。细算起来,以现在的双休日,加上全年法定的10天休假,我国全年假日达114天,相当于全年总天数的1/3。而据许多商家介绍,双休日的营业额大约要比平时增加1倍,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比双休日更高。事实上,1/3的节假日时间创造的营业额要占全年的1/2左右。如此看来,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说,“假日经济”的确是一篇极有作为的大文章。
“假日经济”呼唤休闲学
从9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休闲娱乐的消费支出比重日益增大,已有家庭收入的1/3用于休闲娱乐消费。在西方国家,闲暇社会学是一门热门学科,因为休闲作为一个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受到学术界与社会的普遍关注。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王宁博士介绍说,在西方,休闲产业的增长率高于每年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3用于休闲,旅游、电子游戏、卡拉OK、卓球等行业随之兴旺起来,使得就业机会增多,休闲业在良性循环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王宁认为消费有两种,一是有形产品消费,如房子、汽车、家用电器等;二是无形产品消费,如旅游、信息、娱乐等。当居民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无形产品的需求就会增加。
休闲在我们国家以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那时连吃饭这第一件大事都成问题,大家还没有休闲的需求。90年代中期是一个转折点,人们开始注重休闲消费。如今,我国法定节假日达到10天,与西方国家大体相当。如果把《劳动法》规定的带薪休假制度落到实处,把休假时间放在孩子放假之际,必定会形成一个新的休闲消费热潮,对拉动经济的增长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人们在花钱买快乐时,是不计成本的。许多发达国家,除由市政府拨款修建休闲设施外,还从博彩业所得利润中抽出一部分资金发展休闲业,相比而言,我国的休闲设施和条件还远远不够。
当前,人们的休闲概念还不甚明确,商家对休闲业的发展前景还缺乏远见性认识,导致中国目前的休闲业还很混乱,急需休闲学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方向性的指导与规范。在西方发达国家,有众多研究闲暇社会学的专家学者,闲暇管理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十分抢手。而在中国,至今没有这门学科,我们应加强休闲消费的研究,建立自己的休闲学,给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给城市规划者一个休闲规划的新观念,使休闲业成为一个新的投资方向与热点。
“假日经济”呼唤可持续发展方案
“假日经济”是一种综合性强、牵涉面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形式,要想让其真正发挥大作用,政府在决策方面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难题,除了采用发国债、加薪、降息、收利息税、房改、教改等宏观手段外,政府还可以有计划、有意识地把增加节假日数量、延长节假日时间和烘托节假日气氛作为剌激消费的新武器。我国工薪阶层的假期少、假日枯燥,除国庆、春节等少数假日可形成各种高潮外,大部分节假日过于注重组织性和教育性,忽略了节目的灵魂——娱乐性,因此以前我国尽管也有不少节日,但对市场消费的刺激并不明显。
增强娱乐性、注重参与性、提升假日的附加值、深化假日的吸引力是所有关注“假日经济”的人们应该深思的问题。尽管我国目前设立的假日不是很多,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地方经济的兴起,一些洋节日和地方节日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些不放假的节日大都注重娱乐、参与,对此,我们应加强引导。像青年节、植树节等一些传统的节日在寓教于乐方面还有待提高,节日气氛应该再轻松活泼些,力争让更多的大众参与其中。当前各地此起彼伏的风筝节、锣鼓节、武术节等多是“节日搭台、经贸唱戏”,政府色彩和宏观经济的比重太大,吸引大众的文化内涵和娱乐性明显不足。
强化节日意识,创造节日商机,加强节日合作,更新节日营销应该是涉及“假日经济”的商家所注重的问题。随着“假日经济”的出现,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成为越来越流行的有效经济方式,各种新奇独特、关注大众的市场营销手段和策划有方、沟通全面的大型节日活动将使企业在“假日经济”中取得更大的主动。
“假日经济”作为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的手段之一,决不是万能的。面对“假日经济”所带来的繁荣,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讲求有序发展、科学规划,尤其是要拿出切实可行、注重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假日经济”呼唤假日市场产业链
去年国庆的长假,各大城市的节日市场着实火了一把。但是火热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消费项目太少,假日市场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增加休闲时间为假日相关行业的生产经营者创造了商机,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紧紧围绕“假日消费”,提供相应的假日市场产业链。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旅游行业。要做到“有备无患”,最大限度地利用、整治好现有资源。旅游景区、旅游主管部门、交通部门可以互利合作,如提前调查预测各旅游景区、交通线路的客源数量;统筹安排热点线路的住宿、交通;适当分流部分客源,既避免“吃不了”,又防止“吃不好”。总之,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最佳服务,最大限度地挖掘“假日经济”商机。
文化行业。据调查,长假期间,市民的消费结构中文化消费占家庭、个人、社会消费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市民花钱观赏文艺表演、花钱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已越来越普遍。而文化市场的种种迹象也表明,无论报刊、图书,还是电影、音像,其市场潜力都是巨大的。随着“假日经济”的来临,应适当增加文艺演出,开展广场娱乐项目及各种书画、棋类、球类比赛,延长书店和图书馆以及博物馆、体育馆、展览会、各种健身场所的开放时间等等,这样不仅能带动其他相关行业,而且能够推动“假日经济”的发展。
服务行业。为满足假日休闲时期旅游顾客的需要,宾馆、酒店应设有专为假日休闲旅游顾客需要的“特色客房”,不求豪华、高档,但要清洁、明亮、方便、舒适、安全、经济实用,实行统一标识、统一规范、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特色客房”要区别于其他宾馆、酒店的客房,主要定位于“假日休闲”的消费者,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清闲农业。随着假日的延长,清闲农业将会是今后发展的方向,节假日可带着家人和朋友利用闲暇时光去种田,从事农、林、渔和牧的消闲对城市人的吸引力将会不断加大。
与健康有关的行业。现在,相当热门的舞蹈、健美、健康食品和保健用品,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人们富裕之后,已开始向健康投资,他们在保健这个项目上不会吝啬。随着“假日消费”的兴起,人们期盼各种与养生有关的专卖店、医疗咨询,以及各种健身中心、减肥餐馆、茶疗馆及养生馆。
与儿童相关的行业。目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加重视,随着“假日经济”的来临,与儿童相关的行业也被看好。将来儿童市场会成为商家的“聚宝盆”和“摇钱树”,有头脑的商家应有这种前瞻性。
零售业。大商场因其良好的购物环境、优质的服务,已不仅是购物的场所,不少拖家带口的顾客已将逛商场作为一种休闲的方式。为了更适应“假日消费”,商场就要做到电梯有人扶上扶下,电话随处可打,累了有地方歇歇脚,饿了有地方就餐,玩能让你超出想像。总之,要求商场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才能满足顾客“假日消费”的需要。
这些行业的有机组合就构成假日市场的产业链。还可以推出各种专场服务、套餐服务、假日连环服务、知识导购服务,以及特色奖赛服务等项目,主要是紧紧围绕假日休闲这个核心,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利用假日市场产业链,启动消费,推动市场繁荣。
“假日经济”热中的冷思考
据报道,国庆期间,一些商家因7天长假所获取的利润甚至超过春节那一阵。长达一周的假期,最大的受益者当推百货商场和旅游行业,聪明的商家早就瞅准了这一良机。但能够预测到“假日经济”将带来无穷商机并且采取了相应举措的商家还是少数,事先策划、引起轰动,销售额翻了几番的商家,则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从7天长假赚到钱的商家是捡到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有针对性、及时地在国庆期间调整商品品种花样的商家很少,绝大多数商家还是在从事“清仓”活动,那些老面孔商品难以令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驻足购买。另外,据节后许多外出旅游归来的人反映,大多数旅游景点的旅店存在着中档床位偏少的现象,一些散客不堪高昂住宿费,缩短了旅游时间提早回家,造成客源流失严重。许多旅游地此前因从未接待过如此众多的游客,一下子乱了阵脚,忙中出错的事层出不穷,不尽如人意之处比比皆是。这些都是我们在“假日经济”的“热”中要好好“冷”思考一番的。
的确,第一个7天大假带来了阶段性的市场繁荣,令“假日经济”初现端倪,要将这上市场扩大、发展下去,需要更多的部门、更多的人多动脑筋,多下力气。当今人们开始关注闲暇,希望在闲暇时光里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一种有情调的生存方式,这是社会的进步,是文明的体现。与以前相比,人们有更大的自由把个人兴趣和假日休闲结合起来,让自己整体生活的品质能更高一些,生活看起来更轻松愉快一些。
假日休闲渗透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休闲时尚已成为衡量我们生活质量的一个标尺,时尚生活带来一种理想的、新鲜的、文明的、轻松的、快乐的、浪漫的、美好的气息,追求时尚生活已不是追求时尚本身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自己是不是获得了对当代社会里的理想、新鲜、文明的种种“新感觉”。时尚让人对自己所处的时代产生一种归属感,而注重闲暇正是这个时代的时尚,人们追求假日休闲时尚生活的一个衣角就拿到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居住证”。有关专家指出,市场并非没有购买力,而是需要更多的消费兴奋点和更有效的刺激手段,延长假日是政府刺激消费、带动内需的举措之一。事实证明,此举确有成效。可以预见,今后,“假日消费”会越来越热。别忘了,商机难得,更应善待!在整个市场相对疲软的大背景下,让“假日经济”拉动内需,促动市场经济的繁荣也许正是我们的一个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