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与民族振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五四运动,就是为了发扬五四精神。什么是五四精神呢?有的认为是爱国主义,有的认为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认为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的认为是理性精神、个性解放,有的认为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有的认为是破旧立新的革命或变革,有的认为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等等。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事实上也是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是其精神泉源,民主与科学是其中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一、振兴中华民族是五四运动最根本的动因和目的
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拒不答应中国政府的正义要求,坚持将德国原在山东霸占的一切权力交给日本,因而引起广大学生的强烈抗议,集合队伍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但其最根本的动因,还是要挽救中国的危亡,振兴中华民族。
“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189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从那之后,无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目的。可以说,中国从此之后的一切革命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无一不是由于它的催动和鼓舞。五四运动的发生,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续。爱国学生的奔走呼号和斗争,广大知识分子、市民、工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援,最根本的动因就在于此。响遍全国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唤醒同胞,一致救国”等口号,最根本的含义也在于此。有的人当时在思想上虽然还没有明确认识到这一点,纯粹为爱国热情所驱使,但他们爱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中国的落后,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挽救中国的危亡,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振兴中华民族。
如果说许多一般的学生、市民、工人,当时在思想上对于振兴中华民族还不够明确,但在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中,这种思想却是非常鲜明的。李大钊1916年9月1日写的《青春》和1917年2月4日写的《〈晨钟〉之使命》,都提出要建设“青春中华”、“青春中国”;1918年4 月成立的新民学会,宗旨就是“改造中国与世界”;这年6月成立的少年中国学会,目的也是创造一个“少年中国”。这些口号,事实上都是振兴中华的同义语。对此,毛泽东说得很清楚。他在《民众的大联合》这组系列文章的开头,就明确指出国家坏到了极处,人民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要寻找一个“补救的方法,改造的方法”。在文章结尾,他充满希望地提出:“我敢说一句怪话,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诸君!诸君!我们总要努力!我们总要拼命地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338页。)一个光华灿烂的中华民族的新面貌, 跃然纸上。
正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陈独秀等人激烈地主张反对旧传统,倡导民主与科学。1919年12月1日他在《〈新青年〉宣言》中, 就充满激情地描绘了他所向往的新时代、新社会,认为这个“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注:《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4页。)。 他在这里所描绘的新时代、新社会的面貌,实际上也是振兴中华民族所要达到的目标。他们此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也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一些学者在其论著中,也充分肯定了五四精神的这一根本目的。美籍华人周策纵先生在《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一书中指出:“五四运动实际是思想运动和社会政治运动的结合,它企图通过中国的现代化以实现民族的独立、个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公正”;“五四运动的基本精神是抛弃旧传统和创造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文明以‘拯救中国’。”(注:[美]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90页、491页。)
二、实现民族振兴,必须发扬爱国主义
历史已经证明,爱国主义是团结和鼓舞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最重要的力量。在五四运动中,广大学生的爱国行动之所以能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就是由于爱国主义的有力号召,爱国精神的强烈感染。今天,要胜利跨入二十一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真正使中华民族振兴起来,更要大力发扬爱国主义。
要发扬爱国主义,就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主要有两种:或认为中国一无是处,什么都是外国的好,盲目地崇拜外国;或口头上大讲爱国主义,实际上却损公肥私,甚至连国家、民族都不要。这种行为,轻则害国,严重一点,就是卖国或叛国。对于盲目迷信外国的人,主要是加强教育,而对于那些利用职权害国甚至卖国、叛国的人,则要加强监督,一经发现,就立即给予制裁和打击,决不能让这种现象继续存在和得到蔓延。
要发扬爱国主义,还要反对民族自大主义。这种思想与前一种完全相反,不是认为外国什么都好,而是认为中国处处比外国好,特别是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比他们优越,有的甚至认为外国的创造发明,中国历史上早已有过,他们是从中国学去的等等。毫无疑问,中华民族确实有很多优秀的东西,曾经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化。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很多方面还比较落后,有的方面甚至非常落后,这也是不能否认的。早在1918年,鲁迅在他写的《随感录》中便指出,中国人向来有点自大,认为中国“道德天下第一”,“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外国的东西,中国都已有过;某种科学,即某子所说的云云”,他称这种人为“爱国的自大家”(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文选》,三联出版社1959年版,第172页。)。现在,这种“爱国的自大家”仍然存在。可是, 这种自大式的爱国是无济于事的,只能掩盖存在的问题,影响人们的进取,妨碍社会的进步。因此,还是应该少一点优越感,多一点危机感;少一点自大心,多一点忧患意识。
现在要发扬爱国主义,一个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外国的资本主义。过去我们一概排斥资本主义,认为资本主义都是不好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资本主义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认为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一些管理经验、管理方法,对我们也是有用的,完全可以吸收过来,促进我们经济的发展。但是,有的人一看到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比我们快,就盲目地崇拜资本主义,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事实上,全盘西化是根本不可能的。与此相反,有的人仍固守传统的观念,认为资本主义都是不好的,担心改革开放会导致资本主义化,并把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归罪于改革开放。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实行开放以后,国外一些不好的东西当然会传进来,但毫无疑问成绩是主要的。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学习外国学得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这种学习,不能仅限于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管理方法等方面,政治方面的一些先进的东西也可以学习。资本主义所采用的一些政治制度,并不是资本主义所专有的。即使是资本主义专有的,只要对我们的社会发展有用,我们也可以加以改造,吸收过来。像五四时期所倡导的民主和科学,就不是中国原有的观念,而是从外国传来的。只有虚心学习外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长处,更快地发展自己,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三、实现民族振兴,必须发扬民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在五四运动中,民主即“德先生”是一面反封建、反专制的大旗,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能够发生,与民主精神的推动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民主的启蒙和民主意识的觉醒,就不可能发生那么大规模的爱国运动。现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还相差甚远。要想尽快振兴中华民族,就应该继续高举“德先生”的大旗,发扬民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要发扬民主精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首先要正确认识民主的含义。过去,我们往往把民主当作一种作风,看作是领导人的事,由领导人去发扬,听取人民的意见,然后替人民作主。事实上,民主首先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权利。1915年9月15日,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必须树立的六种新思想,第一条便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思想。为什么呢?他说:“等一人也,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注:《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页。)也就是说,所谓民主, 不是要由当官的“为民作主”,而是人人平等,人民要由自己作主,即“由民作主”。由于封建主义的长期影响,许多人对封建残余习以为常,不以为怪,民主意识非常薄弱。1980年8月18日,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的许多弊端,如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在其他许多方面,也都存在着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因此,“应该明确地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5页。)。从这个讲话到现在,已经过去将近二十年,可是这个任务仍然没有完成。不讲一般人,就是在各级干部中,有的人仍整天琢磨领导的心思,迎合领导的眼色,把为领导服务看作唯一的宗旨,甚至完全依附于某个领导,人身依附的色彩非常浓厚,没有一点独立的思想、民主的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于下级,他们当然也要求对自己这样做。这种思想状态,与民主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大力宣传民主精神,使每个人牢固地树立民主精神,还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要发扬民主精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还应该着重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建设的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种新型的国家制度。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制度不好,好人也无法充分作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现在我国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干部腐败、吃喝风严重、官僚主义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尽快地建立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保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权力的制度。民主的直接选举应该逐步地加以扩大。只有人民真正掌握了选举权和罢免权,一些领导干部才不敢为所欲为,那种只知为领导服务而不知为人民服务的现象,也才可能避免。民主监督也亟需扩大和加强,特别是要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要在这方面制定出明确的制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现在许多干部不怕领导,而怕“焦点访谈”的暴光,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无数事实已经说明,没有监督的权力只能导致腐败,只有加强监督,才能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防止腐败现象的蔓延。
民主制度与法制是联系在一起的,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以法治国,从法律上保证民主制度的实施。1978年邓小平就明确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可是到现在,有制度不执行、有法不依的现象仍然很普遍,一些制度只是一纸空文,一种装饰。在不少人的头脑中,法的观念还非常淡薄,总认为权力大于法,法要服从权。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种状况就必须尽快地加以改变。
四、实现民族振兴,必须发扬科学精神,实施“科教兴国”
在五四运动中,科学即“赛先生”与“德先生”一样,是反封建、反迷信的另外一面大旗,并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意识的发扬,反封建斗争的开展。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的新思想,第六条就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他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注:《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因此, 在发扬民主精神的同时,还应该发扬科学精神。
要发扬科学精神,首先对科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谓科学,首先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谈到科学时,强调的就是这个方面。他说:“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注:《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页。)也就是说, 不管对于什么事情,都应该主观符合客观,理论符合实际,从客观事实出发,而不是从迷信和主观想象出发。如果离开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就成为一种纯粹的技艺。但是,现在不讲究科学的事情仍然很多。有的仍然相信封建迷信那一套,甚至搞什么工程、项目也要去烧香拜佛;有的虽然不再信封建迷信,但迷信其他的东西,如对领导人的迷信,对自己的迷信等等。许多重大决策,有的不认真调查研究,不认真加以论证,完全凭主观想象,甚至凭一时的心血来潮,就决定下来,结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损失造成了,一句“交学费”就轻松地交代过去了。这样的“学费”,再不能这样无休止地交下去了。对于某些领导干部,不客气地讲,应该进行科学的启蒙,使他们知道当了领导并不等于懂得一切,并不永远正确,更不是万能的,无论办什么事都要讲究科学。
要发扬科学精神,还要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发挥科学技术的效能。现在,对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江泽民关于“科教兴国”的战略,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真正要把这些论述和战略落到实处,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例如要科教兴国,就要首先办好教育,但我国的教育经费在国家预算中所占的比重,在全世界几乎是最低的,许多地方的教师长期领不到工资。又如要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就要重视科技人才,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可是许多单位一说科技人才就没指标,一说先进技术就没钱,致使许多科技人才闲置在那里,许多科学发明停留在纸上,锁在保险柜里,无法形成生产力。这种状况不改变,科技兴国就只能是口号,现代化就不能尽快地实现。
发扬民主和科学精神,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要实现四个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在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鲁迅等人就深感国民素质不高,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因此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任务。现在,中国人民的素质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与五四时期不可同日而语,但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民主法制意识仍然不强,科学文化水平仍然不高,不文明甚至落后的方面仍然很多,基本素质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如果不迅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四个现代化也不可能迅速地实现。
五、实现民族振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在五四时期,先进的思想家们大胆地冲破旧传统,提出了许多振聋发聩的主张,出现了一种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并有力地带动了其他领域的大解放。正如毛泽东当时所形容的:“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从九重冤狱,求见青天。”(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393页。)正是这种思想的大解放, 使五四运动成为新思想与旧思想、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分水岭,并开启了此后思想解放的先河,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后来所发生的第二次、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产生,以及从那时起我国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和成就,可以说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是五四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现在要实现民族振兴,同样要发扬五四精神,不断解放思想。近二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全国人民的思想获得了一次又一次大解放,冲破了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的束缚,推动着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但是,思想解放是永无止境的,不是一次或几次就能完成的。今天思想解放了,到明天又可能不适应新的情况。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也要跟着发展,不断地抛弃那些已经不适应新情况的旧观念,打破那些不合乎当代实际的旧思想的禁锢。否则,就必然束缚实践的手脚,阻碍历史的前进。
现在,我们从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的事业,特别需要根据中国的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变革,不能只根据书本上已有的论述、原有的模式、传统的观念去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树立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处处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固有的观念出发。现在,有的人仍动不动就拿出马、恩、列、毛等人的本本,指责一些思想和做法不符合他们的论述;与此同时,有的人为了证明改革开放措施的正确,也到马、恩、列、毛等人的著作中寻找根据,说他们已经说过什么话。我认为,这都不是正确的态度。江泽民在十四大和十五大报告中早已指出,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现在要发扬五四精神,振兴中华民族,就要进一步坚持和发扬这种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关于当前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重点,我认为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一个是如何贯彻落实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问题。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大家已经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迫切性。这些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显著的成就,但政治体制改革进展不大,与经济体制改革不配套,在很多方面束缚甚至阻碍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使经济体制改革的许多措施不能真正落实或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亟需要解放思想,加快改革的步伐。关于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仅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也是判断一切工作、一切是非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现在对一些问题的认识长期不一致,一些问题迟迟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关键还是没有真正贯彻落实这个标准,在许多问题上还受着传统观念的束缚。如果真正以这个标准来加以衡量,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也应该解放思想。
当然,我们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变革,并不是说可以不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解放思想的同时,还要发扬五四时期的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对任何事物都要抱一种科学冷静的态度。这种科学冷静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像1958年的“大跃进”,近几年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等做法,并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而是纯粹的头脑发热,是一种不要科学的蛮干。这样的做法,只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无法弥补的损失,再不能让它重新出现了。
六、实现民族振兴,必须扎扎实实地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1918年6月,恽代英曾针对当时一些人只是空谈而不实行的现象, 写了一篇《力行救国论》,提出“欲救国家,惟有力行二字。”指出“吾等自今当有一种觉悟,当知国家之所以至今日,皆由一般自命为爱国之士者,但好口说争辩,而不实行,或实行而不切实、不勇猛之过。故吾等今日必须超然跳出口说争辩之范围,凡自见可以救国者实行之,切实而勇猛以实行之,非此不足以救中国,即非此吾人不能有丝毫贡献于国家。”(注:《恽代英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9-70页。)他所说的那种好口说争辩而不实行的现象,现在太普遍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言行不一,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这种言行不一、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实际并没有那么好,在理论上、宣传上却拼命地拔高,脱离实际;另一方面,则是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就是不实行,或者只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更有甚者,有的人不但不实行,反而有意反着做。例如有一些领导干部,在作报告时大讲反腐倡廉,作完报告后却大搞贪污腐败;对别人要求严而又严,自己却为所欲为;对上一套,对下一套;口头上一套,实际上一套;表面上一套,暗地里一套。现在群众最痛恨的人中,就包括这种人。但是,现在往往是说得好听的人、善于搞形式主义的人受到欣赏,真正埋头苦干的人却得不到重用。
我们现在所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目标是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目标,不是靠说、靠吹、靠搞形式主义能够实现的,必须靠每个人扎扎实实地工作,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要发扬五四精神,振兴中华民族,就要反对那种只说不做、言行不一、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甚至口是心非的现象,提倡说到做到,口心如一,理论与实际相一致,甚至少说多做,扎扎实实地多做一点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有益的事情,多解决一点实际问题。也就是说,要把发扬五四精神落到实处,体现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只有这样,民族的振兴才有希望早日实现。
标签:五四精神论文; 五四运动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敬告青年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