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解剖型锁定钢板在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7年07月期间我诊疗组收诊的52例锁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都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去达到强化骨折位置稳固性的目标。继而对全部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进行对比,并对患者进行5~12个月随访活动,对52例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的患者伤口愈合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5~12月后,52例患者中未出现感染,2例患者钢板出现松动现象,没有1例患者术后钢板出现脱落或断裂现象。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在锁骨骨折治疗期间的应用,能够大幅度强化骨折牢固性,降低术后组织反应程度,推进伤口愈合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 解剖型锁定钢板值得在骨折治疗中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解剖型锁定钢板;锁骨骨折;临床疗效;感染率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093-02
锁骨骨折为临床外科治疗中常见骨折类型,发生率在所有骨折中所占比重大于7.5%。过去针对锁骨骨折多采用“8”字绷带固定及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等保守治疗手段,其缺点在于加大畸形愈合事件发生概率,肩关节活动度受到影响,加大了对腋神经血管损伤概率。儿童与中青年人是锁骨骨折的好发群体[1]。锁骨骨折的临床症状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锁骨位置可扪及压痛感、局部位置骨骼形态发生改变、皮下组织水肿与淤血等。总结长期的临床治疗经验,发现锁骨骨折的部位多数在中段,斜形与横断型骨折常见,青枝行骨折较为罕见。临床上一般应用X线与CT辨识锁骨骨折位置及其类型。锁定钢板可以被视为一类表面带有螺纹孔的骨折固定装备,可以塑造成一定角度安置下来,钢板和骨头表面之间存在一定缝隙,以达到减轻钢板与骨头间摩擦的目的,进而优化患侧肩部血液系统循环顺畅性,推动骨折位置恢复进程。本文对解剖型锁定钢板在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现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治疗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7年7月期间我诊疗组收诊的52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19~68岁,中位年龄(46.7±9.4)岁。全部患者都是锁骨新鲜骨折。交通事故挫伤者为37例,跌落摔伤者为10例,其他原因为5例。左侧32例,右侧20例;斜形、横骨折21例,粉碎性骨折31例。手术适应证如下:①骨折端位置移动距离或减缩大于20mm;②粉碎性骨折;③骨折端软组织嵌顿致使无法完全合并;开放性骨折。
1.2 手术方法
52例锁骨骨折患者病历资料上显示都应用国产(欣荣、威高)解剖锁定钢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取患者仰卧位,全身麻醉完成以后,将一软枕安置在患侧肩部位置,头部微微偏向健侧,对手术预要切口位置进行消毒处理与覆盖铺巾以后,将锁骨骨折端设置为中心,继而顺沿锁骨前缘作一长度大概为10~15cm的弧形切口,充分外露骨折端,彻底清理骨折端口血肿与纤维肉芽组织,对锁骨上端的骨膜行分离措施,始终要确保碎骨片骨膜衔接的紧凑性,借用复位钳把骨折端恢复至初始位置,做临时固定处理。若面对的是锁骨粉碎性骨折,首先把形状较大的骨折块借用螺钉或克氏针与一端骨折端复至初始位置上,再对骨折行整体复位措施。把长度适宜的钢板安置在锁骨上端,强化其方位安稳性,将3枚螺钉分别打入锁定远、近两端,用蒸馏水洗净伤口,最后分层次行缝合术,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结束。若患者锁骨骨折类型简易或者是骨折端粉碎,但是界限模糊,可以采用在骨折近段与远端分别行3cm切口的办法,然后把钢板经由皮下组织穿插进去,在C臂X光机透视下手法与克氏针经皮撬拨恢复其初始位置,骨折对位质量达标以后,将3枚螺钉分别打入锁定远、近两端,逐层闭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
通常情况下不安置创口负吸,依照常规手术治疗办法对患者静脉滴注抗生素2d,以防感染,术后第1d对患者肩关节行被动活动术,术后患侧肢体三角肌悬吊时间大概为4周,4周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若骨痴生长优良性有所保障,就开始对肩部进行外展、内旋等工功能训练。
1.4 功能评估
对参与本次研究的52例患者每2~3个月定期影像学与临床各项指标进行检查。
采用Neer评分,等级标准。优:90分,良:80~89,合格:70~79分,差:低于70分。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办公软件对患者的各类临床症状与数据信息机械统计处理。
2.结果
手术情况:手术时间35~65min,平均(46.1士5.7)min;术中出血量15~75mL,平均出血量(35.4±2.3)mL。
52例患者在术后都达到Ⅰ期愈合,痊愈率为100%。患者在术后第10d,医生对其切口进行拆线,都没有产生胸膜损伤或锁骨下血管破损现象。患者的内固定物(即钢板)的取出时间为术后的7~12个月。随访5~12月后,52例患者中未出现感染,感染率为0%;2例患者钢板出现松动现象,松动率为3.8%;没有1例患者术后钢板出现脱落或断裂现象。
Neer评分Neer评分,优49例,良3例,平均94.5分。
3.讨论
解剖锁定钢板在锁骨骨折手术治疗期间的应用,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从固定原理角度分析,锁定钢板为带有锁定螺纹孔的骨折固定器械,其可以维护螺钉与钢板一体性,具体是借助锁定螺纹孔达成的,起到强化骨角稳定性的目的[2]。和寻常钢板相比较,生物学最大差别体现在寻常钢板对骨骼上的钢板加压,依赖骨——钢板界面的摩擦力来强化稳固性方面上,加大了骨不愈合、感染等临床症状出现的概率。锁定钢板遵照外固定的生物学规则,不依靠钢板和骨骼之间的摩擦力。因为在螺钉与钢板间存在成角稳定界面,允许安置锁定钢板是完全不接触骨骼,故此它是完全满足生物学观点的内固定器标准。
通过本次研究认识到,为了确保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应用最佳手段是重点。例如对于单纯横形骨折患者,通常情况下恢复初始位置目标的达成不存在较大难度,一般较易复位,但是在固定环节中基于不能借助钢板行骨折端间的加压处理措施,所以增加骨折线过宽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对骨折愈合效果产生极大负面影响,正因如此,故在手术时需在打螺钉时紧推一侧骨头构成骨折端的加压,同时行坚强内固定措施[3]。对于斜行或者楔形骨折患者,复位程序也不是极为繁琐化,可在复位后将骨折端间进行螺钉或者克氏针预先固定,再将钢板植入锁骨上端,因为骨折端接触面积较大,并且骨折端借助先行固定后造成骨折端的加压,借此途径达到推进骨折愈合进程中的目标,在上述过程中钢板主要起衔接作用,螺钉数目无需很多,2~3枚足够了。
综合全文论述的内容,认识到解剖型锁定钢板在锁骨骨折治疗期间的应用,能够大幅度强化骨折牢固性,降低术后组织反应程度,推进伤口愈合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解剖型锁定钢板值得在骨折治疗中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舒鹏.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03):280-281.
[2]陈细明,蔡树辉,吴育锋,万平凡,林洁鹏,赖建辉,林旭裕,王凯波.手法复位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J].中医正骨,2014,26(07):28-29.
[3]谢建新,路磊,邵强,余建,王权,张晓辉,黄轶峰,潘科良,陈少易.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锁定解剖钢板与重建钢板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05):437-440.
论文作者:胡兆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钢板论文; 锁骨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螺钉论文; 位置论文; 切口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