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引文的规范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引文论文,社会科学论文,文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起
科学研究中,文献是必不可少的总结形式。因为任何科学都是部分继承前人的成果,部分依靠个人的发挥和创造,这种继承、借鉴、参考主要表现在文献引用现象上,引文的动机曾被归纳为10多个方面[1]。由于科学研究的复杂性,致使文献引用上出现许多不规范的情况,如王崇德所指出的那样[2],特别是社会科学文献的引用制度至今不能说已规范地建立。
如果没有20世纪初的引文分析在文献工作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发,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的出现,也许还不会这样使人感到问题的迫切性。引文索引的出现,使文献工作找到了一种全新的文献标引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各种文献组织形式,能超空间、跨学科地将文献有机地组织起来,更能够启迪人们的想象力,使人们的情报能力超常发挥。有人将引文索引及分析的结果誉之为“现代的看不见的学院”,通过引文索引可以把许多素昧平生的人联系在一起。由于引文索引的这种异乎寻常的学术作用,一经出现就成为学术界评价分析学术成果的有力助手。引文索引以引用和被引用关系,把一篇文章有机地深嵌在许多文章之中[3],这对于文献情报工作尤为有利。日本学者曾用引文分析对存有争议的学科进行论证分析,得出了各自保有本学科特性的结论[4]。引文分析是一种检验情报能力的方法,引文本身即体现一个人或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获得情报的能力,自古就有“广征博引”之论述。引文中的引用与被引用之间,具有很强的网罗能力,一般讲来,只要引用发生,兼收并蓄各方面文献即成可能。王崇德曾对1982年《哲学研究》等20多种期刊进行调查,由一篇文章可列出48篇分属于哲学、政治经济学、自然辩证法、历史、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系统工程、图书馆学、情报学、新闻学等11门学科[5]。今天中文引文索引已经问世,将会产生无可比拟的效果。
二、社会科学引文的现状
自从把科学划分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以来[6],社会科学一般被视为包括除数理化天地生以外的各门学科。虽然,有人对此种分法,认为是科学发展阶段所限,但有一点是勿庸置疑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以文献或以人为性和不可重复性为特点;另一个却是以实验观察或以严谨和只要条件相同即可多次出现其相同的结论为特点。
社会科学引文是以每篇论文或专著的章节或结束处所附的参考文献、或以脚注、随注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形式是有其传统的,但不适于表现现代文献的外部特征,也难于实施定位的统计,自然也不宜于量化。
社会科学文献引文从来就与正文不可分割,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为正文提供必要的佐证和资料出处,还可以对正文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这样问题就如此尖锐复杂地被提出来了:社会科学文献能不能像自然科学文献那样具有良好的引文规范,以便于文献的定量化研究,使社会科学能够全面地改观,使其研究发生变化,使之跻身于“大一统的科学”之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三、社会科学文献引文的规范化
引文是一种信息标志,是取自前文的信息证明,引文著示格式的统一和规范,可使引用文献反映出的信息深度大体上一致。
社会科学文献引文规范化是务必予以充分注意的,其理由如次:
1.规范化是时代所需。文献定量化的征途历经坎坷,开文献定量化之先河者当推我国西汉刘向父子[7]。虽然,其本意并不在此,而是进行了一次令世界瞩目的文献整理编目工作,但工作的结果,确使文献不仅井然有序,各得其类,为后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也使文献在数量上有了真正的可靠的依据。这是我国文献工作者足可引以为豪的。文献定量化的路程发展至今,是对定量问题作出阶段性总结的时候了,尤其是引文分析已经开发近一个世纪之久,社会科学文献还不能有效的定量化,常使这方面的引文分析成为无米之炊。
2.规范化是科学发展的需要。社会科学发展至今需要用人类最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丰富和武装自己。引文分析具有良好的计量性能,具有独到的分析功能,其发展为内容分析和趋势分析提供了方便。社会科学文献虽然引文出现很早,且对文献工作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8],但由于它在形式上的不规范化乃至于至今尚不能有效地进行引文分析,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引文规范化的严重关注。由此而引发的多方面问题,例如,对社会科学文献乃至社会科学成果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价,这当然是用数学方法,即定量方法。要使社会科学能与自然科学并驾齐驱,共同为繁荣科学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应该是社会科学文献引文规范化的时候了。
既然社会科学文献引文规范化势在必行,那么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形式的规范化。社会科学文献引文严重的紊乱导致引文分析难以进行。由于个人工作习惯的不同,加之为数众多的原因,社会科学文献引文具有很大程度上的随意性。有人爱用随注,如在正文中加括号以显示引文;有人偏爱脚注,在文章每页的下部出现引文;还有把引文集中于全书的最末,以顺序号进行全排列……如此等等,举不胜举。虽然把引文集中于全书的最末与自然科学引文相近,毕竟使得读者用起来不方便。怎样使文献定量化方便又符合读者及著者的行为习惯,党亚如有比较深入的研究[9],结论是引用行为具有诚实性和规范性,使之更加具有普适性和有效性。因此,引文形式的规范化应该是水到渠成之举。
引文形式的规范化,一般是把多样的不易被识别的引文习惯排进有序之列,以使社会科学引文分析顺利进行。应该以文献单元为单位,即一篇文章将参考文献列于其后,一部专著则以章为文献单元为好,将本章所引文献均置于该章之后,既不显得引文琐碎又可使读者参阅起来方便。
2.格式的规范化。根据国家标准[10],笔者试作出以下几点归纳:标准规定了五种文献类型的著录格式,主要有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专著中析出文献以及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值得注意的是,除连续出版物的著录项目以题名为标目外(且形同虚设,本文不进行讨论),均以主要责任者为标目。按照定义,主要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或艺术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这样一来虽不符合中国自唐代以来的目录学传统,但其简明性及唯一性无可比拟,有着广泛的学术基础且国际通用。
著录格式:
引及中外文期刊析出论文的著录格式是:
著者,题名.刊名,年,卷(期):起—迄 页
笔者试著录如下:
[1]Lancaster F W.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in the future.Joum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1994,25(1):36—38
[2]王崇德,来玲.汉语文集的齐夫分布.情报科学,1989,10(2):1—8
(第二条引文是有后续责任者的著录)
引及中外文专著的著录格式是:
著者.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数量(此项是供选择项,如不著录此项,则出版年后的“.”省略)
[3]王崇德.情报学引论.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
[4]Lancaster F W.Toward paperless information system.New York:Libraries,1987.480P
引及中外专著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是:
析出著者.析出篇名.见(外文用in)原题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迄页
[5]周智佑.信息检索系统的评价与理论.见:情报科学技术进展研究.北京: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1993.102—106
[6]Cowan J C.Sound recording.In:Mason D.A primer of non-bookmaterials in libraries.Rev ed.London:Association of Libraries Librarians,1978.94-110
([6]引自GB7714—87。且用了其规定的参考文献标注法的第一种顺序编码制,当然也可以采用“著者—出版年”制,请参见该标准。)
如上所著录的6例各有不同的文献类型,其共同的特点是由“标目—题名—出处”组成。标目我们已讨论;题名也无大问题,只是照录即可;出处这部分还要赘述,文献类型不同出处也各有所异,一般顺序是:
作为图书可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紧随其后的应该是引用者所参考本书的观点来源,即所谓的言之有物,并能使读者在读后能按图索骥,找到原文献后可以看出该论点的所在。这不但体现了引用者的严肃态度和科学精神,还表示了对被引者的尊重和敬慕等情感尽在不言之中,而且可使读者节省时间。这里所说的是要著出作者是参考他人的大作的某页到某页得出此结论,而不该只笼统地指出该书,让读者无从查考。从某种意义上,这种引文颇有点索引的功能。
作为连续出版物:期刊和报纸各有特点,其出处项的著录各自不同,一般应著明:报刊名称——在原文献中的位置。这里包括原文献的年代顺序号、卷、期、部分号以及页数。
各有不同的标点符号在司其职,现罗列如下:
:用于副题名、说明题名文字、出版者、制作者、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页数;
,用于后续责任者、出版年、制作年、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国别、卷号、部分号、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题名;
;用于从书号、丛刊号、后续的“在原文献中的位置”项;
()用于限定语、期号、部分号、报纸的版次、制作地、制作者、制作年;
[]用于文献类型标识以及著者自拟的著录内容;
.用于一个著录项目之后,末项除外。
这里所说的标点符号除“.”外,均可被视作前置符,这里因为该符号之后才是所要著录的单元。
四、结论
通过以上讨论与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社会科学文献引文的规范化势在必行;2.社会科学文献引文形式上要规范;3.社会科学文献引文著录格式上要规范(包括各著录单元与项目之间标点符号的准确)。
社会科学文献引文的规范化,虽然尚需时日,但只要全体编作者齐心协力,从基础做起,为社会科学的繁荣创造条件,相信社会科学文献一定能与现代科学文献开发同步发展、完善。
令人振奋的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设计并建成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公开出版发行《中国科学引文索引》。这两项成果不仅填补了我国在引文分析方面的空白,更重要的是标志着我国引文分析手段的现代化,同时,也是对我国社会科学界的一个鼓励与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