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自决、理论自觉、制度自信: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维境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自觉论文,自信论文,境界论文,道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47(2012)08-0005-05
胡锦涛在最近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在这里,胡锦涛又一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整体框架提了出来,而且还特别指明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一个理论和实践创新任务: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境界
纵览世界风云变幻,深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已经清楚地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提出了一个迫切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任务,这就是:在中国未来发展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在于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三维境界。
何为境界?通常是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多指诗、文、词、赋所达到的意境,也指思想、人生所达到的层次。《无量寿经》卷上曰:“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还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由上可知,大凡境界,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是“高格”,即达到很高的程度;其二是“持恒”,即能够做到持之以恒。
我们这里所说的境界即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达到的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个部分,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境界也就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三维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它是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根据境界“高格”和“持恒”的特点,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维境界,就是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方面要充分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使之达致很高的境界;另一方面要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提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和决心,使之能够在引领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对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维境界,吴邦国在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一次全会上强调:“要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这里,吴邦国实际上已经清楚地提出了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维境界的迫切任务。
二、道路自决: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境界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境界,关键在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决性,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上的自主和自决。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证明,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必须符合这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因此,不同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通常都具有某种自主性和自决性。早在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就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都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来的基本结论。”在这里,邓小平已经十分清楚地阐明了中国发展道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其一,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其二,要学习和借鉴别国的经验;其三,不能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其四,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在于我们严格遵循了邓小平提出的上述基本原则,排除了“左”的和“右”的干扰,实现了发展道路问题上的自主和自决。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发展道路问题上的自主和自决,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境界。
其一,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境界,需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的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和坚持“四位一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建设蓝图。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只要我们能够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蓝图,我们就能立足于不败之地,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高高飘扬在世界的上空。
其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境界,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在改革开放中谋求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特点和优势;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以阶段性目标体现发展的过程性,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特点和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通过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再一个特点和优势;在推进世界和平中实现自身发展,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机遇谋求自身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另一个特点和优势。只有在理论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些特点和优势,才能在行动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上的自主和自决。
其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境界,需要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的属性和品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固然要考虑到中国具体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融合力和创造活力的新型道路。对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我们要积极借鉴,为我所用。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上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中国的发展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绝不照搬别国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实践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在未来发展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实践和新探索,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展现光明的发展前途。
三、理论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境界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境界,关键在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实现新时期党和国家指导思想上的理论自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在新时期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不仅在于其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还在于它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体系,有着高度的理论自觉。
理论自觉是指理论所达到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借用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的概念,就是理论要有“自知之明”。费孝通先生晚年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就是创立了“文化自觉”理论。他认为,“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向。文化的自知之明是文化本体明白自己所处的客观地位,进而提高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创新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是指执政党理论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神的准确把握,对理论内容的全面理解,对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清醒认识。理论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社会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政党或民族的觉醒,首先是理论上的觉醒;一个政党或民族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自觉的程度。正如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基于此,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境界:
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必须有准确把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必须有清楚的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目标取向必须有坚定的信念。
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方位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产物,它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承续,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相衔接,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与全球化时代相伴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这种历史和时代方位,必须有“自知之明”。只有做到“自知之明”,才能达致“理论自觉”。在未来的发展中,既不能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仍然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否定其指导作用,也不能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有效性而故步自封。
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完善有明确的方向和有效的措施。与马克思主义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空洞、僵化、刻板的教条,而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未来发展中,要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等学习活动,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重大理论研究活动,不断推进理论普及和理论创新,创造性地及时回答中国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重大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四、制度自信: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境界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境界,关键在于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表明我们党已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状态,进入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规律的自觉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路标和方向行进的规则体系,包括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
2011年10月24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来到西城区牛街街道,参加礼拜寺选区酝酿西城区人大代表候选人的选民代表联组协商会。他号召全市900万选民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觉和自信,积极参加区县、乡镇人大换届选举,选出人民群众满意的新一届人大代表,为首都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在这里,刘淇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觉和自信问题。
制度自觉和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本国制度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本国制度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的表现。只有对本国制度有坚定的信心,才能保持坚守制度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制度的力量来自于对制度的自信。根据制度变迁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必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作用和意义、发展和完善有着深度的领悟和准确的把握。
首先,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制度性成果,它既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又顺应了时代潮流,因而具有值得珍惜的特点和优势。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统一集中的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包容性的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进取性的制度,能够捕捉重要发展机遇并且不断把这些机遇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从根本意义上讲,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就能够建立和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其次,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作用和意义。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讲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一思想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总体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因此,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切不可妄自菲薄。
其三,必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制度的生命力不在于制度本身有多么完善,而在于制度能否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及时实现制度的创新和发展。要真正建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一方面要坚持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另一方面则要有制度自省,学习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推进制度改革和创新。必须明确,只有与时俱进的制度和体制才是有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就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实现的。因此,我们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要积极引导和推动参加人民政协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这里,胡锦涛虽然是针对人民政协工作而言的,但无疑对于我们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决、理论自觉和制度自信有着同样的指导意义。全党全国人民特别是理论工作者,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地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维境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决、理论自觉和制度自信,从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增强自信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