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情境问题的创设论文_史翠凤

浅谈初中数学情境问题的创设论文_史翠凤

史翠凤(济南市济阳区仁风镇中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本文结合一些实例谈论了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好处,通过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学生能在数学活动中快乐地学习数学,并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语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索问题的欲望。

关键词:数学 情境 学习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054-01

我们都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现在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那么怎样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知不觉的感悟数学的真谛呢?

数学情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而且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数学情境,还可以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自主、快乐地学习新知识。目前,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成了我们教师教学时的一种时尚,一种追求,一种新的思考。

一、利用数学与生活联系来创设应用型问题情境

(一)正数与负数

(屏幕显示)小张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

师: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生1:零度以下10摄氏度

生2:零下15摄氏度

……

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的模仿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二)同类项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整式的加减”一节中讲到“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参与其中发现问题,在讲课时,拿出一小袋硬币。对同学们说:“谁能帮我数一数这一共有多少钱?”这时,学生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争先恐后回答问题。

学生一: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二分钟后)数出一共6.6元。

学生二: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三分钟后)数出一共6.6元。

这时,及时的提出问题:如果这是满满的一大盒,你会怎样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下面很多声音在说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又及时提问:“为什么?”又有声音在说是因为分类。这时就比较自的引出:“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知,才能使学生获取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要紧扣教材,可以利用多媒体分别模拟安装有三角形轮子、正方形轮子、椭圆形轮子和圆形轮子的汽车行驶的状态,并分别配各种颠跛沉重的声音及轻快的声音。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圆形轮子能使汽车平稳地前进,这是“圆”这种形状所特有的性质决定的。然后指出: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圆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然后把这些特殊性质运用到运输工具上,这样制造了圆形轮子,轮子的形状与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可初步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又还源于实际生活的道理。

数学并非仅仅是一堆知识,它更是一门活生生的学科,应把学数学作为一种过程。学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概念与过程的相互作用后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 。

三、利用学生的实践活动创设活动应用型问题情境.

(一)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让学生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旗杆高等,当他们需要解决一些感兴趣的又与他们的实际能力相适应的问题时,他们便发现需要数学知识,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抓住学习要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让学生用已准备好的一张三角形纸片,试着用量角器测量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对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再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成一个平角,从而发现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为180度。这一发现,无疑是一种成功的快乐。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上课时学生的听讲效率极大的得到了提高,而且既自然,又生动,使整节课保持活跃气氛。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为教学目标服务,要同问题紧密结合,教学情境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偏离了教学目标,情境的创设不但无益、而且有害。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引起思维困惑,激起疑问形成。激疑为先,讨论在后,点拨思路在最后,激疑一定不要忙着解惑,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情感,这是教学把握的关键。目标实施有梯度。在学生群体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爱好都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活动状态。合作讨论应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进行,确保探究的有效性,有些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是可以解决的,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不要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

教师不断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充分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要多给予鼓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经常体验到思维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深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改不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这都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不断去领会,去实践,去探索,去感悟。因此,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我们不仅需要热情的投入,更需要理性的操作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任志宏.志宏优化系列丛书[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5.

[3]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史翠凤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情境问题的创设论文_史翠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