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柏亭
广东筑奥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景观设计的意识不断增强和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园林景观工程得到了飞速发展。因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从全新的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拓宽思路,形成更具个性和艺术性的设计和创造理念,以满足同样具备个性化的和艺术化的社会审美需求。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
前言:中国已经有几千年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了,但是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确是上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的,所以说“平民百姓”对园林景观的认识还是相对肤浅的。他们对园林的认知只是停留在“种花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的层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展开,人民走出国门的机会多了起来,不但看到了欧洲的几何对称的园林,而且发现了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在国内居住小区出现了不伦不类的“欧式风、草坪风”,没有考虑居住小区人性化空间、功能性空间和我们中国人的居住习惯,也就是说不理解中国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只注中了“学习”形式没有注重功能。
一、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1.1场地的设计理念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像“潜能布朗”所说的,每一个场地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
1.2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1.3时效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园林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设计师提出将运动中的花园作为自然持久的作品。所以风景园林师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园林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园林景观。一个园林景观作品的诞生,就像一个婴儿出世一样,他本身的生长、变化过程就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不要期望园林景观作品一次完成、一步到位,那样将会失去很多乐趣。
1.4 地域景观的再现
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
1.5 简约的设计理念
“少即是多”,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最小干预”的原则。
二、新时期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素
1、景观设计设计要“以人为本”。 上世纪大多数的楼盘没有太多景观,人们的注意力也主要放在满足住房的基本需求上。几栋水泥建筑,加上几个花坛绿地,就已经是一个像样的景观。而如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绿化率能达到多少?景观设计如何?景观维护怎么样?”寻觅一处“环境优雅、水声潺潺”的景观地产已是很多购房者的追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小区的景观不同于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它承担着居住区内部的大量日常休闲。也就是说现在的购房者需要的已不再是单纯满足居住需求的房子,而是能够满足视觉、精神需求的高品质景观楼盘。
2、园林景观设计要结合“地域”进行。一是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刻写在大地上,因此地域会告诉我们什么地方可以栽种何种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流;大地也告诉你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与健康的。二是大地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狠,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为此园林设计要结合“地域”进行。
3、园林设计要结合“当地人的价值观”进行。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就是了解当地人的价值观。如果你不搭一回北京街上的出租车,就不理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含义;如果你不经历青藏高原的缺氧气,也就不能理解为什么这里的人会成为释迦牟尼的选民。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4、园林景观设计要结合“地域文化”进行。故事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的历史,因此要听未来场所使用者讲述关于“地域文化”的故事,同时要掘地三尺,阅读关于这块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实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的力量,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应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 性。这样的设计是属于当地人的,属于当地人的生活,当然也是属于当地自然与历史过程的“地域文化”。
总之,中国园林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同时也被人认为是世界造园之母,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免为今天的中国园林事业感到焦虑,中国古典园林堪称世界的经典,而作为中国的现代园林则并没有如此高的成就了,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要与时俱进,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借鉴于古典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景观的优秀要素,中和考虑现在人们的休闲居住方式和生活水平,运用生态学等各方面的理论因素,努力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和城市环境!
三、居住区总体布局园林环境规划设计层次
3.1依据概念性规划从城市大环境入手
居住区的绿地环境反映了居住区内外的各种关系。眼睛只看到居住区本身是不能完成好居住区规划工作的,因此要从城市的大区域着手。同样,环境规划设计也要从城市大环境入手树立大环境思路,集中处理好通过环境表现出的如交通、建筑密度、活动空间等问题,做到实体空间规划和绿色空间规划同步设计。
3.2居住区建筑环境布局与园林环境布局相互协调,渗透融合
建筑布局对于居住区园林环境的影响是深刻的, 创造好的园林环境, 首先要求建筑布局要考虑到园林环境的创造。良好的园林环境应该是空间错落有致, 具有一定的复杂空间, 形成具有可识别性和独特性, 有主次关系变化, 形成有节奏变化的空间。
根据建筑的情况确定环境空间的主次关系, 确定园林环境总体结构, 使园林环境结构清晰明确, 并与建筑相协调。然后, 根据建筑布局的特点安排园林景点, 安排游览路线和景观序列。
3.3确定居住区园林环境的总体构思与布局
居住区园林框架结构的确定是从总体布局的角度把握居住区环境结构形态, 把握居住区环境结构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总体布局的关系而非具体设计, 要反映出景点与路线、活动场所的构思。形成良好的居住区框架结构, 还必须结合生态进行建设, 首先要发挥园林环境的生态功能。居住区园林环境在城市中占的比重很高, 对整个城市环境改善有很大作用。其次,要加强居住区园林环境生态系统的自身建设, 形成能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居住区园林生态系统。居住区在总体布局层次园林环境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要确立主题。居住区要与众不同,要形成自己鲜明的园林环境特色, 首先就要有富于创新的主题作依托。如果一个居住区园林环境是许多景点的堆砌, 那只能是泛泛的雷同之作。主题立意的创新, 是园林规划设计创新的基础。
结束语:
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员,时刻与周围的一切产生联系,好的园林景观设计能洞察人的情感,体会文化与哲理的审美,易引起社会的共鸣,只有了解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和空间构成,形态,同时融入文化的元素,以自然和人为主导理念的中国元素与现代园林的结合,使园林景观的设计更加合理,符合自然与人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2
[2]吴幼容,郑郁善.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赤峰学院学报,2011.12
[3] 沈蔚,李竹,张腾辉,蒋瑾.室外环境设计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5
论文作者:吕柏亭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1
标签:园林论文; 居住区论文; 环境论文; 景观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 场地论文; 空间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