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家庭治疗视角下的亲子关系问题解析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徐赵梅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程 奇
摘 要: 结构家庭治疗以整个家庭作为对象,能够系统地分析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和沟通问题,从而改善家庭功能。从家庭治疗的视角看,亲子关系间的常见问题有,家庭成员被忽视、家庭中的角色缺失,及家庭关系的隐形控制等。认识亲子关系中的常见问题,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促进家庭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 家庭治疗;亲子关系;问题解析
全国妇联及教育部曾对《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行修改,对家长提出最基本的十条教育行为要求,主要包括家长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等内容。主要目的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家庭美德建设,使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等知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规范》中第九条提出,“建立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形成有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可见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对子女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今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奥斯卡获奖动画《包宝宝》、电影《银河补习班》等,引发社会对“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激烈讨论,反映许多家庭中亲子关系的矛盾和纠结,也表达了大众对家庭教育的困惑,以及对科学的家教模式的渴求。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更多的子宫内膜息肉和更长的随访时间与术后息肉复发的风险显著相关[16]。所以对EP患者可以持续更长时间的随访,进一步观察疗效。本研究说明,3种EP手术方式在临床均切实可行,应根据月经症状、有无贫血及生育要求选取适合的宫腔镜手术治疗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结构家庭治疗是一种治疗模式,是指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单位,聚焦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和问题沟通,通过促进家庭内部理解,使家庭成员了解家庭中的病态情感结构,以纠正共有的心理病态,改善家庭功能,产生治疗性的影响。因此,从结构家庭治疗的视角,解析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结构家庭治疗的主要观点
目前,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并得到实践认证的家庭治疗方法主要有,系统式家庭治疗、结构式家庭治疗和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模式。结构式家庭治疗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美国的米纽琴及其同事开创,以改变家庭成员应对彼此的规则,改变家庭僵化的或模糊的界限,以达到最大的界限清晰度为目标。在我国主要是以香港大学的李维榕博士为代表,根据不同的家庭结构采用不同的步骤和方法,创设不同程度的家庭治疗课程,在婚姻压力、家庭暴力、亲子冲突等许多领域取得了成果,这为我国的家庭治疗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主要观点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次系统、家庭界限等方面。
大力支持良种选育工作,开发适销对路的马铃薯品种,改进目前品种多乱杂的现状,以销带产,以产促销。同时加大脱毒种薯推广力度,将脱毒种薯推广应用作为提高马铃薯单产的一个重要抓手。高海拔地区是优良种薯繁殖的理想基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加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完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使大通县成为青海省优质种薯繁育供应基地,使种薯生产成为本地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家庭结构
结构家庭心理治疗理论认为,在家庭中长时间遭到忽视的孩子,日后会成为一个最为家庭考虑,并希望得到家庭认可的人。李维榕在《为家庭疗伤》中提到,一个女儿在家中从来不如哥哥和妹妹受父母的喜爱,在父母年迈的时候,她会尽心陪在父母身边细心照顾他们,很努力地向父母证明她才是最重要的孩子。但当父母挂念其他子女的时候,她就会感到非常气愤,会和父母争执,明明自己是经常陪在父母身边而且对他们最好的人,为什么父母担忧挂念的永远都是其他人?这个心结直到父母去世都没能解开,因此她记了一辈子。当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被长期遭到忽视,在其心理上就会形成严重的创伤,这会影响子女的一生,生儿却不能很好地育儿,责任又归谁呢?
(二)家庭次系统
一个核心家庭的结构如三角形一样,爸爸、妈妈和孩子各为一角,构成稳定的情感三角形。当其中一角缺失,其余两者就会成为互相的情感依恋对象,形成过于紧密的共生关系。当家庭情感关系的平衡被打破,亲子关系就容易出现问题。目前,许多家庭中父亲角色缺失,母亲和孩子关系过于紧密,从而影响孩子的人格独立和心理健全发展。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的妈妈是家庭的掌控者,爸爸在家庭中则是逃避和消极应付。父亲本应该在母亲与子女的关系中发挥调和和促进作用,却因为父亲的角色缺失,导致母女二人矛盾积累几十年,造成整个家庭成员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一,分析哲学将主客体二元对立绝对化固然错误,但雷可夫和约翰逊的体验哲学反对任何超验的东西,用绝对的一元主义经验论代替绝对的二元论,这似乎与分析哲学一样,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如果只有体验的现实才是真,那么现时状态可能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用客观的术语来界定。然而,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现时状态是多重现实构成的多重系统。并且如果体验理性思维植根于实在现实,又如何解释早已存在的现实的起源与定义。如果承认身体内存在不确定的现实,就不能认为现实全是体验的。另外,将真值的对应论批判为错误的,是否完全令人信服,也值得讨论。
(三)家庭界限
试验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红庙农业科学研究院稻油研究所试验田内进行。该试验田地势平坦,田块内土壤肥力均匀,且近3年内没有种植过油菜。地膜选用1 m宽黑白双色膜。油菜品种选用甘蓝型油菜圣光87,该品种全生育期218 d。
家庭界限是保护家庭结构、次系统和个体完整性的情感保障。家庭次系统、家庭成员之间都应该有合理的界限。清晰、弹性的家庭界限能够让一个家庭功能得到正常和健康的发展。如果界限模糊不清或者过于僵化不灵活,就会出现“纠缠”和“疏离”的情况。一般控制型的家庭,父母常侵入子女的界限,导致子女缺乏良好的界限感,影响其心理独立性。
二、常见的几种亲子关系问题
(一)家庭成员被忽视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在长期的相处中形成的无形的规则和互动模式,家庭成员会遵循这些固定的规则和模式相处,具有稳定性。但是,随着家庭成员的变化和成长,家庭会面临新的挑战和冲突,家庭结构必须做出改变,所以,家庭结构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家庭的亲子关系中,自然形成一种规则,每个成员会遵循这种相处模式,不易改变和察觉。家庭结构以系统的视角观察家庭的运行,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家庭。
在华裔导演拍摄的奥斯卡获奖动画《包宝宝》中,几乎没有见到父亲的影子。整部动画里,都是妈妈和包宝宝的互动。当妈妈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包宝宝身上时,爸爸的角色就会主动或者被动地被弱化,导致妈妈和儿子的关系变得过于紧密。当儿子到了青春期想要独立时,母亲却在情感上难以割舍。最后为了阻止儿子离开,把代表儿子的包子一口吃下。
(二)家庭中的角色缺失
家庭次系统是指家庭中的小单元,如丈夫与妻子或母亲与孩子形成的关系结构。米纽琴认为,家庭系统依赖次系统分化和执行功能。家庭中最重要的次系统主要包括夫妻、亲子、个人和同胞次系统。结构式家庭治疗承认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也重视个人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连接和依赖。亲子次系统会随着孩子的出生形成不同的组成方式,如父母与孩子、父母中的一方与孩子、或祖父母与孩子等组成的系统。当所有的次系统以整合的方式运行,家庭才能发挥良好的功能。
一个被忽视的孩子,内心积累了很多委屈和期待,他们内心的期待就是“被看见”,所以他们一直在努力去讨好,想让父母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能关注他们。对他们而言,如果有一天父母能够看到他们的付出,并表达发自内心的重视和接纳,可以实现亲子关系的和解。有一位长期被父母忽视的女儿,在母亲患老年痴呆症后,一直很努力地陪在身边照顾她。有一天,母亲对女儿说:“我是不是从小打过你?对你不好?”女儿听到后,愣了一下,然后泪流满面。一句话,让女儿内心多年的委屈被看见,埋藏内心的结终于释怀。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没有想到爸爸会一直记得她初中没钱买习题集的事,在他患老年痴呆症后,偷偷地攒私房钱,给她买了习题集。苏明玉也终于明白了爸爸一直都是爱她的,从而放下了怨恨。
在家庭中,重要角色的缺失,家庭关系的失衡,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消极的影响,甚至会带来心理创伤。所以,让每个角色回归原本的位置,才是解决之道。网上有一位妈妈给新婚一周的儿子写了一封信,描述自己对儿子从出生时起的疼惜,到衣食起居的关心,再到现在结婚后的不舍,并反思自己曾经将儿子放在心中的第一位而忽视了丈夫的感受,所以,选择转身回到丈夫的身边去安放情感。最后,她教导儿子如何爱护妻子和将来的孩子,因为妻子才是陪伴他走到最后的人,最终放手让儿子和他的妻子去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
(三)家庭中的隐形控制
在原生家庭中,常见的亲子关系主要有放任型、民主型、专制型三种类型。在放任型的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有求必应,过度宠溺,孩子易养成脾气暴躁、冲动、自私的性格。在民主型的家庭中,父母会倾听并尊重孩子,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使孩子形成较好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较健全的人格。在专制型的家庭中,父母会过度掌控孩子,一切包办,从而扼杀孩子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致使孩子会形成胆小、怯懦的性格。
本次实验采用的TGP 206A型地质超前预报仪对蓄集峡水电站引水发电隧洞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由于该仪器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因此在每次进行实验开始之前,能够产生震动的一切施工工作均暂停,以防影响数据采集;而在两个接收孔中采用黄油将两个接收探头与山体耦合;炮孔间距为2 m,深度为2 m,下倾10°左右以方便注水,炸药放置时应当将炸药推入炮孔底部,在入洞之前将药卷制作完成以节省时间;当仪器连接完成之后,采用逐一引爆的规则,按顺序引爆并收集信号,若有哑炮或未触发的情况时,应当补炮,不能直接跳过。因为药卷的引爆和信号的采集应当同时进行,故药卷应当与触发线连接。
家庭的掌控具有隐形性,不易被人察觉。专制的核心是控制,而控制就如索取一样,要求孩子“乌鸦反哺”,比如会告诉孩子:“你毕业后,回老家工作,这样会离我们近些”或者“以后你去哪个城市工作,我们就去你那个城市买房子和你们住在一起”等话语和行为。在《虎妈战歌》这本书中,折射出中国部分原生家庭的生活——父母打着“爱着孩子,为了孩子”的名义,掌控孩子的生活。这样一来,或者孩子放弃自我成长和独立,一直依附在母亲身边,形成“巨婴”“妈宝”,或者孩子不断反抗母亲的控制,造成亲子矛盾和冲突。
北大学子杀母案,一位高智商的儿子,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几乎是没有缺点的人,在亲戚和邻居的眼中是乖巧懂事和上进的孩子,最终精心预谋了一个杀害母亲的案件。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他母亲的掌控是强势的:母亲拒绝接受捐助,在无形中决定了他不能接受学校的赞助,母亲生活上的极度严谨无形中决定了他不能松懈等。
民主型教育就如老鹰在教小鹰学会飞翔时,会让小鹰站在悬崖边上往下飞,所以当孩子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时,父母会懂得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今年暑期档上映的《银河补习班》中,呈现了一位父亲突破传统的权威型和控制型的教育观念和方式,用支持、陪伴、鼓励和放手的方式,营造了一种积极的亲子关系模式,帮助儿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引起了家长们的共鸣。
三、亲子关系困境的出路
人们常说言传身教,孩子常在日常相处中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学会许多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例如,家庭具有社会性参照的作用,是指孩子会根据亲近的人的言行举止进行事物判断。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当面对陌生人时,会通过妈妈的眼神和表情,决定自己是否信任这个人,进而感到安全或者舒服,这也就意味着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会“察言观色”了。因此,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隐性教育”,是一种对子女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注意利用各种有利的“隐性因素”,把握住“度”,对子女进行积极的行为示范和熏陶,帮助其塑造良好的品格,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中国式家庭、中国式教育、中国式父母、中国式子女,是如今最为引人关注的主题。时代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家庭次系统的多元化对现在的父母提出了更多的挑战。社会上对亲子关系的讨论,大多是基于个案和经验,缺乏科学性和普遍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借助结构家庭治疗的视角,解析亲子关系中存在的家庭成员被忽视、家庭角色缺失和家庭的隐形控制等问题,能够看到其本质和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李超.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系列(9) 民主平等与和睦子女成长更健康[J].家庭教育 (中小学生家长 ),2010,(9).
[2]余咪,董红.国内家庭治疗研究综述[J].新西部(理论版 ),2013,(2).
[3]罗军.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述评[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4).
[4]李纬榕.为家庭疗伤(上)[M].太原:希望出版社,2010.
[5]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1216(2019)07C-0116-02
标签:家庭治疗论文; 亲子关系论文; 问题解析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论文;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