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利
佳木斯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摘要:抗震概念设计运用到结构设计中是势在必行的,它能有效的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增强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一项房屋建筑工程中采用何种抗震设计方法也是重要的,必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合理的选用,从而建设质量更加的建筑,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关键词:抗震设计;房屋;建筑结构设计
房屋抗震设计对于房屋建筑结构整体性能水平是十分重要的。故此,要求能够从设计到施工各个环节中都注重抗震结构设计,增强建筑自身的抗震性能,增强房屋建筑对地震影响的抵抗力,以增强房屋建筑的安全性水平,为居民安全生活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一、抗震设计的重点要求
1、重点要求要关注建筑构件和建筑主体的选择
在房屋建筑过程中可以使用很多的构件形式,品种繁多的构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建筑房屋抗震性的提高,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在设计房屋时要重视这方面,选择合适的建筑构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此外,还应该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符合要求。
2、设计限值应该准确控制
设计限值关乎建筑的总体高度和层数两个方面。房屋的涉及限值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房屋建筑抗震性,一般而言,房屋的设防烈度会影响房屋的建筑层数,建筑层数和总体高度均是由设防烈度决定的,在满足设防烈度的情况下,进行房屋建设,也应该考虑到房屋建筑的框架结构和建筑高度。
二、实现抗震设计的措施
1、地震设防标准设计应该严格遵守
地震设防标准是根据一定的事实依据制定的,遵守地震设防标准对于房屋建筑抗震性的实现有很大的帮助。将四个房屋建筑分命名为ABCD,对于A和B这两个建筑要求抗烈度要求高于本地的地震设防要求,至少不低于一度;对于C房屋建筑类型,房屋的抗震性与当地的地震设防要求相当;对于D房屋建筑类型,房屋的抗震性建设要求低于当地的地震设防标准。但是必须要满足当地抗震性的要求。由此观之,房屋的抗震性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的地震设防性相关,但是也可以根据房屋的建筑类型来考虑房屋实际的抗震要求,这样在满足当地房屋抗震要求的基础之上,也可以更好地追求房屋建筑的经济利益。
2、从提高房屋建筑刚度性入手
从提高房屋建筑刚度性入手,就是要重点考虑房屋建筑的用途和合理刚度,努力从各个方面来提高房屋建筑抗震性要求。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房屋建筑的选材很重要,尤其是钢筋混凝土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房屋的刚度,所以在建筑中应该选择合适的钢筋和混凝土。第二,为进一步增强钢筋的坚固程度可以使用加装钢结构的方法,这样可以让房屋的坚固效果达到更好地程度。第三,可以对部分的建筑设置钢结构,参照一定的规范标准设计房屋结构,从建筑本身构照来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
3、地基基础设计
在房屋结构的设计时,为了提升房屋结构的刚性和整体性,对于不同部位的建设,应该选择相适应的地基,同时并对同一种地基采用同一种标准来处理地基。而在设计填埋深度时,要尽量提升增加基础的填埋深度,也就是嵌固深度,要做好基坑回填夯实。确保建筑物能够在地震中牢固稳定。一般情况下建筑物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基础部分以及上部结构,要想加固建筑物,应该在房屋结构的建筑主体和基础部分,建造一个上构造柱,这样就能把上部以及基础部分连接起来,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
4、高度和宽度设计
当前,在建筑的发展史上,建筑的高度不断增加,安全性能却不断降低,提高了抗震设计的难度,房屋结构的宽度和高度直接关系着房屋结构的抗震能力,为了使得地震对房屋建筑的破坏力降低,抗震性极大的降低,必须要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设计建筑的宽度和高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合理布置纵墙与横墙
纵横墙是建造多层砖混房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物整体的抗震能力。一旦发生地震,纵横墙会在第一时间受到影响,如果纵横墙无法抵挡地震力,就会裂开,出现倒塌或者是倾斜的情况,进而造成房屋破坏,还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所以说我们要重视纵横墙的布置。一般情况下在选择纵横墙结构的时候,会优先选择横墙,有时候也会以纵横墙的形式来承重。在布置的过程中,以美观对称合理为主,如果房屋建筑不能安装纵横墙,那么为了增加建筑物的高度,可以在纵横墙交接的地方灌上水泥钢筋混泥土,这样就能解决纵横墙交接处被拉开的弊端了。
6、缓解因地震对而房屋建筑造成影响的方法
缓解因地震而对房屋建筑造成影响的方法有很多,在建筑设计要求上,可以安装反摆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在通过增加建筑的阻力基础上,增加建筑的抗震性,查看反摆装置移动方向可以判断房屋的状况。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安装隔震层,可以减少建筑主体破坏程度。但要注意的是,隔震层应该安装在建筑主体结构和基础之间,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7、房屋结构水平和垂直布局的设计
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水平以及垂直,这两个方向都能合理的布局。因为要想提高房屋的抗震性,首先就要重视承重墙水平和垂直的位移。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墙体刚度中心的部位和质量的中心部位要重合。第二,为了防止出现上重下轻的情况,要尽可能的确保构件中心偏下。尽可能的保证整个墙体的均匀性。
8、防震缝的合理设计
我们都知道,在建造一个房屋的过程中,要想提高稳定性抗震性,就要重视防震缝的建设。如果我们以科学的角度来设置防震缝,就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房屋的稳定性。要根据建筑的不同类型,以及建筑的需求来设计防震缝。除了防震缝,还有沉降缝、伸缩缝,这些都是建筑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想让这些设计相互协调,那么在设计防震缝的过程中就要把房屋以及防震缝上下的结构独立开来,这样就能为设计提供更多的方便。除此之外,虽然房屋类型不同,但在设置的过程中宽度和高度要相同,一般情况下房屋建筑结构高度在15m以下,可采用100mm宽,反之,则可在每增加一个梯度上,宽度增加20mm,以实现防震缝和房屋整体结构的有效统一。
9、保证结构设计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在设计房屋结构的时候都会借助计算机,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改进,并在计算机上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但是计算机并不能完全替代设计人员,工作人员还要在设计的过程中依靠经验,认真负责,最大程度的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10、正确认识建筑的受力特点
我们从受力点的角度来看,建筑物实际上就是一个竖向的悬臂结构。建筑结构的轴向力以及高度形成了垂直荷载。建筑物在受理的过程中,垂直荷载不会发生变化,但水平荷载会发生变化,如果整个建筑物的高度增加,那么水平荷载也会增加。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相比,水平荷载的影响力更大。
结论
总之,城市化规模正在日渐扩大,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城市的建筑物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如果不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和刚度,那么一旦发生灾害,或者是意外事故,建筑物就很有可能崩塌或者是毁坏,不仅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还有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说,设计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借助计算机等多种辅助工具提高设计数据的准确性,学习更多新的知识,完善抗震结构知识储备,在满足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安全性,最大程度的控制成本。
参考文献:
[1]吴瑜锟.浅谈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J].建筑知识.
[2]姚新强.天津农居易损性与抗震能力分布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7(04).
[3]王旭.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及其加固工艺浅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8).
论文作者:张文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抗震性论文; 建筑论文; 房屋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建筑物论文; 过程中论文; 荷载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