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教学设计--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理论对我们的启示_教学设计论文

社会转型与教学设计--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理论对我们的启示_教学设计论文

社会转型与教学设计——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设计论文,教育系统论文,启示论文,社会转型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 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79(2001)05-0018-03

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和作为教育核心构成的教学,如何从宏观的社会背景来审视其变革,从社会——教育及其变革的视界中重新构建教学设计理论,始终是一些教育技术专家或教学设计理论家关注的焦点。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巴纳斯(Bela H.Banathy)为代表的几位长期致力于教学系统开发和模型设计的美国教育技术学家,以新的视野拓展了教学系统设计领域的研究,超越了传统学校教学系统设计的局限,延伸到社会大领域。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巴氏又把目光投向社会的转型和发展的未来,为人类学习模式的更新和学习资源库的开发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无独有偶,另一位教学设计理论家赖格卢特(Charles M.Reigeluth)也与巴纳斯遥相呼应。赖氏曾以创立“精细加工论”著名,一直致力于教学设计理论一体化的建设。到90年代,赖氏也从教学设计如何为“整合各种知识”的“精细加工论”转向对社会——教育变革的关注,他出版的《教育的系统改革》一书,与巴纳斯殊途同归,也强调必须应对时代的变迁和对旧的教育体制进行彻底改造,才能将新的教育带入21世纪。

两位教育设计理论家不约而同地努力构建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理论,不仅代表了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走向,更是深层地揭示了社会转型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唤,追问着教育教学应以怎样的姿态回应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转向信息时代这场历史性的变革!

巴纳斯认为,我们处于一个加速与动态变革的时代,这种变化不仅是时间上的加速,同时其变化动因的各个方面也在彼此交织。社会正在发生着重大转型——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这一社会转型与教育相关的主要特征是:从借助机械扩展身体力量转变为借助高新技术发展认知能力;从利用机械技术进行机械生产和产品的占有转变为运用智力技术进行知识再生产和创新等。赖格卢特则将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对比,由此揭示出两个不同时代的差异:工业时代表现为:标准统一,科层制度,集中控制,竞争对手,服从划一;而信息时代则对应地表现为:度身定制,团队组织,民主自主,合作伙伴,首创性、多样化。

同样巴纳斯也十分关注时代变迁对教育的影响,并对现有教育制度和未来教育体制的不同图景进行描述。他认为:①在教育任务方面,现有教育是在为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时提供的教育;未来教育应提供资源、设施及终生学习经验,以利于每个人及其所在社会的充分发展。②在教育经验方面,现有教育系统旨在为打好基础作有限准备;未来教育应涉及人生和社会经验的各个领域,包括社会和文化、伦理和道德,身体和精神健康、科学和技术、审美和政治观念等。③在教育设计方面,现有教育是围绕着教学组织的,各种安排都是为教师更好地向学生呈现教材内容;未来教育应围绕着学习经验水平设计,各种安排应置于有利于学习者掌握及应用学习内容的环境之中。④在互动方式上,现有学校教育体验的主要途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未来教育应运用各种学习途径,包括自我指导和他人指导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社会交往学习等。⑤在学习资源利用方面,现有教育系统的教育资源及设施的利用仅限于学校范围之内;未来教育系统应利用社区及其社区以外的各种学习资源,包括人类发展和社区发展资源。

巴氏赖氏等人将“整个社会”作为设计考虑的范围,超越了以往学校内部教学系统设计考虑的边界。从信息社会的特点入手,揭示出当前教育与未来要求相脱节之处,根据新社会现实带给教育的启示提出指导我们行动的核心观念,以及满足该社会形态所需要的教育图景,使教学设计具有与变革的社会协同演进并推动社会变革的能力。

基于对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的考察与展望,巴纳斯提出了“以学习经验为焦点”的教学设计理论,以其来担负起塑造新人、服务社会的责任。

巴纳斯认为:现有的教学设计是对“以教学水平为焦点”的教学设计的改良,这可能会对整个教育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它并没有超越现有体制的局限和跳出现有的思维框架,而应选择以学习经验水平为焦点的教学设计,才能构建起面向信息时代的新教育体制。以教学为焦点与以学习经验为焦点的教学设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教学为焦点 以学习经验为焦点

①课程目标是用来作为评估教

①学习结果阐明了学习者将能做什

师工作业绩的依据。

 么和知道什么。这种说明对学习

起到一种支持作用。

②向全班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或

②学习者介入指导自我学习及评估

家庭作业。

自我进步,他们参与选择学习任务。

③学生的年龄、在校时间、所

③掌握先决能力是进入新学习任务

学过的课程及得分均是其表现

的唯一要求。

评估和升级的依据。

④学科内容只是通过教师的教

④可以利用不同的学习情境和不同的

学来呈现,老师面向全班呈现

学习设施,包括自我指导学习,指导

信息并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学

性学习、小组学习、同伴辅导及媒体

习任务。

 型学习。

⑤全班学生坐在教室里倾听讲

⑤学习者作为学习舞台上的主角,直

解和回答问题,教师是教学舞

接、广泛地介入,教师侧重管理学习

台上的主角。 环境。

⑥全班学生都经历着相同质与

⑥向学习者提供经选择的多样化的学

量的体验,即同样时间、同样

习经验,每个学生在某项学习任务中

的教学内容。 所用的时间有差异。

⑦全班学生的绝大多数学习时

⑦学习者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最

间都是在教师的监督之下。

 适当的学习情境,包括自修室、实验

 室、小组、班级等。

⑧全班的学习进步由教师来评

⑧学习者的进步主要由自我评价和小

估。 组评价来确定,同时也有学习管理者

 的指导帮助。

⑨由教师对学生实施奖惩。

 ⑨由学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

L学生的成绩水平是由预先安

L学习者的成绩水平是他们自己感到

排的测验日程来测量的。掌握了学习任务时才进行测量。

赖格卢特从信息社会对新的教育的要求角度,为教学设计构建了“2000学习圈”。在这个“学习圈”中,学习目标因学生经验水平而异,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小队”,传统的课堂教学变为提供学习资源和环境的“学习中心”等等。这与巴氏“以学习经验为焦点”的教学设计在本质上是一脉相通的。

总之,如巴纳斯所言,我们必须从“教学技术学”转向“智能技术学”。前者关注如何使得教师“传递”教学内容更为有效;后者则是安排学习环境,开发媒体型学习资源,使学习者能够探究和掌握学习的任务和方法。

巴氏和赖氏均从对教学内部系统设计的关注到对教育——社会大系统的深入考察,是教育设计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超越,为转型社会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新思考的参照架构和广阔的视界。

1.“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深刻揭示出工业时代的标准化思维和划一性作业已逐渐让位于信息时代的多样化的思维和独特性的创业,因此,教育的现有范型需要从着眼于选拔转变为着眼于个性化学习,也就是从“适者生存”转变为更人道的“人人成功”,由人才“标准件”转变为人才“个性化”。这就要求教学设计必须采用“人人进步制”代替“群体进步制”,从评等升级向个性化进步转变,从课堂中心教学向资源中心教学转变等。

2.“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超越了以往教学设计只关心教学系统内部的协调,主张在闭合回路中优化系统运行的局限性,强调要根据上位系统的要求进行改造,跳出现有系统的边界来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案。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教学设计理论是以“硬系统思维”为主导,而进入90年代后“软系统思维”则日益受到关注。与迪克和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比较而言,“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属于软系统思维的典型代表。

3.“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开辟了应用一切学习资源,实现教育社会化、民主化、个性化的广阔途径。自90年代以来,飞速发展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更为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信息网络。网络社会将以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为特点给每个人的学习提供他所需要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突破时空局限,最大限度地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发展的权利。

“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以学习者为核心来全面开拓教育资源的教育设计思想,对我国当前教学设计的更新具有多方面的借鉴价值。

(一)教学设计要关注如何构建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巴氏“以学习经验为焦点”的教学设计还是赖氏“2000年学习圈”的构建,都把学生自己学习方式的培养放在教学设计突显的地位,一改传统教学设计只关注对传输——接受过程的优化。现代教学设计是开发教学媒体、提供学习资源、安排学习环境的优化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水平自由选择,以形成独立学习的独特风格。因此,今天的教学设计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至少有两个转变:一是从“仓库式”积累贮存式学习转变为“蜜蜂式”采撷酿造式学习,教学设计所关注的应是如何向学生展现“春天的原野”,让学生博采广撷,自我酿“蜜”;二是从知识学习向体验学习、发现学习的转变,教学设计所关注的应是如何提供真实情境、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与尝试,发现与探究。

(二)教学设计要始终关注学生学习需要与个性发展,谨防对教育技术的误读。在教学设计或教育技术运用方面我们时常出现两种“错位”现象:第一种是偏位,即由于对教学技术认识不足,尤其忽视了教学这种培养人的活动的特殊性,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另一种是“越位”,即由于对教育技术的扩张,走入了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误区,教学过程成了走马灯式的声像流转,挤压了学生思考和自主活动的时空。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起点和旨归都只能是为学生学习需要提供支持,为个性发展创设空间。

(三)教学设计要关注社会——教育变革,以实现对教学改革的深层突破。社会变革、科学发展以其史无前例的迅捷性延伸进教育教学中,同时也要求教育教学及时回应。教学设计已不再是自我封闭的自足系统,只有放眼整个社会系统工程变革的大视野,并以此作为立足点,才能真正对教学进行重塑,否则,传统体制下的教学范型为框架的教学设计及其改革,要么“削”他人之“足”,以适自己之“履”,要么穿新鞋走老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些地方对素质教育形式化、变形化的做法便是上述问题的突出表现。

标签:;  ;  ;  ;  ;  

社会转型与教学设计--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理论对我们的启示_教学设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