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方法的当代价值与发展方向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方法的当代价值与发展方向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方法的当代价值与发展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显性论文,取向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当代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想教育要求和内容向教育对象思想转化并促进其内化的中介要素,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生相伴,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方式、存在状态和教育效果。显性方法作为其中专门化、公开化、强制化的方法类型,在过去时代一直处于方法的主导地位,发挥着显著的政治教育作用,但随着近年来与之相对应的隐性方法的快速发展以及表现出的良好教育效果,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扬“隐”抑“显”的思想倾向,认为显性方法传统性、强制性的特征和色彩太浓,教育效果日益减退,应该逐渐减少这种无用的“形式主义”,用潜隐在人们经济生活、职业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无形”的方法来代替它,并认为以“隐”代“显”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向度。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显性教育方法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弄清显性教育方法在当代发展的基本取向,对于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方法的内涵与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方法在实践活动中虽存在已久,但作为一种方法概念,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隐性方法”提出之后,才概括出来的与隐性方法对应的一种方法类型。其意义虽然容易意会,但要给予准确界定也非易事。当前学术界比较有代表的是王瑞孙所下的定义:“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此外,还有认为显性方法是教育者有组织的对教育对象有意识地、直接地公开的实施思想政治影响的方法[2]。尽管表述各异,但认为显性方法是一种有组织的、公开、直接的作用与影响教育对象的方式却是共同的。由此可将显性方法定义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组织实施的,直接对教育对象进行公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规工作方式的总和。它并非单个方法的名称,而是一种类型的方法称谓。与隐性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潜隐在教育对象日常生活之中的潜移默化方式相比,显性方法具有以下突出特性。

(一)专门性

显性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机构或教育者专门设置与使用的旨在进行相关思想教育的活动形式与工作方式,它为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存在,围绕思想教育目的的实现展开活动,因教育任务的完成而结束。是人们熟悉的专门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如政治理论学习与宣传、表扬先进与批评错误、谈心对话等等。显性方法专门性的特性,与隐性方法将教育内容和目的潜隐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无形”存在形式相比,显然是一种明显的“有形”存在形式。它所承载的思想教育信息大多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导向性,担负的正规化思想教育任务,是其他方法难以完成的。

(二)公开性

显性方法大多具有通过大张旗鼓地组织不同规模的专门活动,如纪念活动,宣传活动、会议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采用公开的形式和手段(包括有目的地借用大众传播媒介和互联网站)直接向教育对象公开的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特性。利用公开的场合与公开方式,公开表明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目的,公开表达和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张和要求,直接与教育对象进行意见交流沟通,尽可能让人们能够直接感受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显性教育法区别于隐性教育最突出的特点。这一公开直接的特性,与隐性教育法尽可能地将教育目的和要求隐蔽于非正规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尽可能不公开思想教育的内容的“无声”方式相比,显性方法显然是一种“有声”的存在形式。

(三)规范性

显性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存在与使用大多需要组织权力和组织规范做支撑,带有较强的组织规范性,具有规范使用和规范参与的属性。所谓规范使用是指显性教育方法大多由国家或组织制度的形式给予固定和规范,比如在大型的集会场合中升国旗,唱国歌这种政治教育的显性方式,大多数国家都由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在我国为了保证青少年系统学习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思想文化,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在学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制度,每所学校都必须向青少年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不少学校与机关还用组织规章的形式规定了思想教育的时间,以保证思想教育和政治学习的常规开展。所谓规范参与则是指,显性方法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同时,还向教育对象提出参与的要求和故意不参与的惩罚条约,以规范组织成员的参与行为。比如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规定学校必须开设思想政治课程,而且规定学生必须修完该类课程并考试合格才能获得毕业的要求。一些基层组织也规定了职工不参加定期组织学习,将扣发工资或奖金的处分等等。这些带有规范性要求的显性方法,从制度上保障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当然这里的规范性是相对于隐性教育方法追求教育对象自觉自愿接受的“柔性”特性而言的,绝不是教育手段简单化、粗暴化及被动化的代名词,只是表明显性教育方法与隐性方法相比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具有规范性要求的“硬性”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总是存在着直接表达自己思想主张和观念取向的专门化,公开化、正规化、规范化的方法系列,每个政党、国家和组织都需要借助这些专门的、公开的、正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实现对成员的思想政治与行为的导向。在我国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具备显性方法特性的方法系列主要有理论教育方法系列、宣传教育方法系列、实践教育方法系列、疏导教育方法系列、榜样示范方法系列、批评教育方法系列等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独特方式和传统优势。

二、显性教育方法的当代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价值,集中表现为由方法特性决定的能够满足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的功能与效用。显性方法正规,公开和富有组织力度的特性,在过去时代里,有力地满足了宣传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各项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因而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的工作方式。但在今天变化了的社会环境下,显性方法的以上特性是否继续具备满足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价值,则需要从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担任的任务同显性方法工作特性的关联性入手,进行理性的价值认识和判断。根据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显性方法的工作特性存在的一致性联系,可以对显性方法的当代价值作出以下理性确认。

(一)传达主导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的功效和价值

主导思想理论和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和灵魂,对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共同理想,具有思想导向和精神凝聚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以及相应的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教育和武装广大人民的思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十六大确定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从社会主义主导思想理论和价值体系本身的属性和品质来看,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又是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反映我国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方向与要求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思想的先进性和知识的丰富性、系统性相统一的特质,不可能在人们头脑中自发产生,“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3]。从人们的接受心理特点和倾向看,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一般更倾向于选择与切身利益和实际需要相关的经济信息,对于与现实的经济生活联系不太直接的政治思想理论,无论是无意识注意还是有意识关注程度都比较低,主动选择和接受教育社会主义主导思想理论信息的自觉性比较差。在解决这一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同人们接受之间的矛盾问题上,显性方法的工作特性显然比隐性方法具有更大的作用和价值。首先,显性教育法正式规范的教育组织形式,有助于利用组织权威,制定学习制度和创设稳定的学习场所,组织教育对象系统的学习社会主义主导思想理论。近年来我国坚持用邓小平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三个代表”在基层等正规教育形式,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和党员干部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显性教育法公开彰显思想教育信息的工作机制,能将需要传达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更新信息,通过掌握的各种传媒载体,直接反复呈现在教育对象面前,使教育对象在无意识情况下也能感受和接触到其中的思想内容,并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让这些信息内容进入大脑,解决人们“不知道”或“不了解”的问题。这就好比人们不喜欢听商业广告,但商业广告在各种媒体中拼命彰显占位,整天不间断地传送某种消费理念和品牌信息,消费者在大量充斥空间和时间的广告刺激中,还是不可抵御地看到和听到了广告传达的信息内容一样,显性教育法对社会主导思想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张扬也能起到刺激教育对象的视听,促进接受的作用。第三,显性方法正式规范的工作特点,有助于引导并规范教育对象的学习选择倾向,有利于督促教育对象主动参与学习主导思想理论体系和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活动,在参与中接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达到影响教育对象思想的目的。显性教育法这种系统传达社会主义主导思想理论与价值体系并促进人们主动或被动接受的功能,在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

(二)鲜明的思想导向功能和价值

在当代多元文化并存、各种思潮相互交错激荡[4]的社会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引导社会意识和社会心理向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任务。与隐性教育法隐蔽性、间接性的工作方式相比,显性教育法对完成这一思想导向的任务显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传播学中有一种舆论的“强声效应”规律,指的是在社会舆论存在多种不同的声音时,其中彰显的占主导地位的强有力的声音,会对其他不太强的或弱势的声音产生干扰、诱导乃至同化的作用。显性教育法秉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用正规化、专门化、公开化、直接化和富有冲击力影响的工作形式和方式,在社会传播媒介和社会组织生活中有组织有意识地占据思想意识表达的主导位置,大张旗鼓的宣传社会主义主导思想文化,显然能极大地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统领性地位,彰显和强化社会主义主导思想理论和价值取向在社会多元文化中的声音,使社会主导思想文化的声音成为社会的强势话语,对其他非主流的声音产生诱导与同化的影响力。尤其是显性方法旗帜鲜明的社会批评功能,能够及时地对各种错误思想理论和观念形成的原因和危害给予系统深入的揭露和理性的批评,引导人们分清多元现实中不同“元”的是与非,对与错,自觉抵御不良思想理论和文化的影响与侵害。在当代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中,显性方法旗帜鲜明的思想导向功能,对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政治动员的造势功能与价值

当今世界各国用于控制社会局面的政治手段相对过去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抗形式和手段正在逐渐减少。通过制作政治信息,建立政治信息传递和传播的渠道,有计划地展开政治信息的社会化传播乃至于全球化传播,以影响或改变人们的政治态度政治倾向,已成为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各国控制社会政治局面的主流做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工作,担负着跟随国家不断变化的政治形势和政治要求营造某种政治声势,进行大规模宣传造势的工作。与隐性教育法相比,显性教育法在大张旗鼓的制造声势和营造氛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任何声势的形成都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人们的能强烈感受到的有声有形的刺激的存在;二是单一的有声有形难以成势,“势”必须是多种类、全方位、一致性的有声有形刺激的共振。显性教育法利用一切有利的公开场合和掌握的大众传播媒介,大张旗鼓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诉求,让人们随时能感受到思想教育信息的存在,符合第一个有声有形的条件,这是其一。其二,显性教育法是一个覆盖面广泛的方法系列,它既包含着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墙报专栏、横幅广告等多媒体宽覆盖的传播媒介公开传递思想信息的宣传教育法;又包含各组织机构根据形势和政治需要,有组织地举行的声势浩大的宣传动员法;还包含着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宣传教育工作队到社会基层开展政治动员和教育的方法。众多公开的方法和形式,极容易形成多种类、多方面、多层次的声势整合,形成轰轰烈烈的群众关注和参与热潮,近年来,虽然人们思想的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增强,统一思想认识的思想教育难度加大。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不断地掀起宣传和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坚持不断地掀起宣传与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绩的系列活动,持续不断地营造出了激发广大群众关注,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热点,有力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向改革开放发展所需要的方向发展。显性教育方法的这种政治动员和政治造势功能使之在现代社会成了控制社会政治局势的有力武器。

(四)快速反应、稳定社会的功能与价值

当代社会是一个各种影响因素日益增多且彼此联系密切、不确定性增强的复杂变化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发展,将党和政府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确立的新政策、新主张,新要求及时迅速地传达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尤其是在国际国内发生重大事件、国家出台重大改革政策、社会发生偶发事件时,更需要迅速传达政府与单位组织的声音,帮助群众端正认识、理顺情绪,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这就要求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一套能对频繁变化或突发的事件与问题做出快速反应的教育工作机制。客观地说,显性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快速反应机制理想的操作形式,具有对社会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与思想引导的功能与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紧迫性教育信息和要求进行及时承载、整合与快速传递。显性教育法大多依托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机构有组织的安排筹划而存在并发挥作用,具有组织性,正规性的特点,因而能以正规组织的活动方式迅速接受来自上级领导机关的教育工作信息,迅速整合其中与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倾向相关的教育内容,利用专门的教育活动形式及时向群众传递,以正视听。二是及时组织开展双向交流沟通,发挥稳定情绪的作用。显性教育法可以借助正规的有组织的专门形式,及时展开同教育对象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疏泄教育对象的过激情绪,迅速控制教育对象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倾向产生的社会感染。其快速反映社会问题和稳定社会情绪的控制功能,是隐性教育法难以企及的。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当代不确定因素增多的社会中,灵敏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及时端正群众视听、快速平息过激情绪和非理性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效能与价值。

三、显性教育法在当代的发展取向

显性方法应有功能的发挥与当代价值的实现,必须以能动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和教育对象思想实际为基础和前提,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发展,是显性方法充分发挥功能与价值的前提。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显性方法的改进和发展始终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核心和首要问题,总结改革开发以来显性方法改进发展的经验教训,显性方法在现时代特别需要坚持以下发展取向。

(一)坚持主导地位的发展取向

这一取向是针对显性方法在当前发展中最容易出现的偏差提出的。其要求是,要把坚持显性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不变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取向,防止简单的用隐性方法代替显性方法的偏向。自改革开放要求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来,显性方法公开性、专门性和规范性的基本活动形式和特性,就经常被一些人当作传统的、形式主义的、“硬灌”的别名而不断受到批评;要求彻底改革和摒弃显性方法“过时”的特性,用间接的、潜隐的、渗透的隐性方法代替的呼声在近年来也经常被一些人视为新观念、新思路欣然接受,并被一些单位简单地付诸实施。然而,这种发展取向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都是片面的。从方法的的功能上看,显性教育法是专门、公开、正式和正规的大张旗鼓的作用和影响人思想的教育方法,具有山洪暴发般的影响力;隐性教育法则是依托非政治领域的日常活动无形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教育方法,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力。在当前意识形态多元共存的社会中,显性方法比隐性方法显然更有助于及时快速地实现对社会意识和人们的思想的导控。一但抛开显性方法而用隐性教育法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性和对社会的直接影响功能就难以体现,存在价值就会难以被人们意识。特别是长期依托和潜隐于非政治领域活动的存在形式,非常容易被所依托的活动掩盖,甚至取代,以至丧失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形式和影响力。从实践上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一段时间里,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教育方式不断遭遇“淡化”和“改造”思潮的冲击,政治理论教育的课堂阵地不断被占用,政治教育信息被媒体以种种借口不断减少播放,批评方法被当作整人的工具也弃之不用,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声音被极大弱化,由此带来的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教训深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中,显性方法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鲜明特征,只有通过显性方法对社会意识形态直接、强烈的影响作用来显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势存在和地位,隐性教育法才能顺利实现向其他活动的渗透,并保持在其他活动中的影响作用,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意识领域的复杂局面就难以有效地控制。显性方法与隐性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的关系,好比“皮”和“毛”的主辅关系,显性方法是皮,隐性方法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显性方法这一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活动方式和影响力状况的发展问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取向。

(二)增强接受度的发展取向

这一取向是针对显性方法当前存在应有功能价值与实有效果之间的较大差异而提出的。其要求是,转变单纯依靠组织权威使用一成不变的显性方法的简单做法,将借助组织权力形成的正式正规的教育条件作为工作平台,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教育对象主体意识增强实际的新理念、新措施,推进显性方法由“要求教育对象接受”为主向“教育对象自主自觉接受”为主的方向发展,切实提高教育对象对显性方法所用方式和所载信息的接受程度。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提高接受度的取向就一直是显性方法改进发展的根本目标,只是由于多方面条件限制效果难尽人意。近年来这一发展取向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思想理论教育方法按人们接受心理规律改革的主动性增强。教育对象主动参与接受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二是媒介宣传的覆盖面扩大,一个融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以及宣传广告为一体的立体式全方位思想宣传网络正在形成,三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实践活动形式不断拓展,自主参与度大大提高。青少年自主参与性较强的活动如“三自”活动、绿色环保行动、志愿者行动、社会考察、社会服务等活动方式,在学校与社会的协同配合下发展快速,深受学生欢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教育效果正在逐步凸现。当前显性方法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放的吸收接受心理学、传播学、广告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知识成果,积极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提供的设备条件,不断改进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活动形象,才能增强亲和力和可接受性,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三)加强整体协调的发展取向

显性方法是一个由理论教育、宣传教育、疏导教育、示范教育、批评教育等多种方法综合而成的方法体系。从教育对象正确思想意识发展过程看,显性方法中的各具体方法是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使人“明理知事”的理论教育法和宣传教育法是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观念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正确的知,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观念与态度;示范教育法和批评教育法是人们形成正确行为目标和方向的推进器,它们一个在前引导示范,一个在后提醒和纠正已经和可能出现的错误与偏差,扬善贬恶地推动人的思想发展和行为选择;疏导教育法则是疏通思想隔阂,协调组织矛盾,开阔人的视野与思维,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和思想境界不可或缺的核心方法;实践教育法则是推动人们将获得的正确认识,通过践行实现内化—外化—内化的根本方法,是知行统一的必要途径,对人的正确思想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以上几类方法在推动人的思想发展过程中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互为前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完整的显性教育方法体系。然而,在当前显性方法的的发展中却出现了一种与这种整体性要求相违背的偏向:一些针对性强有助于转化人们深层次思想问题和矛盾的有效显性方法,因对使用者的智慧条件要求较高,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深入教育对象之中而很少使用;而一些可以借助组织权力和媒介进行大面积流泻式传播,费力较小,影响表明化的显性方法强势发展,以致形成一支独秀的状态。加强整体协调的发展取向就是针对这种发展和使用不平衡的现象提出的。这一发展取向要求教育主体树立显性方法的整体效用观,对疏导教育法、批评教育法、实践教育法等具有深层次个性化教育影响功能的显性方法,增强主动使用的意识,加强开发、研究、创新的力度,使之能同强势发展的宣传教育法、理论教育法协同发展。通过显性方法体系各方法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将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搞得既有声有色、轰轰烈烈,又深入细致、扎扎实实,形成对教育对象思想产生多方面深层次影响的方法合力。

(四)与隐性方法紧密结合的发展取向

世界上的任何方法都不是全能的,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特定的使用范围和功能特长,因而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显性方法也不例外。显性方法的局限与缺陷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1)覆盖面有限。显性方法一般在组织的正式场合使用,起作用的范围主要集中于政治生活,组织生活领域。因而对人们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之外的广阔活动空间则难以覆盖,更难发挥影响作用。一但遭遇其他生活空间中负向思想信息和观念的影响,显性教育法的教育功能和影响作用更会大打折扣;(2)强制诉求的色彩较突出。显性教育法大多要依赖组织力量得以确立和展开,正规正式的组织强制色彩较浓。这对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斗争是必要和有力的,但对作为个体的教育对象来说,接受起来要比无组织状态下和风细雨式的潜移默化更为困难。在人们自主选择意识增强的今天,稍有不当,就可能导致人们的逆反心理。显性教育法的这些局限与缺陷是同其特有的功能长处交融于一体的,是统一于一体的两个方面,有的可以通过创新发展,使之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而不至于形成过大的负面影响,有的则是附着在长处之上不可能克服的,不可能要求一种方法达到十全十美、包医百病的作用。解决显性教育法存在的局限和缺陷的有效途径,就是在坚持显性方法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与隐性教育法紧密结合,用隐性方法之长,补显性方法之短,推动显隐两种方法相互依存、齐头并进,共担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重任,共创思想政治教育之辉煌。

标签:;  ;  ;  ;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方法的当代价值与发展方向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