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呢”新探论文

“结果呢”新探论文

“结果呢”新探

周 雅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15)

摘 要: “结果呢”在结构上经历了从充当句法成分到成为八种配对成分之外的独立语。在语义上经历了从表达说话者的询问意图到疑问语气消失转而表达说话者的一种主观评述。句法与意义上的转变,成为区分新旧“结果呢”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结果呢”;语篇模式;语义环境;语用功能

在现代汉语中,“结果”是高频使用的常用词。语言演变发展的规律表明,高频使用是加快某一语言形式语法化进程的必要条件,正如梁永红所指出的:“使用频率越高,越容易成为语法化的始源”[1](P94),与“结果”紧密相关的“结果呢”便是如此。在对“结果呢”变化后的语义探讨之前,我们有必要先阐述“结果呢”构成成分的语义与“结果呢”的惯用语义。

一、“结果呢”的语义演变

(一)“结果呢”构成成分的语义

“结果呢”由两个构件组成,分别是“结果”“呢”。

反季节种植即是在植物的非正常栽植时间进行种植,其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植物的正常生长规律,如果在种植过程中技术处理不当、苗木选择不当,那苗木的成活率就得不到保证。为有效提升苗木成活率,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在选择苗木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结果”有四种含义:①动词。长出果实。②动词。将人杀死。③名词。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④连词。用在下半句,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产生某种结局。[2](P666)其中,“将人杀死”这一意义多见于早期白话中,如《水浒传》第四十九回:“他又上上下下都使了财物,早晚间要教包节级牢里做翻他两个,结果了性命。”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呢”的解释是:表示停顿、在陈述句末尾表示动作情况的继续或确认事实而使对方信服、在疑问句末尾表提醒和深究语气。黄伯荣、廖序东也指出,“呢”作为语气词,一方面是“附着在全句后面或句中词语后面有停顿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常常跟句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3](32)

在考察了“结果”与“呢”的词典释义后,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与人民网中的语料,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组合形式“结果呢”的惯用语义及其随着使用频率增加而产生的新的语用意义。

2016~2017年本院门急诊药房共调配处方351820张,药师调剂前成功干预并记录的不合理处方512张,占处方总数的0.14%。其中不规范处方207张 (占 40.43%);不适宜处方 294张 (占57.42%);超常规处方11张(占2.15%)。

(二)“结果呢”的惯用语义

通过对词语的释义、语料的分析可知,“结果呢”是由名词“结果”与疑问语气词“呢”组合而成。在这一组合中,两个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较为独立。例如:

在上一部分,我们通过对相关语料的分析归纳,将“结果呢”所在的话语框架概括为:“A……(可/但/而/然而)结果呢……(B)”。可以看出,在这一模式中,B成分为非必要的语义内容。当“结果呢”在语流中出现时,一定可以在上文中发现与它语义或情态义存在关联的背景信息,它在语句中将前后两部分事件顺利衔接。就此来说,探讨“结果呢”所在的语义环境,实际上就是考察“结果呢”作为独立语与其前后两部分之间的语义联系。经过对相关语料的考察,我们将“结果呢”所在的语义环境分为以下几类:

(2)“原来如此,那结果呢?”“府尹老爷差人给我送来10两银子,我把它带来了。”(崔仁浩《商道》)

(3)“结果呢?”“得不到什么结果。老的口上含李子,说不明白。”(沈从文《边城》)

在例(1)中,“结果”的意义具体,它表示事情的最后状态,在句中充当宾语中心语;“呢”与句末叹号配合使用,一起表示说话者的感叹。可以看出,“结果”与“呢”位于同级语言层级,但内部关系松散。在例(2)中,“结果呢”与问号配合后,虽已独立成句,但仍表示说话人对事物发展最后状态的询问,意义具体不可缺失。在例(3)中,“结果呢”的形式、意义与例(2)一致,而且是作为问话元单独出现,它引出下面的对话元,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话轮。

从以上三例可以看出,“结果呢”通常与句末标点符号连用,表示说话者对最终情况的感慨、对事物最终状态的询问并要求回答,抑或兼而有之。与此同时,无论是哪种情况,“结果呢”的内部成分并非紧密相连,而是由同级语言单位“结果”“呢”两部分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确定的语义,从而保证了句式意义的完整。因此,这里的“结果呢”中的“结果”与“呢”都不能省略。

(三)“结果呢”的新用语义

通过对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与人民网中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结果呢”出现了不同于上述例句中的用法与表义功能。例如:

(4)当初我就不高兴他出钱去修什么精神病院,结果呢?精神病院盖好了,他自己头一个住了进去。(格非《江南三部曲》)

(5)逼得粉丝“扬言”要给剧组“寄刀片儿”,结果呢,谁怕谁?你有大刀片儿,我有大片儿刀!(《人民网》,2017-01-16)

式中: X为酶活大小(U/g); A为样品测定的吸光度; K为吸光常数(吸光值为1时酪氨酸的量);6.5为反应的总体积(mL);10为反应时间10 min;a为稀释倍数。

(6)不失所望,美国的大量的“经济援助”来了,飞机大炮来了,但结果呢,却由“运输队长”蒋介石转手“送”给了中国人民,吴晗之流的梦想完全落空了。(《人民日报》,1966-05-03)

4) 将 windML_INTEL_GMCH_DB.cfg 文件放置在C:\Tornado221\host\resource\windML\config\database 路径下(本文假设VxWorks 开发环境安装在 C:\Tornado221 路径下);

(7)从70年代开始,他们重点发展山坡绿化,种植水土保持林。结果呢,山虽然绿了,群众依然没有摆脱贫困。(《人民日报》,1999-02-09)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译为“but sent out one of their leaders on a white horse to reconnoiter”。唐张守节正义:其将乘白马,而出监护也。“护”在这里意为监护。而“监护”意思是监督、监领;监察保护,由此可知,白马将是出来监护自己的军队,而不是李广的军队。“reconnoiter”意为侦查、勘察,很明显,译者以为是白马将出来勘探敌情,与原文不合。这涉及译者对于代词的准确理解,这句中的“其”到底指代的是匈奴自己,还是李广,需要联系语境才能确定。

温度升高,北极的降雨会比降雪更频繁,雨到达极地表面后会形成较硬的冰层覆盖在地表,这大大增加了驯鹿寻找食物的难度,会让它们饿肚子。

仅有10件作品钤印。其中6件作品均钤“港九美术界劳军一九四九年十一月”,“李铁夫年八十以后所作”两白文印。此6件作品中,有3件同时署有“八十八老人”款。

对例(4)~例(9)进行分析、归纳,可以发现,与例(1)~例(3)相比,这些例句中的“结果呢”表现出新的语义特征与语法功能。在结构上,“结果呢”的位置发生明显的变化,不再单独出现于问对结构的问话元或答对元中,而是与逗号、问号或感叹号结合并独立成句,起到连接前后成分的作用,它在句中已不再充当任何句法成分,成为所谓的“独立语”。在意义上,“结果呢”不再体现说话者的询问意图,而是疑问语气消失,转而表达说话者的一种主观评述。可以说,句法与意义上的转变成为区别新旧“结果呢”的关键因素。

我们不妨以例(9)为例,对其进行适当变换,可以得到以下变式:

2018上合峰会的巨大成功使得举办地青岛举世瞩目,并迅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以大幅提升。青岛在获批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之外,还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在国家战略布局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角色。

(9)他们都不敢打我。结果呢,我就凭着这一点啊,在学校挺狂的。(原句)

(9’)他们都不敢打我。我就凭着这一点啊,在学校挺狂的。(变换句)

上述两句因“结果呢”的存现与否而形成最小差异对。其中,变换句由原句删掉“结果呢”而得到,但其语义真值与原句较为一致,仍能表明说话者的实际意图;差异之处是会使变换句后半部分的句义呈现略显仓促,信息密度较大。原句中,“结果呢”虽然并不表示询问之意,却暗含说话者对自己在学校地位较高的得意与炫耀,含有主观情态义。“结果呢”在句中与逗号搭配,不仅使音节得到延长,增加了停顿时间,使得信息的呈现松紧有度而富有韵律美,而且在该句中作为连接符,衔接前后信息,体现前后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语句更加连贯。同时,还抓住了听话者的好奇心理,引发听话者对后续事件发展状况的兴趣与关注。

二、“结果呢”的语篇模式

这里的“语篇模式”,是指话语标记“结果呢”在话语中呈现的语表形式。它一方面表现为“结果呢”连接的语言单位,另一方面侧重于“结果呢”与前后成分所构成的结构关系。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with Offshore Wind Power:A Case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 Offshore Wind Farm PEI Aiguo,HE Dengfu(19)

(一)“结果呢”连接的语言单位

从我们搜集的语料来看,话语标记语“结果呢”往往出现在两个成分之间。例如:

在这种情况下,A事件为因,B事件可在A事件的基础上随时间的变化而推导出来,具有明显的可预料性。也就是说,A事件的发生直接导致了B的出现。例如:

案例教学法还能实现教学相长。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引导者而且也是学习者。一方面,教师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收集案例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讨论同一话题,也可以从中获得大量感性材料。教师在课堂上不再“独唱”,既能更合理地利用体力和脑力,也能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

(12)先是让农民种了1万多亩苹果,结果呢,不是不挂果就是青皮蛋儿;后来动员大家种山楂,结果有了果子没人要。(《人民网》,2001-09-10)

(11)他忘了“不进则退”这句至理名言。结果呢,一个很有天才的人,只落得一无所成。(《人民日报》,1950-06-01)

(13)大家也许都有种花种菜的经验,对于自己亲手栽培的花草蔬菜,总是特别照顾和关心。可是时常因为担心它们水分不够、营养不良,因此每天让它们吃三餐,又是浇水,又是施肥的,而结果呢?

结果是植物不但没有快速生长,反而每况愈下,有的叶子变黄,有的逐渐枯萎。看着真叫人伤心难过哪!(郑元春《植物Q&A》)

从例(10)~例(13)可以看出,“结果呢”存在于两个成分之间。那么,如何判定其前后语言单位的属性呢?我们认为,应该主要从“结果呢”的前后标点符号与前后内容表达的完整性入手。在(10)中,“结果呢”前面以句号收尾,对“淘宝”的性质进行简单的陈述,句义完整;“结果呢”后面同样是对“淘宝”的评价。整个语段没有句法成分的缺失,因此,“结果呢”在该句中所连接的前后成分为复句。例(11)可作同样分析。在例(12)中,话语标记“结果呢”前后成分均以逗号结尾,逗号的未完待续作用是语义延续的同步表达,前一成分为具体事件行为,后一成分继续表述这一事件的后果,两部分语义结合才能表达完整语义。因此,“结果呢”这里所连接的前后成分为小句。在例(13)中,“结果呢”位于上段末尾,使所在成分与下段形成连贯表达,在这里起着连接段落的作用。综上所述,话语标记“结果呢”在话语中可以连接小句、复句与句群。

(9)他们都不敢打我。结果呢,我就凭着这一点啊,在学校挺狂的。(柳家旺《1982年北京话调查资料》)

(二)“结果呢”所在的话语框架

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发现,话语标记“结果呢”无论是连接小句、复句还是句群,通常出现在两个成分之间,因此,“结果呢”所在的话语框架可概括为“A结果呢B”。其中,话语标记“结果呢”最大特点是不再表示询问,而是附加说话者的不满情绪或状态的非预期性,所以当B事物的发展与A相反时,说话者便存在说话只说“半截子”的情形。比如:“我本想着今天晚上能把所有作业做完的,结果呢?(自拟)”

将此句代入框架“A 结果呢 B”,可以发现,B成分是可以省略的,原句中“本想”即表示与原目标相违背,表明事件的反预期效果。而当说话者预期落空时,整句话便已经附加了一种主观情态义。就此而言,“结果呢”既是对反预期的再次强调,也是对主观情态义的重申。同时,还可以发现,“结果呢”并非总是单独出现,它的前面可附加“而”“但”“然而”等连词。因此,“结果呢”所在的话语框架可以概括为:“A……(可/但/而/然而)结果呢……(B)”。

各经营环节增值税额都是增值税的税基,特别是建筑行业,包含了若干承包环节,所以在营业税背景下,各环节都要缴纳相应的营业税,而且不能对上游企业已缴纳的营业税进行抵扣。而在实行增值税以后,建筑行业中各个环节的增值税额都可以被下一环节抵扣,所以由分包引发的重复征税问题减少。

三、“结果呢”的语义环境

(1)你我三人可是知己之交,不知终然落怎么一个结果呢!(贪梦道人《康熙侠义传》)

(一)AB部分存在意义上的因果性联系

(10)淘宝就像是一个自由市场。结果呢?大家都看到了,淘宝沦为了假货、仿货、水货的集中地。(《人民网》,2017-08-18)

(14)他们都不敢打我。结果呢,我就凭着这一点啊,在学校挺狂的。(柳家旺《1982年北京话调查资料》)

(15)然而,基于动画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投入都很大,不少创作者倾向于短平快的思路,不经过深入调研,模仿跟风、闭门造车。结果呢,“糊弄小孩”的片子,反过来“捉弄”了自己,市场反馈并不好。(《人民网》,2018-05-24)

(二)AB部分存在意义上的可能性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A事件的发生可能产生B,但不具有预测性和必然性,B事件仅为一种可能的结果。例如:

(16)手机APP“自动续费”,其实已经是老话题了。此前已有各种“揭秘”,一哄而上地声讨亦为数不少。结果呢?应该说,还是有很大成效。(《人民网》,2019-04-26)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面临的心理压力也在日益加重,各种行为问题日益突出,现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了解佛山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笔者对佛山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1 800名4~16岁儿童的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7)但对于华盛顿的虚夸言辞与战略现实之间到底多一致,美国的盟友心存疑问。结果呢?反而给中国带来好处。(《人民网》,2018-02-07)

(三)AB部分存在意义上的否定性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A事件为积极事态的简单陈述,“结果呢”阻断了A事件正常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并使事件向相反方向发展。也就是说,B事件的出现超出了判断与预期,此处的“结果呢”表达了强烈的反驳与否定意味。例如:

(18)本来他很好,什么病也没有,结果呢?被人一说,他信了,现在怎么也不行。(洪昭光《怎样活到100岁》)

(8)西方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或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用一句现成的套话来说,就是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结果呢,从表面上看上去,西方人是胜利了,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季羡林《做人与处世》)

(19)国务院几番下令,农民负担不能超过上年纯收入的百分之五,结果呢,这个本用来限制乱收费的“上线”标准,如今却成了加码收费的“底线”。(《新浪网》,2004-01-30)

四、“结果呢”的语用功能

如果判定“结果呢”作为话语标记所要满足的条件,首先就是“结果呢”由原先的询问事物最终状态义,演变为不表询问的主观情态义。换言之,它经历了从表示询问到询问义的消失再到说话者的自问自答的演进过程。“结果呢”的实际意义虽然已经虚化,但在实际交际中仍发挥着重要的语用功能。

(一)实现良性的人际互动

在日常交际中,话语标记“结果呢”能引起听话者的交际兴趣,从而实现良性的人际互动。例如:

(20)当初我就不高兴他出钱去修什么精神病院,结果呢?精神病院盖好了,他自己头一个住了进去。(格非《江南三部曲》)

在例(20)中,说话者自问自答,“结果呢”不再表示实际的询问,省略与否并不影响句法的合理性与语义的真值。在该句中,作者使用话语标记“结果呢”就可以将自己对“修精神病院”的不满与讽刺态度融入整个话语之中;如果去掉“结果呢”,框架模式中AB间距缩短,将直接导致说话者消极情绪戛然而止,全句仅为说话者的客观陈述。因此,这里的“结果呢”效果明显,一是说话者预设听话者不清楚事情发展最终状态,而留出时间让听话者进行预测,激发听话者互动兴趣;一是通过增加音节来延长说话者的不满情绪,使听话者感同身受,便于互动延续。

(二)表明事件发展的偏离

在有些情况下,话语标记“结果呢”可以表明事件发展的偏离,通过非预期的发展状态来凸显说话者情感。如前所述,我们曾将“结果呢”所在话语框架模式概括为:“A……(可/但/而/然而)结果呢……(B)”。在这一模式下,A的内容一般指向行为动作事件,在A事件自然、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并不会产生B,“结果呢”在此作为阻断标记,抑制了A事件的自然发展并引导其向相反方向行进,由此产生了偏离预期结果即反预期B。例如:

(21)从70年代开始,他们重点发展山坡绿化,种植水土保持林。结果呢,山虽然绿了,群众依然没有摆脱贫困。(《人民日报》,1999-02-09)

(22)钱生钱不容易,要慎重,马健告诫刘相军。结果呢,钱都让马健这样的人赚去了。(刘玉栋《父亲上树》)

下面这一例证,既体现了以“孝”治天下在东晋的真正落实,即使皇帝也必须以身作则,否则便无资格君临天下;又旁证了在这一时期君臣上下已就儒家这一治国理念达成高度一致;更凸显了汉魏之际、魏晋之际所少有的东晋士大夫集团为捍卫衰微王权而面斥权臣的“忠贞”群体,尤其温峤不畏强暴、不顾身之安危的凛然臣节,没有对忠义、诚信的道德信仰,是很难做到的。

在例(21)中,人们对A事件“重点发展山坡绿化,种植水土保持林”的最终发展状态普遍抱有积极的期望,“结果呢”在此作为提示,表明事件发展已偏离预期;在例(22)中,根据A事件“马健对刘相军的告诫”,一般的推测结果会倾向于马健是一个好人,但“结果呢”作为标记,使人们对马健的评价发生戏剧性转变,从而偏离了预期结果。

总之,从框架模式B成分的语义内容可以推知,“结果呢”所表示的反预期,主要是指普遍认知中A事件的发展本不应导致B的出现。因此,“结果呢”作为阻断标记,预示着事件发展偏离了说话者或大众的一般认知。在一般认知与非预期发展的二元矛盾中,说话者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结果呢”所表示的非预期关涉对象都可在A中找到,它既上承非预期指向对象,又承接A非预期发展的最终状态,在话语中的衔接功能较为明显。如果删掉“结果呢”,从A发展到B便缺少了过渡,语义衔接就会显得生硬而不自然。

(三)连接前后信息

通常情况下,话语标记“结果呢”起到了连接前后信息的作用,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流畅自然。王正元指出,“话语标记语在语段间起着连贯作用,不构成命题意义,是对受话者对话语理解的指导‘信号’。”[4](P42)在分析话语标记“结果呢”所在框架模式时,我们发现,在一些情况下B成分可以不出现。当B成分不出现时,“结果呢”的非预期功能与强调功能发挥主要作用,可预示下文语义内容,表明B成分为A行为动作事件的非预期发展的最终状态。由于“结果呢”是对非预期情形及说话者不满情绪的强调,听话者可以根据话语标记的提示,迅速抓住听话重点并作出反应,正确理解说话者的表达意图。

当B成分出现时,“结果呢”的衔接与强调功能则得到凸显。在话语中,“结果呢”将停顿拉长,提高了两者的分辨率,并对关注点进行强调,说话者可清楚地辨认前因后果。从关联理论来看,人们在对话中总是希望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而话语标记的存在便减少了听话者对话语信息处理时所付出的努力。

从话语标记的判定原则考虑,有些研究将话语标记视为冗余成分。我们是否能将“结果呢”看作句子的冗余成分呢?戴耀晶(2014)指出,“语言中很少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冗余’成分,这些‘多’出来的形式,即使在句中没有命题作用,也有其他方面的作用。”[5](P310)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到,话语标记“结果呢”在话语中可连接小句、复句与句群,与前后语言单位构成“A……(可/但/而/然而)结果呢……(B)”格式,能引起听话者对事情发展的追踪兴趣,使说话者与潜在听话者保持良好的人际互动。同时,它还在话语中凸显出说话者的不满情绪,并对事物发展的非预期性进行强调。由此看来,“结果呢”在句中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作用明显。因此,我们认为,话语标记“结果呢”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性。

参考文献:

[1]梁永红.网络新词“真心”的语法化[J].汉语学习,2019,(1).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王正元.话语标记语意义的语用分析[J].外语学刊,2006,(2).

[5]戴耀晶.质的否定还是量的否定——“什么”“怎么”在汉语否定句中的功能[A].戴耀晶.戴耀晶语言学论文集[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Meaning of “Jie guo ne(结果呢)”

Zhou Ya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

Abstract: Structurally, “Jie guo ne(结果呢)” has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of acting as a syntactic component to becoming an independent language apart from the eight paired components.Semantically, it has experienced expressing the speaker's inquiring intention to the interrogative tone disappears and the subjective critical meaning of the speaker is expressed.The changes of syntax and meaning are the key factors to distinguish the old form from the new form.

Key words: “jie guo ne(结果呢)”;textual pattern;semantic environment;pragmatic functions

作者简介: 周雅,女,西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标签:;  ;  ;  ;  ;  

“结果呢”新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