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一方面要求幼儿教师自身应是“创造型教师”,另一方面要给予幼儿语言表达与动手操作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科学教育 科学探究 创新意识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科学”正式列入幼儿园教育领域。幼儿科学教育是全民科学教育体系的起始奠基阶段,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既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又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鼓励和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即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过程,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必须紧紧抓住科学探究的环节,精心设计幼儿科学探究的过程,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提高幼儿教师的创造能力,塑造“创造型教师”新形象
首先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精神。如果教师思想僵化、观念传统、教法陈旧,不仅不能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是具有创造性才能和创造意识的人,教师在科学教育中的创造性表现和创造性行为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幼儿教师只有潜心学习和钻研创造理论,不断地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然而在当前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多惟书,惟权威,因而在对待幼儿时多采用求同、规范、服从和谨慎的态度,不允许幼儿冒险、越轨、标新立异,致使幼儿墨守成规、唯唯诺诺。
其次,教师应多肯定和赞赏幼儿创造力,具备引导和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知识和能力。具体来说,教师不应支配、压制幼儿集体的意志和个人的意见,应鼓励幼儿探求事物的真相,应创造宽容与和谐的环境,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在语言交流与沟通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语言交流、语言表述,是培养其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途径。3至6岁的幼儿还处于学习和掌握前文字的阶段,所以说话就成为他们表达自己的思维活动与思维成果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同时,由于人的语言表述和思维是同步进行的,而且许多人在说话时又能激励自己的思维进入高速、高效运作的状态,因此不少创新的想法就是在说话、交流的过程中萌发出来的。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采用语言交流与表达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其主要策略就是要求幼儿在用语言描述时要言之有物,有内涵,有思想,有观点,有想法,有感受。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提问时给孩子们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答案应是多元的,具有多种可能性。例如,教师在提问时可将许多原来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反过来提,尽量增加促使幼儿进行创新思维的要求,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多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设计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应尽量给幼儿多提供一些操作材料,以便幼儿在活动中发现动手操作的乐趣。教师在科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时应注意这样一些问题:一是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不但数量要多,而且种类要丰富,最好幼儿人手一份,每组一套,目的是使每个幼儿都有亲自动手的机会,都能动用各种感官全面地感知事物。二是不要控制幼儿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步骤,给幼儿自决自选的主动权,有利于幼儿主动性与独立性的发展。自决自选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独立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养成孩子独立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习惯。三是要让幼儿动手操作在先,教师操作验证在后。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最容易产生创新意识,因此让幼儿操作在先,教师操作在后,能给予幼儿充分探索、创新的机会。
首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对新奇事物与周围现象感兴趣是幼儿进行科学学习的根本动力。幼儿阶段是一个想像力十分丰富的阶段,幼儿进行想像实质上就是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由于基本上没有受到心理上的种种抑制,因此其思维的天地会十分广阔。幼儿具有丰富的想像力,本就为教师实施幼儿创造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给予幼儿充分想像的空间,也就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其次,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善于提出“难”题、解决“难”题,培养幼儿创新意识。教师应经常向幼儿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问题,激励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在教师帮助下或通过自己的努力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或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如“怎样才能使纸船不被水浸湿”“怎样体现空气的流动性”等问题都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
第三,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构建和运用多元化激励性评价机制,引导和激励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根据罗杰斯的理论,外部评价会迫使个体建立起防御,从而使学生难以产生创造的观点。这也就意味着,不恰当的外部评价会使个体丧失探索多种观点与可能性的动机,从而阻碍个体创造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摒弃以活动结果为评价标准的传统评价模式,以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为目的,运用多元化的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对幼儿的学习态度、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创新点等各方面给予恰当的评价,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树立幼儿探究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幼儿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
论文作者:夏凤荣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4月总第3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幼儿论文; 科学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操作论文; 自己的论文; 幼儿园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4月总第3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