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茗[1]2000年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与病理学对比研究》文中提出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术中肺活检及正常尸检肺组织肺小动脉的对比测量分析 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术中肺活检标本,及非心血管疾病死亡婴幼儿的尸检肺组织进行显微图像分析,以区别肺动脉高压引起的肺小动脉病变与正常发育的肺小动脉。 方法:选取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8例,于矫治手术中取肺活检。另取非心血管疾病死亡婴幼儿尸检肺组织10例。标本经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制片,染苏木素—伊红、Weigert弹力纤维+van Gieson染色。光镜下观察,依据Heath-Edwards的六级分级标准分级。以BHEC显微-微机彩色图像分析仪(北京慧中公司),取弹力纤维+van Gieson染色切片测量肺小动脉内径、外径、管腔面积、血管截面积,切片总面积(mm~2),光镜下计数全片肌性动脉,计算:1肺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MT),公式为%MT=[(外径—内径)/外径]×100%;2肺小动脉平均中膜面积百分比(%MS),公式为%MS=[(血管截面积—管腔面积)/血管截面积)×100%;3肺小动脉密度(/cm~2),公式为肺小动脉密度(APSC)=(全片肌性动脉数/切片总面积)×100。 结果:①肺活检组,肺小动脉病变Ⅰ级31例,Ⅱ级3例,Ⅲ级3例,Ⅳ级1例。光镜观察,部分病例存在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炎,细支气管痉挛,管腔狭窄,陈旧性血栓和轻度肺气肿。
苏俊武[2]2000年在《血管内超声肺动脉成像的离体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第一部分 肺动脉内超声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一、离体肺动脉内超声成像与肺动脉造影检查的对比研究 为探索血管内超声在肺动脉内检查的可行性,对离体肺动脉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肺动脉造影进行比较。 方法:取材于13例无心肺疾患意外死亡尸体,死后12小时内游离出2~3cm段级肺动脉26段,在一定压力(20cmH_2O)下,应用CVIS InsightⅢ型(美国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研制)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以及使用SIEMENS Polydoros 80血管造影机行血管造影,对其52个断面的管腔直径和面积给予测量。 结果:肺动脉IVUS成像显示管壁为单层回声,造影示肺动脉壁光滑,充盈良好。IVUS和造影检测的26段肺动脉52个断面的管腔内径(LD)及面积(LA),经t检验无差异(P>0.05),呈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r=0.97、r=0.90,P<0.001。 结论:血管内超声能够对肺动脉进行检查,而且其结果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有高度相关性。 二、离体肺动脉内超声成像与组织学检查的对比研究 本研究用血管内超声在离体肺动脉内成像,测量成像动脉径线,观测其
闫朝武[3]2007年在《一、经导管封堵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二、华北地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MRI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估经导管封堵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即刻和短期疗效。研究背景与儿童患者相比,在成人患者中应用外科手术方法关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动脉导管未闭风险更高。方法应用AmPlatzer PDA封堵伞对29例患者进行试封堵治疗,男6例,女23例,年龄31.1±11.4岁(18~58岁);体重54.1±7.1kg(42~71kg)。依据封堵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决定最终封堵与否。封堵术后1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查X线胸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20例患者封堵成功,9例患者封堵失败收回封堵伞。在20例成功封堵的患者中,肺动脉平均压由术前的78±19.3 mm Hg(50~125mmHg)下降至术后41±13.8mmHg(23~77mm Hg),P<0.01;封堵前19名患者的股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90%,仅一例患者低于90%;吸氧后和封堵后20名患者血氧饱和度均大于95%。9例放弃封堵者,2例是由于无合适封堵器,另2例出现症状恶化而放弃。其他5例系试封堵后肺动脉压力上升而放弃;其试封堵后平均肺动脉压力上升了10.3±6 mm Hg(4~16mm Hg)。吸氧前股动脉血氧饱和度85.5±2.6%(82.6~88%),吸氧后升至94.7±1.7%(90.7~99.1%)。封堵成功的20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的随访中发现其左房内径、左室内径、肺动脉内径都明显缩小。结论经导管封堵合并可逆性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成人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Ⅰ:华北地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华北地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心脏磁共振检查为手段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结果共225名患者(男性163例,女性62例)被纳入本组研究,年龄50.4±14.5(13~79岁)。临床症状明显者197例,其中11例患者伴发晕厥。28例患者临床无症状,系通过查体或心电图异常发现。心电图异常者216例,明确家族史者73例。126例患者可闻及明确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发现95名患者合并左室流出道梗阻,32例患者伴发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高血压者50例,合并冠心病者14例,合并糖尿病者5例。结论华北地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发病时间晚,性别比例以及临床表现不同于其它地区。Ⅱ:华北地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肥厚节段分布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华北地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磁共振资料,对其受累肥厚节段的分布及程度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心脏磁共振检查,采用不同成像序列对患者进行扫描以明确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依据9节段分析法分析受累节段范围、程度及心脏功能等。结果依据9节段分析法,225名患者共2025节段被分析,其中650节段受累及,占总数的32.1%。非对称性肥厚患者222例,对称性肥厚3例;前者室间隔受累198例。心尖受累67例,其中单独心尖受累24例。98例患者室间隔和左室前壁同时受累。所有受累及室间隔厚度为23±5.2mm(14~42mm)。其中左室流出道梗阻组室间隔厚度为24.3±5.3mm(15~42mm),高于非梗阻组室间隔厚度21.6±4.6mm(14~40mm),P<0.05。心尖最厚处厚度15.6±3.4mm(10~24mm)。另外,左房前后径为39.4±8.3mm(20~70mm);左室舒张末期横径为47.8±5.5mm(29~70mm)。95例患者合并左室流出道梗阻,皆存在室间隔肥厚。结论心脏磁共振能够很好地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各个亚型的病理解剖学特征,是准确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有效方法。Ⅲ:华北地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磁共振延迟强化分析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华北地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磁共振资料,分析其受累心肌对比剂延迟强化特点。材料方法应用心脏磁共振检查明确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并继续对比剂增强心肌显像,依据9节段分析法分析对比剂延迟强化节段范围、程度及心脏功能等。结果154名患者接受对比剂增强显像(男性107例,女性47例)。年龄49.7±14.8岁(14~77岁),身高167.7±7.5cm(150~185cm),体重70.7±11.8kg(35~101kg)。其中受累心肌节段出现延迟增强的患者共95例,无延迟强化者59例。前者男性71例,女性24例;后者男性36例,女性23例。延迟强化组受累节段厚度以及受累节段数都大于非延迟强化组(24.8±5.5mm vs20.4±3.8mm,P<0.05;3.3±1.9 vs 2.4±1.7,P<0.05),而患者年龄低于非延迟强化组(46±15.2岁vs 55±11.9岁,P<0.05)。按照强化的形态,斑片状多发强化有62例,团块状强化33例(含消融术患者14例)。本组研究中,共有14名患者接受了酒精消融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MRI延迟强化均可见明确的强化影。结论肥厚型心肌病磁共振对比剂延迟强化患者在受累节段厚度、数量以及年龄等各方面都明显不同于非强化患者,进一步的研究将评估其临床意义。
李少珂[4]2007年在《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血浆NT-proBNP变化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单纯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25%—30%。VSD的病程主要取决于病变类型、缺损大小及出生后肺血管阻力的变化,由此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发生年龄差异很大。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PASP)超过30mmHg或肺动脉平均压(pulmonary arterial mean pressure,PAMP)超过20mmHg时,即表示有肺动脉高压存在。手术矫治VSD是阻止病情发展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我国人口多,以及医疗观念、经济因素等差距很大,许多患儿并不能够在婴幼儿期进行有效的治疗,以至在初次就诊时已有较重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表现,处于手术适应证与禁忌症的临界状态。脑钠肽前体N末端片段(NT-proBNP)是利钠肽(NP)家族的一员,无生物学活性,是心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最佳的心肌标记物。NT-proBNP和BNP来源相同并且等摩尔分泌。所以,无论是检测BNP还是NT-proBNP,都可以反映体内心肌细胞受到的负荷变化。BNP半衰期是22min,NT-proBNP半衰期是60-120min,并且,NT-proBNP的血浆浓度很少受姿势、盐负荷改变、快步行走等因素的影响。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血浆NT-proBNP含量在术前术后的变化,与术前肺动脉压的关系,与肺动脉病理分级的关系,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手术选择提供一个指标。材料和方法对照组为从体检科随机抽取经体检为健康儿童20例,抽取肘静脉血。实验组为2005年8月至2006年10月在郑州大学二附院住院治疗的36例室间隔缺损患者,以肺动脉压收缩压50mmHg(多普勒超声测肺动脉压)分为:A组室间隔缺损(n_1=15),肺动脉压收缩压<50mmHg;B组室间隔缺损(n_2=15),肺动脉压收缩压>50mmHg,综合各项检查,可以手术矫正心脏畸形,其中A,B两组合称手术组;C组(n_1=6)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综合各项检查,包括血气分析,右心造影及导管测压,属于典型手术禁忌症,未予手术。术前均经心脏彩超证实室间隔缺损,测定肺动脉压,计算肺动脉收缩压/主(体)动脉收缩压(Pp/Ps)比值>0.80;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股动脉血氧分压,指端氧饱和度检查。实验组患者均在未处理前取肘静脉血测NT-proBNP含量。手术均采用右房径路修复室间隔缺损。术中取肺组织送病理检查。常规肺动脉高压术后监护及对症支持治疗。记录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血红蛋白尿情况及持续时间,注意有无肺动脉高压危象及右心衰竭表现。术后根据呼吸循环情况选择适当时机撤离呼吸机。依据循环情况决定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两周后再次取肘静脉血测NT-proBNP,6个月后患者复查心脏彩超,并取肘静脉血测NT-proBNP。术后随访1-24个月,行心脏彩超检查,估测肺动脉压与术前比较其下降程度,并观察术后心功能变化情况。应用SPSS11.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采用t检验、X~2检验,相关性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采取直线相关分析和Spearmen等级相关分析。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照组血浆NT-proBNP含量明显低于手术组(t=21.01,P<0.001)。手术组30例,肺动脉压A组和B组不相同(t=6.03,P<0.01),血浆NT-proBNP含量A组和B组不相同(t=3.91,P<0.01),且全部30例病历血浆NT-proBNP与术中测肺动脉压值呈正相关(r=0.799,P<0.01)。(2)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A组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P<0.01),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A组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0,P<0.01)。A组1例出现右心衰,无死亡率。B组术后9例出现右心衰竭和(或)肺动脉高压危象,死亡2例。右心衰竭和(或)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率和死亡率A组均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3,P=0.01)。(3)术后两周手术组肺动脉压均明显下降,此时肺动脉压,A组明显低于B组(t=3.42,P<0.05);血浆NT-proBNP含量,A组明显低于B组(t=4.57,P<0.01),并且B组血浆NT-proBNP含量与肺动脉压仍有正相关性(r=0.642,P<0.01)。(4)术后半年复查,A组肺动脉压与NT-proBNP含量均降至正常。B组有两例肺动脉压与NT-proBNP含量较术前变化不大。(5)肺活检肺血管病理改变:A组:Ⅰ级者4例,Ⅱ级者9例,Ⅲ级者2例;B组:Ⅱ级者3例,Ⅲ10例,Ⅳ级者2例。病理结果与术前血浆NT-proBNP含量作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r_s=0.701,P<0.01),病理结果与术中测肺动脉压作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r_s=0.585,P<0.01)。结论(1)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血浆NT-proBNP含量明显升高,并且重度肺动压患者血浆NT-proBNP含量明显高于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2)血浆NT-proBNP含量与肺动脉压值呈正相关性,与肺动脉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性;(3)血浆NT-proBNP含量可作为VSD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选择和手术风险评估的一个客观指标。
佚名[5]2011年在《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5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表明说明:(1)本索引按主题词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2)冠有阿拉伯数字、西文字母、西文姓氏的主题词,按其后的汉字拼音顺序排序;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
佚名[6]2017年在《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年第24卷主题词索引》文中认为(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显像联合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一站式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王建锋,袁建伟,王跃涛,等)(1):12Alvarado评分阑尾超声检查评分系统在成人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罗建彬)(8):580ARCO分期股骨头坏死磁共振灌注参数与ARCO分期的相关性(张海平,敖国昆,袁小东,等)(4):316Berry综合征Berry综合征2例(李冬蓓,黄云洲)(3):191CA-125抗原CT表现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术后病理对卵巢癌复
参考文献:
[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与病理学对比研究[D]. 杜茗.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0
[2]. 血管内超声肺动脉成像的离体研究及临床应用[D]. 苏俊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0
[3]. 一、经导管封堵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二、华北地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MRI特征分析[D]. 闫朝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7
[4].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血浆NT-proBNP变化及意义[D]. 李少珂. 郑州大学. 2007
[5].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5卷主题词索引[J]. 佚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
[6].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年第24卷主题词索引[J]. 佚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标签:外科学论文; 儿科学论文; 肺动脉高压论文; 肺动脉论文; 室间隔缺损论文; nt-probnp论文; 肺活检论文; 肥厚型心肌病论文; 心血管病论文; 磁共振论文; 健康论文; 养生论文;